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店已经转让,感谢各位的支持。”
“从即日起,小店转为线上经营,请加我的……”
“实体店太难搞,今后通过WX营业。”
......
至于关店的理由,无非是实体店成本居高不下,经营的压力巨大,但是在手机上别断了联系。
实际上,电子烟行业过去一年多来一直在外部环境、各方因素中辗转起伏。
如今一部分电子烟商家在关闭线下门店的同时,似乎也在试图借助“社群化”的方式寻求渠道变通的可能。这轮线下转线上的风潮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逻辑?商家难道不惧电子烟的“断网”令?
门店、商家的PlanB
“您要是在线下单,烟弹可以给您打七五折。”
为了一探究竟,懂懂笔记联系到一位曾在深圳民田路购物公园附近开店的商家。据商家刘生透露,在给顾客群发通知之后,他所经营的体验店于7月底已经结束了经营。如今老客户要买电子烟,只能通过群聊或者加好友找他下单,通常深圳市内他自己跑腿,其它区域就发快递。
当问及为何用户在线下单会有如此大的折扣时,刘生表示,经营一家电子烟体验店最大头的成本,莫过于店铺租金,“如今实体店关了,没有租金的压力,顾客购买烟杆、烟弹,我自然可以便宜一些。”
至于一开始为何选择经营电子烟体验店,刘生解释,自己纯粹是为了捞一波潜在顾客,“截止目前,深圳的电子烟用户群体仍不太大,加上电子烟产品目前不能通过电商销售,使得很多消费者对电子烟实体店有很大的依赖。”
2021年5月2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指出,国内使用电子烟的人数约为1035万,其中年轻人使用比例相对较高,且15到24岁年龄组最高,调查抽样数据中占比1.5%。
换言之,使用电子烟的用户大都以年轻人为主。刘生认为,已经习惯了电商购物的年轻消费者,仍没有形成到实体店购买电子烟、烟弹的习惯。因此,用户在找寻到合适的实体商家之后,往往会添加好友或者加群,以便日后在线下单。
“我有三个号都加满了,光靠这些顾客我也能继续经营。”刘生告诉懂懂笔记,电子烟体验店往往是商家引流的入口,一旦掌握了一定顾客资源,能支撑起“熟客生意”,有无实体店铺也就显得不重要了。
可见,近几年电子烟作为“多变”的行业,经营者也时时注重社群关系的积累,以便一有风吹草动,便可以启动PlanB、继续维系经营。
与此同时,一些商家逐步建立起的社群关系,也让他们有了随时“抛弃”实体门店,抗击外部风险的底气。
那么,如果将电子烟体验店的顾客比喻为“活泉”的话,经营者添加好友后的顾客,似乎便是“一潭死水”。若没有源源不断的新客加入,商家的社群生意究竟能维系多久?他们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裂变方法学微商?
“下单之后,我邀请您进群,大家都可以自由聊天的。”
在手机上购买了一盒烟弹之后,懂懂笔记被电子烟商家“阿豆”邀请加入了他建立的交流群。群里有将近400位“烟民”,一到晚上便会十分活跃地交流各自对烟弹、烟杆性价比的心得经验。
据阿豆透露,群里平时也会发起拼单活动,几位“烟民”一块拼单购买烟弹价格仅七折,相比单独购买(75折)更为划算。尤其是新口味烟弹上市,群友还可以拼单先行尝鲜一番,再考虑是否要整盒购买。
与此同时,“烟民”聊天群也承担着阿豆引流、制造“活水”的作用。他表示,目前邀请新人入群的群友会得到奖励,每邀请到五位群友即可获得一颗任意口味的烟弹,在下次购买商品、拼单时可一同发货。
同时阿豆也坦言,无论是门店引流、社群建立还是发动群友邀约新客的玩法,都是从一位微商朋友那里借鉴的。目前,包括他在内有许多电子烟商家,都是通过类似的方式进行社群、新客的裂变。
可见,关了店铺转到线上经营,这些商家手上的顾客资源也并非“一潭死水”,通过社群“奖励邀请”的方式,他们也在试图不断拉新。只是,通过社群的方式销售电子烟,对于商家、顾客而言就都没有任何风险吗?
商家、消费者都在“玩火”
“完全在线上销售电子烟、烟弹,商家其实就是在赌吧。”
在惠州大亚湾经营某品牌电子烟专柜的李宇浩(化名)承认,绝大多数电子烟体验店,或多或少都曾通过在线收款、快递发货的方式,将产品销售给顾客。但通常这种方式仅局限于熟客,方便其购买产品。
至于完全抛弃了实体门店,纯粹转线上销售的商家,性质可就不是在监管边缘试探了,“这是赤裸裸地违反电子烟的断网禁令,风险极大。”
事实并非如此。李宇浩告诉懂懂笔记,对于加盟品牌的体验店而言,所销售的产品是经过官方认证,而且也不敢卖山寨货。“即便是寄售方式的便利店、小商超,官方也都会登记在案,倘若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可以十分方便地溯源并解决问题。但是社群渠道购买的东西,你咋知道是真是假?”
李宇浩坦言,假货、仿货问题,一直都伴随着电子烟行业的发展。早期,电子烟市场的假货、仿货经常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如今随着电子烟社群的兴起,想必又会有大量的假货、仿货流入其中。
在他看来,最关键的是社群渠道无法通过品牌官方认证,也没有背书,“电子烟民”若是图便宜买到了假货、仿货,维权会有很大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