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实验室基于金融领域创新的大环境,对上半年获投资虚拟货币企业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力图对虚拟货币的生态系统做出更为清晰的描述。当然,我们还特别期待虚拟货币这种神奇的代码能够带给我们更多有价值的反思和探讨,例如:
1.虚拟货币创业企业聚集了哪些投资热点?
2.虚拟货币构建了怎样的生态系统?
3.虚拟货币相对传统货币具有哪些优点和缺陷?
4.虚拟货币对传统货币体系乃至整个金融体系带来怎样的冲击和启示?
5.未来的货币体系和我们已经习惯的现有货币体系会产生怎样的区别?
6.虚拟货币的未来命运会怎样?
上半年获投资的虚拟货币企业基本涵盖了当前最为主流的虚拟货币,如比特币(Bitcoin)、瑞波币(Ripples)、易币(BizX)。这里面既有有成军于10年前的老牌公司,也有刚刚诞生的行业新贵,代表了如今的虚拟货币生态系统:交易平台(提供虚拟货币自身的交易服务,如BitInstant)、汇兑平台(提供虚拟货币与实体货币的汇兑服务,如Opencoin)、支付平台(如Gliph这样的虚拟钱包)……
就投资方来说,我们既能看到IDG、“Paypal帮“等顶级机构的身影,也能看到Winklevoss兄弟、ShakilKhan等新锐投资人对虚拟货币的满腔热情。可见,围绕着虚拟货币这样一个与传统金融体系产生激烈碰撞的新事物,虚拟货币企业的投、融资双方都怀有一颗“勇敢的心”。
可以确定的是,本报告中收录的投资案例只是虚拟货币领域投资案例中很小的一部分。因为虚拟货币有着庞大的生态系统,除上述企业外,虚拟货币产业链的各环节必定有更多的企业已经获得投资或即将获得投资。
Coinbaseisthesimplestwaytobuy,use,andacceptBitcoin.
2012年9月,Coinbase曾获得IDG的天使投资。2013年5月,Coinbase获得来自UnionSquareVentures领投,RibbitCapital,SVAngel,以及Fundersclub等机构参与的500万美元投资。获得本轮投资后,Coinbase着手在设计和技术工程方面投入更多,目标是向用户提供更好的应用体验,让消费者和商户更容易地使用比特币快速完成支付。
Bitcoinpaymentsolutionsforpopularecommerceplatforms
BitPay是一家提供比特币支付解决方案的创业公司。它认为“信用卡并非为互联网而生”,力图向传统信用卡发起挑战,目标是“做比特币领域的PayPal”。具体来说,BitPay为用户提供零风险、零欺诈、即时、简便的汇兑交易、即时支付到账等P2P服务,收费费率为0.99%。其主要竞争对手为:Bitcoin、CoinBase。
BitPay保持着非常快的发展速度:去年11月至今年3月,合作商户由1300家增长到超过2100家。在此过程中,著名博客平台Wordpress成为BitPay的合作伙伴并对其客户的增长产生了很大的带动作用。截止7月,BitPay签约商户已经超过7000家,而且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大约每个月通过BitPay完成支付的商品和服务价值约为500万美元。
Anintersectionofbusiness,bitcoin,bankingandglobalmonetaryrevolution
今年5月,Winklevoss兄弟宣布,早在去年秋季就向这家比特币公司带去了150万美元投资。据称,特立独行、大名鼎鼎的Winklevoss兄弟拥有流通比特币的1%。
Buy,TradeandShortBitcoinwithLeverage
SecureTexting+BitcoinPayments
与此同时,Gliph所属的BoostVC孵化器建立了Boost比特币基金(BoostBitcoinFund)。该基金新近获得来自LightspeedVenturePartners、RothenbergVentures、BitcoinOpportunityFund以及天使投资人本·达文波特(信息群发服务公司Beluga的创始人)的5万美元资金,用于投资该孵化器的比特币企业。
OpenCoinInc.Iscommittedtoasimple,globalandopencurrencysystem.
继2013年4月获得AndreessenHorowitz等机构的天使轮投资后,OpenCoin在5月份又获得IDG、GoogleVenture,以及FoundersFundAngel等基金的共同注资。这也是IDG资本投资Coinbase之后,在虚拟货币领域的又一笔投资。
OpenCoin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据消息称,OpenCoin正着眼中国市场,Ripple中文网页即将推出。
Tradeempoweredcommunity(Increase.Improve.Expand.Save.)
