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赏功能升级,公众号名称前为赞赏帐户
走了调的祭祀曲
作者:金文
一引言
远近闻名的塞罕坝,是距离北京最近的草原。位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的西南部,距旗政府所在地约一百公里。具体地理坐标是东京116北纬42度之间。西南与河北省围场县接壤,正西与锡林浩特正蓝旗毗邻。长久以来,由于这里草茂林丰人烟稀少,环境优美气候凉爽宜人,故而成了历代皇家的狩猎场和避暑胜地,也是原始游牧民族的祭祀地。
清康熙年间,康熙皇帝亲征叛逆格尔丹的乌兰布统之战,就发生在这片荒无人烟的旷野上。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这里常常由于边界或草场纠纷,在省与省、县与旗甚至是乡与乡之间发生过太多的摩擦和争执,最后甚至演变成了大规模的武斗。其阵势不亚于乌兰布统古战场上的厮杀。后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安定团结的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这些频发的纠纷才得以平息。于此同时,这里也悄然地发生了地覆天翻般的巨变。具体变化的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辖区的重新划定与管理、生态环境的治理与改善、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布局,旅游业的开发和人文景观的建设等等。总之,这儿真的变成了令世人神往的好地方。
这令世人瞩目的真正原因,还不至是因为这里有独特的坝上草原秀美风光、有浩瀚的林海、有奇特的高原湿地,更重要的是这里矗立起了一尊特大的有求必应的塞北灵验佛铜铸像,以及由此而流传开来的神话般的故事传说。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世人正处于一种似乎是信仰危机的状态下,因此,对于本土立起这样一尊佛像,他们自然感到无比的自豪与喜悦,人们似乎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精神的依托,他们必然要亲身体验一下这近水楼台的感觉。于是乎,一个自发的、定时的、从未间断的、规模越来越大的祭祀活动开始了。直到目前,这种祭祀活动几乎涉及到整个华北地区。祭祀的内容几经花样翻新与改革完善,由最初的赶路人和坝上牧人的祭敖包,发展到了今天数万信众的求神拜佛的宗教活动。祭祀的对象由最初的石头堆子变为后来的铜铸佛像,由原先的石头敖包变成了颇具寺庙规模的庙宇殿堂。随着祭祀规模的不断扩大,北京承德等地的宗教人士作为贵宾也常常来此出席祭祀。再后来,佛家的僧侣居士、道家的术士、天主教的神父、伊斯兰教的阿訇都成了这里的常客。于是一个普通民间的祭祀活动,几经演变成了颇具宗教特色的道场。至于这种祭祀活动是否与佛教、道教以及其它教派有关则不得而知,人们也并未认真考究。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名”,只要是“有求必应”人们就顾不了许多了。
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交通工具的现代化,这些为满足人类心灵的需求提供了莫大的方便,远比古时匈奴人“大会蹛林''方便得多、快捷得多、现代得多。由于人类物质条件的极大丰富,当然对神佛的供养档次也应当随之而提高。无论是身居闹市的机关干部职员还是普通市民、是久居农村牧区的平民百姓还是漂泊不定的商家老板,他们在经历了人生诸多磨难以及拼搏或竞争之后,或多或少都会感到有些精神疲惫或不堪重负,到这里来一次精神的理疗和心灵的舒缓甚至是信仰的满足,都是百无一害的享受,这无疑是人类文明的又一种进步的表现,至于是否属于搞封建迷信,那就另当别论了。
二不断演绎的故事传说
