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端午的鸭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板书:端午的鸭蛋汪曾祺)
二、自主先学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出示课件,自读课文)
1.在文中圈点勾画重点字词。
2.作者家乡的端午有哪些风俗?
3.端午的风俗如此之多,作者为何对小小的咸鸭蛋津津乐道呢?
师:请同学们把这些词语认真读一读,写一写。
生:(朗读)腌蛋、门楣、籍贯、车胤、城隍庙、鸭蛋络子(后齐读)
生:(认真板书)(囊)萤映雪、(肃)然起敬、莫(名)其妙
师:阅读课文,要把重点词语积累下来,为深入解读课文提供保障。
师:作者家乡的端午有哪些风俗?(生纷纷举手)
生: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课件随之呈现)
师:十二红里必有哪几样?
生:(齐答)苋菜、虾、鸭蛋。
师:这就引出了课题中的“鸭蛋”。端午的风俗如此之多,作者为何对小小的咸鸭蛋津津乐道呢?(生纷纷举手)
生:家乡的鸭蛋名气很大。依据是“作者到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生:家乡的鸭蛋历史悠久,很有内涵。从文中袁枚的《随园食单》即可找到依据,袁枚生活的时代到现在已经将近三百年的历史了。可见这是老字号鸭蛋。
生:家乡鸭蛋最典型的特点是质细油多。
生:鸭蛋表现出童真童趣。从端午挑鸭蛋――挂鸭蛋――吃鸭蛋,可以体会出真切的童趣。
师:鸭蛋壳怎么处理的?
生:(齐答)洗净――捉了萤火虫,装在蛋壳里,糊上薄罗。
师:这样把玩蛋壳,可见小小的鸭蛋不仅仅是节日的美味,更是孩子心爱的饰物,是他们快乐的伙伴,充满童趣。
师:大家找得都很有价值,下面我们一起梳理一下课文的基本框架。(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初读课文,就要这样首先读清脉络,拎出要领。
三、合作助学
(出示助读资料):父亲是江苏高邮人。他十八九岁离开家乡,直到六十几岁才回去过。但是家乡的山水草木、风土人情,深深的镂刻在他的记忆中。他的作品,很大一部分都与高邮有关。(汪曾祺儿女《一点说明》)
(小组合作学习,结合相应语句品味情感)
师:讨论出结果的小组可以先发言。(小组代表纷纷举手)
生:我们组首先读出了自豪之情。文中说:“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
生:我们组读出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第4自然段关于鸭蛋络子饶有趣味的描写,第5自然段写捉了萤火虫装进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玩极了。
生:我们组读出了作者的平常心态。
师:(欣慰)何以见得?
生:从作者的选材就可以读出。另外第一段不动声色的介绍七种端午风俗,也可以读出这种平常心和闲适之意。
师:很精彩!(热烈掌声)
师:(归纳板书:乡情之美童真之趣闲适之意)精读课文,就要这样读出情感,读出生活。
师:海德格尔说,语言是思想的家园。小小的鸭蛋如此富有味外之味,得益于汪先生别有韵味的语言。
(板书:语言。出示助读材料)
师:作者添加了哪些“营养元素”,使这些平常的语言别有韵味的呢?
(小组讨论,将结果写在卡纸上,争先恐后贴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一起来看看,哪些答案不属于“语言”方面的营养元素呢?
(几位同学踊跃上台,圈出诸如“平淡”“联想”“俗中透雅”“平处出奇”等答案)
师:大家圈出的词语,严格的讲属于阅读的感觉或表现手法。现在整合余下的“方言”“文言”“幽默”等几种元素,我们一起来体会这些语言的魅力吧。(生踊跃举手)
生:“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与有荣焉”很有文言特色。
生:“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其中“所食鸭蛋多矣”的“矣”是典型的文言标志。
生:我们小组一起回答。(声情并茂齐读)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曾经沧海难为水”不仅有文言特色,还很幽默。
师:大家看注释,“曾经沧海难为水”原本是写什么的?
生:原本写离思的,用刻骨铭心的诗句来写咸鸭蛋,有点大诗小用。
师:体会出什么味道?
生:言外之意有些“曾经高邮难为蛋”的感觉,幽默!
师:“曾经高邮难为蛋”,有感觉!(热烈鼓掌)
师:(板书:巧用文言点缀)文言特色很明确了,方言呢?(生纷纷举手)
生:(投入地朗读)“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其中的“白嘴”就是方言。
师:(笑)“白嘴”不是“嘴是白的”,就是“空口吃,不就什么东西”。
生:“就”也是方言。
生:“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兴”也是典型的方言。
师:是的,我们这里也说“今年兴穿什么呀”。
生:“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道道”也是方言。
师:汪先生称之为“道道”,自然,亲切。如果说“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直线”……
生:(齐摇头头)不好,不好。
师:可见方言用好了,能化腐朽为神奇。(板书:适当运用方言)
师:还有什么“营养元素”吗?
生:不知道了。
师:(出示课件,用口语色彩范读)
①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
②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③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
师:大家听出什么特色来了?
生:口语!口语!
师:(板书:口语色彩浓厚)适当运用口语,有时反比书面语更自然更灵活。
师:(出示课件)品一品,句中的黑体字有什么妙用呢?
①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②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
③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
师:刚才听大家读“吱”字,语速不一样,有什么说法吗?
生:读得不好,请见谅!(众生笑)“吱――筷子头一扎下去,红油就冒出来了。”
师:(笑)“吱”字读得很短促,同时强调“一……就……”说说理由。
生:只有把“吱”字读得短促,才能突出红油很多,筷子一扎下去,摁都摁不住。拖长了读,就没有这种油多的情状。
生:我认为“吱”要读得长一些。“吱――筷子头一扎下去,红油就冒出来了”。
师:(欣慰地笑)何以见得?
师:其实,阅读文学作品,只要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就是境界。特别读汪曾祺的作品,要有一点耐心,一点生活经验,还要有一些文学品位。这两位同学体会得都很有道理。
生:汪曾祺的语言很有表现力,不但传声,还传神。
师:是的,还把吃鸭蛋的愉表达出来了,不但传声、传神,还传――
生:传情!