在今年4月,这家公司获得了西雅图天使投资人70万美元的投资,主要用于移动应用和bizX消费产品开发。公司在西雅图、旧金山、迪拜开设办公室。
同一般的比特币投资机构不同,BitAngels不是一家正式的投资基金,该投资网络的60多名投资者不但拥有丰富的比特币投资经验,而且也是比特币的挖掘者和大量持有人。他们将定期为比特币创业者提供投资人辅导和建议,并且提供可能的一切帮助和支持。
据最新报道,该基金建立不到一个月,就受到众多投资人的追捧,目前该基金的投资人数量已经翻倍,达到120位,募集资金已近1800万美元。其首笔投资10万美元投向了一家公海孵化器——BlueSeed。该孵化器已吸引一批比特币创业企业进驻。
虚拟货币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而是一个诞生于10年前,逐渐壮大的货币家族。从其发展进程和属性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1)在特定平台,特别是网络游戏平台、虚拟社区、电子商务网站上封闭运行的货币:例如腾讯的Q币、魔兽世界(WOW)的金币、第二人生(SecondLife)的林登币、亚马逊的Amazon币、Facebook曾推出的FacebookCredits等。总的来说,这类货币更像一种线上代金券。按其发行方或监管方规定,只能用于在所属平台买卖虚拟物品,也有一定的积分和促销功能。
每一种虚拟货币都有自己的运行机制,通过各方参与者形成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以比特币为例,其发行、支付,汇兑、交易,乃至衍生品等功能和业务,已经形成一个独特的、同时又与传统货币体系存在一定相似性的运行机制,走在了虚拟货币的最前沿。我们甚至还能看到虚拟货币身上已经有着传统货币的影子: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根据比特币开发者——日本人中本聪(一般认为这只是一个网络上的化名,其真实身份尚不确定)的设定,比特币的极值是2100万个,在不断“挖矿“的过程中,每四年比特币的产出会减半,直到无限趋近于这个极值(目前已开采数量约为1100万个。预计到2140年,开采量将趋近极值)。在其特定的运算机理下,“挖“到比特币这样一段代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赖于高性能计算设备、电力乃至耐心的投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些“挖“比特币的人(俗称“矿工”)都可能成为货币发行者。而发行环节中的服务商主要涉及:
矿池
目前全球有三大比特币矿池:Deepbit、Slush、BTCGuild。其产出量、收费方式(类似于实体采矿中的“采矿权“费用。BTCGuild免手续费、其他矿池则收取1.5%-2%的手续费)、分配方式(在BTCGuild,挖出来的比特币全部归”矿工“所有)各有区别。
采矿软件与“采矿机”供应商
(1)采矿软件——也就是采矿客户端。其典型代表是GuiMiner。
(2)“采矿机”供应商——为“矿工“提供高性能计算设备(俗称“采矿机”,包括刀片矿机、USB矿机等)的机构,例如美国的蝴蝶实验室(ButterflyLabs)、中国的ASICME、烤猫采矿等。同时,“采矿机“的供应方式也在进化,一些采矿机制造商,如ASICME开始向”挖矿者“提供比特币采矿机算力租赁服务,用户只需按年支付租赁费用,而无需承担矿机购买、自行挖矿、矿机维护的所有成本。
与传统货币体系中的最终货币——黄金的采掘与生产相比,比特币“矿工”付出的代价主要是“采矿机”、电力和人力的投入。有意思的是,如同美国西部淘金潮中”矿工可能没赚钱,但为矿工提供铲子的商家赚了钱“的著名隐喻,提供采矿机在目前同样成为一项有利可图的生意,甚至超过许多比特币的投资者。而这正是越来越多投资机构与个人开始向”采矿机”制造商投资的原动力。
比特币的流通主要涉及三个具体的应用环境,也是目前接受风险投资的比特币企业分布的主要领域:第一、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第二、用于汇兑,一般指跨境汇款;第三、比特币本身的交易。这些应用全都通过无国界的互联网交易平台实现,基于PC端或移动端的“比特币钱包”软件则帮助用户在此过程中存放比特币(例如BitcoinWallet、blockchain.infoWallet、BitcoinSpinner、MyceliumWallet等钱包应用)。比特币的价格(一般以美元计价)正是在流通、交易过程中,经由供求双方匹配来实现。
当然,我们还可以看到诸如壹基金这样的公益机构首次接受比特币形式的捐款,对于比特币在国内公益领域被认可具有标志性意义。BitPay网站上建立的向维基百科捐赠的按钮似乎也在提醒用户:“嘿,用比特币可以做好事!”