塞罕坝,蒙古语意为美丽的高原,总面积约一千六百平方公里。浩浩大岭,莽莽苍苍,据《克什克腾旗志>记载,此处古称蹛林,为匈奴的祭祀地。唐代称为松漠,清代名为兴安大岭。主峰大光顶子山2067米。《汉书.匈奴传》上曰:”秋,马肥,大会蹛林,课教人畜计“。意思是每到盛夏季节水草丰美之际,匈奴及鲜卑等少数民族际会于此,骑马涉猎,围林绕树木而祭。近代,坝上牧人及附近居民仍保留了这种祭祀之习俗。然而当今之祭祀,却凭空增添了诸多更神秘、更传奇、更为复杂的祭祀方式和和故事情节。因此,要破译神话般的塞罕坝祭祀奥秘,还需从解读故事的传说着手。
在这诸多的故事传说里,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塞北灵验佛”了。而有关塞北灵验佛的传说,有鉴于文字记载的,也有无文字记载只闻于民间口头传说的,二者的情节与内容又不尽相同。如《克什克腾旗志》记载的是: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准格尓部首领葛尔丹勾结沙俄预谋分列北疆,入侵克什克腾旗。次年七月,康熙亲统二十万大军北征葛尔丹。八月一日行进至塞罕坝桦木沟一带,时值雨季,行军异常困难,突然天降小雨,部下请示是否前进。康熙果断下令:降大雨也得前进,天空隧即降下大雨。帝甚觉奇怪,龙眼四周,只见一只若大的三足蛤蟆立于路侧。康熙帝即刻领悟,曰;封汝为塞北灵验佛,每年应在此地降下七十二场交令雨。随即日朗天晴。从此坝上每年雨量充沛湿润异常,时至今日,坝上降雨量要高出境内其他地区三百至四百毫米。
而民间口头流传的故事情节则为:康熙亲征葛尔丹时,在塞罕坝乌兰布统与葛部交火。此时,康熙亲率二百铁骑潜入葛尔丹军营附近秘密侦察,被葛军发现并立即组织追击。此时的康熙寡不敌众慌不择路,于一松林前迷失方向。正在紧急关头,忽见松林侧有一大水塘,现一老者为康熙指路。随即葛部人马追到水塘边,旦见前面大雾茫茫视物不见,因怕四周有伏兵不敢冒然前进,只好速速退去。康熙帝但见葛部莫明奇妙地退去,心中甚是纳闷,忽见水塘里有一只三足巨蟾,其大如牛。康熙即刻领悟,方知老者既是三足巨蟾所示现。于是便以天子身份封巨蟾为塞北灵验佛,并许诺为其建寺供养。于是,便有了今日塞北灵验佛显圣之传说。
上述两种传说孰真孰假已无从考证,但这对于信奉者来说并无大碍。因为只要诚心朝拜有求必应,就足以够了。但对于被祭祀者而言,却应当有个明确的定论,才能让朝拜者诚信无疑地祭祀,以免闹出笑话来。这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就有神魔为争夺人类对他们的祭祀权,便发生了无休止的神魔大战的传说,并给人类带来过巨大的灾难。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神学和佛学的角度把二者分别清楚。
我们在初步认识了佛教之后,再来看看神是何物。按《佛法概论》解释,神与佛有本质的区别。佛、神、人、魔以及恶鬼等所居维层及时空各不相同,但有时又相互交织在一起。神的居住时空叫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其与人的最大区别在于寿命有一千岁长,且有一定的神通。但同样与人有一样的仪表、欲望和烦恼。在他们享受完人天福报之后,同样要走六道轮回之路。不要说达到究竟圆满的大乘果位,就连阿罗汉的小乘果位也不能证得。
如果说呈现在信奉者面前的这尊“塞北灵验佛”是佛,那么这种“有求必应”的说法必定是假的。因为佛教的真意是不受世人有求心或欲望心所左右的,佛陀只为那些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的人提供方便,而那些看不破、放不下自私自利作恶多端之人永远也不会得到佛陀的护佑和加持。而佛法一向强调因果不昧的道理,即种什么因得什么果。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正所谓“若问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谁也无法摆脱这种因果律,福不是求来的,而是自己修来的,祸也不是天降的,也是自己造业的果报,世人如果真的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不会到这来求神拜佛了。再者,如果皇帝是天神的儿子,他哪里有封某某众生是佛的能力和权力?这既不符合佛法的理念也不符合神学的原则。假如你认为“塞北灵验佛”是神,那就更错了。因为殿堂上供奉的分明是佛,而祭祀者也自称是佛家弟子。
