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下更多的病毒后,它们竟成了哺乳动物中的“癌王”?

据一项发表于JAMAOncology的研究,2019年约有1000万人因患癌症而死亡,占总死亡率的17.7%。除了遗传因素之外,烟草使用约占癌症死亡原因的22%,而肥胖、饮食问题、缺乏锻炼和过量饮酒一起占癌症死亡原因的10%左右。除此之外,辐射、环境污染以及多种病毒也会导致人类出现癌症。目前,人类这个脆弱的群体正在面对超过100种癌症的威胁。

虽然这么多危险因素围绕在我们身边,但人类并不是最容易因癌症而死的哺乳动物。类似开头的故事,每天都会在其他动物体内上演。那么,哪些哺乳动物的细胞最容易变坏,导致动物自身被干掉呢?最容易促使癌症出现的因素又是什么呢?

皮托悖论

但如果在不同的物种之间作对比,这个推测就有问题了。英国统计学家和流行病学家理查德·皮托(RichardPeto)在1977年就观察到在比较不同的物种时,患癌几率和体型之间没有明显关联。这就是著名的“皮托悖论”。例如,小鼠细胞数量只有我们的1/1000,寿命只有我们的1/30,但患癌几率却和我们相当。一些大型动物如座头鲸和大象等的体型远大于人类,但它们的患癌几率比人类更低。

大型生物更抗癌的原因是,它们通过多种方式来抑制癌症的出现,包括表达更多的抑癌基因或加快监测和清除癌变的细胞。例如,人类只有1个TP53抑癌基因,但是非洲大象有20个该基因。那人类为什么没有出现更多的抗癌基因呢?一些科学家用模型发现,这种策略并不适合包括人在内的中型哺乳动物,把能量、营养物质用在繁殖上可能会更划算。

饮食最为关键?

在新研究中,科学家收集了来自公园和水族馆的超过191种、11万个哺乳动物的数据,其中包括11840个确定死亡的动物个体的数据。他们分析了每种动物的癌症死亡风险(cancermortalityrisk),发现哺乳动物的CMR范围可从0%~57%,其中有41种哺乳动物的癌症死亡风险超过了10%。

位居榜首的是一种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小型食肉动物——鬃尾袋鼬(Kowari),在28份死亡记录中,16份的死亡原因是癌症。鬃尾袋鼬只有人手掌这么大,长得十分可爱,有着玫红色的鼻子,尾巴像一只画笔。它们常常患有口腔鳞状细胞癌,而一旦这种癌症在体内扩散,它们无一例外都会死亡。由于疾病、栖息地被破坏等原因,去年鬃尾袋鼬由于种群数量过低,已经被列入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注意到如果物种的亲缘关系更近,它们的癌症死亡风险也会更接近。于是他们进一步细分,比较各目中哺乳动物的患癌情况。他们发现,食肉目(Carnivora,包括各种猛兽)的癌症死亡风险明显高于偶蹄目(Artiodactyla,包括牛、猪、鲸等)、人所在的灵长目(Primate)等。其中偶蹄目是癌症死亡风险最小的一个群体,而其中有很多大体型的动物。

食肉目为什么这么容易惹上癌症呢?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它们的饮食方式,从始至终都是高脂肪、低纤维。目前的很多研究都证实这种饮食方式会让肠道菌群变得单一,促进有害菌繁殖,的确更容易导致炎症和癌症。但这只是原因之一。

研究人员进一步收集了会食用肉类的哺乳动物的食谱,包括食用无脊椎动物或脊椎动物(鱼类、爬行动物、鸟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等。他们发现,食肉目的食谱中更多是其他哺乳动物,它们相比于食谱中更少有哺乳动物的其他目,会更容易患上癌症。主要以无脊椎动物、鱼类、爬行动物或鸟类为食的哺乳动物,患上癌症的风险会更小。

科学家意识到,食肉目更易患癌可能和病毒、致病菌和一些寄生虫(统称病原体)等在不同宿主间的传播有关。当捕食者和猎物的亲缘关系更近,例如都是哺乳动物时,病原体更容易在两者之间传播,也实现了在宿主间的跳跃。

除此之外,食肉目还面临其他一些风险,它们处于食物链的顶端,一些致癌化合物更容易通过食物链累积到它们的身体中,而食用生肉也让这些动物更容易暴露在病原体中。

致癌的病毒

这些结果也在说明,由病原体引发的癌症,可能在哺乳动物的癌症死亡风险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虽然人类几乎从饮食上消除了病原体的传播途径,但在癌症患者群体中,仍有20%的病例和病原体感染有关。目前已发现7种病毒,分别是人乳头瘤病毒(HPV)、人类疱疹病毒4(EBV)、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HBV和HCV)、人类嗜T细胞病毒(HTLV-1)、默克尔细胞多瘤病(MCPyV)、卡波西肉瘤(HHV8),1种细菌(幽门螺杆菌)和3种寄生虫,分别是埃及血吸虫(Schistosomahaematobium)、泰国肝吸虫(Opithorchisviverrini)和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sinensis)会导致癌症。

