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了,终于等到了工商的回复信息。以下为回复内容【2636】1.商家涉嫌违反《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平台内经营者的违法行为依法应由其实际经营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管辖。我局将移送至商家当地监管部门处理。2.商家涉嫌存在侵害消费者的违法行为,因商家不在我局辖区,根据《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第九条第二款的规定,平台内经营者的违法行为由其实际经营地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管辖。我局会将案件线索材料移送至商家实际经营地主管部门。
请问淘宝还需要多少女孩被骗被坑才处理店铺?
皮肤现状,每天看见自己的皮肤变成这样真的是郁闷还有气愤,这样的店铺已经把有问题的产品下架了,然后调整商品只想掩盖投诉。
可怕的淘宝可恶的代购,好好的皮肤给毁成这样,现在不疼了我即使去医院治疗的科室也不开门啊!!!这皮肤还能恢复吗?这网购还能不能有人管理了?
除了愤怒还是愤怒,这么多消费者反映产品质量有问题怀疑假货,为什么这样的店铺能生存这么久?就没有人处理?我就想说真话,我不能受店铺的威胁就不举报了,店铺以撤销投诉为由才能赔付皮肤治疗费用,店铺的客服和我说:你投诉到工商没准治疗费用你都拿不回!!!我就不信了,这么大的国家就没有公平公正为消费者维权的地方吗???我无缘无故的花钱却买到了坑人的产品,我好好的皮肤变得面部全非!!!这到底是谁的错???
疫情期间,我因用了淘宝代购的化妆品导致皮肤损伤,冒着感染冠状病毒的风险跑去几家医院看病,,无缘无故的我就遭罪忍受皮肤的疼痛,到今天我每天都需要吃好几种医生开的药,,,,淘宝的这次购物让我又一次清醒的意识到网购的风险和可怕。。。我希望我的钱能要回来,至少还我一个安慰。。。我不愿撤销投诉的原因就是内心还仍旧保存正义,不希望这样的店铺再去伤害其他消费者,尤其是女性消费者,用在脸上的产品不是儿戏,我们是爱美的女性是为护理肌肤购买护肤品而不是要毁容,更不能让这些代购化妆品的店铺为了暴利去坑害更多的人!!!
无意中看到这什么这么多人反映该店铺产品是假货!!!
找到部分购买该店铺产品的消费者反馈信息,这样的店铺为何没有得到惩罚导致更多消费者受到伤害
这是刚刚拍完的皮肤状态,出现一片片黄斑,干燥暗沉,淘宝负责人和店铺卖家没有任何信息。希望更多媒体曝光淘宝不守诚信的店铺,监管部门应加大处罚力度让更多老百姓在网上买到安全放心的商品。
淘宝店家让我等关于赔偿的消息,但目前没有任何回复。淘宝这些店家售卖商品出现问题淘宝是有连带责任,国家应该对淘宝网络平台监管处罚力度,保护消费者权益,用法律手段制约网络售卖劣质商品。还中国老百姓安全网络购物的平台。希望更多媒体给予曝光,法律部门严惩这样的商家。
下午又去另一家三甲医院挂了专家号,医生说皮肤受化妆品刺激导致成皮炎,和上午专家的结论一样,能否恢复原状不能保证,就如这次疫情一样,一周后复诊。淘宝店家联系我,可以承担我上午之前去医院看皮肤所产生的费用,但之后的费用让我出具化妆品过敏源检测报告。我和医生说了诉求要求做这个检测,医生说做不了,目前中国做不了这个检测。这几天我已经被皮肤折磨的痛苦不堪,晚上痛的睡不着觉,我想说店家你陪我十万都不想要这个经历,我只想要我从前的面容。
今早去了哈尔滨三甲医院专家门诊,医生看到我的皮肤做出诊断为皮肤受到严重刺激所致皮炎,需要点滴内服及外用药治疗。未来还会发生很多费用无法预估,不知道治疗后能否恢复从前的皮肤状态。产品可能是含有过量激素,但这只是预测,化妆品的成分问题需要检测才有结论。短短五天内能让一个女人的脸脸部肌肤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想想这是怎样的产品?我已经将情况告诉店铺卖家,希望国家进一步加大力度监管网络购物,不能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不能非要出了人命才重视。皮肤损伤是不可逆,请监管部门尽快帮我们消费者维权。多谢!
已分配商家阿里客服
本人皮肤从没有过敏史,常年用国际品牌化妆品保养皮肤。由于疫情期间不能出门购物就在淘宝店铺网上购买化妆品,购买前担心买到假货非常慎重,最终选择陈太全球购代购店。3月21日收到代购的化妆品,当晚洗脸后就用产品护肤,第二天一早可怕的事情就发生了全脸肿痛变形,赶紧联系店家,对方说有可能是其中一款祛斑霜和我皮肤不和,三天后消失症状。第二天脸不皮肤灼热瘙痒,肿痛,第三天面部皮肤粗糙如撮一样,用手摸上去已经拉拉粑粑,恐怖至极。由于疫情医院都关了门诊,我只能在家用冰敷。这期间一直联系店铺,我的要求退货退款并且要求索赔。淘宝已经投诉,给到的回复是尽力帮助退货,没有权利强制要求索赔。以下提供的照片是我购买前几日的样子和用完化妆品皮肤的状态。太可怕的一次网购。希望有关部门尽快解决,还消费者一个公道。店铺的产品已经严重损伤我的皮肤导致身心受到巨大伤害。淘宝之前也买过几次伪劣商品甚至假货,淘宝的解决大都是退货,而这次不同,这已经把我皮肤严重损伤,让我们以后怎么敢相信淘宝信任淘宝?希望有关部门要为消费者维权处理不法商家不要再坑害百姓,多谢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京)-经营性-2019-0026京教研[2002]7号电信业务审批[2001]字第3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