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主要企业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青啤公司)前身是日尔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1903年8月,由香港盎格鲁—日尔曼啤酒公司的德、英商人投资建厂,位于登州路56号。1906年,青岛啤酒在德国慕尼黑国际博览会上获金牌奖。青岛解放后,青岛啤酒厂收归国有,并定名为国营青岛啤酒厂。1993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分别在香港和上海发行H种和A种股票,成为首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大陆企业。青岛啤酒历经百年风雨,由1904年年产1300吨的小厂发展到2005年年产408万吨的世界知名企业。

1978~1992年是青岛啤酒内涵式发展阶段建国后,党和国家领导对青岛啤酒的发展非常重视,国家多次投资青岛啤酒的生产建设。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青岛啤酒厂建立了“四严、四低、一高”(用料严、配方严、操作严、卫生严,发芽温度低,发酵温度低、原料消耗低、成本低,产品质量高)的科学管理和操作方法,并由轻工业部组织人员总结汇集成《青岛啤酒操作法》一书,向全国啤酒生产行业推广。青岛啤酒多次被评为全国名酒、国家级名酒,获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章、金质奖章和国家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并在国际啤酒比赛中多次获得第一名和金质奖。1992年9月,经国家体改委报国务院批准,青岛啤酒厂列为国家体改委股份制改造试点企业。当年,青岛啤酒厂啤酒生产规模达到20万吨,产品销往32个国家。

青岛啤酒先进的糖化设备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大楼

2003年是青岛啤酒百年华诞。当年,公司制定3~5年品牌发展规划,明确了品牌定位和品牌发展战略,确定了新的CI标识系统,青岛啤酒逐步整合形成四大系列15个产品。全年实现啤酒销售326万千升,同比增长9.2%。占全国市场份额由12.5%提高到12.8%,实现主营销售收入75.08亿元,同比增长8%。出口7.8万千升,同比增长15.7%,占全国啤酒出口的50%以上。2004年,青啤公司全面执行品牌发展规划以及品牌品种整合方案,以品牌实现对市场的规划和管理。2005年,青啤公司通过实施组织变革、开展最佳实践交流、推广应用平衡计分卡等措施,克服能源、运输、原材料价格等不利因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了经营业绩的稳步提高。公司前六大品牌(青岛、汉斯、崂山、山水、银麦、三得利)销量占总销量的66%,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品牌整合取得显著成效;青啤公司台湾工厂顺利投产,走出了海外建厂的第一步;青啤公司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赞助商,并在英国《金融时报》和美国麦肯锡公司联合组织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评选中位居第四名。

2003年,青岛啤酒百年华诞,确定了新的CI标识系统,逐渐形成4大系列15种产品

2005年,青啤公司实现啤酒销量408万千升,同比增长10%;实现销售收入100.2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股东应占利益3.1亿元,同比增长7.5%;品牌价值199.91亿元,继续居啤酒行业全国第一位。

青岛华东葡萄酿酒有限公司

青岛华东葡萄酿酒有限公司的前身是1930年德商美最时洋行(后称美口酒厂)。1959年,美口酒厂在四流南路13号开辟新厂区,并定名为青岛葡萄酒厂。1977年建成露酒生产车间,1979年建成俄得克生产车间。其生产的果酒销往全国各地,外销产品主要销往美国、意大利、中国香港等地,使用商标为“青岛”牌和“葵花”牌。

1983年7月,香港百利太平洋有限公司总经理百利到青岛与国营青岛葡萄酒厂洽谈干白葡萄酒合作生产事宜。9月,在葡萄压榨期间,百利与澳大利亚酿酒专家彼得对青岛葡萄酒厂进行技术指导,生产出以葡萄品种命名的“莎当妮”“薏丝琳”干白葡萄酒7000升。1984年1月,桶装产品发往香港且销路很好,被誉为“中国生产的真正完美的干白葡萄酒”。当年6月22日,青岛葡萄酒厂与山东省食品进出口分公司、香港百利太平洋有限公司签订合资经营干白葡萄酒的协议。1984年10月30日,成立华东葡萄酿酒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按照国际酒典标准生产高级葡萄酒的企业,也是改革开放之后青岛设立的第三家中外合资企业。

1985年5月,公司从法国引进45000株13个品种的葡萄苗在崂山栽种,其中白葡萄品种有莎当妮、薏丝琳、长相思、琼瑶浆、白诗南;红葡萄品种有佳美、赤霞珠、品丽珠、梅鹿辄、西拉、黑皮诺、歌海娜、阿里肯特。在引进种植之前,公司组织中外专家对山东各地的地理、地貌、土壤等作了详细考察,调研了所在区域40年气象资料及有无公害、污染等情况,将崂山南龙口几百亩荒芜的丘陵山地逐年平整,改造成为水平梯田,同时修建水库,增设灌溉设备,改善生产条件。在种植技术上,推广国外先进的“单干双臂式”整形修剪方法,进行科学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成立葡萄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摸索与土壤、气候和品种相适应的一系列配套栽培技术——“华东栽培模式”。同时,在平度县大泽山、莱西县大望城和即墨县移风乡设立发酵站,总产量达1.98万吨。1985年,公司葡萄酒年产能力达到3万吨,贮存能力2.5万吨。年产酒2.5万吨,其中葡萄酒2.37万吨、露酒1296吨,外销量为113吨,产值5110万元,创利税595万元。当年11月11日,公司第一批产品“华东薏丝琳”1000箱、“华东莎当妮”100箱销往香港。

华东葡萄酒庄园及系列产品

1987年,“华东莎当妮”葡萄酒在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博览会获银奖,《葡萄酒博览》记者詹姆斯·萨克林对华东葡萄酿酒有限公司进行了采访报道。随后,《世界葡萄酒百科全书》刊登了中国生产单品种、产地、年份酒的消息,并称“令人信服的好葡萄酒在中外合资企业华东葡萄酿酒有限公司产生”。1988年,华东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在北京英国驻华大使馆成功举办华东薏丝琳干白葡萄酒品尝会。此后,又相继在美、法、德等国驻华使馆成功举办此类品尝会。1989年,美国第七舰队某军舰访问青岛,驻青海军在招待会使用“华东”牌薏丝琳干白葡萄酒,受到美国官兵欢迎。1995年5月,美国驻华大使博雅及其夫人,中国轻工总会会长、轻工业部副部长傅玉民参观华东葡萄酿酒有限公司。英国路透社、英国《金融时报》先后对华东葡萄酿酒有限公司采访报道。当年,公司在山东省销售葡萄酒6万余箱。

2005年,华东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1.35亿元,葡萄酒产量3300千升,销售收入1.36亿元,利润总额4067万元。公司拥有五大基地:平度大泽山莎当妮葡萄基地、明东岗解百纳葡萄基地、小营埠薏丝琳葡萄基地、华东崂山九龙坡佳美葡萄基地以及莱西金岭梅鹿葡萄基地,总面积达1000多公顷。当年,华东至尊莎当妮干白葡萄酒在英国伦敦国际评酒会荣膺金奖,华东葡萄酒在2005年《世界葡萄酒报告》亚洲十大目录之杰出葡萄酒厂排名中列第九位。

青岛琅琊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琅琊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胶南县商业局第一酒厂,始建于1958年4月22日。建厂之初,企业有职工55人,年产白酒44吨。

1984年8月,胶南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企业改革、扩大自主权的意见》,对地方国营和集体商业实行4项18条扩权搞活办法。1985年3月,企业进行扩大自主权改革,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并更名为青岛第一酿酒厂,企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自1986年起,连续进行总投资3000余万元的三期粮食酒扩产建设,使粮食酒生产能力由1986年的325吨增长到1991年的1754.3吨,利税由1986年的327.5万元增长到1991年的1725.4万元,并于1987年获“山东省优质食品”荣誉称号。