师:好!传声、传神、传情!其他类似的字眼再体会体会。
生:“抵”在板壁上“抵”字用的好,表明靠得很紧,很用力。
生:“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中“掏”字很恰当,从小口里往外拿,符合鸭蛋络子的情形。
师:这就是炼字炼句的功夫。(出示课件)
汪曾祺先生曾说:语言的美不在一句一句的话,而在话与话之间的关系。……语言像树,枝干枝叶,液汁流转,一枝摇,百叶摇;它是“活的”。
师:你能找出典型语段读出这种“活的”美感吗?
(生纷纷练读。推举一生朗读)
生:(声情并茂,配以适当的手势)“我在苏南、浙江……我实在瞧不上。”(全班热烈掌声)
师:评价一下,你从这段朗读中听出了什么?
生:听出了自豪之情,幽默之趣,传达出了汪曾祺语言的神韵。
四、质疑问学
师:关于课文学习你还有什么困惑吗?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
生:(齐)大疑则大进!
生:结尾囊萤夜读的故事是否跑题了?(众生应和,示意同疑)
生:第二段说“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为什么还引用他《随园食单》的材料?(众生点头称好)
师:这个问题有些“惊险”,可见读书很深入。
汪曾祺的小女儿汪朝曾说:“我爸爸在家里只有两个任务:写美文与做美食。”除作家外,汪曾祺还有另一个头衔――美食家。他不仅能下厨房烹饪一手好美食,更能把吃的感受、吃的氛围、吃的渊源、吃的文化,描绘得头头是道、饶有风味。
师:解铃还须系铃人。还请刚才提问的同学解决这一问题吧。
生:因为“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汪曾祺会做菜,自认为比他有实践,所以不大喜欢这个人。文中又说“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所以就引用了。
师:原来是爱屋及乌――
生:(齐笑对)爱蛋及蛋!
师:很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再看囊萤夜读的故事是否赘余呢?(生茫然状)
师:这里要从两个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从结构方面讲,初学作文,要结构严谨,篇末的材料――
生:(齐答)可以删去!
生:(齐答)讲究风范!
生:(齐答)讲究风格!
师:很好!从风格角度来看,加上结尾部分有什么效果呢?
生:嗯!
师:能够读出问题,说明同学们阅读能力在不断提高,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和自豪。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自己。(热烈掌声)
[关键词]烟草烟雾;牙槽骨;矿化;牙本质基质蛋白
[中图分类号]Q786[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673-5749.2012.04.002
Theeffectoftobaccosmokeontheexpressionofthedentinmatrixprotein1C-terminalinratalveolarboneHouXiumin1,MaSu1,LiuPeihong1,QinChunlin2,ChenLi2.(1.Dept.ofPeriodontics,HospitalofStomatology,HarbinMedicalUniversity,Harbin150001,China;2.HeilongjiangScholarsLaboratory,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HarbinMedicalUniversity,Harbin15000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effectoftobaccosmokeontheexpressionofthedentinmatrixprotein(DMP)1C-terminalinratalveolarbone.MethodsThemodelofthetestratsinhaledtobaccosmokewasestablished.TheexpressionoftheDMP1C-terminalinthealveolarbonewasdetectedbyimmunohistochemistry.ResultsControlgroup:DMP1C-terminalcontinuouslinearexpressedinthecalcificationfrontoftheproperalveolarboneanditisdarkbrownyellow,apparentmineralizationstrapwasformed;DMP1C-terminalbrowngranulardensecloudedaroundthebonecellsandlightbrownyellowfinegranulesscatteredinthemineralizedzone;theexpressionoftheDMP1C-terminalgraduallyincreasedfromthealveolarridgecresttoroottip.Experimentalgroup:DMP1C-terminalpartsofthesameexpressioninthecontrolgroup,decreasedintensityofexpression,thischangeincreasedwithprolongedtesttime.ConclusionInhalationoftobaccosmokecandecreasetheexpressionoftheDMP1C-terminalinratalveolarbone.Theeffectpresentstimedependentinthisstudyperiod.
[Keywords]tobaccosmoke;alveolarbone;mineralization;dentinmatrixprotein
吸烟是牙周疾病一项重要的危险因素[1]。长期暴露于烟草烟雾中的大鼠牙槽骨矿化组织的比例明显降低[2],但其影响机制尚不清楚。研究显示,硬组织的矿化受控于多种因素:1)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KP);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3)力学刺激;4)磷酸化非胶原蛋白等[3-4]。牙本质基质蛋白(dentinmatrixprotein,DMP)1作为磷酸化非胶原蛋白成员之一,参与骨和牙本质的矿化[4]。
功能性DMP1主要以N末端和C末端[5]的形式存在于骨和牙本质中,其中DMP1C末端是磷灰石成核剂,可以促进骨和牙本质矿化[6-7]。本研究以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烟草烟雾对其牙槽骨内DMP1C末端表达的影响,探讨烟草烟雾对牙槽骨矿化的影响机制。
1材料和方法
1.1药物和仪器
哈德门牌香烟:含焦油15mg、烟碱1.2mg、一氧化碳15mg;小鼠抗大鼠DMP1C末端,即DMP1C-clone8G10.3单克隆抗体(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贝勒牙学院生物医学系秦春林教授赠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试剂盒和二氨基联苯氨显色试剂盒(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有机玻璃箱:80cm×60cm×40cm,带2个排气孔,自制;LeicaDM2500光学显微镜(德国徕卡公司);NikonECLIPSE80i显微镜、NikonDS-Ri1采集系统、NIS-ElementsBR3.0图文处理系统(日本尼康公司)。
