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青岛市商贸流通业推进疫情防控和消费促进工作,加快推进消费升级行动计划,推动争创国际消费城市建设,推进商贸流通业运行指标逐步恢复增长。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203.5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5%,分别高于全国、全省5.4和1.5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分别增长26.8%、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2.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8(以上年价格为100)。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294.4亿元,增长1.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909.1亿元,增长3.2%。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683.7亿元,增长2.4%;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19.8亿元,下降5.7%。
做好市场保供工作
市场运行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情况
2020年,青岛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二位。从区(市)情况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居前三位的是:胶州市比上年(下同)增长5%,莱西市增长2.9%,即墨区增长2.8%。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餐饮业基本情况
2020年,青岛市限额以上批发业实现销售额8884.8亿元,增长26.8%;限额以上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563.4亿元,增长1.0%;限额以上餐饮业实现营业额68.7亿元,下降5.9%。从分类商品看,青岛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居前五位的是:金属材料类2484.6亿元,石油及制品类1423.6亿元,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1271.3亿元,化工材料及制品类782.2亿元,粮油、食品类730.7亿元。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居前五位的是:汽车类397.8亿元,家用电器和影像器材类279.1亿元,石油及制品类183.2亿元,粮油、食品类155.1亿元,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130.8亿元。从区(市)情况看,限额以上批发业增速居前三位的是: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增长141.2%,城阳区增长70.7%,即墨区增长51.2%;限额以上零售业增速居前三位的是: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增长40.8%,即墨区增长13.5%,崂山区增长9.1%;限额以上餐饮业增速居前三位的是:莱西市增长26.5%,崂山区增长19.2%,青岛西海岸新区增长18.2%。
市场体系建设
截至2020年底,青岛市有各类交易市场750处。其中,青岛城阳蔬菜水产品批发市场、即墨服装批发市场、青岛鼎信水果批发市场等交易额超过100亿元;青岛东方鼎信国际农副产品交易中心为山东省首个进境水果指定口岸,发展成为中国北方第一、全国第三进口水果交易市场。
引导培育市场主体
2020年,青岛市引导培育市场主体,加快商业设施建设,完善商业零售业态,培育打造高端商贸服务集聚区,商业载体、业态、环境转型成效明显。编制完成《青岛市商业网点专项规划(2020—2035年)》,形成“19处商业中心+59条商业街+164处大中型零售商业设施+社区商业网点”的商业空间载体。其中,商业中心包括“7处市级商业中心+7处区级商业中心+5处特色商业集聚区”。台东步行街入选全国第二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即墨古城、鲁邦风情街分别入选全省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
“平安商务”建设
确保“菜篮子”市场供应充足
2020年,青岛市商务局成立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保障组,组建工作专班,制订工作方案;强化市场监测,每日做好“菜篮子”市场监测和信息报送工作,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和市场需求,了解市场供应和价格情况;研判、调度市场货源供应,组织批发市场春节期间提前开市,投放政府储备,确保市场供应;会同市农业农村局、市海洋发展局,发布菜、畜、蛋、水产品等184家生产供应企业名录,搭建产销精准对接平台,协调指导供需双方畅通对接渠道,稳定市场供应;会同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累计为生活必需品保供企业运输车辆发放特别通行证5077个;组织开展3批“菜篮子”电商配送和进社区活动,实现蔬菜统一配送、送货上门。