1992年7月,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企业扩建2000吨粮食酒重点项目。同年9月,青岛第一酿酒厂晋升为中一型企业。1993年,企业实现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利税超4000万元。同年,在“最受消费者信赖的山东产品”展销评选活动中,琅琊台酒获“最受消费者信赖的山东产品”称号。1994年,创立青岛琅琊台酒业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为加大产品的销售力度,拓宽销售渠道,青岛琅琊台酒销售有限公司正式开业,主要以销售琅琊台酒为主,逐步扩大经营业务。同年,青岛琅琊台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被中国轻工总会确定为全国大型企业。琅琊台酒销售市场从青岛地区逐步扩展到潍坊、济南、烟台等地,并获“布鲁塞尔世界优质产品金奖”。

1996年,组建青岛琅琊台集团酒业(集团)股份公司。同年11月,公司第一批20吨琅琊台酒装船发往美国,成为青岛首家白酒出口企业。1997年,琅琊台酒(30度长生)作为中国海军的首选礼品,跟随中国海军编队出访拉美4个国家。同年,公司顺利通过增资扩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22亿元,完成利税3098.5万元,产品销售再创佳绩,各项指标列全市市属企业前茅,企业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山东省白酒行业前三甲。自1998年起,公司根据行业发展趋势以及自身技术储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寻求新的方式。1998年,公司与山东省食品发酵研究设计院合作,共同研制出生化产品衣康酸。该项目于1999年投产,年生产能力达4000吨,打破了中国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同时也打破了美、日等国家对衣康酸市场的垄断。经专家鉴定,“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总体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该项目获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衣康酸还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新产品”。1999年,公司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共同开发出苹果酒,被山东省经贸委评为2000年“山东省优秀新产品”。精制衣康酸和高档苹果酒项目,实现企业发展史上的再次飞跃,企业规模和经济效益水平跃居山东省同行业之首。

1998年,青岛琅琊台集团研制出生化产品衣康酸,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图为衣康酸实验室

2005年,企业积极延展产业链,推进多元化,与法国企业合资成立青岛加斯克尼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同年,科海工业园万吨衣康酸项目顺利投产,创造了5个月完成过亿元投资项目的“科海速度”,琅琊台集团衣康酸年产量占全国年产总量的50%、世界年产总量的18%,产品销往德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成为全国衣康酸生产的龙头企业。同时,完成葡萄糖酸钠项目改造和设备安装,比预计期限提前1个月生产出合格的葡萄糖酸钠,各项生产技术指标、成品质量均跃居同行业首位。当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8.23亿元,列胶南市34家重点扶持骨干企业前五位。集团主要产品涉及琅琊台白酒、果酒、加克尼葡萄酒、生化产品衣康酸、葡萄糖酸钠等数十个产品,形成了“以白酒产业为主体,生化和果酒产业为两翼”的发展格局,并成为全球最大的衣康酸及其衍生物产品研发生产基地。

山东即墨黄酒厂

1949年,即墨县人民政府接收“源聚兴”老酒馆,并以此为基础成立即墨县黄酒厂,产品定名为即墨老酒。从此,中国历史文化名酒即墨老酒以其优秀的品质,成为中国黄酒的北方代表,享有“黄酒北宗”的美誉。1963年,在第二届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全国优质酒,并被授予银质奖章。从1949年到1978年的30年间,即墨县黄酒厂严格按国家计划酿造即墨老酒,年产量在500吨左右,全部由供销部门收购后分配到全国各地,凭医生处方购买,主要作为药引子使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放开酒类专卖政策,即墨老酒焕发出新的活力。1980年,企业在即墨城东鳌蓝路106号建设新厂并投产,开始自产自销。1984年,即墨老酒获轻工部酒类质量大赛金杯奖。至1985年,企业建成年产3000吨即墨老酒新车间,并在内蒙古察库地区建设了黍米基地,解决原料长期不足的问题,即墨老酒产量大幅度提高。1985年,企业酒类产品有即墨老酒、山东老酒、坤宁大补酒、墨河黄酒、黍米汽酒、观海汽酒等黄酒品种和古城春、即墨大曲、即墨二曲、琥珀美酒、鸳鸯美酒、老白干等白酒品种,总产量为5846.7吨,总产值771万元,利润86.94万元。同年,党和国家领导人陈云和夫人于若木接见厂代表,给予即墨老酒高度评价,于若木被聘为即墨老酒高级顾问。1986年,中国第三次赴南极科学考察队将即墨老酒作为御寒营养补品饮用。为此,国家南极科学考察委员会赠予即墨县黄酒厂一块南极石,并赠送“琼浆化南天冰雪,佳酿祛极地风寒”锦旗。

即墨老酒传统酿造工艺—封坛陈储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5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利税500万元,即墨老酒生产能力达到1万余吨,成为中国北方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黄酒生产企业。企业加强生产管理、新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管理,与全国160余家酒类经销商签订互惠互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省外建设了覆盖全国各省会城市的专卖店;在青岛、潍坊、济南、烟台、鲁南等省内城市建设了配送中心,在酒店、超市、药店、便民店销售市场占有率达到了90%以上。

青岛崂山矿泉水有限公司

青岛崂山矿泉水有限公司前身是青岛汽水厂(旧址位于香港西路25号)。1905年,企业生产的“崂山”牌矿泉水为中国第一瓶天然矿泉水。作为低矿化度和锶、偏硅酸复合型矿泉水,“崂山”牌系列矿泉水产品早在20世纪初就已批量出口,被美誉为“琼浆玉液、世界名饮”。新中国成立后,“崂山”牌系列矿泉水产品成为国宴用水,并远销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巴拿马和中国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长期保持全国出口量第一,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水”。

进入80年代,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崂山矿泉水国内销售量逐年上升,1982年达到385吨。1983年,由青岛汽水厂生产的崂山可乐被评为轻工业部优质产品。1984年底,青岛汽水厂与全国33家企业以不同形式开展联营,崂山可乐的产销量在国内名列前茅,成为山东饮料业的龙头。

1994年,根据市场需要,企业推出大桶装矿泉水,引领国内健康饮水消费新时尚。1997年夏天,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洋品牌的冲击以及企业经营机制上的弊端,曾经如日中天的崂山可乐市场急剧萎缩,并被迫停产。1998年,青岛崂山矿泉水有限公司成立,并从青岛汽水厂剥离。同年2月,青岛崂山矿泉水有限公司仰口生产基地竣工投产。1999年4月,崂山北龙口生产基地新厂房投入使用,青岛崂山矿泉水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整体搬迁至新基地。为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公司对新基地0.87公顷的水井所在地进行了封闭管理,水井上盖起了小房,周围近700平方米筑起围墙。1999年,公司瓶装崂山矿泉水品种达到十几个,大桶水日销量达到上千桶。当年,崂山矿泉水被指定为国庆阅兵式专用饮料。1991~2001年,崂山矿泉水在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监督抽查中连年保持合格。2001年,被北京申奥考察团指定为专用饮料,并在中国召开的APEC会议上被指定为专用饮用水。

崂山矿泉水3号井(左下)及系列产品

2002年,公司从意大利进口先进的瓶装贴标机和旋盖机,在全国矿泉水行业率先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标志着公司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2003年,开发研制出新一代高档玻璃瓶装含汽崂山矿泉水,填补国内空白。同年,崂山矿泉水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成为中国矿泉水行业中较早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的矿泉水厂家。2004年,公司研制出健康型崂山可乐,并投资数千万元在崂山北龙口生产基地新建厂房,安装3条意大利先进生产线。同年3月,崂山可乐投放市场,当年在青岛销量超过30万箱。