比特币在流通过程中形成了一部分与传统金融体系同出一辙的进化形式,例如:由英国thebitcoincompany发行的bitbills卡,作为一种类似于传统银行卡的预付卡,可以用于存储比特币或在商店进行消费;来自丹麦的Blochstech公司则宣称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张比特币信用卡(分为Vaultcard和Pocketcard两种形式)。
此外,除了各大比特币在线兑换平台外,可供线下使用的比特币ATM机已经应运而生。例如:5月初,由BitcoinATM公司研发的比特币ATM机在美国圣地亚哥正式亮相。公司称该ATM机是世界上第一台比特币ATM机。公司希望通过ATM机降低比特币的获取和兑换门槛,让比特币和实体货币的兑换更加便捷;在7月的伦敦比特币大会上,LamassuBitcoinVentures同样推出了一台比特币ATM机,用户可以在这台机器上用美元兑换比特币;而在更早前的3月,TheDollarVigilante公司负责人JeffBerwick(同时也是StockHouse.com的创始人)宣称将在塞浦路斯部署第一台可实现美元与比特币双向兑换的比特币ATM机。
就像传统货币催生出各种衍生品一样,虚拟货币同样在向衍生品业务演进。例如:外汇经纪商Plus500和AvaTrade均已推出比特币差价合约交易产品。两者分别提供最高4倍和5倍的交易杠杆。该领域其他的参与者包括二元期权经纪商iOption、TradeRush和SetOption等。上文中提到的新近获投资企业Coinsetter也宣布了将推出一个比特币外汇交易平台,允许人们进行基于保证金的杠杆交易和卖空交易。
在部分交易者中,已经建立起比特币对冲基金,力图抵御比特币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例如:2012年3月,马耳他证券公司Exante发行了全球首只比特币对冲基金。
目前,在比特币基金创建方面最为抢眼的是:BitInstant的投资方——温克莱沃斯(Winklevoss)兄弟在7月初向美国证监会(SEC)提交了温克莱沃斯比特币信托基金(WinklevossBitcoinTrust)的证券上市注册登记文件(S-1),计划融资2000万美元。
在传统金融体系下,我们每天都在经历一场看不见的“货币战争“。而在虚拟货币体系下,同样存在竞争。这种竞争甚至更广泛、更激烈,贯穿虚拟货币体系内外部各环节。例如:“采矿机”供应商之间的竞争(不断提高运算性能、降低能耗,超越对手);虚拟货币发行者间的竞争(如“矿工”通过更多的资金投入来比拼“采矿机”,获得比其他“矿工“更高的”挖矿“效率);”不同交易平台的竞争(如BitInstant、MT.Gox之间的竞争)、不同虚拟货币之间的竞争(如BitCoin与Ripple之间的竞争)……而在各种竞争中,最终极的竞争是虚拟货币与传统货币、传统金融监管体系间的竞争,这也正是虚拟货币争议的核心。
根据资本实验室统计数据,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共189家国内外金融服务企业获得融资,融资总额为31亿美元。在这189家企业中,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企业达到176家,占比93%;致力于支付领域创新的企业达到77家,占比41%。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到金融行业的几个基本特征和趋势:
1.金融服务与互联网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并迈进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很快就会看到:无所谓“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区别。因为互联网将成为金融企业的基本属性,任何金融企业都将演化为互联网企业;
2.随着新兴支付技术、支付平台层出不穷,支付服务已然成为金融创新领域最为活跃的部分,成为金融领域变革的桥头堡。因为触及金融体系最为基础的功能,支付服务与投资/理财、融资服务领域相比,其变革潜藏着最具“野心”的创意,蕴含着最强大的力量;
3.在新型支付服务中,虚拟货币是最具革命性的先锋,甚至已经超越了简单意义上的支付技术与平台,再造了一个全新的、与传统金融系统相融合的货币体系。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正带动社会、商业乃至政府治理走在“去中心化”的道路上。在这一趋势下,一切组织都在或快或慢、或多或少地变得更包容、开放和透明:通过Waze、Uber,人们的出行变得更便利、更友好、更环保、更节约成本;通过Kickstarter、Crowdcube,微型企业/个人的创业梦想能够更快地获得更多人的资金支持;通过InnoCentive、ResearchGate,科研人员能够在一个全球化平台上即时协作、解决难题;通过Mindmixer、Change.org,政府得以在一个更为公开、透明的状态下吸收公众意见……。