加强产销对接,保障上市数量充足、品种丰富
落实“菜篮子”政府储备商品投放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青岛市在市级常规政府储备蔬菜1.45万吨和猪肉3000吨的基础上,新增政府储备1.6万吨,其中蔬菜储备8000吨、冻猪肉储备7000吨、豆制品储备1000吨。全年完成政府“菜篮子”商品储备和投放3.05万吨,其中蔬菜2.35万吨、猪肉7000吨;在元旦春节和中秋节国庆节等重要节点、重点时段,通过储备企业、储备投放点组成的投放网络,向市区商场超市、农贸市场108处投放点及集团消费单位均衡投放,蔬菜、猪肉日均上市量保持在2200吨和100吨以上,有效稳定市场供应。
稳步推进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
国内贸易中心城市建设
提升消费供给水平
2020年,青岛市学习借鉴上海市等城市消费理念和模式,实施“青岛购物”系列行动,联动半岛消费联盟资源,开展节庆、网络、服务等消费季、消费月、促销日主题活动,激发消费潜力。创新建设中日韩消费专区,深化与日本、韩国在消费领域的合作,拓宽国际中高端消费品购买渠道,推动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及青岛市内传统商业区域开设“O2O”(线上营销、线上购买带动线下经营、线下消费)体验店,扩大全市跨境电商进口品类(酒类、美妆、保健品、宠食等),加强对高端日用消费品的进口。全年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额54.2亿元,占全省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的40%,比上年增长688%,增幅是全省增幅的近2倍。举办“2020年青岛百日万店消费季”“2020年八八青岛购物节”“九九消费月”等100余场促消费活动,带动商贸企业开展线上线下促销2000余场活动。
强化消费载体建设
2020年,青岛市高标准规划和构建高端商贸服务载体,培育市场主体,加快商业设施建设,完善商业零售业态,促进商业载体、业态、环境转型。编制完成《青岛市商业网点专项规划(2020—2035年)》,基本形成“19处商业中心+59条商业街+164处大中型零售商业设施+社区商业网点”的商业空间载体,其中商业中心包括“7处市级商业中心+7处区级商业中心+5处特色商业集聚区”。台东步行街入选全国第二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即墨古城、鲁邦风情街分别入选全省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结合步行街改造提升行动,加快提升青岛奥帆中心、青岛乐客城等夜间购物街区和星光里、登州路啤酒街等餐饮休闲街区,46处夜间休闲消费、餐饮街区开街。青岛奥帆中心情人坝、台柳路1907音乐街等21条“酒吧一条街”开街,营业酒吧总数达122家。青岛市入选“中国十大夜经济影响力城市”。
图1882020年,青岛市发展夜间经济,入选中国旅游研究院“2020年中国夜间经济20强城市”。图为台东步行街夜市。(钟玉先摄影)
实施乡村商贸振兴工程
2020年,青岛市推进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农村电子商务示范镇创建工作。截至2020年底,认定示范镇47个,建成镇级公共服务中心51个;在2020年阿里研究院公布的中国淘宝村及淘宝镇名单中,青岛市上榜淘宝村29个、淘宝镇9个。全年全市农村网络零售额实现214.7亿元,占全市网络零售额比重为15.0%,增长21.9%,高于山东省农村网络零售额增速17.2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189.0亿元,增长19.8%,占比88.1%;农村非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25.6亿元,增长38.7%。全年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实现74.0亿元,占山东省农产品网络零售额比重为20.5%,增长24.0%,增速高于山东省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速8.6个百分点。
