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许多企业的齿轮被迫停转。贺岁期间本该高涨的消费力也骤然降温,街道空旷,店家冷清。就在线下商业活动碰壁之时,“宅经济”的迅速引爆倒逼各行业将业务搬至线上,启动“花式云开工”。2020年2月份,淘宝新增加100万商家,新开播商家环比增长719%,用户环比增长153%,并带动平台成交额同比翻倍,每周订单量环比增速超20%。
智联招聘携手淘榜单,共同发布《2020年春季直播产业人才报告》,针对疫情以来的直播行业发展形势、人才市场供需关系、以及直播人才技能要求进行探究,为广大求职者提供指导参考。
【核心发现】
疫情下直播行业招聘需求同比逆势上涨1.3倍,平均招聘薪酬9845元/月
电商为直播人才吸纳大户,宅经济下娱乐休闲领域直播就业机遇增多
教育培训领域直播岗位竞争热度最高,平均招聘薪酬达11577元/月
主播为直播人才中的绝对主体,直播教师竞争激烈
直播产品开发岗平均招聘薪资26076元/月,主播岗位“声不如颜”
直播人才需求逐步城市下沉
55%直播领域求职者为女性,人才跨界岗位关联度较高,销售与运营岗位大量输血
直播岗位七成不限学历和经验,主要靠实操技能取胜
一、疫情下直播行业招聘需求同比逆势上涨1.3倍,平均招聘薪酬9845元/月
招聘需求的快速上涨加上疫情影响求职者投递行为滞后,因此,直播工作的竞争热度也由2019年同期的32.8降至14.2,竞争程度大幅回落,市场呈现出明显的人才主导局面。
二、电商为直播人才吸纳大户,宅经济下娱乐休闲领域直播就业机遇增多
从具体细分领域来看,今年春节后一个月,侧重卖货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招聘的直播岗位数量在所有直播岗位中占三分之一,比例最高。与直播平台主导、创作者自发进行的带货相比,电商平台主导的直播具备平台信用背书,对交易的指向性更为明确,借助真实性与互动性实现最短路径下的爆发式增长,充满就业机遇。
其次,以内容为驱动的媒体/出版/影视/文化传播领域招聘的直播岗位占28.58%,排名第二;涵盖电竞、赛事、秀场直播等消遣功能强的娱乐/体育/休闲行业招聘直播职位数占比由去年同期的4.97%扩张至16.39%,这与疫情期间网络游戏等“宅经济”的爆发不无关系,娱乐直播行业也由此受益。
同样以卖货为主的耐用消费品(服饰/纺织/皮革/家具/家电)、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烟酒/日化)与零售/批发行业,也将商家自播纳入营销和销售计划的一部分,对直播人才的需求分别占比2.74%、2.59%和2.52%。
三、教育培训领域直播岗位竞争热度最高,平均招聘薪酬达11577元/月
教育/培训/院校领域对在线授课教师的招聘岗位数占所有直播岗位的2.72%,却吸引求职者投来大量简历,促使其成为直播细分领域中热度最高的领域,竞争指数达到20。疫情期间,线下教育遇冷,各地大中小学都开启云课堂,老师们也纷纷化身“主播”,“直播+”所带来的模式无疑为教育行业指引了新方向,从而导致教育行业求职者改变赛道,将目标转移至在线教育,解决教育资源的区域性分布不均等痛点。
此外,互联网/电子商务、娱乐/体育/休闲领域以16.1和14.6的竞争指数紧随其后。
平均招聘薪酬上,教育/培训/院校领域以11577元/月位居第一,薪酬高于直播行业平均的还有媒体/出版/影视/文化传播(10250元/月)、互联网/电子商务(10120元/月)和娱乐/体育/休闲(10049元/月)。
四、主播为直播人才中的绝对主体,直播教师竞争激烈
直播行业核心岗位中,视频主播/艺人持续为第一刚需,2020年节后复工以来招聘职位数占比56.83%,这主要缘于核心主播的IP号召力直接左右流量,各商家平台都在努力挖掘带货达人。而如今直播行业的精耕细作使直播运营岗需求增长,占比达到15.46%,较去年提高4个百分点。