2005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实现净利润3510万元,分别比1998年增长1483%和1698%,经济效益在国内同行业中名列前茅。崂山矿泉水产销量突破15万吨,大桶水用户接近20万户,产销量在全国矿泉水行业居第三名,出口量稳居全国同行业第一名。公司拥有崂山矿泉水、崂山山泉水、崂山可乐、崂山白花蛇草水、崂山苏打水五大系列数十款产品。

青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青食公司)创建于1950年。企业曾用名青岛市联社沧口食品部、青岛市联社食品厂、青岛市联社加工厂、青岛市手工业管理局食品厂等。1961年,针对当时儿童营养不良的状况,企业根据婴幼儿发育需要,采用合理原料配比,研制生产出“青食”牌钙奶饼干,受到广大消费者欢迎,一度成为凭票供应的紧俏产品。1965年,企业更名为青岛食品厂,厂址位于云南路127号。

1978年8月,青岛食品厂从美国引进年生产能力3000吨花生酱生产线,年产量由过去的不足千吨增至3600吨。1982年8月,青岛造纸原料供应站划归青岛食品厂,企业在四流中支路2号厂区成立儿童食品分厂,后更名为青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沧口分厂。1983年5月,“青食”牌钙奶饼干获“全国儿童生活用品优秀产品”称号。企业生产的花生酱于1982年、1983年分别被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轻工业部优质产品。此后,企业先后投资3560万元,从日本、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引进菠萝豆、小馒头、饼干包装机等多条先进生产线,以及国内先进的威化、巧克力生产线等,企业产品种类更加丰富。1984年8月,“青食”牌高粱饴获国家质量银质奖。

1992年底,企业改制更名为青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327.5万元,由企业集体股、社会法人股和社会个人股三部分组成。1996年8月2日,“青食”权证在青岛证券交易中心上柜交易。1997年,青食公司组织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当年底获得ISO9002质量体系注册证书,成为青岛市首批获得认证的食品加工企业。同时,企业通过食品安全控制认证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1997年7月,公司花生酱生产从费县路车间搬迁至沧口分厂。1997年12月,“青食”商标被认定为山东省著名商标。

青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系列产品

2005年,青食公司拥有职工1049人,完成食品生产总产量3.04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79亿元,利润2614万元,完成出口量5522吨,创汇710万美元。

青岛长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长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生集团)前身是三井油坊和东和油坊,其历史可追溯到1917年。据《胶澳志》记载:“一九一七年十一月,时人竞设工厂于台东、沧口等处。其资本较巨者,有内外棉纱厂……三井油坊、东和油坊。油坊规模宏大,设备完善,为在中国首屈一指之新型制油工业,坐落于奉天路。”工厂曾用名有齐鲁企业公司植物油厂、国营青岛植物油厂、青岛实业植物油厂、青岛植物油厂等。早在油坊成立之初,制作花生油就使用压榨工艺,随后采用蒸汽机和螺旋式铁榨技术,用油力或蒸汽机代替人力和畜力。20世纪50年代,长生花生油独创了宣纸过滤和纤维过滤布工艺,该技术的运用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进行最大限度的去除,使长生花生油成为真正的“养生油”“长生不老油”。1964年,青岛植物油厂试制生产浓香花生油。至1966年,成功生产出以“长生”作为商标的中国第一瓶浓香花生油。

1978年后,青岛植物油厂对花生油的压榨工艺全面改进,并独家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浓香花生油的国家标准——GB8615,开中国食用油发展史先河,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花生油行业先进压榨工艺的代表。其生产的“长生”牌浓香花生油,1980年获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章。1984年,“长生”牌花生油获中国油脂行业的最高荣誉——国家质量金奖,该厂成为中国食用油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1984年春,青岛植物油厂分为两个厂,辽宁路90号为青岛植物油厂,楼山后二车间为青岛植物油分厂。1988年,“长生”牌花生油再次蝉联国家质量金奖。1994年,青岛植物油厂与马来西亚郭兄弟集团所属的嘉里粮油(中国)有限公司合资兴建大型中外合资企业——青岛嘉里植物油总公司。通过合资、合作等形式,将领先的花生油压榨核心技术传授给新成立的食用油企业。

1988年。“长生”牌花生油获国家质量金奖。图为企业开展品牌宣传活动

1997年,青岛植物油厂更名为青岛植物油总公司、青岛长生集团公司。“长生”生产厂区位于青岛市衡阳路5号,占地面积近5万平方米,厂房等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设有铁路专用线一条及1.35万平方米场栈。分设原料分级、榨油、浸出、精炼、灌装、维修6个车间,原料储存筒仓及储量1万吨的成品油罐群,建有日处理花生250吨生产线、日处理毛油100吨精炼生产线及3条小包装自动罐装生产线。长生集团在董事长、总经理矫恒伟的领导下,坚持“安全+营养”的研发理念,通过与国内重点院、所、校的合作,开发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工艺技术,满足消费者时尚、营养、健康、环保的需求,保证花生油营养成分的完整性和最原始的花生浓香。

从1998年开始,青岛植物油总公司把质量管理、环境管理、5S现场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进行整合,建立了32个控制程序,运用97种表格,对从原料进厂、产品研发、成品销售到售后服务全过程的47个要素进行控制,形成了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成为山东省粮食系统首家获得ISO9000认证的企业。“长生”牌花生油被认定为山东名牌产品,“长生”牌商标被认定为山东省著名商标。1999年,长生集团被评为中国食品工业优秀企业。2000年,青岛长生集团公司改制为青岛长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2001年,长生集团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换版认证,并相继通过英国皇家UKAS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HACCP食品安全认证,并获全国食品行业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称号和山东省政府产品质量奖、山东省质量管理十大示范企业称号。2002年,企业技术中心被市政府认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04年被评为农业部“绿色食品”、山东省食品行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获山东省质量管理奖。此后,“长生”在巩固东南亚、日本、韩国市场的同时,进军欧洲,并成功进入英国市场。

2005年,长生集团有职工462人,生产食用植物油1.3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5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51.63万元。

青岛肉类联合加工厂

青岛肉类联合加工厂(简称青岛肉联厂)前身是1903年由德国殖民当局建立的青岛屠兽场,位于观城路35号,1906年竣工投产。经营范围包括屠兽、冷藏、制冰等。青岛解放后,曾用名青岛屠宰场、青岛肉类加工厂。1971年,更名为青岛肉类联合加工厂,产品包括白条肉、分割肉、副产品、肉制品、生物制药5大类,其中白条肉是其主要产品。1973年,企业迁至沧口区新厂址。

改革开放后,企业加强设施、设备和工艺的革新改造,进行肉食品种开发,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1976~1986年,先后投资1350万元,对屠宰、分割、卫生检疫、肉制品加工、生物化学制药及冷库等设施、设备和工艺技术进行革新改造。其中,投资448万元,自行设计、加工制作44台(套)毛猪自动降落机、烫毛机、地下输送机,提高了生猪宰杀效率;投资213万元翻新了肉制品厂房,从丹麦和日本引进12台(套)灌肠机、盐水注射机等肉制品加工设备,形成了系列肠、盐水火腿及传统风味肠3条肉制品生产线;投资142万元,新建制药大楼并更新了制药设备,使药品生产形成了制冷、真空与定压、溶剂回收、药用水4个完整系统,以及小针剂、大针剂、片剂、粉剂、无菌水针剂、无菌干冻剂等6条生产线。同时,企业拥有1.5万吨冷库、2559平方米铁路月台和2160米长的铁路专用线。

