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美军推进到“堪萨斯线”后,范佛里特认为美军还需要一个确保“堪萨斯线”的警戒地域。
尽管当时美国最高层对扩大战争区域有所顾虑,同时担心继续北进会重蹈美军在清川江畔失利的覆辙,指示范佛里特稳住战线,但新任司令官的范佛里特并不想就此停步,他要以显著的进展来证明自己的成功,他不但没有下令地面美军停止攻击,甚至还想在朝鲜北部的元山地区也搞一次两栖登陆。
在当时双方的交战线上,有三个地区是适合于中朝军队对“堪萨斯线”实施有力突破的。一个是开城地区,一个是铁三角地带(即金化、平康、铁原三角地带),另一个地区是靠近东海岸的亥安盆地。对于中朝军队一方来说,这三个地区交通便利,便于集结和调动部队;而对于美韩军队一方来说,如果夺取这三个地区,就能给中朝军队以打击,使其难以做发动攻势的准备。此外,这些地区作为美军“堪萨斯线”的警戒地域的距离,是绰绰有余的。
但是美军要想全部夺取这三个地区,显然力不从心。于是,范佛里特决定集中兵力先占领对美韩一方威胁最大的“铁三角”。夺取“铁三角”地带后,再在东部夺取亥安盆地,使美军占领的东部战线拉平。范佛里特将计划占领的这一线取名“怀俄明线”。具体讲就是沿“堪萨斯线”再向北推20公里。
范佛里特要夺取“铁三角”,只有增加这个方向上美军的兵力。为此他从美第10军抽调出美第3师,起用了已完成整编的韩军第9师,统统配属给美第1军,担任进攻铁原的任务。
尽管如此,范佛里特夺取“铁三角”的行动仍是步步艰难。美第1军战斗序列内的第1骑兵师、第3师、美第25师、韩军第9师及菲律宾营、土耳其旅,在向铁原——金化一线推进中均遭到志愿军的顽强阻击。
一个美军记者当时这样描述美第1骑兵师沿着铁原公路北上时的情景:“……汗流涣背的工兵边探测木箱地雷,边在坦克前面前进;步兵一边以火焰喷射器烧毁由圆木和土堆建造的据点,一边躲避不知从何处射来的子弹……”
5月30日,美军向63军阵地发起试探性进攻,他们先以多路小股部队向63军各前沿阵地进攻,均被击退。
从6月1日起,美军出动了重兵,开始了全面的猛烈进攻。美军密集的炮火将铁原地区炸成了一片火海,山上树林成片成片地被炸光,山石崩裂,浓烟蔽日。炮火轰击过后,美军的坦克开来,抵近志愿军阵地一字形排开,连续开炮。
63军第一梯队的指战员们在阵地上挖掘2米多宽的交通壕,美军坦克上来了,战士们就爬到沟里隐蔽;坦克开过去后,战士们又从壕沟一跃而出,用反坦克手雷和炸药包将敌坦克炸毁。
担任第一梯队的189师打得很苦,有的阵地被敌占领了,他们随后就组织力量收复;美军依仗强大的炮火支援再次夺取阵地,189师就再次收复。一天之内反复争夺可达数次,战斗异常激烈。
189师坚守三天三夜后,伤亡很大,有的营连已经打光,一些阵地相继被敌人突破。在这种情况下,傅崇碧决定由188师接替189师防区,将189师残部撤下,缩编为一个团,师长当团长,团长当营长,补充粮弹,作为军的预备队。
傅崇碧回答说:“我们明白上级的意图。注意保存力量减少牺牲,采用各种办法挡住敌人!请首长放心,我们会守住阵地的!一定坚持15天!”
接替189师在高台山以南地区防御的是188师563团。队伍到达指定阵地后,团长马光民和政委刘炎田找到189师指挥所,见到了189师师长许诚和军参谋长杜瑜华。由于189师防御地段承受压力太大,傅祟碧特意让军参谋长亲自到189师指挥。
师指挥所设在一个天然山洞里,虽是早晨,但阴雨使得天色昏黑,洞外雨水飞溅,洞内空气浓湿。马光民和刘炎田走进师指挥所的时候,师长等人正在吃早饭。说是早饭,不过是弹药箱子上放着几碗用炒面煮的糊糊,外加几块压缩饼干。
指挥所里,气氛紧张而压抑。看到马光民和刘炎田走进洞来,人们也没表现出惊喜。简单的寒暄之后,迅速转入正题。“你们563团全上来了?”军参谋长杜瑜华问。
“都上来了。下大雨,走了一夜都成了泥人啦!”马光民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点头称是。
“说说你们团的情况。”杜瑜华又问一句。
“我们团也减员不少。人数多的连队也就100来人,少的连队只剩几十人了。”马光民回答说。
刘炎田补充一句:“人虽然少些,但是交给我们团的任务坚决完成,不打折扣!”