1.2动物的选择分组和建模
1.3组织病理学检测
按试验设计处死各组大鼠:体积分数10%的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解剖并暴露心脏,体积分数0.9%的生理盐水和4%的多聚甲醛经心脏灌注内固定。取其下颌磨牙区牙周-牙体联合组织块,外固定24h,置于体积分数10%乙二胺四乙酸脱钙液中4℃下脱钙。以下颌磨牙颊侧面为包埋面制作常规蜡块,5μm厚近远中向连续切片。选择下颌磨牙颊舌面中点处组织切片2张,分别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4结果判定
DMP1C末端呈棕黄色颗粒为染色阳性。
2结果
2.1DMP1C末端在对照组大鼠牙槽骨内的表达
图1A1、B1示DMP1C末端在阴性对照组大鼠牙槽骨内无表达的情况。图1A2、B2阳性对照组示DMP1C末端深棕黄色连续线形表达于固有牙槽骨的钙化前缘,形成明显的矿化条带;棕黄色密集颗粒状密布于骨细胞周围,浅棕黄色细小颗粒状散布于矿化区域;由牙槽嵴顶至根尖方向,DMP1C末端表达强度逐渐增强,矿化条带逐渐增宽。
A:牙槽嵴部位;B:牙根尖部位;A1、B1:阴性对照;A2、B2:阳性对照;A3、B3:吸入烟草烟雾1个月;A4、B4:吸入烟草烟雾2个月。
图1大鼠牙槽骨内DMP1C末端表达IHC×200
Fig1ExpressofDMP1C-terminalinratalveolarboneIHC×200
2.2DMP1C末端在试验组大鼠牙槽骨内的表达
DMP1C末端表达部位同对照组,但其表达强度下降。吸入烟草烟雾1个月组:DMP1C末端连续线形表达于固有牙槽骨的钙化前缘,形成矿化条带,颗粒状分布于骨细胞周围和矿化区域;相对于对照组,其表达强度轻度下降;由牙槽嵴顶至根尖方向,DMP1C末端的表达颜色逐渐加深,矿化条带增宽(图1A3、B3)。吸入烟草烟雾2个月组:DMP1C末端连续线形表达于固有牙槽骨的钙化前缘,矿化条带不明显,颗粒状散布于骨细胞周围和矿化区域;相对于1个月组,其表达颜色明显变浅,矿化条带明显变窄;由牙槽嵴顶至根尖方向,DMP1C末端的表达颜色逐渐加深,矿化条带增宽(图1A4、B4)。
3讨论
3.1动物模型的建立
3.2DMP1C末端在健康大鼠牙槽骨内的表达及意义
骨是一种独特的矿化组织,骨的矿化过程是指成骨细胞合成分泌有机基质,继而钙、磷沉积的过程。骨的矿化受多种因素的调控,其中磷酸化的非胶原蛋白可结合在胶原纤维孔隙内,促进羟磷灰石晶体成核[4]。DMP1作为磷酸化非胶原蛋白成员之一,可以促进骨的矿化[6]。在骨细胞外基质中,DMP1主要以N末端和C末端两种形式存在,其中DMP1C末端是磷灰石成核剂[5-7]。体内研究[7]显示,低血磷性佝偻病小鼠下颌骨的骨外板较少且矿化降低,出现类骨质样结构,这些类骨质样结构中的DMP1C末端信号较弱,故认为DMP1C末端可促进骨的矿化。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对照组大鼠牙槽骨内,DMP1C末端深棕黄色连续线形表达于固有牙槽骨钙化前缘,形成明显的矿化条带;棕黄色密集颗粒状密布于骨细胞周围,浅棕黄色细小颗粒状散布于矿化区域。即DMP1C末端主要表达于健康大鼠牙槽骨的钙化前缘和骨细胞周围,这暗示DMP1C末端可促进大鼠牙槽骨的矿化。该结果与Zhang等[7]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适当的咀嚼压力可直接作用于牙槽骨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影响牙槽骨的改建,促进牙槽骨中成纤维细胞的活跃和未分化间充质细胞的分化增殖,参与牙槽骨的代谢与改建[11]。根尖区牙槽骨位于牙根尖周围,承受来自各个方向的咀嚼力,此处矿化和改建活跃。定量研究[12]显示,机械负载可使骨细胞中DMP1增加2~3.7倍。在本研究中,健康大鼠牙槽骨内DMP1C末端表达由牙槽嵴顶至根尖方向逐渐增强增宽,暗示此处因生物机械力的作用导致牙槽骨矿化活跃。
3.3DMP1C末端在吸入烟草烟雾大鼠牙槽骨内的表达及意义
体外研究[13]显示,烟草中的尼古丁可通过降低AKP的活性和Ⅰ型胶原的表达来降低骨的钙化。体内研究仅从组织学水平阐述了吸入烟草烟雾可导致大鼠牙槽骨矿化组织的比例降低[2],但其机制尚不清楚。DMP1C末端可促进骨矿化[7],但吸入烟草烟雾对其在大鼠牙槽骨内表达的影响目前尚缺乏报道,故本研究观察吸入烟草烟雾对大鼠牙槽骨内DMP1C末端表达的影响,拟探讨吸入烟草烟雾对牙槽骨矿化的影响机制。
4参考文献
[1]BergstromJ,PreberH.Tobaccouseasariskfactor[J].JPeriodontol,1994,65(5Suppl):545-550.
[2]César-NetoJB,BenattiBB,SallumEA,etal.Theinfluenceofcigarettesmokeinhalationanditscessationonthetooth-supportingalveolarbone:Ahistometricstudyinrats[J].JPeriodontalRes,2006,41(2):118-123.
[3]巩沅鑫,赵先英,刘毅敏.成骨细胞生物矿化过程中的调控机制[J].重庆医学,2009,38(5):596-599.
[4]QinC,BabaO,ButlerWT.Post-translationalmodificationsofsiblingproteinsandtheirrolesinosteogenesisanddentinogenesis[J].CritRevOralBiolMed,2004,15(3):126-136.
[5]QinC,BrunnJC,CookRG,etal.Evidencefortheproteolyticprocessingofdentinmatrixprotein1.Identific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processedfragmentsandcleavagesites[J].JBiolChem,2003,278(36):34700-34708.
[6]HeG,DahlT,VeisA,etal.Nucleationofapatitecrystalsinvitrobyself-assembleddentinmatrixprotein1[J].NatMater,2003,2(8):552-558.
[7]ZhangB,SunY,ChenL,etal.ExpressionanddistributionofSIBLINGproteinsinthepredentin/dentinandmandibleofhypmice[J].OralDis,2010,16(5):453-464.
[8]CompstonJE.Sexsteroidsandbone[J].PhysiolRev,2001,81(1):419-447.
[9]崔淑芳.实验动物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115,310.
[10]GrossiSG,ZambonJJ,HoAW,etal.Assessmentofriskforperiodontaldisease.Ⅰ.Riskindicatorsforattachmentloss[J].JPeriodontol,1994,65(3):260-267.
[11]张烈焚,刘丽,何福明,等.咬合力增强对老年大鼠磨牙牙周组织成骨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J].口腔医学,2007,27(4):169-171,180.