与此同时,在比特币对传统金融服务进行挑战的背后,同样是不可阻挡的”去中心化“大趋势:人人皆可成为货币发行者、无中央银行监管、使用遍布整个P2P网络节点的分布式数据库来记录交易、试图抛弃传统银行服务弊端……就像Coinbase网站所宣称的:“一种去中心化、数字化,正在改变世界支付方式的货币。”
站在比特币合法使用者的角度来看,比特币的存在就像在受够了传统银行傲慢自大、不思进取的服务之后,带来的一股新风;站在金融服务进化史的角度来看,比特币又像一个新生的、勇敢的挑战者,为货币使用者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1)更便捷的交易
更便捷的交易挑战原有交易、汇兑流程。
一方面,比特币在交易特别是跨国交易方面能够实现多种货币的快速收付,免除银行传统汇兑业务的各种手续和等待,这正是比特币点对点支付的最大特点(一方直接支付给另一方,而无需通过传统金融机构的参与)。就如比特币交易网站Bitpay提出的问题:“你的业务能够遍及全球200个国家,但你的支付能否同样如此?”,使用比特币对于提高资金流通效率,推动跨国贸易(因发行量有限,目前主要是小额交易中使用)似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比特币服务平台宣称对各环节进行了“简易集成”(开户、购物、支付、电子发票……),人们在购买商品/服务、或进行汇兑时、能够免除输入个人信息的繁琐,交易往往在几秒内完成;这可能正是比特币试图“让信用卡消失”的一个注解。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比特币可以根据实际交易额度细化分割的特点也对传统货币流通方式构成挑战(目前,一比特币的币值可以细分到8位小数,即比特币目前的最小单位是0.00000001BTC)。
(2)更低的费率
更低的费率试图向原有银行体系下的高额收费“说再见”。
完全的数字化传输、不需要第三方参与的特点使得比特币能够以极低的交易手续费促进在线交易。这对于那些净利润率较低(如食品和电商公司)、或是交易成本过高的业务(例如跨境支付和小额支付)显然具有吸引力。而这些企业正是当前商业领域最具创新和活力的主体。
(3)无“假币“风险
无“假币“风险挑战纸质货币的安全与防伪机制。
与传统货币不同的是,比特币使用遍布整个P2P网络节点的分布式数据库来记录货币的交易,并使用密码学的设计,产生多达数百位的密钥,来确保货币流通各个环节安全性。与传统纸币相比,比特币不存在假币风险。
(4)无通胀风险
无通胀风险挑战原有通胀控制手段。
比特币有自己的货币额度上限(瑞波币同样如此),而为了保持币值稳定,比特币在运行中每四年产出减半,直到无限趋近于2100万的价值。这种没有中央银行控制的货币,与不断量化宽松的传统货币相比,没有通胀风险。
此外,比特币的创造者和支持者声称,比特币自身的激励机制使得:比特币整个生态系统将依赖交易费而运行,能够克服由中央银行在传统货币供应、管理方面实施垄断带来的局限性,并免于通货膨胀。这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货币理念,也包含对使用需求更好的满足。毕竟,货币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一种商品。
(5)多领域的创新
比特币生态系统在进化过程中促进多领域的创新。
有意思的是,在比特币的整个生态系统中,我们能够看到许多黑客/极客、创客等互联网高手的身影。他们共同行动,推动了多个领域的创新,例如:采矿机制造商发扬创客精神,通过对运算能力的极致要求带动硬件创新;比特币交易平台在应对黑客一次次的攻击后,不断改善安全手段,无意中促进了互联网安全领域的发展;各种机构提供基于比特币的信用卡、ATM机、对冲基金等服务,不断推进比特币生态系统的壮大;在上述创新之上,最根本的创新在于:从金融体系的底层实现了与互联网的链接……
(6)一个互联的世界
总的来说,虚拟货币的运行体现出:从封闭到开放、从线上到线下的发展趋势,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几种非常重要的互联:货币供给方与需求方、商户与商户、商户与个人、个人与个人、线上与线下、虚拟货币与虚拟货币、虚拟货币与实体货币之间的互联,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商品、货币在全球范围内更高效的流通。
虚拟货币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是全球支付体系创新的一个缩影。更便捷的流程、更低的费率等创新看似简单,却又是传统银行在原有利益体系下难以在短期内快速完成的。因此,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在一定程度上动了传统银行业务的奶酪,哪怕目前只是非常微小的撼动。