1998年12月18日,青岛肉联厂改制为青岛青联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位于青岛市四流中支路3号,占地20公顷,下设5个事业部、3个中心和1个子公司,有连锁店80余家;企业总资产近2亿元,有职工1000余人。“青联”牌熟肉制品有百余个品种,皆选用自产放心肉为原料,按照营养科学配方,采用先进加工工艺精制而成,主要产品在工艺技术、产品质量及主要经济指标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当年,企业有“部优”“省优”“市优”产品11种,其中“圆火腿”被评为青岛市肉制品唯一的“青岛金花”。1999年,“青联”牌肉制品被评为“全国食品行业质量信得过食品”,企业成为山东省唯一一家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大型肉类冷藏加工企业。2002年,入选“中国肉类食品行业50强”、中国商业名牌企业。

2002年,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以受让青岛市商业总公司和青岛市肉类食品集团公司国有股权和增资扩股的方式,共投资2037.23万元,占股69.34%,成为青岛青联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由于青岛青联股份有限公司改制前为国营老企业,历史包袱重,债务多,职工人数多,各项费用支出较大,2002~2005年连续亏损。2005年,占业务总收入95%的生猪肉及肉制品加工业务逐步停产。

青岛万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万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福集团)前身是莱西县冷藏厂,创建于1982年。1987年6月,莱西县冷风库建成投产。1990年7月,企业与台商合资,成立青岛万福食品有限公司。1991年7月,与日本丰田通商株式会社合资成立青岛京西食品有限公司。1994年1月,改制为青岛万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4月,与日商合资成立青岛华福食品有限公司。1996年10月,收购莱西市食品集团公司,成立莱西市万福肉联厂。11月,成立万福花生制品有限公司。同年,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徐州市设立工厂加工蔬菜。1998年,引进英国PIC祖代种猪1000头,相继建成万福养殖公司、万福生物有机肥料厂和万福饲料场。

2000年后,万福集团收购平度市外贸冷藏厂,成立万福平度分公司,设万福父母代鸡场、孵化场、万福农业投资有限公司、青岛三幸万福食品有限公司、青岛万福普利玛食品有限公司、三统万福食品有限公司、青岛万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青岛万福进出口有限公司、青岛畜禽良种有限公司、万军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万福仓储有限公司、爱康食品有限公司、青岛协和万福食品有限公司等26个分厂,总资产7亿多元。拥有万吨大型低温冷藏库、5000吨恒温保鲜库、2667公顷蔬菜种植基地和年出栏商品猪7.2万头、肉食鸡2000万只的养殖基地。公司共带动3.8万多农户从事蔬菜种植、生猪养殖,每年为农民增加收入4亿多元。

万福肉食品进入大型超市专卖店

2005年,万福集团有职工5500人,资产7.29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1.86亿元,销售收入20.27亿元,出口创汇4162万美元,缴纳税金2183万元。主营产品产量12.46万吨,其中冷冻蔬菜产品对日出口量1.6万吨,位居全国同行业首位。生猪屠宰量70万头,位居全国生猪屠宰行业50强。

青岛九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九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九联集团)前身是1988年成立的庄扶养鸡场,位于莱西县沽河镇后庄扶村。1993年更名为庄扶家禽实业公司,1994年实行股份制,更名为青岛金鸡养殖有限公司,1998年成立青岛九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994年9月16日,实行公司股份制改造,成立青岛金鸡养殖有限公司,共有157名股东,募集股金533万元,选举产生第一届董事会和监事会,王振江任董事长。同年11月,公司投资90万元进行饲料加工场所扩建,年生产饲料3.5万吨。当年,以后庄扶村为中心,方圆百公里范围内,公司发展的养鸡户达到3000多户,约100万只蛋鸡,其中后庄扶村有400多户,占全村总户数的2/3,村内几乎家家户户养鸡,存栏量超过12万只。养鸡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刺激了鸡苗、饲料、育成鸡、鸡笼等的需求量,后庄扶村种鸡场、孵化厂、饲料厂、鸡笼厂、育成鸡场等也应运而生。同时,组成了防疫服务队,向养鸡户传授养鸡技术,义务为养鸡户防疫,帮助销售鸡蛋,为公司推销鸡苗、饲料、药品、疫苗、鸡笼、育成鸡等,形成了原始的“公司+农户”模式。当年,青岛金鸡有限公司下辖种鸡场、蛋鸡场、育成场、肉鸡场、饲料厂、孵化厂、鸡笼厂7家生产企业,企业销售收入突破2000万元,实现利润400多万元。

1995~1998年是“公司+农户”模式时期。企业由养殖蛋鸡向养殖肉鸡转变,由养殖为主向加工为主转变,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转变。同时,将养殖环节向农户转移,企业重点发展饲料、食品加工、技术创新、对外贸易和鸡舍建筑等。

1995年1月,企业成立金鸡建筑队,整体兼并牛溪埠镇金牛墙体建筑公司。1995年5月,肉鸡屠宰厂投产,年屠宰能力350万只。6月,企业投资73万元,饲养规模1.5万套的种鸡四场建成投产。1996年2月,饲养规模3万套的种鸡二场投产。1998年5月,筹建养猪场,同年夏引进第一批种猪。1998年6月19日,青岛九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投资1500万元建设的第二座肉鸡屠宰厂于当日投产,年屠宰量1000万只。1998年9月16日,金鸡建筑队更名为青岛莱西九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9月21日,出资350万元,买断莱西粮贸饲料厂,12月投产,年饲料生产能力达9万吨。1998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34亿元,拥有总资产8500万元,净资产4000万元。

1999~2005年是“九联模式”时期。九联集团各项配套产业相继投产,集种禽繁育、肉鸡养殖、饲料生产、屠宰冷藏、熟食制品加工、出口贸易于一体的一条龙发展模式日渐成熟。借鉴发达国家养殖模式,开始探索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新型养殖模式,形成了“公司+农场”的九联模式。

1999年,青岛九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形成了“公司+农场”的“九联模式”。

图为青岛市召开“九联模式”理论研讨会,总结推广经验

青岛九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代化肉类加工车间

2005年,九联集团总资产达6.2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0.5亿元,出口创汇2870万美元。拥有种鸡场15个,存栏种鸡80万套,孵化能力7000万只;肉食鸡年养殖规模达到4500万只,肉食鸡年加工规模达8500万只,肉食鸡综合生产能力跃居国内同行业首位;熟制品加工能力达3万吨,饲料加工能力达35万吨。全年生产种蛋7113万枚,孵化鸡苗5800万只,自养肉食鸡3212万只;加工饲料18.6万吨,加工肉食鸡3891万只,加工熟食品8448吨。作为全国首批12家肉类企业之一,九联集团生产的速冻调理禽肉制品被授予中国名牌称号。

青岛康大外贸集团有限公司

青岛康大外贸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康大集团)位于黄岛区长江西路159号,成立于2000年1月,是一家集食品加工出口和房地产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性、外向型股份制民营企业,是国家、省和青岛市三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在绿色农业方面,康大集团为食品加工企业提供无公害肉鸡、肉兔、蔬菜原料。在产业发展上突出“健康营养均衡食品”和“健康原生态社区”两大主题。产品畅销日、韩和欧盟、北美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地产事业领域拥有房地产开发、建安、物业、房销等多个产业单元,以青岛西海岸为轴心进行组团式开发。企业先后获国家级星火外向型企业,全国大型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食品工业100强,全国优秀食品龙头企业、全国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全国诚信守法民营企业和青岛市AAA级信誉企业等。