“仗很残酷呀,你们要有准备。你们563团是个很能打的团,但是不能硬拼,尤其是敌人炮火准备的时候,千万要隐蔽好……我们师上去两个团,打得太猛,几天打下来所剩无几哄!”189师师长的话语带有一种劝诫。
军参谋长杜瑜华简洁地交待了任务:“你们团立即开上去,构筑工事,接替189师567团的防务。估计567团能坚持到今天中午12点,12点以前你们要把阵地接下来!”
接受任务后,马光民和刘炎田立即赶回团指挥所,召集各营营长开会,布置任务,划分防御地段,命令各营连立即进入阵地,接替567团的防御。
团指挥所设在一条干河滩里,河滩满是沙砾和巨石。由于沙石渗水,所以尽管连日大雨不断,河滩却无积水。
雨已停了。天空渐渐放晴。不一会儿,从东边飞来一架美军侦察机,在河滩上空盘旋几圈,然后飞走。对美军侦察机天天乱飞的情况大家已司空见惯,并未在意。却不料十几分钟过后,突然“轰隆轰隆”几声巨响,美军远程大炮朝563团指挥所的位置发射了几发炮弹。炮弹爆炸后,腾起了滚滚的黄烟,迅速弥散开来……
“不好,敌人放毒气弹啦!”副团长杨玉明喊了起来。
“毒瓦斯!赶快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别吸了毒气!”有人又高声喊起来。
人们乱成一团,各自找毛巾蘸水;河滩上没水,有人干脆就朝毛巾上尿上一泡,随即捂住口鼻……
正忙乱着,美军的炮弹又连续袭来,一排接一排地呼啸而至。团指挥所立即四散开来。团长马光民和政委刘炎田迅速躲到河滩的大石头后面,而一些来不及躲避的干部战士被炮弹炸中,倒卧在河滩上,断肢残臂被抛向空中……
爆炸声停止后,人们赶快救护伤员。一些人已经没救了。仅替卫员和通信员就牺牲了八人!
在掩埋这些烈士遗体的时候,团首长们阴沉着脸,一声不吭。他们在向这些朝夕相处的战友告别之际,顾不上流泪和感伤,他们心中很清楚: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已经告诉他们,等待着563团的,将是多么残酷的日日夜夜!
563团进入阵地第二天,1营1连2排在打退敌人几次进攻后,已被敌人的两个营分路切断,包围在一座孤立的高山上。2排最后一次与团里通话时,阵地上只剩下八个人了!
1营的这个2排,在国内战争中曾分别获得过“钢铁营”和“特功排”的光荣称号。2排被围,牵动了团、师、军乃至兵团领导的心。因为美军炮火猛烈,我军支援分队上不去,与2排的通信联络也中断,只能从2排阵地上的枪声判断2排所剩八人是否还活着。
午夜后,兵团司令部参谋李大权向杨得志报告:563团1营1连2排坚守的山头上依然有火光和枪声,说明勇士们还在与敌拼杀。
“63军派去解围的部队呢?”杨得志问。
李参谋回答:“几次派出接援部队,都没能靠上去。下雨,山高路滑,敌人火力封锁很严密。”
拂晓时分,雨停了。563团的报告传到兵团指挥部,2排阵地上枪声停了。阵地前到处是敌人尸体,敌人也撤下去了。但是,阵地上不见了八位勇士的踪影。
“赶快派人寻找!”杨得志命令道。
一个多小时后,傅崇碧向杨得志报告:已找回一位负伤的班长和两位负伤的战士,并报告了八勇士与敌搏斗的情况:
那一夜,八勇士击退敌人多少次进攻,谁也记不清了。他们只记得敌人每次进攻前,都有20多分钟的炮击,炮弹像一阵阵冰雹砸在阵地上,掀起的碎石和泥土压得战士们抬不起头来。敌人几度冲上山头,都被他们打了下去。午夜过后,他们八个人总共剩下15发子弹,然而敌人还是一个劲地向山上冲。他们只得用刺刀、枪托和石头、木棍与敌人搏斗。到最后子弹打光了,他们仅剩下几颗手榴弹。在危急关头,副排长李秉群对大家说:“现在,我们已被敌人三面包围,要突围出去没有可能,要打,没有子弹了;和敌人面对面的拼,他们人太多,搞不好我们会成为俘虏。我们是'钢铁营’、'特功排’的战士,不能给英雄部队脸上抹黑!更不能给中国人民丢脸!我提议跳崖!宁死不当俘虏!”