(1)犯罪工具风险
少数人借助虚拟货币平台从事洗钱、欺诈、毒品交易、资助恐怖组织、非法募集资金(如7月中旬美国SEC对一名德克萨斯男子操作一个比特币庞氏骗局提起诉讼)等犯罪活动。与传统货币相比,这些犯罪方式更为隐蔽,而这正是虚拟货币受到诟病的重要因素。
(2)丢失风险
以比特币为例,一个比特币可以被定义为一个数字签名链(比特币持有者的转换体现为数字签名的转换)。每名货币的拥有者有一对密钥:一个公钥和一个私钥。这些密钥保存在一个本地文件中,丢失或删除该文件就意味着失去了与之关联的比特币(当然,你或许可以在多个地方备份该文件,并通过加密方式防止丢失或黑客盗取。)
(3)安全风险
相比传统实体货币,比特币最大的风险之一就是网络安全风险。近几年在Mt.Gox、Bitcoinica等大型比特币平台上,已经发生多起黑客盗用安全证书进而非法获取比特币的事件,这让比特币持有人受到损失,甚至带来比特币价格的剧烈波动。此外,少数“非法挖矿者“为了更高效地挖掘比特币,利用病毒构建“僵尸网络”,或盗用公共服务器的计算资源,侵害其利益。
(4)币值波动风险(汇率风险)
(5)流动性风险
因为虚拟货币的总量有限,当虚拟货币被少数人持有、控制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流动性风险(据报道,目前650万比特币由10,000个用户共享),甚至价格操纵风险,造成恐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恶意入侵者或“僵尸网络”获得比特币网络上超过一定比例的活跃处理能力,可能会对比特币的流通和交易产生重大影响。
(6)管理风险
与传统货币体系相比,虚拟货币的管理在很多方面存在空白:无中央银行监管;不涉及对结算机构的监督;尚无健全的投资者/存款人保护方案出台。与此同时,虚拟货币在无意间形成了全新的法律挑战:证券法、税法、消费者保护、反洗钱、外汇管制等。如果有一天某种虚拟货币清盘,会产生什么后果和社会影响,值得深思。换句话来说,“去中心化”本来是一个融入虚拟货币的大趋势,代表着前进的力量;但反过来可能会对货币使用者及正常的金融秩序造成伤害。
(7)比特币——“巧妙”而非“精巧”
总的来讲,比特币是一种诞生于黑客之手的“巧妙”设计,但还算不上“精巧”的设计;比特币生态环境中一方面聚集着充满创新和创意的突破,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的存在“病菌”甚至“瘟疫”。这一切的风险正是源于其特殊的匿名化的发行与流通机制。
如果深层次探究虚拟货币的风险,需要对其风险的构成、形成机制、影响范围、破坏程度作出评估。例如:风险到底来自哪里?对现有货币体系将造成何种冲击?是否比现有货币体系中的风险更大?对实体经济将构成何种影响?……
就目前来说,由于虚拟货币还是一种总量恒定、非主流、小范围使用的货币,其产生的不良影响可能较小。但是,如果虚拟货币在一个更广泛的领域、群体中被认可和使用,其不良影响可能会随之扩大。
在毁誉参半的评价声中,不可否认的是,虚拟货币的存在确实已经改变了一部分企业做生意的结算方式、一部分非盈利机构接受捐赠的方式、一部分敢于“尝鲜“的人的生活方式。
虽然各种风险犹存,但虚拟货币仍然在顽强生存,持续进化;不仅自身在改变,也在带动商业环境、监管方式的改变。通过反思虚拟货币的过去、现在,预测虚拟货币的未来,同样能够帮助我们把握支付体系、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未来。
虚拟货币是近十年来横跨互联网和金融两个领域的重要发明,源于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以及用户在传统支付服务基础上提出的新的需求。
根据比特币发明者中本聪的比特币“创世”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透视发明者的初衷:即通过建立一种全新的数字化货币体系,克服传统金融体系特别是铸币厂发行货币模式下的各种弊端,为人们带来更便捷、效率更高的交易和流通。中本聪的初衷可能正代表了一批人的诉求。这一批人既对传统货币表示不满,同时又用行动去做切实的改变。
比特币在成长过程中主要遭遇了两种碰撞:与传统货币及与之相应的传统金融机构的碰撞;与传统监管体系的碰撞。可以预料的是,在碰撞的同时,比特币将与传统货币实现共同进化、相互融合;将以被被纳入监管的方式获得正式的“货币”地位,并反过来促进监管体系的变革。这两种碰撞的背后是:虚拟货币与传统货币理论、观念的碰撞。
(1)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不管是信用卡、还是ATM;不管是Paypal还是支付宝,支付领域的变革从未停止,虚拟货币只不过是把这种变革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总的来说,支付领域的变革,特别是互联网支付领域的变革,往往由传统金融机构之外的企业做出,并逐渐蚕食传统金融机构原有的奶酪。他们所提供的更低的费率、更便捷的交易流程、试图“让信用卡消失“的雄心值得传统金融机构学习。传统金融机构能做的是:要么自己创新,要么与新兴企业携手创新。