咸鸭蛋,以前并不怎么喜欢,自从看了《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中高邮咸鸭蛋的介绍,我对它就另眼相看了。
咸鸭蛋在中国历史悠久,深受百姓喜爱,在市场上也是备受青睐。腌制上乘的咸鸭蛋,咸度适中,色艳油多,味道鲜美,老少皆宜。
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我估计咸鸭蛋都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食物,小时候咸鸭蛋一般都出自自家腌制的坛子,现在随便哪个超市和菜市场都能买到煮熟的咸鸭蛋,而且还有真空包装的咸蛋黄整打地出售,所以咸鸭蛋再也不是小时候的稀罕物了,只要想吃一年四季随时可以吃到。
从我记事起我就知道鸡蛋可以用来煮着吃、炒着吃、煎着吃等等做法,而到了鸭蛋却基本都是用来腌成咸鸭蛋。曾经问过我妈妈这是为什么,我妈的回答是鸭蛋腥味重,只有腌成咸鸭蛋来吃味道才是最好的,这是鸡蛋不能够腌出来的味道。
小的时候,从春天我妈就开始腌咸蛋,等到第一批腌了半个月之后就再腌第二批,第一批吃完了再放第三批,如此反复,这样咸蛋会分批腌咸,不会吃不完都变得很咸,也没有冰箱储存。因为每批鸭蛋都是混装在一个坛子里,我妈会将第二批蛋上面都写上2,第三批的写上3,这样就非常好区分了,可见劳动是可以使人变得聪明的。
我记得那时母亲做咸蛋的方法简单而又别致:先将鸭蛋40只洗净,轻轻装入坛内,然后将香叶、大料、花椒适量,用水五六斤煮出香味,加粗盐一斤,旺火烧开,加白酒一两,冰糖少许,做成料水;待料水冷却后,倒入坛内,以淹过蛋面为宜。密封坛口20天左右便可食用。但当母亲密封坛口的那一刻起,每顿吃饭我都在想那如玉蛋白中柔红油艳的那一口。后来听母亲说,要使咸蛋蛋黄流油起酥,关键是加入的那杯白酒。
好吃的咸鸭蛋有什么标准?筷子一头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必须有油,这已经成为共识了。不过这还不够,真正的好咸鸭蛋,更讲究那种入口的绵沙感。
自己买来的鲜鸭蛋,可以自己在家做咸鸭蛋吗?这里给你一个简单易行的方子:
原料:生鸭蛋、盐、高度白酒
做法:生鸭蛋用白酒擦洗干净后晾干;
准备两个小碗,一碗装上高度白酒,另一碗装上细盐;
把干净的生鸭蛋放在白酒里浸湿;
再放到盐碗里滚一圈,让整个鸭蛋都沾满薄薄一层细盐,放进密封袋中;
全部鸭蛋都弄好后,扎紧袋口,再加套两层保鲜袋,放到阴凉处腌制28天就好了。
白酒的作用是破坏蛋壳上的油脂,好让盐分进入鸭蛋,蛋白质遇盐变性,卵磷脂和蛋白质分离就会出油。
至于鸭蛋的吃法也是有讲究的,应带壳切开,蛋白和蛋黄一起吃,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其实咸蛋的吃法不止煮熟了切开即食的那一种。小时候就看见母亲将四个熟咸蛋黄(蛋白切成小月牙待用)和一块豆腐分别压碎成泥;锅内放猪油,五成热时,在小火上,先下豆腐泥反复翻炒;然后加盐、胡椒面炒,再加咸蛋黄泥炒匀,勾水淀粉(加点酱油、白糖、几滴醋和料酒拌匀)起锅即成。此菜能与“蟹黄豆腐”媲美。母亲接着把辣青椒切丝,起一个五成热的菜油锅,将青辣椒炒香时,放入月牙形蛋白轻炒数下,什么作料都不要放,随一股鲜辣香起锅装盘上桌,趁热挟两丝青椒和一月牙蛋白同时入口,接着塞一大口白米饭,香啊!
其实只要你深入民间,便可发现大量用咸鸭蛋做成的菜肴:“咸蛋蒸臭豆腐”、“咸蛋芥菜汤”、“咸蛋黄炒南瓜”、“咸蛋蒸肉末”、“咸蛋黄炒豇豆”等等。
久住北京,吃腻了菜市那种煮好拿来卖的咸鸭蛋(太咸而且不新鲜),于是到处打听苏北老家那边哪个地区的咸蛋好吃,并托亲戚快递到北京一一品尝。结果姨娘快递过来的用灰泥包法制成的砂心咸蛋最对胃口(现去灰包,现煮现吃,既鲜嫩又油沙)。
黄鱼成为了端午节的时令菜,因为在端午节的时候,黄鱼的肉质是最肥美,营养最丰富的时候,黄鱼它含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以及蛋白质,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2、咸鸭蛋
咸鸭蛋是每家每户都会腌制的一种食品,它与白粥或白米饭都是很好的搭配,品质好的咸鸭蛋不仅卖相好看,而且蛋黄的颜色特别的红,还会有香油流出,蛋黄的质地特别的沙。正是这个蛋黄,所以咸鸭蛋也被列为了五黄之一。
3、黄瓜
因为黄瓜在五月份的时候就上市了,而且正好他的名字中带有黄字,所以就被列为了五黄之一。
4、黄鳝
黄鳝在端午的时候它的肉质格外的细嫩。肥美,而且黄鳝本身就含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所以黄鳝自然而然的也就加入了五黄的列表。
5、雄黄酒
吃蛋
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端粽锅里的煮鸡蛋主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
采茶、制凉茶
北方一些地区,喜于端午采嫩树叶、野菜叶蒸晾,制成茶叶。广东潮州一带,人们去郊外山野采草药,熬凉茶喝。这对健康也有好处。
吃油糕
端午节当天除了吃粽子,还要吃油糕。油糕要用和好的烫油面,包上白糖、黄桂、玫瑰、核桃仁、猪油做成的馅,下油锅炸。表皮松泡,馅心甜美,外形美观。
喝五加酒
“五月初五采五加,酿五加酒”是民间的习俗。五加即五加皮,气香味苦,可滋补肝肾壮筋骨。民间认为喝了五加酒,可以避难避邪。五加皮的药用主要为治疝气、腹痛、男子阳痿、小便余沥、女人腰脊痛、两脚疼等。地处潮湿的区域,特别适合在端午节喝五加酒。
糖枣糯米饭
端午节,纳西族要吃糖枣糯米饭。糯米饭能温补脾肺、补虚寒,而且糯米含有糯米素,含有不少的维生素,大量的磷质、钙质、铁质、蛋白质及脂肪,有益健康。但注意,有糖尿病的人不宜进食。
吃臊子面
陕西人在端午节当天是一定要吃臊子面的。臊子面是陕西的风味小吃,品种多达数十种,其中以岐山臊子面享誉最盛。臊子面的特点是面条细长,厚薄均匀,臊子鲜香,面汤油光红润。而岐山臊子面乡土风味尤为浓厚,它具有薄、筋、光、汪、酸、辣、香等特色,吃口柔韧滑爽。
吃麻花
又酥又脆的麻花也是端午节的必备食品。端午节本身是为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不能说一些不吉利的话,所以吃麻糖(麻花)来粘嘴,也是为了祝愿我们的生活甜蜜美好。
吃“五红”、“五黄”
南京传统意义上的端午美食是“五黄”,即黄鳝、黄鱼、鸭蛋黄、黄瓜、雄黄酒。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五黄”的内容逐渐演变为现在的“五红”,即“烤鸭、苋菜、鸭蛋、龙虾、雄黄酒”。据说端午节吃了这“五红”、“五黄”,整个夏天就可以避邪避暑了。
饮菖蒲酒
饮菖蒲酒,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南宋士子陈可常,曾写有“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的诗句。菖蒲酒是以菖蒲为药料、以白酒或黄酒为原酒制成的一种药酒。端午节饮菖蒲酒是为辟邪禳毒,久服可祛病强身。