在食品生产方面,康大集团主要生产真空蛤、鳕鱼片、海参、鲍鱼和鱼翅、三文鱼切身、鱿鱼圈等,产品出口至日本、韩国、欧盟、美国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国内销售至20多个省市,年销售收入1亿余元。康大集团加工的杂色蛤系列产品,系选用胶州湾无污染杂色蛤,经高温高压加工而成,开袋即食,味道鲜美,年加工能力1000吨,年销售收入2800万元。公司长期与必胜客、麦当劳等保持良好合作关系,是麦当劳鳕鱼的唯一供货商,年生产加工鳕鱼2000吨,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万元。另外,集团生产的U味牌海珍系列产品,包括U味鲜鱼翅、U味鲜鲍鱼、U味鲜海参,采用现代工艺加工而成。产品分为冷冻装和常温装,冷冻装产品适宜餐饮酒店快速、安全地加工各种菜肴,将厨师从繁琐的发制工艺中解脱出来;常温装产品开袋即食,是馈赠客户及亲朋的礼品。U味牌海珍系列产品被评为青岛市名牌产品,被山东省食品工业协会评为“山东省速冻食品十大品牌”。

2005年,集团占地60公顷,有职工3600余人,总资产7.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出口创汇5000余万美元,利税1.2亿元。

青岛佳元水产(集团)有限公司

青岛佳元水产(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佳元集团)位于城阳区棘洪滩金岭工业园内,成立于1996年10月。企业从一个年加工储存能力仅200吨的小型冷藏加工厂起步,发展为集蔬菜制品加工、种养植基地、水产品加工于一体的企业集团。

1998年,佳元集团与韩国清洲食品有限公司合资成立青岛清源利食品有限公司,双方签订了70万美元生产泡菜系列产品的合同。之后,从国外引进设备和技术,并引进优良高效蔬菜品种。企业种植的大白菜,年产三季,亩产7000千克左右。同时,在山东及周边地区种植无污染新品种大白菜,用作泡菜原料和出口日、韩等国家的蔬菜。按照“实施连片开发,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思路,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在城阳区河套、上马及胶州、平度、潍坊等地大力发展农业种养殖示范基地,生产符合国际标准的绿色蔬菜制品。选派精干的技术人员进行实地指导,并提供资金引进优新品种,使示范基地当年实现销售利润翻番,基地农户比基地外农户每亩增收1200多元。另外,每年同城阳区上马镇、河套镇,崂山区沙子口镇和即墨市岙山镇的渔民签订鲅鱼、鳗鱼、扇贝、鱿鱼等供货合同达300余份,数量达8000余吨。公司先后通过HACCP、BRC、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至2001年,企业产品有各类水产品、FD产品、蔬菜制品、速冻菜、腌渍菜、调理食品、面包渣产品、面食制作等20余个系列上百个品种,分别销往北美、欧盟、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2002年,佳元集团投资230万元,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采用国际标准对原料和成品进行监督、检验、检测,为周边地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带来便利。同年,集团投资1.5亿元,建立了一座占地20公顷,集水产品、调理食品、FD速冻蔬菜、低温脱水蔬菜加工、面包渣制品、面食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化环保型绿色工业园区——绿丰公司。该公司全部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生产设备,于2004年2月全面投产。当年,企业销售收入迅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跨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行列。2005年初,佳元集团与英国客商合资成立永佳食品有限公司。同时,投入5000万元启动房产置业,使公司趋向多元化发展。同年4月,佳元集团与日本大河商社合资,开发鲁西黄牛优良品种与红花牛配置转变项目。

2005年,佳元集团有职工5800人,总资产5.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9.3亿元,出口创汇2亿美元,居全国同行业第二位。集团下设9个合资公司、5个水产品加工厂、3个蔬菜种植基地、1个红花牛与鲁西黄牛养殖基地;两个2万吨冷库,年加工各类产品6万余吨。集团董事长刘佳元获2004年度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十大新闻人物、第五届全国乡镇企业家和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等称号。

青岛正进集团有限公司

青岛正进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正进集团)创建于1991年,是一家以水产品加工出口为主,多元化综合经营的民营企业。经过十几年的跨越式发展,企业从一个仅有20多名员工的家庭小作坊发展成为拥有8000余员工的大型企业集团,规模效益跃居中国水产行业榜首。企业是“世界水产品加工业500强中国入选企业第一名”“中国出口创汇500强企业”“全国乡镇企业创名牌重点企业”。“正进”牌水产品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品牌、山东名牌、山东省著名商标等称号。

企业建立初期,主要生产豆沙包、水饺等面食品。90年代中期,企业利用靠近沿海的优势,探索发展海产品加工出口业务。起初是靠人工剥蛤蜊肉冷冻后,再经中间商进行产品出口。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后,开始拓展以欧美、日本、韩国为中心的海外营销市场;产品也由单一的冷冻蛤蜊肉逐步扩展到单冻鳕鱼片、鲽鱼片、马哈鱼片、冷冻虾及鱿鱼制品等。1998年,企业改制为私营企业后,通过出让、兼并收购、参与租赁等形式,多种渠道融资1.2亿元,用于企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并与韩国、英国、荷兰等国际知名企业,中国水产进出口总公司,中国同源公司等合资合作,建立一系列子公司,企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

位于城阳区双园路86号的青岛正进集泰股份有限公司食品工业园

进入21世纪,正进集团逐步建立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品质管理中心等产品技术创新体系,全面实施品牌战略。其中,集团技术中心被农业部命名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机构,海芝味鱼柳丝系列产品研发被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2001年,集团在黄岛区征地33.33公顷,建立正进工业园,新建万吨冷库3座以及休闲品综合经营车间、面食品综合加工出口车间、水产品综合加工车间、金枪鱼罐头和模拟蟹肉车间、低温加工车间等,企业的综合经营能力进一步增强。2003年,企业年生产加工能力达12万吨,年销售额12.8亿元。经营领域涉及水产品、肉食品、连锁超市、餐饮业等多个行业。先后通过美国FDA产品质量认证、欧盟注册和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正进”牌肉食系列产品通过QS认证。产品出口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欧盟等60个国家和地区。品种主要有鱼柳丝、鱿鱼丝、烤鱼片、罐头、鱼丸、鱼肠、鲜虾肠、肉食品系列等120多个休闲食品和冷冻品。在全国设有30余个区域性办事处,形成覆盖全国30余个大中城市的销售网络。2004年,企业利用韩国进口生产线,率先在全国推出韩式鱼柳片。采用自主开发漂洗鱼糜发展冷冻鱼糜食品技术,形成蟹足棒、鱼丸、贡丸等六大系列30多种产品。

2005年,正进集团有职工8700人,资产达到1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利税8760万元,出口创汇1.8亿美元;拥有4个自营进出口对外贸易子公司、9个内资公司、20个加工厂。

青岛亿路发集团有限公司

青岛亿路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亿路发集团)前身是青岛城阳水泥厂,始建于1993年。90年代初期,深海鱼类产品在欧美市场需求量很大,但由于这些国家的生产成本不断增加,深海鱼类的加工基地开始向中国和日本转移。青岛亿路发集团有限公司抓住机遇,以国际代加工为主,开始了冷冻真鳕、狭鳕、比目鱼、三文鱼等系列生鱼片生产。

1997年,企业在经历3年的代加工贸易后,开始向国际市场进军。当年,与欧洲、美国、韩国、新加坡、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建立稳定良好的贸易合作关系,水产品年加工能力达上万吨,水产饲料年加工能力1.5万吨,产品90%以上出口。同年,亿路发集团第一次参加比利时国际渔业博览会。从1998年起,企业每年组团参加美国波士顿渔业博览会、欧洲水产品博览会和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经过积极的市场开拓和销售网络建设,企业产品远销到美国、英国、加拿大、荷兰、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0年,集团在青大工业园征地11公顷,投资7000余万元建造一座工艺先进、布局合理的现代化新工厂。同时,从美国引进油炸裹粉设备一台,加大新产品开发,使产品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开创出一条由简单的水产品初加工到水产品深加工的新途径。另外,依托中国海洋大学、黄海研究所等多家科研院所,开展技术研发工作,以质量赢得市场、扩大出口。这一时期,企业先后通过欧盟注册,美国FDA质量认证,英国BRC、法国IFS质量体系认证和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亿路发”牌鱼糜系列产品多次获得部、省金奖和银奖,“亿路发”商标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2002年,亿路发集团成立青岛亿路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始进军房地产业。