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2020年,青岛市成立“青岛市内外贸一体化产业联盟”,跨界打通内外贸协同发展壁垒,推动出口企业“三同”产品进电商、进商超、进社区。通过市场化手段,支持青岛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在大型商场、超市设立外贸出口产品专区、专柜,开拓国内市场。开展“外贸企业进商超和电商直播进外贸企业”活动,在青岛万象城等重点商超和综合体开设专区,累计组织近150家外贸企业参展,活动企业销售额增长三成以上。与“拼多多”“天猫”等开展“出海优品·e购青岛”等活动,帮扶青岛外贸企业拓订单、稳产能。依托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政策优势,支持建设中日韩消费专区,扩大专区内企业从日本、韩国进口中高端消费品,畅通日韩中高端消费品进口分销渠道。全年全市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额54.2亿元,占全省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的40%,增长688%,增幅是全省增幅的近2倍。其中,跨境直购出口额12.9亿元,占全省跨境直购出口额的26%,增长336.3%,增幅超过全省增幅的3倍;网购保税进口额18亿元,保持全省首位,占全省网购保税进口的80%,增长382.4%。
加快供应链创新与应用
批发业和零售业、餐饮业壮大规模
批发业2020年,青岛市有限额以上批发业法人企业2469个;限额以上批发业实现销售额8884.8亿元,增长26.8%。重点企业有青岛中联油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青岛海达源采购服务有限公司、青岛中垠瑞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海信空调公司、青岛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青岛华锦祥润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海油山东销售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山东青岛石油分公司等。
零售业2020年,青岛市有限额以上零售业法人企业742个;限额以上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563.4亿元,增长1.0%。重点企业有利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京东昌益得贸易有限公司、海尔集团电子商务集团有限公司、青岛传承国际商贸有限公司、青岛海信东海商贸有限公司、上药控股青岛有限公司、青岛利客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维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永旺东泰商业有限公司、青岛之星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等。
餐饮业2020年,青岛市有限额以上餐饮企业340家;实现营业额68.7亿元,下降5.9%。全市营业额前十位占限额以上餐饮单位营业额的50.3%。前十强限额以上餐饮企业为肯德基、联升食品、健力源、星巴克、船歌鲜食、举鑫帮厨、味千餐饮、康滋餐饮、西贝、鑫复盛礼记等。青岛市开展餐饮促消费主题活动,围绕“2020年八八青岛购物节”活动,组织各区(市)在步行街、餐饮街区、商业综合体等区域开展餐饮促销活动,以“吃住行游购娱”融合体验消费带动餐饮业提升;培育登州路啤酒街等21处餐饮休闲街区;鼓励餐饮企业加大线上推广力度,开拓餐饮外卖业务,培育餐饮网红店、网红达人。组织开展促进餐饮行业发展系列活动,以“青岛味道”为主题,开展“国际美食嘉年华”等活动,提升和传播青岛餐饮文化;开展“口味青岛”百家名店、百道名菜评选,品味青岛—城市特色伴手礼评选,嗨秀·网络美食主播全国选拔赛等活动;发布青岛美食地图,发掘和宣传青岛餐饮“名店、名厨、名菜”。加强重点餐饮企业监测和帮扶,跟踪服务好占限额以上餐饮销售额80%的前20家企业,促进企业经营持续增长。
青岛鑫复盛餐饮有限公司截至2020年底,青岛鑫复盛餐饮有限公司总资产2.23亿元,其中固定资产1.42亿元;有员工728人;开业酒店6家,食品生产公司、销售公司、助老餐厅、培训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各1个。2020年,实现营业额2.86亿元。青岛鑫复盛大酒店于2003年9月29日开业,营业面积4000平方米。现代化食品加工中心于2004年4月建成,面积2000平方米,通过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周氏流亭猪蹄制作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于2016年3月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青岛鑫复盛皇嘉酒店于2009年9月21日开业,营业面积2800平方米。青岛鑫复盛逸海国际酒店于2011年9月3日开业,营业面积1.2万平方米。青岛鑫复盛尚和黄埔培训学校于2012年8月运营。青岛鑫复盛乐府酒店于2016年9月3日开业,营业面积2000余平方米。青岛鑫复盛礼记酒店于2017年9月29日开业,营业面积1万余平方米。青岛城阳鑫复盛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于2018年3月18日建成,面积2000平方米,2020年入选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基地。礼运饭香白沙湾爱菀助老餐厅于2018年12月26日开业,为白沙湾周边的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务。青岛鑫复盛大观酒店于2020年9月21日开业,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
