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因为工作应酬、生活压力大、宴会交际
还有人认为“吸烟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吸烟很酷。”等等。
至于为什么不吸电子烟这个问题
很多烟民的回答大概是:
“听说有毒”
“不知道烟油的成分是什么不敢尝试”
“还是传统香烟抽起来过瘾、带劲儿”
这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每种电子烟的烟油包装上都明确注明了产品成分:甘油、食用香精、丙二醇、尼古丁盐。
而每一种传统香烟的包装上都写着“吸烟有害健康”,并且大家在公认传统烟草具有4000多种有害物质的前提下,依然蜂拥而上,不停购买传统烟草。
为什么呢?
因为需要,因为有瘾。
电子烟就不需要吗?
也需要,但不敢。
因为电视上说“电子烟有毒”,
因为专家说“不建议购买”,
因为网路上铺天盖地的帖子都在说
“电子烟有害健康”。
奇怪了,同样都是有毒,同样都是有害健康,而且也没有哪个权威机构把电子烟和传统烟草的毒性进行对比的情况下,大家还是选择了传统烟草,拒绝了电子烟。为什么呢?只是因为习惯吗?也许你可以从纪录片——《十亿生命》里找到了答案。
重新审视电子烟
《十亿生命》于2016年8月6日在北美举行首映,并在墨尔本纪录片电影节赢得了最高评委奖和最佳导演奖,从Worldfest休斯敦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雷米奖,以及在尼古丁全球论坛收获了多恩奖。
这部拿奖拿到手软的纪录片,将吸烟与健康这两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给我们好好梳理了一遍。
影片开头显示,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本世纪将有十亿人死于吸烟。
电子烟不含烟草、焦油、不燃烧,具有美国FDA认证,但美国的制药公司、禁烟团体、烟草公司、甚至政府却指责这是谣传,并采取过度监管措施以期在全球范围禁止电子烟。究竟是为什么呢?电影由此进入了高潮。
传统烟草的发明与流行
直到上世纪60年代,研究学者们才发现烟草里含有6000千多种有毒物质,深深地伤害着人体的心肺功能,烟草可以致癌,尤其是烟草里的烟焦油可以致人死亡。
可惜为时已晚,那个时候已经有太多人吸食烟草,并且对于尼古丁已经产生了很深的依赖性。
而政府之所以没有禁止烟草的销售,是因为烟草公司是投资数十亿美元的经济巨头,政府并不想放弃对利益的追逐。
就像亚伦·比伯特说的:每当有人对一些重大问题更具有前景的替代方案进行抨击的时候,你会不自觉的问,为什么?答案就是钱。钱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同伙之一。
私酒贩子和宗教禁酒者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影片制作团队专门研究了美国南方曾经发生的禁酒运动——私酒贩子和宗教禁酒者的荒唐故事。
那时候,很多郡县政府通过定期投票决定是否允许销售酒精饮料,传教士和私酒贩子形成地下联盟。教士们不希望有人在他们的教区里饮酒,私酒贩子专门通过黑市贩酒获利,因此私酒贩子非常乐意帮助传教士禁酒。因为那样可以扫除通过正式渠道卖酒的竞争对手。
这个经典的例子说明了一个道理: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结果你会发现这两方都走上街头游行,都举着同样的禁酒标语。
讽刺的是,在那些禁酒的郡县,反而有更多的人死于酒驾。
电子烟现在也面临着如同当年一般荒唐的局面。一部分人犹如当年的私酒贩子,为了商业利益要扼杀电子烟,另一部分人犹如当年的教士,基于自以为是的正义来反对电子烟。
让我们来看看电子烟污名化中,有哪些“私酒贩子”的角色。
电子烟触碰了烟草巨头的奶酪
烟草巨头,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具有威胁性的竞争对手。美国每年的烟草销售额达到20亿美元。有人预测5到10年电子烟的销售额会超过传统香烟。因此电子烟将成为传统香烟的主要竞争对手。
医药巨头的尼古丁替代疗法生意
世界卫生组织前执行干事德里.·克雅克说:“假设你是制药公司,看到自己生产的尼古丁替代品的市场份额被逐渐被电子烟取代,你会坐视不管吗?
巨额的香烟税收
由于传统香烟的巨额利润,政府往往将其作为主要的税源。
前世界医疗协会主席德隆·胡曼说:世界上所有的政府都是香烟销售的最大受益者。
而且政府得到的不仅仅是税收,一些国家的的烟草工业是国有垄断的。比如中国烟草总公司,它是国内烟草的主要供应商,属于国家中央企业。由于国内市场的庞大体量,中烟已经在全球烟草公司中排名第一。
除此之外,在全世界范围内,还有14个国家拥有大型烟草公司,他们每时每刻都在为各自的政府收取大量的烟草税收。
医疗组织:烟草的“传教士”
各种医疗组织。他们是戒烟者所求助的对象,比如美国疾控中心,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管局,以及世界卫生组织。过去他们的控烟手段不过是多征收烟草税,但电子烟这种跨界产品的出现,他们一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因此他们只能说:对电子烟不了解,不确定它是否有害,电子烟并不能戒烟。以此理由来建议大家不要去吸食电子烟。
在这里,各位专家一再强调的是:尼古丁只是成瘾,它对身体的害处微乎其微,真正对身体有害的,甚至致命的是烟焦油和燃烧的颗粒物。但我们知道: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是错的。
戒烟组织依然是利益经济机构
亚伦·比伯特说:我们会发现,一个人深思的共性,就是每次有关电子烟的听证会时,主要的医疗机构与慈善机构早就做好了攻击电子烟的准备。岂不知,那些戒烟组织,本身就是一个利益经济体。
无烟宾州执行总监比尔·格兹绍说:癌症、心脏病和肺病等协会,在近20年里的控烟运动经费都是由医药行业通过献金和合约资助的。
令人玩味的是,美国癌症协会、美国肺病协会、美国心脏病协会等公益组织却都纷纷拒绝了此片摄制组的采访。
在美国,一边是烟草公司每年赚几十亿到上百亿美元,另一边是说教者拥有绝对话语权和令人尊敬的头衔。所以真相哪有机会浮出水面?只能靠一群没有组织没有地位的电子烟玩家在为电子烟的推广做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