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遇到一个做XX啤酒区域代理的小哥。
求释君抱着对万事万物好奇的态度跟他聊了聊这个陌生行业。
小哥告诉求释君,XX啤酒在该市有三个区域代理,他们各自一个片区,不允许跨区域串货。
一整箱啤酒(12瓶)的进货价是42元。
给大酒店的送货价是45元,给小酒店的送货价是44、43元,给超市的送货价是43元。
听到这个问题,求释君眼前一亮,“十万个为什么”顿时在脑海里徘徊。
为什么大酒店的啤酒采购量大,进货价反而高呢?
按照通常的价格歧视规律,采购量越大,价格不是可以压得越低吗?
小哥的答案是:因为大酒店卖给客人的价格高,小酒店卖给客人的价格低,超市的销售价格最低,所以他们的批发价也是依从从高到低。
真正的逻辑绝对没有这么简单。
否则大酒店卖给客人的米饭贵,所以他们采购同样品牌大米的价格也要比小酒店贵吗?
花费高成本、打造高端的大平台是为了提高销售价格,压低采购成本,获取更多的利润空间,而不是让供货商来侵蚀利润的。
那是什么样的逻辑在支持这种“价格逆向歧视”的现象呢?
以大米为例的食材采购是市场化的,卖家数量较多,竞争充分,可替代性强,没有哪位食客点名要某某品牌的大米、某某品牌的蔬菜、某某品牌的猪肉,这个选择权完全掌握在酒店手里,所以采购量越大,价格越低。
对于高端酒店带来的超额利润部分,大米等食材的经销商们是无权分一杯羹的。假如他们想分一杯羹的话,分分钟被替换掉。
但啤酒的采购不是完全市场化的,从向上采购到向下销售两个方面都存在问题。
其一,向上采购方面:同一品牌啤酒的区域代理有且只有一家,不允许跨地区串货就是不允许内部竞争,啤酒的批发是有区域垄断因素在其中的,垄断的话,定价的话语权要向区域代理经销商倾斜。
所以,大酒店赚取的超额利润部分,啤酒经销商有分蛋糕的话语权。
有人说,酒店非要采购这个品牌的啤酒吗?
这个地区十个顾客有八个点名要XX品牌的啤酒,酒店为什么要把生意拒之门外呢?
另外,也有读者可能会猜大酒店可能有回扣成分在里面,所以采购价格高。
一般的酒店都是民营的,而且这种知名且常见产品的价格是相对透明的,如上面的数据,刨除物流成本、人工成本、资金垫付成本以及应收款坏账风险,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其实不大了,所以我相信小哥说的没有回扣。
写到此,该总结一下了。
以上只是求释君跟卖酒小哥聊了十分钟之后推理的,分析不正确的地方还请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