图189青岛美联升食品有限公司工人制作陈氏花饽饽。(陈志正摄影)
青岛美联升食品有限公司青岛美联升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前身是流亭陈氏花饽饽馒头坊,主营业务为面食品和面塑食品制作。2006年,陈氏花饽饽馒头坊注册“美联升”商标,经营陈氏花饽饽等面食品,2012年获批食品生产许可证。公司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总投资600万元,有职工86人,年产花饽饽10万件。陈氏花饽饽经过选料、发酵、和揉、调色、造型、组合、蒸煮等工序,以新鲜蔬菜瓜果汁液作颜料,以黑豆、绿豆、豌豆等作点缀。陈氏花饽饽花色品种有生日寿辰系列、婚庆系列、节日系列、庆典系列等,用于民间的喜庆活动。2016年,青岛美联升食品有限公司获青岛市绿色食品认证,2019年获青岛市首届花饽饽创意大赛优秀奖,2020年获山东省食品安全口碑品牌、全国食品区域代理洽谈会“中国地域特产优质食品”等称号,被中国商务诚信公共服务平台评为AAA级信用企业。陈氏花饽饽行销于青岛市各区(市),通过淘宝、天猫、京东等途径向国内外进行网上销售。
供销合作社
2020年,青岛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简称“市供销合作社”)辖青岛西海岸新区、城阳区、崂山区、李沧区、即墨区、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等8个区(市)供销合作社,有所属事业单位1个(青岛供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大型合资企业1个(青岛永旺东泰商业有限公司)、社有全资企业1个(青岛市再生资源总公司)。全年全市供销社系统实现销售总额178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0.5%;实现利润2.14亿元,增长11.6%。
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
2020年,市供销合作社加快建设“产加销”三位一体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做好生产基地建设,推广“水肥一体化”智慧农业物联网技术,带动农民发展标准化基地5.3万余公顷,实现生产服务全覆盖;依托农资经营优势,建设“庄稼医院”,推广测土配方、飞防机播等农业现代化技术,对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实行专项销售,实现农业生产服务全覆盖。依托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生鲜农产品生产区,建设“产地冷链物流集配体系”,建成“高铁配餐”“中央厨房”“速冻蔬菜加工出口”等项目,提高果蔬保鲜度、保果率,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投资建设“净菜进社区”“小木屋”等社区销售店100余处,联通田间地头和城市商超,打通农产品冷链配送“最后一公里”;通过壮大基层供销社实力,加强与北京物美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永旺集团等国内大型商超合作,拓展北京、天津、杭州等城市农产品销售市场。
拓展社会化服务领域
2020年,市供销合作社加快农资经营连锁配送,在各区(市)建设配送中心,在镇、村发展连锁网点,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市场占有率稳定在70%以上。依托19个已建成的综合性为农服务中心,坚持有偿性与公益性相结合,开展智能配肥、土地托管、农村电商等服务,实现由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变。支持农药容器、农业地膜等废弃物回收,填补青岛市废弃农资容器回收的空白,助力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联合开展“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专项行动”,确保农业生产资料安全,实现农资销售16年零投诉。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设立农产品电商运营实训基地,举办“农民大讲堂”,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民进城务工人员3.8万余人次,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扩大为农服务主体
2020年,市供销合作社加强社村共建,推进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合作社建设,共建村庄达到132个,增强为农服务的综合性、规模化和可持续性。加强基层社建设,对经济实力较弱的基层社,通过“调整、恢复、新建”,采取政策帮扶、强社带动、盘活闲置资产等方式,激发内生动力、增强服务能力,即墨古城、鳌角石等2个基层供销合作社实现恢复重建。青岛西海岸新区供销合作社推行行政化管理、集团化运作“双线”运营机制,提升系统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被评为“全国百强县级供销社”。全系统完善恢复基层社82处,领办专业合作社及联合社108处。