在传统佛教与神学理念中,佛就是佛,神就是神,二者不能混为一谈或相提并论。
人类的文明从狩猎游牧发展到农耕,又从机械化发展到工业化,从电子时代跃迁到信息时代,尽管科学发展突飞猛进,可人类的信仰从未发生过实质性的变化。原因是目前的科学还无法也没有能力承诺对人类精神的彻底解脱,只能是暂时满足一下人类永无止境的物质欲望和需求罢了。唯有佛法才能让世人彻底了悟人生解脱生死。可惜的是当今社会,人们却强硬的把封建迷信的帽子牢牢地扣在佛教的头上,严重地阻碍着世人破迷开悟走向真理。就连许多自称是“佛家弟子”的佛教徒们,也没能跨越这种障碍走出迷信的误区。难怪说学佛者多入牛毛,而成就者寥寥无几。也许,这便是人生各自不同的福德因缘和恶业果报吧。
三祭祀活动现场直播
来这里参加祭祀的人群组成颇为复杂,有一般求财保平安的普通百姓;有已经发财、正待发财及还未发财的商家;有做生意赔了本钱又急需走出困境的老板;有企业倒闭以求东山再起的企业家;也有身居仕途准备升迁或正在梦想升迁的国家干部职员;有未婚正在求婚或已婚无子或不甚和睦的青年夫妇;有老年多病或家门不幸以期消灾求福的香客;也有求榜上有名前途无限的书生学子;最令我不解的是,还有一些一贯高举马列主义旗帜大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政客们,在这里也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虽说经过一番乔装打扮,行动有些诡秘,且采取的是闪电式的祭拜,不过从他们乘坐的交通工具和仪表穿着上仍能判断出这是一些不速之客。他们在上完香发完愿之后便速速离去。为了不让他们感到尴尬,我看见他们之后便有意把视线转移开来,装出一副没看见的样子。
而更大的群体则是看准了商机来这里为香客提供有偿服务的大小摊贩。卖菜的卖肉的、卖水果饮料烟酒糖茶的、也有卖布匹衣服鞋帽的,甚至还有卖五金家电农机配件的。而香表彩布以及烟花爆竹几乎每个摊位都有兼营,可谓一应俱全。其中多数摊位是副食百货兼有,餐馆茶馆同灶,屠宰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一二三产服务全方位,好一派热闹非常的商业化景象。各个摊位的主打产品自然是香表了,有来自台湾名贵的拉扑楞寺香、有各类规格的藏香,有两三米的高香,也有好粗好粗的棒香。据店主介绍,来这里的人们,消费心理很奇怪,价格越贵的越好卖。香客们也都非常大气,他们进香并不是三根两根的烧,而是大把大把成捆成捆的烧。面对这琳琅满目堆积如山的百货,外行人看了真有点怀疑,这么多东西一两天之内能卖得出去吗?而店主们却说这点货够卖就不错了。
在这里,当物质达到极大的丰富之后,精神娱乐服务也毫不逊色。从马戏杂技、人蛇共舞到飞镖射击、套圈郑物,从僧侣的诵经持咒、灌顶加持,到道家的阴阳八卦抽签算命,真真是应有尽有,似乎整个大千世界都囊括在这塞罕坝之巅了。当然也有一些来这里的人不是朝拜者,他们是来观光旅游消闲度假的无神论者。而那些乞讨甚至是行骗扒窃的不速之客,他们的到来似乎与祭祀毫无关系。他们对眼前的祭祀活动莫不关心,针对的只是这里拥挤不堪的人群。因为人多钱自然也就多,对他们来说这里的钱最容易搞到手。
人们早早地搭好临时的简易帐篷。这帐篷更是名目繁多。有塑膜的、凡布的,有就地的也有就车的,有军用的也有旅游的,一搭就是几华里。由帐篷和摊位构成的临时街道交错纵横,其规模之大真的不亚于著名的辛集市农贸市场。祭祀的人有来自天津的、北京的、唐山廊坊张家口的,有内蒙古赤峰通辽巴林左右天山林西的,也有锡市东西乌旗的。当然最多还是就近河北围场及内蒙克什克腾旗的。到十二日止,这有限的塞罕坝之巅至少集聚了三四万人之多。把个祭祀地打扮的花枝招展,围了个水泄不通。
帐篷搭好之后,人们便开始了新居野炊生活。砍柴烧火做饭,炊烟冉冉升起,无论饭菜质量如何,他们都会感到香甜无比,野餐的感觉的确同家餐大不相同。他们搭建帐篷生火做饭所用材料,完全来自距他们不到十几米的松林,真正时靠山吃山取之不尽用之有余。当然,这里还有更多的自然资源,比如名贵的白蘑、珍贵的金莲花、昂贵的羊肚蘑和美味的金针菇。就连这里的松林土、枯败的松枝,都是城里人索取的对象,用这种土来在华育苗是再好不过的了。总之,这里就像一座未上锁的仓库,你可以随便进去拿你所需要的东西,而且是无偿的。