吃煎堆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吃叶子饽
叶子饽,是广西玉林人的节日食品,尤其在端午和重阳这两节属必不可少的美食。关于叶子饽的传说有很多,已不可考,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历史颇久远。到了后来叶子饽渐渐演变成玉林当地一种大众化的地方传统特色小吃。
吃打糕
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吃艾馍馍
不少地方过端午节时还用米粉或面粉发酵与艾蒿一起蒸馍馍。艾蒿中含有多种挥发油,具有芳香气味,可驱虫杀菌,对多种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古代在端午除病驱瘟,无论食还是用,艾蒿均必不可少。
吃桃、茄子及菜豆
四川俗传端午吃桃、茄子及菜豆,有益保健、长寿。俗话说:食茄吃到会摇,吃豆吃到老老。苗栗地区的客家人过端午,同样吃茄子及长豆、桃李等。但这些食物所象征的意义有别四川。吃桃子是取其长之意,吃李子则代表子孙繁殖,吃长豆是为不被蛇咬(因长豆形态就像蛇),吃茄子则可抗御蚊子咬。
吃面扇子
甘肃省民勤县一带,端午节这天都蒸“面扇子”。面扇子用发面蒸制,呈扇形,有5层。每层撒上碾细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种花纹,染上颜色,十分好看。这种食俗据说是由端午节制扇、卖扇、赠扇的风俗演变而来的。
吃绿豆糕
在我国的很多地方,端午节当天唱主角的除了粽子便是绿豆糕。它具有形状规范整齐,色泽浅黄,组织细润紧密,口味清香绵软不粘牙的特色。制作绿豆糕的原料有绿豆粉、豌豆粉、黄砂糖、桂花等,是很好的清热解毒、保肝益肾的消夏小吃。
喝雄黄酒
俗话说“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端午前后,我国南方很多地区都已步入梅雨季节,天气条件有利于蚊蝇、害虫的活动和繁殖。而雄黄是一味解毒、杀虫的中药,内含有毒的砷盐成分,害虫闻之食之即会中毒,人涂之可以避毒。也有很多人在端午节饮雄黄酒,但由于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遇热后可分解为毒性很强的砒霜,因此不建议内服。
五味草
家乡在壶公山下。山上的草木青翠,瓜果飘香;山下绿水环绕,田野肥沃。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枇杷树边,有着整齐的红砖绿瓦。一派安静和谐的乡野村落,这就是我的家乡,也是明代状元柯潜的故乡。每年端午节来临,我们便会挎上篮子和姐姐一起上山去采艾草,并配上石榴叶、栀子花等合为“五味草”。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门上都会插上艾草,据说艾草会镇邪辟灾。当然在我们看来,只要闻一离那清新又奇异的艾草的清香,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所以每年我们都争着到山上来,采下大片的艾草,也采下大片的快乐。
当然妈妈会用“五味草”给我们煮上好多的鸭蛋,据说小孩吃了还不咳嗽呢?而对我们小孩来说我们总是拿着心灵手巧的姐姐用五彩的毛线编的袋子,装满鸭蛋到处炫耀。吃过午饭,妈妈又会用“五味草”煮鸭蛋的水给我们洗澡,真是又香又舒服,整个夏天都不长痱子呢……
粽子和赛龙舟
在我们的记忆中,端午给人的印象除了玩就是吃。在端午节期间,我们除了可以吃上香喷喷的鸭蛋,还有让人记忆深刻的粽子呢?
包粽子也是端午的保留节目之一。妈妈和阿姨总会买了好多的粽叶,用水少泡着,洗干净码好。粽子的馅一般是糯米,配上绿豆、红枣等,煮熟。然后在妈妈和阿姨的一阵灵巧的忙碌之后,我们小孩便馋猫般围着蒸笼转,等待粽子出笼的时刻的到来……
长大了念书才知道,包粽子的习俗和我国历史上的爱国诗人屈原有关呢?据说屈原跳入汨罗江后,群众为了不让水里的鱼咬着诗人的身体便做了好多的粽子,扔到水里。这样鱼儿有的吃就不会伤害到诗人了。于是,为了保护并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后来有了更为热闹的“赛龙舟”。
端午节到了,又要放假了~在这开心的时刻,小编带大家一起“考考古”,一起看看端午真正的由来吗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1端午节的真正来历_2021端午节吃什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端午节的真正来历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人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
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包粽子是为了投食屈原,赛龙舟是由人们划船搜救屈原演变而来;后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那么端午最早的起源是什么呢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祀龙图腾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在正南中天(就…头顶),是龙飞天的日子,这一天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上古先民就选择这一天以赛龙舟的形式来祭祀部落龙图腾,同时祈求祛病防疫,风调雨顺。
苍龙七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名词,早在上古时代人们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对,就是“黄道吉日”那个黄道,并非赤道,是古人从地球上看,太阳慢慢在星空背景上围绕地球转一圈的路径)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星宿”。
“二十八宿”按照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划分为四组,即为“四象”: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这也是“左青龙右白虎,上朱雀下玄武”的由来)。
每个“象”都有七个星宿组成,东方的七个星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型形象,被人们称为“东方苍龙”。
古时,人们观察到苍龙七宿的角宿在仲春出现在地平线上,即为“龙抬头”;
仲夏苍龙七宿升至正南中天,即为“飞龙在天”,此时即为“端阳日”,又叫“端午日”。
这,就是端午真正的由来!中国古代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奥的观星文化,端午节就蕴含了丰富的天文星象知识,给我们先祖的智慧一个大大的“666”!
