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低价卖酒”,消费者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文|云酒头条商业中心
今年2月,酒业自媒体人“千杯少老胡”推送了一条短视频,展示出个别直播间销售假酒的真实情况。
在视频中,一位带货主播以略带夸张的语气,兜售一款2006年生产的“名酒”。按照主播介绍,这款17年前出品的“名酒”,6瓶酒价格仅需138元。令人吃惊的是,这种在业内人士看来无疑是“智商税”的产品,依然不乏消费者购买。
2022年,抖音和快手日活数量分别达到7亿和3.5亿,成为最大的酒类直播带货平台。2022年第一季度,白酒直播带货额达31.8亿元,占整个酒类70.8%,日销百万的直播间达436个,带货破万的短视频达1000多个,酒类直播带货高歌猛进。
大潮涌动引来泥沙俱下,在直播间中,有主播销售超低价贴牌酒、也有主播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下单、甚至有主播明目张胆销售假冒老酒,将消费者当成“韭菜”。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打假防伪、保护消费者权益成为焦点。云酒头条深入市场并了解多方观点,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当下,该如何清理个别直播间乱象、保护消费者权益?
话术引诱以次充好
电商直播兴起,创造了一种“更轻快”“更交互”的全新购物方式,包含导购、叫卖、展示商品、议价、现场下单等,满足了消费者冲动性购物,企业获得了爆发式增长。
由于电商购物具有远程、延时交货的特点,为了吸引消费者尽快下单,个别直播间出现了话术引诱、虚假宣传、以次充好等行为。
虚假秒杀。部分直播间为了引流,往往会推出9.9元/瓶、19.9元/瓶引流产品,但是全场基本不放货。即使开始秒杀,主播也大都推给内部“水军”,真正有购酒需求的消费者很难抢到。
以次充好。个别直播间为了冲量,通过和某些区域白酒品牌合作,设计一套颜值很高的外包装,酒水成本控制在5元/斤左右,先在平台上挂出高价,再以99元6瓶特价促销抛售,消费者购买后发现酒质很差,运营商则赚得盘满钵满。
上述行为不断出现,让消费者对酒类直播带货,产生了不信任心理,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老酒造假违规违法
如果说话术引诱和以次充好,某种意义还属于打“擦边球”,个别直播间公开销售假酒,已经违反了法律法规。
日前,有东北自媒体人发布短视频显示,快手平台一家网店卖酒,主播在直播间展示产品为某名酒核心单品,顾客购买后到货发现瓶身在产品名称前多了一个不易被发现的“原”字,明显是货不对板。
同时,购买者通过外包装查询生产厂家发现,该酒企成立于2002年,却宣称销售的是1992年老酒,酒龄比厂龄早10年与常理不符,该企业也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后台数据显示,这款1992年的“某某原液”在平台销售2.8万单,销售金额近280万人民币,已经涉嫌违法。
酒类直播亟待规范
近年来电商直播快速崛起,其发展中出现的一些乱象,规范直播生态已经事关酒业未来。值此3·15之际,云酒头条对话多位行业人士,听取了他们的意见。
抖音酒类带货一哥、酒仙网高级合伙人拉飞哥提到,目前酒类直播中“三精一水”等勾兑假酒已经很少,但虚假夸大宣传依然存在,进口葡萄酒和洋酒都有混淆散酒灌装和原瓶进口等现象,值得引起行业重视。
如何借助直播渠道实现良性增长?在2022酒业创新与投资大会第二阶段会议期间举行的“卖酒一哥对谈”环节,“快手酒仙”、快手头部酒水主播李宣卓也表示,实现直播间的转化以及品效合一,除了平台加持,最重要的是还需要人、货、场,即好的专业主播、好的产品、好的场景。
不断规范的直播生态,首先对更多中小品牌提出了要求。抖音酒类带货大V、老宋的微醺23点主理人宋宁表示,与天猫、京东等成熟电商大品牌相比,抖音、快手直播更多销售中小品牌。受品牌知名度限制,直播间运营发生的投流、人员工资、佣金等需要一定销量和加价率才能覆盖,利益驱动较为明显,这也导致个别中小品牌直播间销售中,出现虚假夸大等不规范现象。
对于个别直播间乱象,宋宁认为,国家市场监管部门应该加大处罚力度,通过重罚清理违规者。同时抖音和快手平台也要加强管控,例如抖音超市正在设立前置仓邀请酒类头部品牌入驻,优化供应链让消费者放心购买,助力直播间由野蛮生长向规范发展过渡。
2022年3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正式实施,该法规对网络直播带货提出了新要求,明确平台经营者要承担工作人员的虚假宣传赔偿责任,销售主体要达到足以使消费者辨别的程度,否则消费者有权主张直播间运营者承担商品销售者责任。在法规的明确要求后,酒类直播将更加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