十二日一大早,各摊位即开始营业。在纵横交错的临时街道上,人群开始骚动,紧接着便是蜂拥而至、接踵擦肩、往来如梭、川流不息的人群。人畜噪杂、佛号冲天、车马共鸣、鞭炮声此起彼伏、叫卖声遥相呼应。试想,什么样庞大的乐队能演奏出这么雄伟悲壮的奏鸣曲?香客们的心灵无不为之鼓臊与震撼,佛陀的宁静被打破,真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这支雄壮的祭祀曲,一直演奏到第二天祭祀结束。
四祭祀的第二现场连线
除了上述主祭祀地之外,在距离灵验佛寺不远的松林边上,还演绎着更为精彩的另一幕,这便是为祭祀做准备的写彩和绕佛后的挂彩。因为写彩毕竟是祭祀的主旋律,彩带上书写的内容充分表达力祭祀人之所求。每当祭祀的前一天,献彩人和写彩人便早早地赶到这里,由献彩人买下或一米或三米或九米的红色彩绸,在向写彩人说清自己诉求的目的之后,写彩人便依照固定的格式自行措词任意发挥了。写彩人多来自附近中小学的退休教师或离退休干部,他们在这方面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写彩经验,很会满足顾客之需求。
写彩的内容颇为广泛,书写的格式大体上是固定的。首先是礼佛赞佛敬佛,接下来是祈愿正文,最后是祭祀者的落款和年月日。其中有的落款除了写上姓名之外,还要在姓名前面写上“佛家弟子”的字样,具体内容后面还要有“敬奉”、“奉献”“塞北灵验佛”或“佛光普照”、“佛恩浩荡”、“有求必应”、“佛祖显灵”之类的敬语。献彩人的意愿多为财源广进、日进斗金、买卖兴隆、财源茂盛等等。求平安者则写阖家幸福、康乐安宁,消灾驱邪、带福还家等。若祈祷人是司机则写车行千里路、人车保平安。若是给子女求前程,则写榜上有名、前程似锦或心想事成。若求仕途则写仕途平坦、官运亨通、连升三级、晋升有望等。有求喜縄牵良缘、白头到老年、恩爱共婵娟的,这一定是新婚或正准备完婚的一对。看来,世人的希求心实在是太大太广泛了。这些欲望和要求已远远超出了佛陀所能承载的能力了。不过,佛法里有一条准则,那就是外求法什么也求不到,只有内求法才能做到有求必应。所谓有求必应之说,只不过是那些希求心过强的人对自己心里的一种自我安慰罢了。
此种场合的写彩人,几乎被视为视为神圣。他们毕生的书法技艺,终于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认可。所以,尽管他们忙的不可开交,甚至是有点头晕脑胀、腰酸腿疼、眼花缭乱、四肢痉挛,但他们仍然能挥挥洒洒,不失笔锋之考究、措词之严谨。尽管经过数十个小时的不懈努力,他们的周围仍然是里三层外三层的被人们围的水泄不通。写彩的价码也在随时攀升,起初还是三元一幅,不一会就涨到了每幅五元,有的甚至涨到了十元。因为来求彩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无论什么价码人们都不在乎。此时的毛笔几乎就是一台印钞机,这让文人们第一次感受到了大把大把挣钱的快乐。也让我发现了一个小小的秘密,那就是人们在大把大把挣钱的时候是不觉得累的。也许这里真的有神灵的帮助或者是有佛陀的加持,才让他们有了如此巨大的潜能得以支撑。
彩带写完之后,便是拿去佛前进香绕佛。在经过左右各三圈的绕佛之后,便开始鸣放鞭炮、杀羊上供、悬挂彩带。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就成了祭祀场上的主旋律。这种场景有点象除夕年夜,不过除夕年夜的鞭炮声至多持续到一点左右,而这里自十二日午夜一直持续十三日中午,这才是真正的通宵达旦热闹非常。伴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人们爬上高高的松树顶,各自悬挂起自己的心愿与祝福。说来也怪,十几米高大的松树干,几乎连个丫叉都没有,在不借助任何辅助工具的情况下,人们是如何爬上去的?尽管人类从猿进化到现代人,许多技能早已消失,然而攀登树干的本领却奇迹般地遗传了下来。此时草原与松林,在经过这样一番乔装打扮之后,显得特别地耀眼。那真是松林密密、草原郁郁、彩带飘飘、爬上爬下、熙熙攘攘,如同谁人捅了马蜂窝或捣毁了蚁巢。我敢说,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也不具有这种独特的人文景观。也许,这便是塞罕坝上祭祀的魅力。如若申报,定能载入吉尼斯大全。