其中一些病原体能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癌变,而另一些会通过在体内引发慢性炎症,抑制机体免疫反应,让癌变的细胞无法被清除。这些原因导致人体中一些细胞从变坏,到整个个体崩塌的过程。但乐观的是,目前我们已有一些方法来治愈癌症,也许人类不能如大象、鲸鱼在基因中设定了不患癌的密码,但我们的饮食方式,也决定我们受到的病原体威胁比食肉动物更少。

顺便一提,由于在收集的数据中,袋鼬目中只有鬃尾袋鼬这一个物种,研究人员并没有把它单独拿出来与其他目的哺乳动物比较。至于它们为何如此容易患口腔鳞状细胞癌并被其杀死,这个秘密还等待着被揭开。

THE END
1.为什么有的人每天都抽一包烟,90多岁还没患肺癌?你是幸运之星吗癌症有大量临床数据支撑,绝大多数的肺癌患者都有长期吸烟史。也就是说,当你在烟云吐雾时,烟雾中的尼古丁、亚硝胺、苯并芘、焦油、一氧化碳、放射性元素等等,均是致癌的物质,更是肺癌的主要元凶, 而你在吸烟的同时,危害的不仅仅是自身健康,还有你身边亲爱的家人和朋友等等,都会受到“二手烟”、“三手烟”的危害。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O5IP3M0514Q3KP.html
2.吸烟致癌肺黑得超级恐怖图组肿瘤吸烟致癌肺黑得超级恐怖图组 吸烟致肺癌的10大事实,较后肺被烟熏成恐怖的黑肺,看了这样恐怖的肺你就开始戒烟吧!每页均有肺癌图片,越看您越不敢抽烟。 人们应该知道吸烟致患癌症的风险有多大,戒烟对于降低患癌的风险是多么有效,这应该成为常识。目前,相关的研究认为吸烟与癌症有直接的关系,有以下10个事实为证:https://ca.51daifu.com/2010/1221/414A0A74C1070T401460.shtml
3.尼古丁戒断综合症权威文章抽烟确实那麼恐怖吗? 第一、抽烟会致癌物质。抽烟是造成肺癌的关键原因之一,烟民身患肺癌的概率是平常人的十三倍之多。 第二、易引起心脑血管病症。抽烟是造成多种多样心脑血管病症的关键风险源,烟民身患心脑血管病、冠心病或是是高血压病等病症的概率比不抽烟的人显著要高。 https://www.cndzys.com/renqun/teshu/1967132.html
4.阿斯巴甜致癌?代糖和糖的百年战争。图片来源:pixabay 一、 本来周末不想卷,奈何作为知名无糖饮料的俘虏(对,我还是喜欢有糖的,但没办法),糖尿病仙人,这几天后台和评论区一堆人问我怎么看最知名最常用的代糖之一阿斯巴甜可能被列为致癌物的事情。 我其实没啥看法,首先具体调查结果要7月14号才出,其次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严重程度从1类到2A,2B,3类,https://www.foodtalks.cn/news/45933
5.白小姐开奖结果20241110月31号本来是普通的工作日。 但由于今年内地电影市场也打出了万圣夜这个概念,因此吸引了多部新片上映,让人意外的是刘德华的《焚城》表现不佳,反而是小成本恐怖片《鸳鸯楼·惊魂》成为黑马。 票房会破1亿?上座率夺冠,刘德华都压不住,2024年又诞生大黑马!截止10月31号22点,内地单日票房前三分别为《毒液3》《http://www.pengdingxin.com/question/ningbo/986060.html
6.36岁男歌手患癌去世,生前最后一条视频劝大家远离槟榔!你对恶魔的如果这个吃槟榔的人,正好抽烟呢? 香烟里的致癌物质,会和槟榔碱一起加速破坏口腔粘膜的细胞。 如果这个人还喝酒呢? 酒精能加强致癌物的威力,又放大了它的威力。 槟榔打头阵钻洞破坏口腔粘膜,槟榔碱和香烟致癌物一起释放打入洞中,再辅以酒精的作用,口腔就这么加速报废了。 https://www.360doc.cn/article/76250586_1048125944.html
7.禁烟广告范文6篇(全文)镜头以黑白色彩为基调,一位很有公益形象的男性明星作为主角出现,穿着简单得体,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街上有很多男女正在抽烟,或在角落里,或在行走时。明星见状,面带沉痛的摇了摇头。 【采用黑白画面,给观众一种压抑和沉重的冲击,此处利用了说服信息中影响因素里,视觉对被说服者影响更大。利用公众人物的影响力,提https://www.99xueshu.com/w/ikeytoypfm77.html
8.东北农大28人感染布鲁氏菌病事件敲响警钟广东上半年5例染菌顾为望提出了几点建议:动物手术教学不能采用市场上的动物,要经专门的法定机构提供,且买来的动物必须进行检验;学校要负起责任,全面开展动物实验安全、动物安全的管理、动物尸体处理的正确操作指引等课程;学生做实验时必须戴口罩、戴防护眼镜,不允许抽烟、进食;同时,在经费上,也要适当增加,切勿贪便宜买染病的动物。http://scsydw.net/public/cms/front/content_show/id/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