当互联网元素融入金融的血液,当不再有所谓“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的区别,我们可能会看到:传统金融机构正在学会虚拟货币生态系统中的诸多优点;传统货币越来越具有虚拟货币的某些特征;虚拟货币越来越趋近于日常使用的“传统“货币。我们可能还会发现,曾经引发如此之多争议的两种货币并非水火不容,就好比那个著名的禅宗偈语所示:”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在商业的历史上,新生事物总是在带动新的监管,这使得商业、技术创新能够在一个不伤害社会价值、可持续的范畴内滚滚向前,也促进着政府治理水平的提升。对于虚拟货币来说,监管也是疏导——疏导虚拟货币远离投机和各种犯罪,回归到货币本身的价值。就像《道德经》所述:“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如果站在一个更长期的角度来看,金融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金融欺诈史、犯罪史。和传统金融体系下五花八门的金融骗局、罪案相比,虚拟货币领域存在的问题有一个共同的根源,那就是:人类的贪婪与无知。与此相应的是,虚拟货币要生存下去,一是需要自身在保障交易安全、预防犯罪等方面的进步,二是被监管部门纳入高效的监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对虚拟货币这样一种特殊货币进行监管而积累的经验能够反过来促进实体货币领域的监管。
对于比特币亦或是其他虚拟货币,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硬通货乃至“世界货币”,有赖于其生态系统的日趋健康和持续壮大。而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安全体系的不断完善、使用者(商家、消费者)的不断增长、交易能力的不断提高、与实体经济的不断互联。也就是说,当比特币从最初的“黑客游戏”进入到更多人的日常生活时,其货币地位才真正得以确立,而不仅仅只是监管当局的认可(况且,即使是那些经由中央银行发行,处于中央银行监管下的货币,又有多少是“劣币”?)。从这个角度来说,比特币同样需要经历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
只要传统货币体系的弊端还存在,只要技术在进步,只要用户还有更多的诉求没有满足,比特币的革命就不会停止。即使比特币消亡,其他的更为创新的货币仍然会产生。可以预料的一个趋势是,比特币行业会逐步脱离喧嚣,归于平静。这对比特币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可能正说明其走上了日常使用更频繁、投机更少、币值更稳定的正轨。
如果比特币消亡,摧毁它的可能是三股力量:黑客(黑客以惊人的智慧创造了比特币,也以破坏性的动机毁了比特币);传统金融机构(当传统金融机构觉醒过来,开始在传统金融体系框架内提供类似于比特币更好的使用体验,有可能对比特币造成摧毁性的打击);监管部门(因为比特币运行过程中出现过多的严重问题,监管部门直接下令关闭比特币平台)。换句话来说,黑客、政客、金融家、每一股力量都可能摧毁比特币。三股力量的作用最终都指向一个结果:无人使用,逐渐消亡。
“掌握了美元,就掌握了世界”——这种说法既彰显着全球储备货币(不论是美元还是英镑、欧元)的巨大威力,同时也向我们展现出货币发行者、金融家这些站在背后的强大力量。不管是曾经的罗斯柴尔德家族,还是后来的摩根家族、洛克菲勒家族,我们从他们身上能够看到金融家与政客的如影随形,以及他们对世界经济与政治的无形掌控。
当世界进入到web2.0、web3.0时代,当金融遇到互联网,当黑客触碰金融,当虚拟货币的“货币”身份被当局认可,当公众“一不小心”也可以成为货币发行者,原有的格局或许正在发生改变。我们是信仰经由软件计算产生的代码,还是从矿藏中挖出的黄金;是信赖中央银行,还是“去中心化”;是认同传统货币体系,还是黑客文化——都是黑客们利用新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冲击,也让我们见识了黑客在推动金融创新方面的力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黑客一方面特立独行,另一方面正不可避免地与金融家、政客产生越来越多的交集。毕竟,在这个现实世界越来越虚拟、虚拟世界越来越现实的当下,黑客、政客、金融家,三者或许都难以独立掌控世界,而需要在合作中让世界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