安徽端午节吃什么1、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现在大多数人仅存的比较了解的一个端午习俗。最早是为了纪念屈原,慢慢的,粽子逐渐演变成一种深受大众喜欢的美食。刚踏入农历的五月,合肥一些百姓就开始浸糯米了,紧接着是洗粽叶、包粽子。
2、绿豆糕
老辈的合肥人都知道,合肥旧时曾有“早端午晚中秋”的说法,即端午节一般是早上过,中秋节一般是晚上过。端午节那天,清早起来一定要吃粽子和绿豆糕。之所以选择绿豆糕,是因为南方气温湿热,而绿豆性味甘寒,正好用来清热解毒。所以端午节吃绿豆糕除了满足人们的口福外,还是防病健身,迎接盛夏酷热酷暑的现实选择。
3、鳝鳖
在合肥地区,有种特殊的食俗,就是端午要吃鳝鳖,叫“箭杆黄鳝马蹄鳖”。此外,环巢湖一带,还流行一种“躲午”习俗,就是到了端午节正午,家家户户不举火,带着粽子等食品到野外进食,女儿嫁出去的,回娘家过节。
4、花糕和苋菜
另外,端午节这一天还要吃花糕和苋菜,花糕是用发面加糖蒸制,形似元宝、蝴蝶,表面以红色花点缀,为儿童爱吃的应时点心。苋菜也是不可缺少的应时菜。俗谓饮雄黄酒可防生疥疮,吃苋菜可净腹,土话叫“打浪肠子”。
5、端午粑
怀宁一带除了吃粽子,还要吃“端午粑”,就是用精面粉和酒酿,放青桐叶或荷叶上,经过发酵后蒸熟,甜美清香。蒿子粑粑也名列其中。蒿子粑粑,是安徽江淮、江南地区流传的一种特色美食,主要以蒿子、米粉、腊肉为原料精制而成。
扬州端午节习俗扬州端午节习俗:端午的吃
提到端午的吃,让人想到的肯定是粽子。扬州的粽子自古就很有名,扬州的粽子和嘉兴的粽子有所区别。“嘉兴的粽子很绵软,比较松软可口,而扬州的粽子很紧实,很有嚼劲,这和扬州人包粽子的手艺有关。扬州人包的粽子有鲜肉、香肠、红豆、蚕豆等,形状有斧头粽子、小脚粽子、三角粽子等。
除了粽子扬州还多一项独特的端午食品——绿豆糕。端午回娘家,带的礼品里必定要有绿豆糕的。
扬州人端午宴的菜谱里必须要有十二红,也代表一年十二个月里,月月红火:烧仔鸡、红烧肉、剁老鹅、烧黄鱼、炒长鱼、炒虾子、炒苋菜、炒蚕豆瓣、拌黄瓜、拌凉粉、咸鸭蛋……显得丰富多彩,以前人家再穷苦,也要在端午这天,烧一条黄鱼,这样才能预示今后的生活红红火火。
扬州端午节习俗:端午的喝
喝雄黄酒也是端午不可缺少的,把雄黄、朱砂、蒜头、生姜泡成雄黄酒,在端午的阳光下爆晒。正午时分用蒲艾把子蘸雄黄酒洒在室内户外的各个角落消毒。“赏午”时家人同饮雄黄酒。因为只有在端午的午时才用雄黄,故扬州人有一句俗话:“过了午时不卖雄黄”,以示时过境迁。如果大家看过白蛇转的就知道,白娘子就是因为喝了雄黄酒而显出原形的。
扬州端午节习俗:端午的穿
摘要: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阅读能力的提升,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取决于阅读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阅读的方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习惯的培养的预设,更要以生为本的、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高质生成。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生成性;学习效率
提高语文教与学的质量核心在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和学生阅读能力的切实提升。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听说读写思等能力中前后关联的重要一环。而当下的课堂教学不能是那种灌输式,而应是启发引导,问题探究式的教学。因此,如何处理教学的预设与教学目标、学生能力提升的生成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定位目标,确定教学预设
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围绕学生的需求,围绕学生急需提升的语文能力而施教的。因此,我们在预设中不仅思考要提高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方面,还要注意如何让学生有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兴趣,能够主动积极的阅读和思考。如在《秋天的怀念》教学预设中,我还重点抓住景物描写的作用,抓住“看”这一线索,由“文中几次提到了秋天里去看?”激起学生阅读、分析和概括的兴趣,并在阅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母亲默默承受、默默鼓励,体验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二、启发引导,互动促成生成
现在的课堂教学往往是在学生先学基础上开展的,我们预设学生要达成的知识、能力、情感和素养的提升应该在情境的创设,问题的互动,追问和适当点拨引导之后让学生自己在阅读、思考和交流中获得学习的实效。
1.情境创设,让学生有阅读体验和思考
2.合作互动,让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端午与粽子
粽子的起源与江南的稻作生产有直接关系。在陶制盛器和炊具发明之前,“石烹法”,即将烧烫的石块投于盛有米和水的坑内来烧煮食物,或将水和米盛于竹筒之内包裹于箬、笋等植物叶子里,然后放在火上烧烤,这是古人最可能的煮饭方法。嘉兴民众种稻食米,讲究精耕细作,食不厌精,作为“嘉湖细点”典型代表的粽子更是内外兼修,精益求精。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经学家、文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粽”字本作“F”,粽子又名“角黍”,与端午习俗紧密结合,西晋周处《风土记》中载,“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赋予端午粽子新的文化内容。