五尾声
到了六月十三中午,祭祀活动达到了最高潮。之后人群便迅速离去,个摊位也开始收摊。之前我怀疑的那么多商品到底卖的如何,此时得到了验证,所有摊位除了钱包是鼓鼓的之外,几乎都是空无一物。我真的很佩服这些店主,他们对市场行情预测的竟如此准确,若不是中国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这些普通的平民百姓也不可能把自己磨练的如此精明。不知为什么,人们一旦来到这里,消费的欲望是那样的高涨,甚至生怕腰包里的钱花不完。这里的所有商品价格都要比平时高出许多倍,但消量却仍能和物价同步。祭祀结束时,摊贩们除了自用的帐篷车辆锅灶没卖之外,几乎所有的商品均被抢购一空。看来,信仰的力量竟是如此强大,强大得能轻易拉动这巨大的经济杠杆。不知道那些从事宏观调控的经济学家们,也是否掌握了这一规律。
在午后不到一个时辰的功夫,转眼之时几乎所有的车辆帐篷、灶台及桌椅板凳等消失的无影无踪。即使是一支训练有素的正规化部队也未必能干的如此利落,哪怕是是一位最干练的军事指挥家也未必能将这数万人的群体调遣的如此神速。
一支歌曲被人唱跑了调,听了之后会很不舒服,若是祭祀曲走了调,一定能让人们的灵魂发生扭曲。这样的祭祀结束之后,塞罕坝并未人去楼空,你的第六感觉若能工作,一定会听到羊儿们的哭泣声和呐喊声,一定会看到羊儿们的冤魂还在围着塞北灵验佛不停地转,它们似乎是在索命:慈悲的佛啊,你不是说众生平等吗,那人类凭啥要以我们的血肉之躯来满足他们的欲望?你不是说有六道轮回吗,那来世我们若能托生人道,首先拿这些私欲狂们的肉体来供奉你,尤其是那些打着佛家弟子旗号的这些朝拜者。
作为年近古稀的老人,我有幸能亲眼目睹这样一场特殊的祭祀活动,真可谓三生有幸,不枉此生此行。说是三生有幸,并不是由于祭祀场面多么宏达热闹,而是通过对这种人与自然关系的仔细观察,让我稍稍感悟到了一点点宇宙人生的真谛所在,从而进一步认清了什么是正信与迷信,什么是佛法什么是邪念以及人类信仰的来由和重要意义。明白了一个人若没有信仰如同行尸走肉,而信仰一旦由正信蜕变为邪念,那将是对自身灵魂的彻底埋葬,其来世必定要堕入三途。
当今社会,信佛者多如牛毛,但真正能领悟如来真实本意者则是鳞毛凤角。难怪佛法中把佛解释为觉悟了的人,而把凡夫解释为睡着了的佛。原本九法界众生的佛性都是具足的,根本不需要外求。只是由于凡夫的执着妄想贪欲自私,才淹没了自性中本有的佛性,因此才执迷不悟、不得究竟圆满。
最后,我还要给这位所谓的塞北灵验佛提个醒,无论你是神是佛还是三足巨蟾,都应严格遵循必然的宇宙自然法则,福慧九法界平等的众生,全心全意为人类构建和谐社会做点实实在在的贡献。并以你那广大灵感和神通,劝劝你的那些执迷不悟的弟子们,让他们别再执迷不悟,早些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配图由作者提供
文中的内容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
陈贵金,笔名金文。1946年出生于农民家庭,1967年毕业于赤峰农牧学校,曾长期从事基层畜牧兽医工作,历任乡镇兽医站站长,克旗兽医站站长、高级兽医师,克旗农牧业局总工等职。作者具有广泛的艺术爱好,其中最突出的是文学创作,文化底蕴深厚,根雕艺术才华精湛。其文学作品主要以生态环保为体裁,曾多次在《百柳》《松漠》等刊物上发表。其代表作《留住草原》于2003年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他撰写的《陈氏族谱》已被国家图书馆正式收藏,他编著的《走近克什克腾》《浑善达克》曾在中科院《人与生物圈》上刊发并获奖。他还编写了诸多专业书刊,其中《科学养畜实用技术》于2005年由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