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工商系统集中开展清理和规范食品等重点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资格专项执法检查,目的在于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产品的违法行为。
起疑小饭店的啤酒有问题
好事的孙先生跟着前来送啤酒的电动“倒骑驴”,“倒骑驴”七拐八拐走的都是小胡同,不时给小卖店、小饭店送啤酒和饮料,这个“倒骑驴”所途经的各种消费场所有个共同特点,都是一些小门脸。最后,已经空空的“倒骑驴”回到了大南街。
按照孙先生提供的地址,记者与工商沈河分局第二监察大队的执法人员一同来到这里。这是个面积非常大的院落,里面堆积了大量的啤酒、饮料和包装物。经过近2个小时的走访打探,记者得到的结果是这里有3家从事啤酒、饮料批发零售的商贩。
下午,矮房里终于走出两个年轻男子,其中一个眼熟,就是孙先生向执法人员描述的那个骑“倒骑驴”的小伙儿。两人将屋里的啤酒成箱运到车上,大约装了十余箱后,一个小伙子跳到车上,另一个小伙发动“倒骑驴”起程。
“快,跟上!”记者连忙发动了车。那辆“倒骑驴”分别给“北中街食杂店”、“荣华食杂店”等近10家饭店、食杂店送货后,才慢慢返回来,此时“倒骑驴”还拉回来一些空的啤酒和饮料瓶子。这些空的啤酒和饮料瓶子,被搬运到院落深处的角落里面。
追踪大院里藏着3家“批发部”
院子内是两座老式的3层楼,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楼道内黑糊糊的,这里面到底藏了什么样的秘密?为了一探究竟,记者索性走进小楼。一女子听见门口有动静,从一楼的一个房间里钻了出来。“大姐,我看你门口有卖啤酒,你这儿卖不卖饮料啊?”记者假借买水,边打量房间边询问。
工商执法人员此时也把正要出货的另外一台“倒骑驴”截住,在已经查找到两处库房内,执法人员找到了大量的啤酒、饮料,经过清点各种牌子的啤酒、饮料有十几种之多。在随后查获的另外一处库房内,眼前的景象令人大吃一惊:20多箱写有“哈啤”字样的啤酒箱堆在了楼梯的一侧。
啤酒箱后,百余个挂满泥浆、污土的啤酒瓶横七竖八地胡乱堆在一起。记者看到,这些旧啤酒瓶的种类相当繁多,根据瓶子的肮脏状况推断,应该是从旧物市场回收的。
警惕“无照批发”有增加趋势
据沈阳市工商局统计,在全市加大打击力度下,无照经营的现象有所收敛,无照经营的业户呈现下降趋势,但是个别领域无照经营的情况还很严重。据记者走访调查发现,目前从事啤酒、饮料批发的经营业户中,无照经营者的数量还很大,一些经营者长期无照经营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
造假和以次充好是无照经营的另外一个利润空间,在不受监管的同时,造假者会最大限度地增加自己的利润,同时又可以在一旦出现问题时“逃之夭夭”。工商执法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外地打工人员自我组织起来搞啤酒、饮料批发经营点,越来越多的趋势是化整为零经营,分散的局面不容易监管。他们没有太大投入,“打一枪换个地方”的经营方式,成为了监管的新问题。
查处3家“批发点”已关门
今年的11月14日至19日,全国工商系统召开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要求积极开创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监管和服务领域消费维权工作新局面,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据了解,集中开展清理和规范食品等重点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资格专项执法检查,对经营者履行进货检查验收等法定责任和义务情况专项执法检查,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产品的违法行为,积极构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是这次《特别规定》的重中之重。沈阳市的工商部门通过行政指导方式,在事前、事中和事后实行全程防控,做到监管对象无遗漏、监管辖区无死角、监管责任无真空的工作方法。
但是对于那些未取得工商和有关部门经营许可和登记的个人企业,管理部门的管理手段目前还显得滞后,也成为了食品安全监管的一个新漏洞。已经被查处的3家无照经营啤酒、饮料的业户目前正在接受工商执法人员的调查和处理,无照经营的问题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链接
真假啤酒咋鉴别
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消费者可以通过望、闻、尝来鉴别啤酒的优劣,啤酒有泡沫挂杯现象的是优质品。如果泡沫粗大,而颜色带微黄,消散快,泡沫不挂杯的是劣质品。打开优质啤酒可以闻到淡淡的啤酒花香味,而质量较差的啤酒,只能闻到淡淡的酒精味。另外,由于折瓶啤酒的瓶盖是后压上去的,所以瓶盖是否有划痕,也是确定啤酒真假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