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消费金融的代表,2014年,京东商城上线白条,为用户提供“先消费、后付款”“30天免息,随心分期”的服务。这一信用赊购服务,有效降低了消费门槛,促进了消费。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快速崛起,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成为黑色产业链人员的一块肥肉。
白条被盗刷
深圳白领曼嘉是一名网购爱好者,早在几年前,她就是京东的用户,大到数码产品,小到衣服、甚至油米柴盐都网购,可谓是京东的“忠实客户”。
2014年,京东推出的“先消费,后付款”的白条服务后,吸引了大量像曼嘉这样的京东购物者,这种支付可享受最长30天的延后付款期或最长24期的分期付款方式,受到广大白领的喜好。
据研究院数据,京东消费金融版块的白条、金条预计2016年累计成交1000亿元,这个庞大的数字背后正是来自于无数用户的每次购物消费。
曼嘉是在2016年10月才开通的京东白条,此后,京东白条也成为她网购支付的另一种方式。今年1月17日,曼嘉下班回家,看到她的手机收到各种来自京东短信,有验证码、白条短信,还有购物信息等。“我有两个手机,这个手机放家里的,当时意识到问题,赶紧上京东结果我的登陆密码显示错误,我通过手机、验证重新找回了自己的密码。”
京东商城设有自营非自营店,为了方便用户快捷购物,京东开通当天下单当天送达的服务,而其中部分虚拟商品不需要物流。
曼嘉的京东购物单
“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盗刷者没有看到我手机上的验证短信,但也能验证通过?”曼嘉说,这些购物短信显示,这批货是下午两点多下的单,主要是购置的大米,送货的地址是四川成都青羊区美丽朋城的居民楼里。
“因为京东的设置,无法看到收货人的手机短信,我当即和快递员联系,他说当时也疑惑为什么买这么多大米,但那边收货人说是快过年了要多买些大米。”这一次,曼嘉的白条共盗刷了2896元,但京东金融方面要她提供被盗刷的证据,否则不承认自己被盗刷。
从今年1月到现在,曼嘉的京东白条被盗一直未解决,京东客户方面的说法是“调查、确认、处理”等。
大量白条被盗者
不仅如此,有些京东白条被盗刷,有些与京东白条绑定的信用卡也未幸免。
至于信用卡是如何被盗刷的,李一飞根本无从得知,只知道自己的信用卡是绑定在白条账户上,而不少消费者像她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被盗刷。
本报记者日前登陆京东白条页面,京东白条页面显示,有两种办法申请白条:“买理财激活白条”或“申请小白卡”,前者需要绑卡购买一定额度的京东金融理财产品,后者所说的申请小白卡则是与商业银行合作的信用卡,分为中信小白卡、民生小白卡、光大小白卡等,属于白条联名卡。
张小林说,因为这次盗刷的金额只有几百元,所以警方未予以立案。而李一飞的白条被盗后,警方则立了案,一份由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双井派出所的报警证明显示:京东白条被盗刷8518.09元,账户内信用卡被盗刷300元人民币。
李一飞说,信用卡被盗的金额后来京东悄悄归还了,“但当我要求要把京东账号注销时,客户说白条还未还清,不能注销。”
为此,他与京东白条方面进行了多次交涉。京东白条官方微博答复李一飞的截图称:报案真实被盗订单产生的欠款暂时可无需理会,不会影响你个人信誉,也不会向你主张债权。
虽然如此,但是李一飞白条账户的利息却一直在增长,也未清零,双方僵处不下,2016年底开始,李一飞成为一名白条被盗维权者,“我们白条维权群仅春节之后就新增了五六十名白条受害者。”
与此同时,京东白条被盗刷案在地方媒体均有所披露,《温州商报》2016年11月报道,当地市民邱先生的京东白条预消费功能被购买了9553元的东西,自己莫名其妙背上了这笔债务。天津《每日新闻》今年2月4日报道称,市民手机被设置呼叫转移京东白条被盗刷一万多;《扬子晚报》今年2月23日报道,苏州市民徐某的账户白条突然欠款6499元,交易记录显示消费了一部价值6499元的苹果手机;《兰州晚报》今年3月3日一则报道称,市民李先生的京东白条被盗刷2900元。
50亿公民信息被泄
日前,央视《新闻直播间》曝光一起重大数据泄露事件,其中涉及公民数据如姓名、账号、密码、手机号、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地址等总共50亿条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在50亿条公民数据信息中有不少是京东的数据。据了解,该犯罪团伙中,主要犯罪嫌疑人郑某鹏为京东网络安全部的员工,利用职务之便盗窃京东用户的大量数据。
这或为京东白条被盗提供了一些事实依据。但事实上,早在2015年底,《中国经营报》就曾披露过京东白条盗刷事件,引起消费者对京东金融账户安全及风险甄别能力的质疑。
京东表示,针对出现在地下黑色产业链中采用黑客攻击用户账户,盗取用户账号资产和贩卖用户信息的行为不端,京东已与警方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并将联合警方进行坚决打击。
也就是说,京东金融将账户安全问题指向了黑色数据产业链。
系统漏洞还是黑客猖獗?