此外,招聘语音/音频主播招聘的岗位占到9.02%,比去年的3.52%大幅扩张,需求量位居第三。继视频主播走热后,以情感电台、脱口秀、音乐节目、有声书等声音资产为主的音频平台相继上线语音直播板块,打造全新内容生态,推动“声优”需求上涨。
竞争指数方面,最为炙手可热的直播教师平均每个岗位收到35份简历,直播运营与视频主播/艺人的竞争指数分别为17.2和12.8。
五、直播产品开发岗平均招聘薪资26076元/月,主播岗位“声不如颜”
知识、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岗位往往工资更高,这对于直播人才也同样适用。负责直播界面设计、开发、测试、运维等多阶段把控的直播产品开发岗位以26076元/月的高薪位居薪酬第一;与教育行业直播岗位的高薪相呼应,直播教师的平均薪资达到11883元/月;作为招聘需求最高的“门面”,视频主播/艺人的薪资为10188元/月。同样作为直播主角的语音主播,由于门槛更低,平均薪资是视频主播的9成。
六、直播人才需求逐步城市下沉
直播人才招聘需求主要集中在一线与新一线城市[根据《第一财经周刊》于2019年的划分标准,15座新一线城市分别为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西安、苏州、天津、南京、长沙、郑州、东莞、青岛、沈阳、宁波、昆明],今年春节后一个月,招聘职位数占比前5位依次为广州、北京、杭州、深圳、成都。究其原因,一线城市的城市活力与人才流动性本身较大,而以“网红发源地”著称的杭州以及“网红打卡圣地”众多的成都也借由浓厚互联网氛围在新一线城市中脱颖而出。
但在招聘结构上,一线与新一线城市的招聘职位数占比缩小,二者较去年同期共下降10个百分点,同时二到五线城市相对扩张。
七、55%直播领域求职者为女性
八、人才跨界岗位关联度较高,销售与运营岗位大量输血
技术门槛低也为直播行业带来无穷活力。近年来,借直播热度,无论是政商界大咖,还是娱乐明星,都纷纷迈进直播间,在公域流量池中探索。
这种跨界趋势也蔓延至人才市场。2020年春节后一个月,向直播岗位投递简历的求职者中,当前从事销售与运营的人才数量较多,这两种职能与直播的运营、商务BD岗位也较为对口。人数排名前六的职位小类分别为销售代表、运营主管/专员、新媒体运营、销售主管、网络运营专员/助理、销售经理,销售与运营岗位各占三席。此外,随着教育培训行业数字化运营,教师这个角色也被赋予主播的色彩,不少教师身份的职场人也纷纷投向主播大军,其中包含外语教师、培训助理/助教、教学/教务管理人员、小学教师和培训师/讲师。对于这些工作岗位的求职者来说,直播行业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求职选择。
九、直播岗位七成不限学历和经验,主要靠实操技能取胜
在工作经验方面,全平台的要求分布均匀,其中“1-3年”与“3-5年”合计占比近5成,与此同时也保持了一定的招聘灵活性,38.09%的岗位表示接受“经验不限”。直播岗位不要求工作经验的岗位占比接近全平台的2倍,其次是占比18.03%的“1-3年”。
“门槛低”“薪资高”“需求大”,直播行业持续吸引大量人才加入赛道。网红主播虽然成为直播行业一大标签,但随着行业出圈,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直播的成功并非凭借走红空想,而是各类职能的协作与融合、不断走向体系化的结果。
直播间看似风光的工作背后,是对人才综合能力的考量。直播需要场控管理能力、招商能力、互动能力、带货能力、官方活动运营能力等多方面的要求。这也解释了多数企业虽然不强制规定直播人才的学历和工作经验,但实则通过隐性能力严格筛选综合能力强的高效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