青岛亿路发集团有限公司水产品加工车间及系列产品

2005年,亿路发集团有职工2600多人,固定资产8328万元,完成销售收入6.44亿元,利润总额6545万元,上缴税金2847万元。公司下辖青岛亿路发食品有限公司、青岛顺政食品有限公司、青岛顺发食品有限公司、青岛源发水产饲料有限公司、青岛亿路发水产饲料有限公司、青岛亿路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6家子公司,是集水产品、饲料、包装、房地产开发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

山东六和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六和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六和集团)组建于1995年,总部位于城阳区河套镇工业园内,是一家集饲料生产、食品加工、畜禽养殖、良种繁育、兽药生产、畜牧机械制造和商贸、进出口于一体的大型畜牧业企业集团。

1995年,企业建立第一个配合饲料生产厂,并确立“微利经营、服务营销、密集开发”三大经营策略,通过让利给用户、服务进农户等营销措施,带动农户发展畜禽生产,也促进了企业的迅速成长。1997年,企业接收平邑牧工商饲料厂、冷藏加工厂、种鸡场,并进行“一条龙”运作,开始构建以肉鸡、肉鸭两大生产链为主要构架的产业链。同年,企业实施“万户农民养殖致富”工程,降低生产成本,加快管理升级,提高生产效率。1998年后,拓展山东生产基地布局,探索数据链营销,建立集团信息化管理网络。2000年,六合集团组织实施商品鸡标准化、现代化养殖新概念。为保证食品的源头安全,企业在保障饲料和肉食质量安全的同时,倾力发展种畜禽产业,主要以种鸡、种鸭、种猪三大畜禽动物种源建立全过程健康安全的畜牧产品产业链。

2005年,集团拥有分(子)公司120多家,有职工1.62万人,资产总额达到15.6亿元;营业收入88.2亿元,其中加工家禽1.6亿只,销售饲料340万吨。当年,六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企业成为双汇、麦当劳、肯德基等企业的主要原料供应商。

青岛统一饲料农牧有限公司

青岛统一饲料农牧有限公司为台湾统一企业集团在大陆投资设立的第22家子公司,成立于1998年,位于平度市张戈庄镇,占地约6公顷。主要生产畜禽各生长阶段的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复合预混合饲料及水产配合饵料等。

1999年,企业一期投资2990万美元,注册资本1500万美元,引进了瑞士、美国、荷兰、新西兰等国家加工设备。其中,自荷兰引进的粉碎机、混合机以及自新西兰引进的挤压膨化设备使公司生产的饲料产品的粒度、混合均匀度等各个指标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更便于畜禽采食、吸收,畜禽生长整齐度更高。采用美国AB公司全自动控制系统配料,实现全电脑化作业,称量准确可靠,确保了产品营养均衡性和质量稳定性。同时,企业从源头上严把原料质量关,建立原料供应商档案,确保原料入厂前即有品质保证,原料入厂后需经严格检验,减少了不同批次产品的差异性。同年,企业被中国外商投资协会吸收为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员。2000年1月,企业开始生产适于畜禽各生长阶段的饲料,包括肉用仔鸡前、中、后期配合饲料,哺乳仔猪教槽饲料,肉猪浓缩饲料等。其中,肉猪浓缩饲料被确定为青岛市第一批兽药饲料推广产品,除畅销山东省内外,还销往安徽、江苏、河北等地。2002年,青岛统一饲料农牧有限公司作为全省50家大中型饲料企业的代表,发起向社会承诺“山东省饲料安全宣言”活动,并被省畜牧办确定为山东省饲料安全承诺单位。

2002年10月,企业与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日本第一肉鸡株式会社、青岛万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三统万福(青岛)食品有限公司,投资总额2970万美元,注册资本1200万美元,为集饲料加工,种鸡养殖、孵化,商品鸡养殖、屠宰加工,熟食品加工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企业,实施统一供应禽苗、统一防疫消毒、统一供应饲料、统一供应药品、统一收购屠宰的“五统一”的管理方式。2003年,青岛统一饲料农牧有限公司特别增加一条生产线,用于生产不添加任何药品的饲料,从根本上杜绝饲料的药残及交叉污染问题。2004年,企业获“2004年度中国饲料行业信得过产品”称号,同年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5年,企业投资120万元在莱西市设立分公司,专门生产奶牛完全混合饲料。同年,被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选为常务理事单位。

2005年,公司有职工200余人,完成工业总产值约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饲料年生产能力40万吨,规模居山东省饲料企业之首。

青岛迎春乐乳业(集团)有限公司

青岛迎春乐乳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迎春乐集团)位于城阳区礼阳路8号,是一家以生产多品种规格系列乳制品为主的专业化食品生产民营企业。迎春乐集团前身为青岛庆春食品厂,创立于1988年6月,主要生产炒货产品和海带丝产品。1995年,成立青岛庆春食品有限公司,产品延伸到乳品加工。由于产品定位准确,市场发展迅速。1998年,企业更名为青岛迎春乐食品有限公司,并注册“迎春乐”商标,由此,迎春乐公司步入快速发展时期。

1998年,企业提出迎春乐公司要做青岛市乃至山东省奶业的龙头企业,以“领先(鲜)——不变的追求”为质量方针,致力于生产高品质乳制品,产品一投入市场即受到消费者喜爱。2001年4月,公司在青岛市区开展送奶到门服务,年供奶量达4.4万吨。2001年,“迎春乐”商标被认定为青岛市著名商标,公司成为青岛市第一家获此荣誉的乳品企业。2002年,公司被评为“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同年,成立青岛迎春乐乳业(集团)有限公司,乳业集团化公司的雏形基本形成。

2003年,公司总投资2亿元,征地6.67公顷,建设集科研、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化奶业加工产业园。当年,“迎春乐”牌系列乳制品被授予“青岛名牌产品”称号。2004年2月,公司的灭菌乳、巴氏杀菌乳、酸牛乳及乳酸菌饮料等系列产品被评为山东省质量免检产品;6月,“迎春乐”商标被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山东省著名商标;10月,“迎春乐”牌巴氏杀菌乳被山东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和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认定为山东名牌产品。据《中国食品报》统计,“迎春乐”液态奶在全国液态奶市场的排名已升至第十位。同年,根据全国大型零售企业商品销售调查统计显示,2004年度“迎春乐”牌液态奶名列同类产品市场销量前十位。2004年,公司的乳品深加工项目被列入青岛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2005年列入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

2005年,“迎春乐”牌乳品深加工项目列入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图为“迎春乐”牌系列产品

2005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27亿元,利税1323万元。公司现代化大型奶牛养殖示范基地达到10公顷,存栏良种奶牛2000余头;拥有瑞典利乐、法国百利、日本四国、杭州中亚等世界先进生产设备,形成“奶牛饲养、产品研制、鲜奶加工、产品配送、市场营销”一体化经营体系。主导产品有超高温灭菌奶、巴氏杀菌奶、酸奶、乳酸菌饮料四大系列50多个规格品种。