粽子是嘉兴端午习俗中的重要角色,至今仍有人称端午节为“粽子节”。端午前几天,家家户户的主妇们就买回材料,准备为包端午粽而忙碌了。当地的民间谚语中将吃粽子与禁忌联系起来,如“不食端午粽,老来没人送”“未吃端午粽,寒衣(夹袄)不可送”,在重视“身后事”的汉族文化中,意即端午粽子必须吃,否则无人送终,故而在端午吃粽子成为嘉兴地区人们坚定的信仰。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各家各户不同的生活水准,粽子的用料在不同时期也各不相同。“灰汤粽”是当地曾经有过的一种极为“简陋”的粽子,即选用硬实有亮泽的稻草或老蚕豆壳、桑树条烧制成灰,将灰用纱布包住放盆里用热水浸泡,待沉淀后滤出清水待用,取少量灰汤水泼入糯米里揉匀,包成粽子,在剩余的灰汤水中煮3个小时,再焖3个小时后食用。
建国前后,民众做粽子还只是以糯米为主料,较灰汤粽好一点的是“白水粽”,用料就是单纯的糯米,用清水煮熟后蘸糖吃,老人们至今回忆起来赞其“很好的,很有味道的”。当地一则谜语“青色田鸡活剥皮,糖来蘸蘸好东西”,指的就是白水粽。改革开放前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包粽子的用料就比较丰富了。主料虽然还是以糯米为主,但是加了红枣和各种豆类,如赤豆、蚕豆、黄豆等,还逐渐增加了肉、蛋作为馅儿,有肉(猪肉)粽、蟹黄粽、火腿粽、蛋黄粽等;作料除了糖外,酱油、盐、味精也被恰当地掺在一起,粽子的味道更加多样。
一般粽子的形状主要有三角粽和四角粽,也有包枕头粽的。三角粽也称尖角粽,重量一般是在一两半到二两之间。四角粽整体形状稍方一些,底部的角不像三角棕那么尖,稍短,整体比三角粽大。商业粽子兴起后,粽子的大小逐渐标准化。
说起裹粽子的材料,在嘉兴南湖农村,房前屋后都会种几簇竹子,挖竹笋、包粽子,极其方便。毛竹叶,一般常指的是箬竹叶,嘉兴地区气候比较温暖湿润,很适合箬竹叶生长。箬竹叶生长的季节和叶子的宽度、厚度比较适合包粽子。箬竹叶在当地很常见,我们常常看到水塘、河道、屋前小渠边有自然生长的箬竹。平时,村民们也会留意捡一些脱落的老箬竹叶,拿回家晾干,等到包粽子的时候用水泡一泡,就可以用了。当然,也有个别人家用本地就有的荷叶、万年青或宽大的芦苇叶子来包粽子。对于芦苇叶子的选择,一般会采从根部往上数第3片叶子,据说这样的叶子包的粽子最清香。用来缠粽子的绳子也有讲究。南湖农村,起初用来缠粽子的材料都是稻草秆,材料易得,如今大多用线绳缠绕,有棉线、塑料线等,颜色有纯色也有彩色。粽子一般需要缠上6道线,取其“六六顺”之意。
粽子除了出现在端午之外,还会出现在当地的很多人生仪礼和节日习俗中。《古禾杂识》中提到:“寒食节有青团、灰粽;乡人则作茧团,其形如茧,以祈蚕也。立夏节有麦芽团;端午节有端午粽。”
清明时节(寒食节)吃粽子,民间有种说法,“苦粽子、甜馄饨”,与农事活动的忙闲有关。清明一过,农民马上就下田了,一忙就要忙到稻子收获为止。在这期间,农民的生活是很辛苦的,早起出门带上粽子和水,在田里一直忙到晚上回来。清明时候的江南,室外的温度已经很高,带其他的食物不易保存,而糯米做成的粽子不易霉变,清明之前做好了,放在通风的地方,可以保存一个月之久。到了农历七月十五,稻子收割了,粮食富余了,农民不用再担心吃饭问题,吃上了馄饨,而且这个时候农活也渐渐少了,他们无论从体力上还是心理上都得到了放松,故而生活更加幸福了。
另外,粽子还用于祭祀祖先、灶王爷以及在春节、夏至等节日食用,或者相互馈赠等。对于嘉兴人来说,清明的时候祭祀祖先,所带的东西除了青团子之外,粽子也是不可缺少的。有些地方对粽子的馅料和数量还有讲究,祭祀祖先的粽子只能是赤豆粽而不能是肉粽,数量只能是单数。由于“粽”与“种”谐音,因此,粽子在嘉兴的人生仪礼中也是重要的食物。女儿出嫁的时候,母亲家会做些粽子;家里有做寿的老人,他的家人也会在其生日前几天做些粽子分给左邻右舍和亲戚朋友,以此告知。由此可见,粽子正在从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的端午文化转变,以此满足人们从温饱型的生活向精神生活提升的需要。
端午与“五黄”
在南湖地区,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都有端午吃“五黄”的习俗。“五黄”,一般指的是黄鱼、黄鳝、黄瓜、咸鸭蛋(蛋黄是黄色的)和雄黄酒。
嘉兴人吃鱼并不少见,但黄鱼是端午中午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当地俗语称“五月五,买个黄鱼过端午”。大多家庭会做一条红烧黄鱼,端午前后黄鱼正肥,是鲜美的时令水产,或大或小,只要买回家,一烧上桌即可。
黄瓜也是端午习俗中不可或缺的“一黄”,端午前后黄瓜刚刚上市,成了最容易吃到的“一黄”;做法也比较简单,腌制即可,脆爽可口。
咸鸭蛋,在当地也叫黄泥蛋。以前大多都是农家自己腌制。清明之后,把鸭蛋放在小缸或者尼龙袋中,放入烧酒再加上适量的水,放上盐,用黄泥裹在鸭蛋外面,一个月以后就可以食用了。端午节的时候或炒鸭蛋或蒸蛋黄,均是美味佳肴。
端午的雄黄酒是南湖人回忆中少不了的东西,也常常让人想起《白蛇传》中白娘子饮了雄黄酒现出原形的情节。当地在端午节期间举办的文化下乡、戏曲下乡活动中,也经常会安排《白蛇传》中的这一段。为什么许仙要给白娘子喝雄黄酒?当地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当初白娘子还是一条白蛇的时候,和法海的前身――一只乌龟同在西湖的一个桥洞下面修炼,有一年正月十五的时候,许仙端着一碗汤圆从这座桥上路过,不小心掉下了一个汤圆,据说这个汤圆有仙气,吃了可以增加500年的功力,白蛇和乌龟都去抢,白蛇的脖子长,一下子就将这个汤圆吞了下去,乌龟从此就怀恨在心。变成人形之后的法海一直想方设法破坏白娘子和许仙的感情,在一年端午的时候,怂恿许仙让白娘子喝下雄黄酒,现出原形,吓坏了许仙。所以,喝雄黄酒也是南湖民众驱赶邪气的一种方式。当地人喝的雄黄酒就是在药店买来雄黄粉放入黄酒中。现今嘉兴40岁以上的人都有过喝雄黄酒的经历。以前普通农家端午节常常用雄黄豆给孩子当零食或下酒用,即用新鲜的蚕豆混合雄黄粉在锅里炒过之后而成。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意识到雄黄对身体有害,食物和酒水中就不再用它了,把它抹在身上防蚊虫叮咬倒是十分流行。