七位战士同意李秉群的提议。他们又一次挫败敌人的进攻后,八位勇士一个接一个,跳下了百尺悬崖……
跳崖后。三名战士受伤侥幸生还。李秉群和另外四名战士壮烈牺牲了。
兵团政委李志民听了这些报告后,禁不住流下了眼泪,他激动地对傅崇碧说:“把这八位同志的名字报来,要把他们的事迹整理出来。军里、兵团都要很好的表扬他们,要给这些同志记功!”
从此,八位勇士的英名连同他们的英雄事迹便永远载入63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光辉史册中。
6月4日,188师全部开上一线,接替189师防御阵地。师以562和563团为第一梯队,564团为预备队。其中,563团的防御阵地由于紧靠涟川通往铁原的公路和铁路,扼守着敌人攻取铁原的重要通道,因而美军集结重兵,不惜损兵折将,志在必得。美军依仗火力优势,对563团阵地实施多方面、多梯次的轮番冲击。一方拼命攻,一方拼死守,真是寸土必争,寸土不让。
8连的阵地在团的最前沿。在这个连的防御正面上,美骑1师动用了整整一个加强团的兵力。尽管敌我力量对比悬殊,但8连灵活地使用兵力,机智地运用战术,以英勇顽强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连续奋战四昼夜,打退敌15次大规模的进攻,以伤亡16人的较小代价,毙伤敌人800余人,守住了阵地。
8连连长郭恩志是一个很会用脑子打仗的基层指挥员,他带8连上阵地时,全连经过一个月的征战只剩下40来人了。营长专门叮嘱他说:“敌人炮火很猛,你们不仅要大量杀伤敌人,也要注意保存自己。”
“营长你放心,敌人就是来一个团,我们也有办法治它!只要能保证供给我们子弹和手榴弹!”郭恩志回答道。
刚接手阵地,美军就开始了炮击,咣咣咣咣……炮弹一发紧接一发落在阵地上。好家伙,一轰就整整轰了一个多小时!
炮击过后,阵地上硝烟弥散,却不见美军步兵的枪声。格外的寂静反而令郭恩志不安了。他爬到断崖边向下观察……嗬!只见一群美国兵猫着腰,利用山脚的阴影隐蔽向上运动,企图偷袭1排的阵地!
郭恩志二话没说,回头招呼60迫击炮手和重机枪手,匆匆赶到1排防守的无名高地。他对迫击炮班长说:“等敌人上来,你们听见我打第一枪。就向敌群密集的地方各放6发炮弹,前一发,后一发,打成梅花形,把敌人朝中间赶。”
然后他对重机枪手王森茂说:“炮打过后,就轮着你们啦!等我第二枪一放,你就往中间扫,把敌人再往两边赶,知道吧?”
再后他又看副连长滕俊英一眼:“敌人朝两边一跑,我第三枪一放,你就带两个反击小组出击,狠狠揍这些兔怠子们!”
说话间,美国兵已穿过无名高地的山脚,成散兵队形爬上来,距我1排阵地只有几十米了……
“叭!”郭恩志抬手打响第一枪。
迫击炮班长立即发炮。轰!轰!轰!几声巨响,敌群中腾起梅花形爆炸烟雾。倒下一片,剩余的美国兵果然都朝中间挤。
“叭!”郭恩志又打响了第二枪。
重机枪吼了起来,王森茂早已憋足了劲,扣住扳机不放,一气打了100多发,又把扎堆的美国兵打散了。
“叭!”郭恩志打响了第三枪。
“冲啊!”副连长滕俊英一跃而起,带领两个反击小组冲出掩体,勇猛地扑向敌人,子弹像冰雹似的向敌人卷去,手榴弹一个接一个在敌群中炸开花……剩下的几十个美国兵被反击小组追得满山乱跑……
这时听到了郭恩志大喊:“返回!赶快进洞!”他估计敌人被击退后,肯定会用炮火来报复,立即带领全连躲进防炮洞里。
郭恩志最后一个进洞。他的身子刚刚挪进洞口,就听见一发炮弹呼啸着飞来,落在离洞口不远的一棵松树前,轰隆一声巨响,合抱粗的大松树被炸成两截!紧接着,数不清的炮弹从空中纷纷砸下来,阵地上爆炸火光连成一片……
郭恩志闭上眼睛,喘出一口气对身边的战士们说:“歇会儿吧!听听敌人打炮!”
黄昏时分,炮火才渐渐平息。
夜幕降临了,美军歇了。郭恩志却不让敌人休息,他派出一个战斗小组,带足了子弹和手榴弹,偷偷摸到美军的宿营地,猛投狂射,把正在做梦的美国兵打得吱哇乱叫!战斗小组打光了手中的子弹和手榴弹,每人又捡了几支敌人的自动枪,这才返回阵地。
“8连顶得住顶不住?”张洪对着话筒说:“团长,你就放心吧!现在正打得来劲哩!你听听,机关枪响得跟开了锅一样,多热闹!”