青岛雀巢有限公司

青岛雀巢有限公司为瑞士雀巢公司在青岛市独资建立的大型现代化乳品加工企业,是1994年青岛市引进的规模最大的农业独资项目。公司位于莱西市牛溪埠镇。

1994年6月,企业一期工程投资5200万美元,占地10公顷,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41亿元,于1996年3月建成投产。产品有鹰唛炼乳和冰淇淋,年生产能力3.5万吨。1998年,公司增资2000万元建设超高温灭菌奶生产线和淡乳生产线,年生产超高温灭菌奶、淡乳9000吨。2000年,公司新上3条超高温灭菌生产线,投产后日收奶量增加100吨。2002年,又增资1800万元,扩大生产规模,建设了“学生奶”生产线。1994~2005年,公司总投资达到7.25亿元。

2005年,青岛雀巢有限公司有乳制品和咖啡2个工厂,职工600人,总占地33公顷,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全年销售总额5.7亿元,实现利润2750万元。产品有超高温灭菌奶(全仕奶牌)、甜炼乳、淡奶(雀巢三花牌)及搅打淡奶油四大系列33个品种。牛奶日加工处理鲜奶能力达到380吨,是雀巢大中华区33家工厂中的第一大全资工厂。在莱西市饲养奶牛的场、户达6000多个,存栏奶牛总量达6.51万头,是全省最大的奶牛生产基地。此外,青岛雀巢公司还向莱西市提供农业技术援助,帮助当地农民发展奶牛养殖业。雀巢奶制品项目的建设,带动了莱西市奶牛生产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由弱到强的迅速发展,加快了青岛市奶业的集约化、工厂化、标准化生产步伐,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奶业产业化生产格局。

青岛灯塔酿造有限公司

青岛灯塔酿造有限公司前身是青岛裕长酱园。1904年,章丘商人沙裕福凭借1105吊钱的原始资本,在芝罘路创办裕长酱园,并带动青岛酱园业的兴起。青岛解放后,青岛酱园业逐步恢复发展。至1956年公私合营时,酱园发展到104家。1962年,市商业局将全市酱园合并组建为国营青岛第一酿造厂(辽宁路73号)、国营青岛第二酿造厂(单县路)、国营青岛第三酿造厂(黄台路)、沧口酿造社(重庆路)。

1994年,全国粮食价格放开后,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开始走下坡路。1998年,青岛市酿造公司新上料酒项目,当年,生产料酒209吨。同年,“灯塔”品牌被国内贸易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1999年,公司生产经营遇到极大困难,产品销量一路下滑。当年经市商业总公司批准,青岛市酿造公司更名为青岛市酿造总公司,下辖第一酿造厂、第二酿造厂、万通大酒店、营销公司、食品研究所、辽宁路门市部、和兴酱园、福乐食品厂等非法人企业,以及国营青岛第三酿造厂、青岛调味食品厂、青岛第三副食品厂、青岛天嘉食品有限公司等独立法人企业。进入21世纪,青岛市酿造总公司采取多种措施,改善生产经营管理。但由于企业包袱越来越沉重,难以扭转日益亏损的严重局面。至2002年,总公司所属8个企业中只有“两个半”在正常生产,在册职工1100人中有600人下岗,银行贷款2000多万元,其他债务8000多万元,且拖欠退休职工补贴、职工医疗费等。

青岛灯塔酿造有限公司“灯塔”牌系列调味品包装生产线

2002年,青岛市商业总公司加大挽救老企业、重振传统名牌及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通过嫁接盘活企业、合资经营等方式寻求合作伙伴。当年9月,青岛市酿造总公司改制更名为青岛灯塔酿造有限公司。改制后,企业筹资200多万元,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对公司技术中心重新进行了设计改造。另外,多方筹措资金1000多万元,用于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使生产设备、技术能力得到提升,厂区、车间、办公大楼面貌焕然一新。2003年,“灯塔”牌系列调味品被评为山东省调味品行业唯一山东名牌,首家拿到QS认证绿色通行证。“灯塔”品牌价值迅速增至1亿元。2003~2004年,企业为国家上缴税金800多万元,职工收入较改制前人均增长16%。改制前下岗的100多名职工被重新安置上岗,开创了青岛市改制企业没让一名职工下岗的先例。2004年,企业以酱油产销量全国第9名、食醋产销量全国第5名的业绩,双双闯入“全国调味品十强”。

2005年4月,全公司推行的“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素养)管理模式,顺应了现代化管理的趋向。当年,公司生产酱油、食醋等产品3万余吨,年综合销货额过亿元,列“中国食醋十强品牌企业”第4名,是山东省最大的调味品龙头生产经营企业,产品有“灯塔”牌酱油、食醋、酱类、酱菜、香油、调味油等系列产品。

青岛味精厂

青岛味精厂前身是1936年日商在台东六路和内蒙古路2号建立的“味之美”和“味之素”调味品工厂,以纱厂浆纱洗出的面筋为原料生产味精。1945年,更名为青岛中国味原工厂,产品商标定为“鸡”牌。青岛解放后,“鸡”牌味精收归国有,逐渐发展成为青岛市乃至山东省家喻户晓的名牌产品。

进入90年代,青岛味精厂作为老国有企业,由于历史包袱沉重,经营机制落后,当“莲花”“菱花”等味精品牌逐渐占领市场时,“鸡”牌味精市场份额逐渐萎缩。同时,污染问题也影响了企业的发展。1994年和1995年,市人大代表连续提出关于青岛味精厂环境污染问题的提案。1998年,青岛味精厂因环保不达标停产。2000年6月,青岛味精厂宣布破产。

2003年,欧美投资集团通过竞拍收购青岛味精厂设备,并购得“鸡”牌味精商标等资产;投资3000万元,抢修设备,修缮厂房,采购原料,并安置近300名职工就业。9月,欧美投资集团旗下子公司——青岛金大鸡味素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短短7个月之后,工厂恢复生产,新品开始上市。2004年3月,味精厂正式恢复投产。为开辟新的市场空间,开始生产具有自主品牌的特鲜味精,产品被食品加工、水产加工、肉食加工等企业广泛采用。“鸡”牌特鲜味精成为中国第一个自主研发的特鲜味精品牌,而且是第一个具有自主品牌的特鲜味精产品,成为第二代调味品的典范。

2005年8月,“鸡”牌味精生产基地从青岛市搬迁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利用当地的原材料、煤炭、电力、水等资源优势建立大规模生产基地。计划一期工程占地12公顷,投资5亿元,可生产30万吨味精、50万吨淀粉、10万吨结晶糖、36万吨发酵生物肥、2万吨鸡精、2.8万吨菌体蛋白、50万吨副产品等10多种产品。

青岛国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风药业溯源于北京乐家老铺。1915年,北京乐家老铺传人来到青岛,在高密路82号开设达仁堂,后因经营不善转让,并更名为永乐堂。主要经营药材及中成药,时有青岛最大的中成药生产作坊。1956年,企业改称公私合营永乐堂国药加工厂。1957年,并入慎芝堂、同安堂、永利家庭工业社,并抽调宏仁堂部分技术力量,合并组成青岛国药加工厂。此后,企业曾用青岛国药制药厂、国营青岛中药厂、青岛中药厂等名称。1978年后,企业组建科研所,陆续研制出利胆片、利胆排石片、健脑丸、环心丹等名优产品。1978年利胆片获省优质产品称号。1979年,企业更名为山东青岛中药厂。