落户黑岛镇
黑岛镇山南头村背山面水,大连川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坐落在这里。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吴冠南,就是“岛蛋王”的品牌创始人。就在记者来到公司时,他正在大院忙着接待一位从营口远道来购买咸鸭蛋的客户。
“我们公司没有专业的销售人员,所有客户都是主动找上门来的。”吴冠南笑着说。
“岛蛋王”的品牌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这种强大的品牌影响力究竟是怎样形成的?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还得从头说起。
“一来这里,我就被当地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吸引住了。这里不仅环境好,而且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从而为蛋鸭的养殖提供了良好的饲养环境,难怪黑岛青鸭下的鸭蛋会这么美味。”
黑岛青鸭是山东鸭与庄河当地鸭杂交而成的品种,当地人养黑岛青鸭的历史已有数百年。黑岛青鸭黑背白嗉,体大腹垂,每只鸭子年产蛋约为220枚左右。当地独特的沿海环境造就了黑岛鸭蛋的独特品质,不仅个大、味美,而且富含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腌制后的黑岛鸭蛋蛋黄为橙色,具有松、沙、细、嫩和流油的特点,闻名东北。吴冠南创业之初,当地有个叫作“黑岛鸭蛋”的品牌已经很有名气,不少来庄河旅游的游客都喜欢购买一些“黑岛鸭蛋”,回去馈赠亲友。这些对吴冠南创业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要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陌生地方创业,刚开始当然是特别艰难。那时候,整个公司只有我一个人。到了晚上自己睡在鸭棚旁边,听见外面风吹树叶沙沙响,心里直发毛!只能把被子蒙在头上,逼着自己赶紧睡,因为第二天还得早起干活。最惨的是有一天,因为赶上邮政系统升级,我存折里的钱取不出来。那时候我在这里一个人也不认识,想借钱都没处去借。手里只剩下了一块钱,到中午肚子饿得咕噜咕噜叫,没办法,只能坚持。人能挺着,鸭子可受不了,一个劲儿嘎嘎地叫。我怕把鸭子饿出毛病,就忍着饿到旁边的苞米地里拔草喂它们。就这样,我和鸭子愣是等了一天一宿,实在是太难了!”
吴冠南饲养的第一批鸭子终于开始下蛋了,得益于“黑岛鸭蛋”的品质和名气,很快就打开了销路。手里有了钱,吴冠南做了两件事情:一是建起自己的养殖基地;二是注册自己的商标。因为他要走的是品牌化发展的道路。
2006年9月11日,“岛蛋王”注册成功。接下来,公司下属的庄河黑岛海洋蛋鸭养殖基地又被有关部门评定为“无公害养殖基地”。目前,这个基地的蛋鸭存栏量达12万只左右,高峰时一天能产10到11万枚鸭蛋,年产2600多万枚鸭蛋,单体养殖规模和真空蛋品加工为东北之最。
为了信誉,宁愿一年少挣两百万
今年64岁的郭元顺,是山南头村人。今年春节后经人介绍来到黑岛海洋蛋鸭养殖基地当了一名饲养员,负责管理五个鸭棚,记者在1号鸭棚见到老郭时,身穿工作服的他正在给鸭子上料喂食。这些鸭子见到主人给它们送来伴有鱼虾的美食,争先恐后地围拢过来。
郭元顺告诉记者,这个棚里现在养着2000多只蛋鸭。这些鸭子每天都要喂三遍,他们吃惯这些有鱼虾的饲料了,别的都不吃。
每天早上6点钟,郭元顺就来到鸭棚,上料,上水,铺垫稻壳,还要及时检查鸭子的健康状况。为了做好防疫,鸭棚每周都要消毒一次,饮水池和饲料池每天都要定时清理打扫。
吴冠南说:“我们工人非常辛苦,从今年大年初一到现在一直没有休息,不是不想让他们休,就是太忙了,好在大家都能理解。”
吴冠南曾经做过一个市场调研,就需求量来说,仅庄河本地一天就需要三到五万枚咸鸭蛋,大连一天则需要30万枚鸭蛋。“现在,我们的产量还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可以说是供不应求,客户需要得提前预订。”
中华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吴冠南非常注重挖掘咸鸭蛋的历史文化,“咸鸭蛋虽小,却也有它的历史文化。传说女娲娘娘为让人们躲避瘟神的伤害,每到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便要人们吃蛋、挂蛋,表示自己是女娲娘娘的嫡亲孩儿,防止身心受到邪佞之气的侵袭。在长江流域则有端午节有食‘五黄’的习俗,这‘五黄’中就包括咸鸭蛋。这些传统风俗一直传承至今,成为中华美食文化的组成部分。”
很多员工,还有一些朋友们都给吴冠南出点子,让他在节前从外地收购鸭蛋套牌出售。这样,收购一枚鸭蛋八毛钱,套牌后一转手轻轻松松就能卖到两块钱,中间净赚一块二。从现在的端午节市场需求看,至少每年能多赚200万。“我们一直没有这样做,因为这是骗人的事情,骗人的事我们坚决不做。做人要讲诚信,没有货就是没有货了,不能因为只为赚钱,就昧着良心去欺骗别人。那样,最终毁掉的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品牌,更是一个地方特产的信誉。”吴冠南坚定地说。
守望舌尖上的美味与安全
10年过去了,吴冠南以庄河人特有的坚韧与执著守望着舌尖上的美味与安全,守望着“黑岛鸭蛋”这一地方名牌。
对技术工艺的不懈精化和对健康理念的不断追求让“岛蛋王”在千家万户树立起了良好的口碑。如今,“岛蛋王”已在大连地区建成以驻地销售分公司为基础、连锁专卖店为销售核心、辐射各大卖场的销售网络,并远销到乌鲁木齐和南方一些城市。
目前,川野公司拥有固定资产3000多万元,工人近60人。这些工人大都和郭元顺一样,是当地的农民,“岛蛋王”的到来,为他们带来了就业机会,同时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工人们对自己每个月2000多元的工资收入普遍感到很满意,觉得比在家种地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