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烟雾中含有7000余种化学物质,其中数百种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包括至少69种致癌物质,对人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等几乎全身各器官都会造成健康损害。
1、法定禁烟场所有哪些?
为保护公众健康,《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规定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全面禁烟(包括电子烟)。此外,下列公共场所的室外区域禁止吸烟(包括电子烟),违者个人最高罚款200元,场所最高罚款30000元。
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育培训机构以及儿童福利院等以未成年人为主要活动人群的公共场所;
妇幼保健院(所)、儿童医院;
体育场馆、演出场所的观众坐席和比赛、演出区域;
对社会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
人群聚集的公共交通工具等候区域;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公共场所。
2、在禁烟场所遇到有人抽烟时怎么办?
任何个人可以要求吸烟者停止在禁止吸烟场所内吸烟;要求禁止吸烟场所所在单位履行劝阻吸烟的义务,并可以对不履行禁烟义务的单位,向监管部门举报。
“控烟行动三部曲”之室外不吸游烟
控烟条例实施以来,本市室内控烟状况不断向好。当室内禁烟成为公众的自觉行为习惯,室外空间却成为了二手烟暴露较为突出的场所。
什么是“吸游烟”?
“吸游烟”,即在室外边走边吸烟的行为,吸游烟会使周围人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2024年4月,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上海市控制吸烟协会开展了市民万人“游烟”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在室外遭遇“游烟”的现象较为普遍。
其中近六成市民经常遭遇“游烟”,逾九成市民对“游烟”表示反感,超七成市民表示不能接受“游烟”,多数市民认为“游烟”会造成安全隐患、影响市容环境和他人健康,并倾向于通过立法管控、加强宣传倡导和规范设置室外吸烟点等措施来改善“游烟”情况。拒绝“游烟”已成为广大上海市民的普遍共识。
“控烟行动三部曲”之吸烟请看标识
1、启动“室外吸烟点示范建设项目”
为进一步减少二手烟健康危害,控烟“疏堵结合”,自2022年起,本市启动健康上海行动专项——“室外吸烟点示范建设项目”,在“一江一河”滨水公共空间、综合商圈、体育场地、公园绿地、会展场馆、交通枢纽、文博场馆等场所建设示范性室外吸烟点,配套吸烟点标识及引导标识,促进逐步形成吸烟前往室外吸烟点或远离人群处的行为习惯。同时,推动室外吸烟点建设规范的制定,在吸烟点提供戒烟服务信息,鼓励和帮助烟民尽早戒烟。
2、发布“标准化室外吸烟点标识和引导标识”
本市已正式发布标准化室外吸烟点标识和引导标识。这套统一化的视觉标识和引导标识也是室外吸烟点规范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公共场所发挥提示、引导、指示和规范吸烟行为的作用,助力控烟精细化管理,共建、共治、共享健康城市。
3、发布《室外吸烟点设置与管理要求》标准规范
该标准编制历时近四年,已于2024年5月25日正式发布,并于2024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国内首个室外吸烟点的标准规范,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在国际上也具有创新引领意义。
健康城市共建共享
《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生效实施以来,本市控烟工作不断深入推进,强化社会共治,形成控烟宣传和监督执法“六个一”模式,以海派特色打造无烟城市,控烟成效全国领先,提前达到“健康中国2030”任务目标。
然而控烟工作任重道远,不仅需要政府部门持续强化监督管理,更需要每一位市民朋友的共同参与和理解支持,携手营造无烟环境,共建、共治、共享健康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