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汾酒这几年的迅猛发展,就无法事前判断。
投资第一位是确定性,猜测的增长如同押大小,没有意义。
后续应该还有好几篇,慢慢来,不着急。
主要盈利来自酒类产品,其他8.7%的塑料等制品部分,不赔钱就算对得起股东了(过往曾经披露,毛利率个位数)。
我们知道,浓香优质白酒的产能,主要依赖于窖池,尤其是老窖池。
简直是瞎写八写。
2003年:公司现已形成年产30万吨商品酒的能力
2005年:经过多年的自身积累投入,持续的产能扩张,公司现已形成年产45万吨(商品酒)的能力,是世界上最大的酿酒生产基地
2014年:公司生产园区素有“十里酒城”之美称,拥有数万口上至六百余年下至几十年不等年代的地穴式发酵窖池用于酿酒生产,具备几十万吨固态商品酒生产能力,能够充分满足市场需求。
2017年:公司拥有数万口上至明初古窖(1368年连续使用至今达650年)下至几十年不等的地穴式发酵窖池,拥有国内最大的单体酿酒生产车间。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公司已形成了独有的“十里酒城”规模,具备年产二十万吨纯粮固态发酵白酒能力
有意思,2005年是年产45万吨商品酒,到2014年是几十万吨固态商品酒,到2017年变成了年产20万吨纯粮固态发酵白酒了。
基酒设计产能10.38万吨,那2005年的45万吨商品酒产能怎么来的?
别急,后面还有更好玩的:
2021年,产能突变为14.16万吨,我查了一下在建工程,没有发现新增产能投产。
后来倒是稳定下来了,股东大会、业绩说明会多次确认,基酒产能14万吨,不变了。
仅举两个例子作为证据:
公司公告:年产五万吨制酒技改工程项目投产后,将进一步提高公司基础酒的生产能力,生产更多、更好的优质基础酒,缓解公司基础酒生产能力不足的状况。
这个项目,当年开建当年投产,看起来不像是正经项目,更像是一个复糟或者丢糟酒项目。
且看下边这个万吨复糟酒项目,预算是另外2001年财报还披露了一个万吨酒工程预算1.2亿,而这个五万吨项目的预算才2.9亿,不可能是新建酒窖的项目。
2002年,这个工程变成了复糟酒工程:
如果是复糟酒,那是增加产能但是不增加窖池的,也是可以随时调整掉的。
第一次是1958年,国家拨款60万元,建成了金沙江南岸的“跃进区”,完成了第一次扩建,使全厂产酒能力达到1141吨,构成了五粮液酒厂的最初规模。
第二次是1979年,投资1800万元在岷江北岸修建了新的生产区,占地9.96万平方米,产酒能力达到4440吨
第三次是1986年,投资2500万元在江北主厂区新建了占地22.8万平方米的3000吨车间,全厂总产量达到1万吨。
第四次是1992年—1994年。投资8亿元,完成了8项建设,面积达20万平方米。建成了横卧酒圣山下的两幢排列着6000口窖池的世界最大酿酒车间,使全厂产酒能力达到9万多吨。
第五次扩建是1995年—2002年,这是五粮液集团公司高速跨越式发展期。1995年又投资1.5亿元进行配套工程建设。1997年,完成了年包装能力为8万吨的中国第一的勾兑中心,1998年在原宜宾五粮液酒厂基础上经公司制改造为集团有限公司,1999年1月又建成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占地1.5万平方米的现代大型塑胶包装车间,2000年投入巨资建成了一个4万吨的酿酒车间。
国际酿酒大师赖高淮曾说,新建的浓香型白酒窖池,5年内产不出优级基酒;20年以上窖龄的窖池,可以产出5%-10%的优级基酒;50年以上窖龄的窖池,可以产出30%-40%的优级基酒;百年以上窖池优级基酒占比可达60%。
又:
其中,10万吨生态酿酒一期项目建设在2022年4月启动,计划2023年底投产使用,建成之后新增2万白酒产能;
现有园区非酒产业搬迁改造工程完成之后,将在原有的生产车间进行改造扩能,将新增2万吨原酒产能;
同时将规划建设10万吨生态二期项目,计划将在2022年底启动建设,2024年底建成投用,建成之后将新增6万吨产能。
个人认为,科技发展到今天,再扯什么微生物环境,什么不可复制的地理,都有点扯了。
只要科技功夫下的深,什么狠活都能整出来。
我托朋友问了白酒行业资深技术专家,说的确可以做到。
五粮液也一样,新增产能的同时也规划了百万吨的陈储项目,估计也是酿造出来陈储老熟,使其达到自然老窖的水准。
那么到2034年,五粮液在2024年前后新投入的产能,应该能够达到30年窖池的水准,则可新增2万吨五粮液基酒。
1.4万吨+2万吨,相较于目前2.7万吨的产能,增加126%。
那么十年后,五粮液的商品酒可供销量将达到(3.4+2.7)*1.35=8.23万吨,是2023年销量的2.35倍,年化增8.9%。
随着经济放缓,未来十年五粮液销量增速是否能够达到甚至超越过去四年,是值得怀疑的。
保守起见,可以将未来十年的年化增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五年保持7%的增速,第二个五年为5%的增速,则十年后五粮液销量为2023年的1.78倍。
说完了量,我们说说价。
2011-2012年,白酒黄金十年,茅台和五粮液齐头并进,都提价三倍。
2013-2023这十年,茅台和五粮液有分化,茅台始终没降价,五粮液则提价后又降价过。
我们取个均值,茅台取2011的619和2012的819的均值719,则茅台这十年约提价了67%,五粮液取609,十年提价59%。
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二十一世纪第一个10年和第二个10年,两大白酒龙头的提价都显著的减速了。
那么,问题来了,二十一世纪第三个十年,在经济更加减速,名优白酒纷纷扩产的情况下,白酒企业的提价速度会更快还是更慢?
显然是更慢的可能性更高一些。
个人认为,对五粮液未来十年提价30%的预测较为可靠,大概每3-4年提价10%。
那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大概计算五粮液十年后的营收增幅:量的1.78*价的1.3
1.78*1.3=2.3,利润年化增速8.7%。
五粮液目前市值5100亿,对应2023年300亿利润市盈率17倍,现价买入股权收益率为5.9%,十年后股权收益率为13.5%,长期持有收益率在12%以上。
如果扣掉账面上1200亿的现金,五粮液的市值仅有4000亿,PE13.3,收益率7.5%,十年后收益率17.3%。
个人认为这样的股权收益率已经比较令人满意,可以开始分批买入。
上面这个算法可能有的朋友看不太明白,可以换算成大家喜欢的简单直接的市值法。
今天五粮液的五粮液,300亿的利润,按照无风险收益率3%,再加一点保守安全边际,给予五粮液这种一流生意27倍市盈率,则其合理价值为300*27=8100亿,目前市值约为其合理价值的6折。
如果放眼十年后,其利润约为今天的2.3倍即690亿,合理市值为1.86万亿,相较于目前的市值年化收益率13.8%。
风险提示:
1.五粮液产能扩张受阻,基酒产能提升不达预期。
2.茅台提价不畅,五粮液提价受到压制
3.2000元价格带的经典五粮液培育超出预期(原计划2025年放量万吨),对业绩贡献超出预期。
【提示:本人在133元建仓一笔五粮液,并将择机继续加仓,所作分析未必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