落实“双招双引”攻势
2020年,市供销合作社发挥青岛永旺东泰商业有限公司在日用品零售行业的引领作用,在青岛市、烟台市、济宁市等建成大型购物中心7处,扩大日用品辐射面。投资额20亿元的中国供销青岛平度农产品物流园项目一期建成开业,投资额50亿元的中国供销北方国际智慧物流港项目一期正式开业,青岛市成为全国供销合作社总社所属央企同时建有2处大型批发市场的唯一城市。采取“网上洽谈”“云签约”等形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碳纤维孵化基地”“国际花园”“黄岭田园综合体”等10余个总投资额近60亿元的项目先后落地建设。
图1902020年7月16日,中国农批交易平台在中国供销北方国际智慧物流港启动,近100家品牌商家签约入驻。(市供销合作社供图)
助力“突破平度莱西攻势”
2020年,市供销合作社搭建突破平度莱西发展大平台,通过市供销合作社主导,青岛西海岸新区供销合作社平台支撑,平度市、莱西市供销合作社实施,成立“青岛市供销社乡村振兴综合服务中心”,以强带弱促进平度市、莱西市供销合作社发展。牵头组织烟台市、潍坊市、威海市、日照市等供销合作社,在平度市举办“胶东经济圈农产品供销一体化暨首届胶东经济圈优质农产品推介会”,常设供销合作社农产品“胶东会客厅”,助力平度市改革发展。山东省供销合作社联合莱西市供销合作社成立山东省农产品有限公司、农产品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筹建“中央厨房”等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带动莱西市特色农产品走向全省、全国。
助力乡村振兴
2020年,市供销合作社助力“东西协作扶贫”,通过开展消费扶贫,累计销售甘肃省陇南市、贵州省安顺市和山东省菏泽市等地农产品5000余吨,利用各方扶贫资金5000余万元。派驻各类工作队10人次,参与乡村振兴、脱贫帮扶、企业服务工作。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市供销合作社为基层供销合作社提供3个月3450万元无息资金支持,鼓励青岛永旺东泰商业有限公司为数百家店铺减免租金和物业费3000余万元。收购湖北省农产品3000余吨。
成品油流通
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青岛石油分公司
概况2020年,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青岛石油分公司发挥产销协同和营销网络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拓市扩销,成品油零售经营质量持续提高。截至2020年底,有在营加油站217座、成品油库3座,库容9.7万立方米。
安全环保2020年,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青岛石油分公司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强化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管控,保障公共安全形势平稳。推进绿色企业心动计划,体现绿色发展、绿色生产、绿色办公、绿色生活等理念,推动绿色文化建设,助力“清洁、高效、低碳、循环”绿色企业创建。获评“青岛市公安局公共安全先进集体”。
质量公示2020年,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青岛石油分公司坚持“质量永远领先一步”方针,在全市开展油品质量公示活动,通过油品质量公示小程序展示油品质量检测信息和加油常识,接受社会监督,保障绿色能源供应。
业务经营2020年,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青岛石油分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开展精准营销和差异化营销;优化终端网络布局,巩固提升网络优势;创新营销模式,加强自有品牌商品销售,秉承“易捷万店无假货”承诺,推动非油业务快速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聚焦提质增效、激发活力动力,强化服务能力建设与数字商业建设,践行“油品不断供、商品不涨价、服务不打烊”的承诺。
优质服务2020年,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青岛石油分公司强化加油站现场管理,提升员工现场作业规范化和效率,组织开展“优质服务月”“公众开放日”活动,打造优质服务窗口,提升品牌形象。优化公司技能操作队伍结构及员工专业素质水平,打造技能工匠型人才队伍,截至2020年底,有1218名员工取得职业技能鉴定等级证书。对全部加油(气)站、油库、加气母站开展环境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100%。
中海油山东销售有限公司
概况2020年,中海油山东销售有限公司推进安全生产经营工作,实现实物销量132万吨,完成销售收入61亿元,增加终端站点,经营效益保持稳定。
