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烟的兴起和它的形象营销密不可分。现在,在年轻人眼中,电子烟和零度可乐一样,都是取其成瘾精华去其有害糟粕的优秀产品,它们既合理又好看,完美符合了现代人在不损失任何东西的前提下追求享乐的人生信条。
然而,在电子烟诞生之初,它却并非是这种形象的。
大部分技术产品或诞生于庙堂之上的实验室,或诞生于默默无闻的小作坊,而电子烟不一样,电子烟一出生就是8848。他有着金黄色的高贵外观,和599元到16800元一只的高端定价。
这就是最初的电子烟产品,如烟。如烟最初由药剂师韩力发明。他在2003在几个国家取得了电子烟专利,2004年创办如烟,第一年销售额达到两个亿,第三年达到十个亿,第四年亏损四个亿。然后如烟被英国帝国烟草公司收购,现在韩力的身份是顾问。
关于这段往事,如烟是怎么崛起的怎么失败个中多少时运不济,各种报道里已经说得很详尽了,我们今天不聊这个,我们来换个角度,看看电子烟诞生之初的宣传方式。
这就是中国最早的电子烟代言人:巍子。一个硬汉。著名的作品是《黄河谣》。
设立了几个小章节,温暖走心。比如说公司在开会,大家知道二手烟不好,就抽起了电子烟,还有秘书高兴地走过来挂起一块牌子,禁止吸烟,如烟除外。
这个地球上最初的电子烟走的是戒烟路线,先讲了一堆二手烟的危害,表现形式非常直白,招个人吸两口真烟,吐面巾纸上,嘿,一口黄色。再吸一口如烟电子烟,吐面巾纸上,什么都没有,对比十分明显。
为了增加说服力,还找了个人,在烟雾中逐渐变灰,显示了二手烟的强大危害。
最终打出字幕:“你真的心存歹意吗?“引起内心的柔情。
然后摆出几张抽了如烟都说好的图,很有说服力。
在喊麦式的洗脑轮回介绍中,这款土黄金的最新科技产品适合送同学,送亲友,送上司,高端大气上档次。是真正上流人士的不二之选。
其他常见的低档电子烟△
内外夹击之下,如烟并非死于单单监管,而是在市场中也败下了阵来。
逐渐地,这个世界上最初的电子烟品牌销声匿迹。电子烟诞生于国内却在失败于国内的原因很多,但许多在奋斗者看来难以释怀的失败缘由,在消费者眼中却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
但是如烟也并非就消失得毫无价值。如同所有中道崩殂的明星创业公司一样,如烟虽然死了,但他成为了本行业历史上的黄埔军校。如烟培养的生产和销售人员,在后来深圳成为电子烟代工厂基地的日子里为行业提供了重要支撑。在如烟消失后的七八年,深圳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电子烟代工地,生产了全世界超过八成的电子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