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说是炒作工商说是违法市民却喊冤枉药店“赔本”卖药到底惹了谁?
虽然受到了查处,但惠发仍在“赔本”卖药
[新闻追踪]
药店:承认低于进价卖药将坚持卖够一个月
工商:不提供进货价将查处
但17日惠发医药超市并未向工商部门提供这些药品的进价,只有一名工作人员到郑州市工商局专业分局医药所解释说,一些药品之所以价格“太低”,是因为该医药超市有一家分店今年1月份正好开业两周年,所以搞了一次500种药品特价销售活动。
[观点PK]
第一回合
同行:炒作!说不定是自己投诉自己
对惠发医药超市因为卖的药价“太低”遭到工商部门查处,不少药店负责人表示,这种事工商早该管管了。
“惠发医药超市不少药的价格确实低于进货价,比如北京降压0号,卖药的都知道是7元多一盒,他们的卖价还不到5元,这样让我们怎么做生意?”某医药连锁企业的一位女负责人,专门带着昨天的报纸找到工商执法人员说。
也有不少同行对惠发医药超市被查处持质疑态度。“他们这种行为说不定是为造声势而想出来的招数。”新郑路上一家药店老板直截了当地表达了他的看法。而另一家医药连锁企业老总更加直白:“作秀和炒作!说不准投诉材料就是他们自己人写的呢。”
药店:实实在在!只是想让利消费者
听到其他药店质疑他们在“作秀、炒作”,王发田说:“我认为这一次搞的活动是实实在在的,别人怎么想那是他们的权利。”
“这件事情现在还没反映到我这儿来,等到我来出面处理时,我会跟工商局好好说说这事的。”王发田说,工商部门下发的询问通知是给各个分店的,各个店长目前还没向他汇报具体处理情况。
促销的低价药是不是消费者想买多少都可以呢?王发田说,为了避免其他药店来他们医药超市买药,他们在这次活动中专门规定“每人每次限购两盒(瓶)”。他称低价卖药只是想把实惠让给消费者,而不是想挤垮同行,但也不想让同行得利。
第二回合
律师:药价“太低”的结果可能是“更高”
河南国银律师事务所律师詹昌忠认为,药品低价卖,对消费者来说是件好事。但如果是低价倾销,从理论上来说属于一种恶性竞争,可能会扰乱整个市场。
詹昌忠举例说,如果该医药超市一直低价倾销药品,可能会挤垮其他药店。等这些药店关门以后,这个医药超市可能就会搞垄断经营,并开始猛提药价,消费者最终买到的还是高价药。
河南春秋律师事务所律师杜天征也认为,低价倾销药品是一种违反正常经营行为的做法,扰乱市场,工商部门可以查处,如果确实属低于进货价销售,工商部门也可以加以相应的处罚。一个公司按亏损模式去运作经营,是有一定目的的。对消费者来说,实惠只是暂时的。
市民:药品低于进价销售没啥不好
17日,有不少市民致电本报发表看法,称他们认为药品低价销售是一件好事,这样可以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
[业内分析]
医药代表:惠发若提供进货单等于自断渠道
“他们根本就不敢向工商部门提供进货价,提供了进货价,就意味着这家医药超市断了进货渠道。”17日上午,记者接到一位自称是某药厂医药代表胡先生的来电。
目前药品在零售市场的运作模式,大家都心知肚明,药店直接从生产厂家进货,从原来的“厂家—代理商—批发商—药店—消费者”,改为“厂家—药店—消费者”,去掉了不少中间环节,药品也腾出了利润空间。
胡先生说,如果惠发医药超市促销的特价药确实低于进货价在销售,那500种药又都是大药厂生产的话,惠发医药超市肯定不敢向工商部门提供他们真正的进货价。
“同一个大厂的药品不可能只向一家药店送货,多家药店都从这个药厂进货,给这家药店的进价低,其他药店肯定不会愿意。”胡先生说,“如果惠发提供了进货价,就意味着出卖了合作伙伴,会引起更多药店的不满,这家药厂就只能选择不跟惠发合作。”
[各方声音]
物价部门:不在目录内的药都由市场定价
对于惠发此举,价格管理部门又是如何看呢?
郑州市物价局工农业价格管理处处长王炳瑞说,药价该不该物价部门监管,要看这种药品是不是在国家规定的限价药品范围内。如果不在限价范围内,这种药品价格就像其他商品一样,属于市场调节价,价格由商家自己决定。
该负责人还称,只要药店不违规经营,它的降价促销经营就不属于不正当竞争。她说,国家一直在出台政策治理药价虚高,只对一些药品规定了最高零售价,但不可能去限制最低价。
经济专家:“赔本”卖药解决不了药价虚高
“降价”已成为近几年来始终贯穿国内药店发展的一个关键词,可老百姓却始终感到的是虚高的药价。
经济学硕士陈家伍分析认为,导致药价虚高的主要原因来自药品定价机制不健全。药品最高指导价格与实际生产成本之间巨大的差额,使一部分药品的高利润成为可能。药品价格有一定的下降空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那么,究竟是政府定价虚高,还是企业报价虚高?陈家伍认为,两方面的成分都有,企业不报高,政府也不会批得高。
他分析,药价降不下来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药品流通过程中的巨额费用。层层过关、层层剥皮,使药品从出厂到患者手中,价格翻了几倍甚至上百倍。医院“以药养医”的现行体制也是造成药价虚高的根源之一。“要想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依靠药店降价只能是杯水车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