应对低油价挑战2020年,中海油山东销售有限公司以应对低油价挑战作为经营工作主题,组织开展形势任务教育,降本增效,通过壮大客户经理队伍、开展全员营销、推进电商平台建设、组建矩阵式零售管理团队、缩小业绩核算单元、强化绩效激励等措施,提升销售能力,增强抵御低油价的能力。
坚持绿色发展2020年,中海油山东销售有限公司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对加油站及油库根据属地要求安装三次油气回收设备;对油气回收系统的工艺选型严格把关,累计投资662万元,升级改造加油站及油库油气回收装置,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推进重点场地的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调查工作;倡导节能低碳理念,打造绿色站库,组织开展节约用水用电等节能环保主题活动,完成节能减排控制目标。
确保安全运营2020年,中海油山东销售有限公司秉持“安全第一”理念,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编制实施方案和岗位责任清单,深入排查安全风险隐患。全年未发生安全环保责任事故。
烟草经营
2020年,青岛市销售卷烟36.87万箱(5万支/箱),比上年(下同)增长0.1%;实现税利30.5亿元,增长3.3%,其中青岛市地方财政留存税金5.4亿元、增长0.36%。全市种植烟叶426.7公顷,收购烟叶1.94万担。
卷烟销售
2020年,山东青岛烟草有限公司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挖潜增效,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依托新的客户分类体系,开展人工智能精准投放项目应用,提升货源投放质量和效率。开展组织化终端建设,打造全新的“拓佰客”品牌店,发挥品牌示范效应。为卷烟零售户开发“经营助手”,提高终端管理效率,提升经营能力和盈利水平。培育鲁产烟,与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和青岛卷烟厂加强工商协同、抓好品牌培育。
烟叶生产
2020年,山东青岛烟草有限公司落实“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方针,坚持“小而精、有特色”的发展定位,上等烟比例达到70.76%。全市烟农实现户均收入33.52万元,增加9.87万元。推广育栽一体化管理、大垄高垄作业、“四增一减”平衡施肥等技术;打造示范田66.7公顷,提升烟叶生产水平。发挥合作社“促农增收”平台作用,加大闲置烟叶基础设施利用力度,引导育苗户种植草莓、蓝莓等经济作物,增加“非烟收入”。
公益事业
2020年,山东青岛烟草有限公司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落实房租减免政策,为全市90余处房产的承租方减免租金500余万元;坚持市场导向、注重精准施策,巩固提升全市3.2万个卷烟零售商户的盈利水平,全市卷烟零售户毛利率约12%。与平度市云山镇官里二村结对帮扶,派驻“第一书记”帮助脱贫致富,帮助改造村内电力基础设施,捐赠扶贫款用于改善村容村貌,参与市北区、市南区对口扶贫计划,开展专项扶贫。联系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市分公司承保烟叶种植灾害险,降低烟农损失。
典当·拍卖
典当业概况
2020年,青岛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完善典当经营许可及变更审批工作机制,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完成典当行2019年度年审工作,发现并组织整改各类问题70余项次,年审通过率达100%。运用现场检查、非现场监测及中介辅助管理等方式,强化对典当行日常监管,维护行业运行秩序。截至2020年底,全市取得《典当经营许可证》的典当行及其分支机构共66家(法人机构58家、分支机构8家),其中年内新取得《典当经营许可证》的典当行及其分支机构共10家。66家典当行及其分支机构合计注册资本17.09亿元、资产总额18.7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93%、6.49%。2020年,全市典当业实现典当总额35.50亿元,比上年减少0.67亿元;实现营业收入0.66亿元、净利润0.17亿元,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拍卖业概况
2020年,青岛市强化拍卖行业管理,规范拍卖市场秩序,定期开展拍卖行业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工作。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拍卖活动比往年大幅减少。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拍卖企业78家。其中,参加年检核查71家,因不再经营等原因未参加年检7家。拍卖师共计108人。全年实现拍卖成交额22.01亿元,同比(下同)下降8.63%;实现佣金收入2186.11万元,下降4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