目前,尚无法证明京东白条盗刷事件多大程度上与12G或50亿条个人数据泄露有多大关联。
但是,自去年12月以来,京东白条被盗刷的事件仍在不断的发生。
《华夏时报》记者在一个白条被盗维权群看到,共有一百多名群友,陆续会有新的白条被盗者加入群,也有老的被盗群友交流最近维权的经验。
群主紫电说,因为申请入群的人较多,所以要求加群的人员注明被盗金额等才能放行。而自己则是早在2014年白条就被盗刷,眼看着这些年被盗者有增无减的出现。“最近每天都会有受害者进群,究竟有多少被盗者则不得而知了。”
不少白条被盗者对京东的安全系统产生怀疑:“京东是实名注册,绑定手机号,但是被修改了身份证,手机号,登陆密码,连一个验证码我们都收不到。”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在地方媒体的报道中,均提到被盗刷者的手机突然出现“意外”时发生盗刷,有些消费者在被盗时被办理了“停机保号业务”,还有些则是遭遇“呼死你”的骚扰,目前,我国的手机号被办理停机保号,在运营商那只要回答问题就可以办理停号手续,而这又牵扯到个人信息泄露问题。
本报记者从黑客知情人士处了解到,伪基站其实可以轻易购买到,其作用和运营商的基站一样,可以拦截用户短信、通话等功能。“伪基站其实是GSM的bug,这个bug是运营商公开的秘密,但对CDMA伪基站则没有办法,民用设备拦截不了信号,解决办法很简单,就是要改进GSM信号中转端,对信号加密。”
该知情人士认为,这种盗刷实际上也反映了运营商管理的缺位,才导致伪基站的出现。
目前,盗刷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既有黑客获取账户数据,也有产业链上的各路技术高手的盗杀与配合,而这一切源于盗刷链条上的暴利。
《华夏时报》记者从该网友处了解到,其盗刷的8000多元仍未解决,而京东的答复就是“正在处理中”。
究竟是京东的系统漏洞还是黑客的技术太高明?
多位被盗刷者认为,盗刷问题很早就出现,而且近年来不断涌现,如果是外贼,可以说京东的数据安全防护措施是非常失败的,如果是里外勾结,那问题就更严重了。
催收“狂轰滥炸”
有些被盗刷者惊魂未定地回忆经历,有些被盗者是要急着挽回损失,还有些则是在死磕京东,其中有多位被盗刷者被盗是在2015年,而盗刷的白条一直未清零。在他们看来,京东白条透支消费金额不注销,就像心中悬着的一块石头。
况且,这些被盗刷的白条违约金、利息每天都在增长,让他们焦虑不安,白条被盗之后,催收公司也找上门,这些催收中,既有京东催还白条欠款的短信,也有其他催收信息。
多白条被盗刷者给《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几乎每天都收到催收短信,其中一条短信显示:京东金融逾期提醒,逾期11000,逾期14天,为维护良好信用,请及时还款。
深圳被盗刷者李馨称,自己在两年前京东白条被盗刷8000元,到现在滞纳金利息已滚到一万多,因为没还钱,自己就曾多次收到催收公司的起诉的威胁短信。
她对这些短信置之不理,而这些短信还一度发到了自己的家人手机中。
李馨收到的这些威胁短信显示,来自于某律师事务所,短信称自己是受京东委托,发信息的则是私人号码。“我报了警,警方的立案有据可查,但是京东还是把我们的信息给了第三方催收公司。”
但仍有不少被盗者的问题悬而未解,在他们看来,不仅是被盗金额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担心影响自己的个人征信受影响。
由于京东白条盗刷的金融普遍在一万以下,而且分散在不同省市的京东账户,由于额度小、破案难,有的地方派出所甚至不予立案,有的让受害人自己收集被盗的证据才立案。
《华夏时报》记者从多位被盗者的立案受理回执看到,目前,北京丰台看丹派出所、北京朝阳双井派出所、贵阳观山湖碧海派出所、惠州惠新派出所等多地公安已受理个人京东白条盗刷案。(李一飞、张林等京东白条被盗者名字为化名。)
[责任编辑:wemoneyPF106]
责任编辑:wemoneyPF106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近一年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今年以来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