8连在阵地上坚守了四天四夜,美军始终无法占领这一阵地。后来,美军占领了8连侧后的一个制高点,切断了8连的退路,为了保存8连,563团领导下令8连撤离了阵地。战后,8连获得了“特功第八连”的称号,连长郭恩志获得了“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的光荣称号。
四、彭总嘉奖63军
563团在一线阵地坚守了四天后,奉上级命令北撤至第二线防御阵地,凭借高台山险峻的地势继续阻击敌人。在这一阵地上,563团与继续北犯之敌进行更加激烈残酷的厮杀。战斗最艰难的时刻,各营连阵地频频告急,最后的预备队也拉上去打光了。
于是就将打光了炮弹的迫击炮连开上去增援;迫击炮连上去不久,阵地又被敌人突破,团指挥所又把高射机枪连调上阵地当步兵使。最后,团里又把一些机关干部组织起来,上到一线连队作战。连排干部带头拼杀不说,营长、教导员一级的干部也都操起了冲锋枪,进入战壕阻击敌人。
563团入朝参战之初,全团总兵力合计2700余人,经过五次战役在铁原阻击战之前,还剩1300余人。铁原阻击后,全团仅剩下266人!
563团的血战过程只是63军血战铁原的一个缩影。在13天的铁原阻击战中,像563团这样的英雄团队在63军可以说是比比皆是。有的团队,九个步兵连打光了五个,有的连队最后只剩下三个人:一个是炊事员,一个是伤员,一个是炮班战士。有的连队阵地全部被美军的凝固汽油弹烧焦,土地被美军的炮火翻过来竟达2米!当敌人再一次发起进攻时,这个连队的指战员绝大多数已经伤亡了,仅剩下少数轻伤员。他们在一个班长的指挥下,以所有能够使用的武器与敌人进行最后的拼搏,最后全部战死。代表这个连建制存在的只有先期送到后方抢救的四名伤员。
铁原阻击战,63军付出沉重的代价,但最终还是胜利了。他们完成了志司交给的阻击任务,在朝鲜这个名叫铁原的地方坚守了十多天,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让美国人领教了中国军人的顽强,捍卫了63军这支英雄部队的荣誉,迟滞了美军的疯狂进攻,掩护了志愿军东线部队的转移。
当最终完成了上级交给的阻击任务,带领部队撤出铁原,向西北方向的伊川地区转移时,傅崇碧又一次登上军指挥所附近的一座山包,朝着铁原至涟川一线投去最后的一眼。
望着那片被战火烧焦了的土地,望着自己的部队曾经血战了13个昼夜的战场,傅崇碧竟然有些不情愿迈动离去的脚步……在这里,多少优秀战士倒下了呀!他们的尸骨只能是匆匆地掩埋,在向自己曾经熟识或不熟识的牺牲者告别之际,傅崇碧的脚步又怎能不沉重?
让历史永远铭记那些年轻的英灵吧!
傅崇碧率领着63军离开了铁原。
部队刚刚撤到伊川地区,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便风尘仆仆地赶到63军军部,看望这些刚从第一线阵地下来的战士们。
战士们持枪列队欢迎彭总。
那是怎样一种难以形容的军容呵!战士们一个个面带菜色,头发长长,胡须长长,且沾满灰尘。军装早已不称其为军装,炮火烧的,子弹穿的,荆棘扯的,条条缕缕在风中飘动。有些战士上身赤背,下身只有一条短裤,完全衣不遮体……
但是,就是这样的战士,一个个腰板挺得笔直,眼睛里透出坚毅和自信,嘴角上挂着微笑,立正敬礼还是那样干净利索。
彭德怀来到战士们面前,拍拍这个的肩膀,摸摸那个的头,眼睛湿润了。
“你们打得好!打得很好!你们吃了不少苦,牺牲了许多好同志,祖国和人民感谢你们!我彭德怀感谢你们!”
听到彭德怀司令员的话,几乎所有的战士都抱在了一起,他们用硬咽的声音高喊着:“祖国万岁!”
告别之际,彭德怀问傅崇碧有什么要求。傅崇碧说:“别的没什么,就是部队减员太严重,有些连队打光了,每个连最多剩下一二十人……”
“给你们补!从西北给你们调补两万人!”彭德怀说。
“有兵就什么也不要了!”傅祟碧笑了。
“不,还要给你们发新军装,新装备!”彭德怀说,“这次给你们每个连两瓶茅台酒、七八条好烟,以后还要给你们运慰问品稿劳你们!”
不久,从祖国西北地区调来的1.3万名老兵补给了63军。
祖国人民送来的慰问品也一车一车地送到了63军。
由于63军和其他部队的英勇阻击,到6月10日,美军的北犯终于被遏止住了。志愿军战线趋于稳定,缓过劲来调整力量,随后开始了新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