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无售烟资格的商户将香烟藏在角落里伺机出售。
一家销售香烟的小卖部与蒲黄榆第二小学西门相距仅60余米。
变化校门前抽烟的人明显少了
回访中记者看到,很多家长吸烟时会主动避开校门区域,部分学校安保人员更敢于制止校门前的吸烟行为,家长的配合度也更高了。很多家长表示,校门前吸烟的问题的确有明显改善。
走访校园周边的售烟点仍存在
2023年底,北京市控烟协会动员100名志愿者对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和大兴等7个区进行了新一轮控烟工作调查,并由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星明团队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各区的控烟工作存在差异,其中校园周边100米是否有售烟点(含电子烟)的问题,各区工作成效差别较大。
针对这一问题,2024年1月以来,记者再次多路走访,调查学校周边的售烟情况。1月9日,记者来到了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跨过学校东门前的北河沿大街及东黄城根南街,一家超市几乎正对着学校大门。从学校门口往东看,超市玻璃橱窗里摞得像城墙一样的各色烟盒清晰可见。超市牌匾中介绍了销售的货品,第一项就是卷烟。当日记者还走访了位于德外大街的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德胜校区),一家售烟的超市和学校的操场就隔着一条安德路。在丰台,一些学校周边的售烟点甚至不止一个。在北京市控烟协会的官方网站上,有一张“学校周边违法售烟图”。市控烟协会在历次检查中先后发现的问题点位,都会在这张地图上标注出来。该地图显示,在此前的检查中,丰台区一学校附近100米范围内,查出三家售烟点。
根据《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第二十条规定,禁止在幼儿园、中小学校、少年宫及其周边100米内销售烟草制品。统计发现,学校周边的很多售烟点不仅距离学校过近,甚至出现在学生上下学的必经路上。这些路上的一些小卖部、超市是孩子们常去买文具和零食的地方,在这些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区域,售烟柜台更是显得格外刺眼。
追问“校园周边100米”该如何界定
在为期半个月的走访中,记者注意到一个现象,对比控烟志愿者统计的结果,在一些学校周边寻找售烟点时,记者调查的结果与志愿者的调查结果并不完全一致。
按照这一测量方法,不少学校周边的售烟点似乎处于“灰色地带”。比如售烟点与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德胜校区)虽然仅南北一街之隔,但学校的大门是向东开的,这样两者的距离就“拉大”了。如此判定的方式是否有弊端?一些售烟点虽然在校门百米外,但仍离学校很近,是学生常去的场所,这些售烟点该怎么管?再比如,部分学校不止一个校门,该依照哪个校门测量?如果校门位置出现变更,难道一条街的商业机构也要跟着校门调整吗?
调查卖烟“小抽屉”藏在暗处
那么,售烟点能否守好不向未成年人卖烟的“闸门”呢?走访本市多家超市记者发现,控烟工作是基本到位的,即便提供自助结账服务,烟草制品也都被放在锁闭的玻璃柜里,柜子上还贴有不向未成年人售烟的提示,想买烟还是得先过售货员这道关。但随着调查的深入,记者发现漏洞仍然存在。
梳理历年控烟方面的数据,记者发现,以北京市疾控中心等单位发布的第三次全市青少年烟草流行监测结果为例,在烟草制品获得情况调查数据中,2021年本市中学生因年龄小买烟被拒的比例为28.7%,其中初中生为47.5%,而高中生被拒仅有18.3%。记者向很多售烟点及学校老师了解情况,找到了数据差异的原因。
一位中学教师向记者说起了2022年的亲身经历。当时他正教高三毕业班,在校门口发现班上一名男生有吸烟行为。学生辩解说,烟是从父亲那儿拿的,但联系到学生家长得知,学生的父母均无吸烟习惯。随后了解到孩子不说实话的原因,是怕学校周边“隐藏”的售烟点被举报,以后没地方买烟了。“后来不经意之间我发现学校周围有个书报摊,不光卖书报杂志,也卖饮料食品,我就去问有烟么,结果商家从书报摊底下拉出来一个小抽屉,里头全是烟。我这才知道,这样的‘小抽屉’很难被监管到。”
根据这位老师提供的线索,记者展开了新一轮摸排,结果发现他提到的“小抽屉”确实普遍存在,其中书报摊、早餐车、菜站的“小抽屉”是最多的。这些售烟点藏在暗处,不向未成年人售烟的意识当然无从谈起。
在丰台区东铁匠营第二小学百米范围内有一家蔬菜水果超市,这里售卖的商品从明面上看并不包括香烟。“您这儿有烟么?”来购物的人群中有人发问。跟随店主来到水果货架的后方,记者看到这里“别有洞天”。原来,货架底部除了支架外还有不少中空的部分,店主掀开遮挡货架的布帘,从底下拉出了“小抽屉”,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香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