90年代初,企业销售收入和效益连续3年翻番,在四二一○工程鲁药建功竞赛中连年获奖,成为青岛市唯一的中成药生产骨干企业。1990年,引进第一条瓶装包装流水线,用于快胃片生产。1990~1992年,投资389万元建成制剂车间。1993年,率先在青岛市进行三项制度改革。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实行干部聘任制,大胆起用一批有学历、有能力、有开拓精神、有创新意识、能挑重担的大学生加入干部队伍,并从机制上保障干部能上能下,打破“铁交椅”。在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方面,推行生产计件工资制,并向营销、研发、生产一线等责任重、技能水平高的关键岗位倾斜,打破“大锅饭”。在劳动用工制度改革方面,借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之际,清理50多名长病休人员,解决长期存在的“泡病号”、出工不出力等老大难问题,打破铁饭碗。一系列改革举措激活内部机制,企业从此轻装上阵,步入快速发展轨道。至1993年,企业总资产6794.01万元,净资产1757.1万元,主营业务收入7017.62万元,实现利税1353.7万元。

1994年,青岛中药厂作为青岛市转制试点单位,在系统内第一个顺利完成股份制改造。1994年6月,企业更名为青岛中药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升级为中一型企业,并获第二届全国中药行业优秀企业称号。1996年与山东省海洋药物研究所实行紧密联合,先后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承担多项国家“八五”“九五”“十一五”等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自主研发出深海龙酒、苦甘冲剂(颗粒)、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等产品,承办国内唯一报道海洋药物研究进展的专业杂志《中国海洋药物》。1997年,“青岛中药”股票在青岛权证市场挂牌交易。1998年,企业实施CI战略,确立“国风”商标和品牌,更名为青岛国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升级为国家大二型企业,先后吸收、控股国风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莱西医药公司、东瑞制药公司等企业,壮大公司规模和实力,其中,国风大药房是山东省第一家具有跨省经营资质的零售连锁企业,旗下的宏仁堂为“中华老字号”。

1994年,企业投资554.8万元的综合仓库楼建成投入使用。1994~1996年,投资2310万元建成深海龙酒车间,并引入一步制粒机等先进装备,用于苦甘冲剂(颗粒)生产。1999年,投资600万元对延安三路厂区生产车间进行GMP(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改造。2000年12月,通过国家GMP认证,成为青岛市首家通过此项认证的医药企业。2000年9月,企业在黄岛区松花江路18号,投资7亿元兴建国风工业园,并于2002年11月建成试产。至2002年,企业拥有员工966人,总资产8.16亿元,净资产2.3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4.62亿元,实现十年翻六番的增长预期,实现利税1.06亿元。

青岛国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之路

2003年8月,企业整体跨海西迁至国风工业园。国风工业园占地46.67公顷,总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为青岛市重点工业园。园区集现代中成药、化学药物、海洋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发、生产于一体,全部按照GMP标准设计建成,主要生产设备和质量检测手段与国际水平接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年产30亿片剂、20亿胶囊剂、500吨颗粒、5亿瓶口服液。其中,固体制剂车间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主要从事中成药颗粒剂、片剂、胶囊剂等剂型产品的生产,拥有先进的全自动颗粒包装机、颗粒充填机、胶囊充填机、瓶装流水线以及全自动包装生产线等设备,制剂能力居于国内领先水平。

2003年12月28日,企业加盟上海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获得资金、技术、经营理念和市场网络等方面的巨大支持,成为国内A股医药类上市公司排名第二的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H.601607)的核心成员单位,开始二次创业。2004年4月,成立青岛国风金百合医药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同年7月,吸收控股大连正达药业有限公司。至此,企业构筑集制造、分销和零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专注现代中成药核心业务,同时兼收并蓄,积极进军化学药物、海洋药物和生物医药领域,陆续研制出苦金片(主治急性咽炎)、心肌康颗粒(主治病毒性心肌炎)、血瘀通颗粒(主治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等中成药,并首仿研制出化学药物红源达胶囊(主治缺铁性贫血)。至此,形成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和保健品五大系列124个品种的产品规模,发明专利14个,养心氏片、健脑丸、健脑胶囊、苦甘冲剂(颗粒)、快胃片、环心丹、深海龙丸、深海龙胶囊等8个品种先后被列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快胃片、养心氏片、苦甘冲剂(颗粒)等产品获山东名牌称号。

2005年,企业有职工1809人,固定资产原值10.01亿元,净值5.4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利税6324万元。企业在全国20多个省市建立“医院自营开发+渠道深度分销+药店市场零售”的营销网络,实现国风产品的高覆盖率。养心氏片、苦甘冲剂(颗粒)、快胃片、红源达(多糖铁胶囊)等在国内市场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企业被认定为科技部“实施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获“第二届全国中药行业优秀企业”“中国制药工业百强”“山东省营销示范企业”“青岛市质量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青岛国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年份经营情况表

表7-7单位:万元

项目

1987年

1993年

2002年

2005年

总资产

596.15

6794.01

81560.76

100121.63

净资产

254.13

1757.13

23280.91

54826.61

主营业务收入

821.25

7017.62

46169.9

50036.7

利税

142.78

1353.76

10634.81

6323.98

青岛东风盐场

青岛东风盐场前身是分散的民营滩。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后,将环胶州湾盐田改称胶澳盐场。1922年,私营永裕盐业中标购买了日本人经营的胶澳盐田和工厂。青岛解放后,盐场由胶澳盐务局管理。1965年,合并马戈庄盐场、张戈庄盐场、程戈庄盐场,组建为国营青岛东风盐场,厂部位于胶州湾北岸的岙东中路101号。1970年,青岛市盐务局将氯化钾厂并入东风盐场。1978年潮海盐场并入,成为青岛东风盐场原盐生产第三工区。1979年,盐化工生产从该场划出。

80年代,青岛东风盐场根据不同天时制定的定深、定量、全面放薄快速制卤工艺,“新、深、长”结晶工艺,为中国北方盐场广泛学习采纳;“塑苫技术”被编辑成册,在全国各盐区发行。企业所产原盐除作为系统内精盐原料外,大部由青岛港转运中国南方各地。原盐质量始终保持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山东省优质产品称号,“方玉”牌商标成为山东盐业名牌。自1984年起,企业实行“以盐为主、多种经营”方针,在第一制卤区改建养虾池,配套建成第一养虾场、第二养虾场以及饵料加工车间、冷库加工厂、对虾育苗场、养鸡场、养鱼场、三产总公司、劳动服务公司、三联加油站等,形成多元化发展的良好格局。1985年,企业被轻工业部确定为国家盐业企业现代化管理试点单位。1989年,青岛东风盐场生产原盐21万吨,工业总产值2136万元,固定资产超1亿元,有职工1000余人。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原盐实物劳动生产率在全国盐业系统位居前列。

进入90年代,青岛东风盐场与轻工业部制盐工业研究所、青岛海洋大学、吉林工业大学合作,承接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先后完成“优化中兴盐田制卤工艺及滩田结构的标准”、盐田生物技术的研究、盐田铺膜机械、盐田防渗漏技术等4个项目的研究。但由于企业投资养鱼场项目亏损严重,债务包袱沉重,以及受原盐价格低落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生产经营陷于低谷,被列入青岛市特困企业。1995年,以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为核心企业,青岛盐业总公司所属的东风盐场等10个企事业单位为紧密层企业组建青岛海湾集团有限公司。1998年企业领导班子调整后,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和单池承包制度,企业效益逐步回升。

青岛东风盐场机械收盐场景

进入21世纪,青岛东风盐场实施退盐转型计划。2001年,为解决市南、市北、四方三区工业发展用地,市政府决定从东风盐场盐业用地中划出1224公顷(占全场面积的33.6%)建工业园。2002年,东风盐场与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开发东风盐场400公顷盐田协议,组建青碱工业园。同时,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企业利用自身技术、管理优势以及潍坊昌邑市地下卤水资源丰富的优势,与潍坊昌城贸易有限公司、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在昌邑市龙池镇筹建昌邑青碱制盐股份有限公司,分流人员近200人,异地办厂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005年,东风盐场有职工485人,共生产原盐12万吨。

青岛卷烟厂

青岛卷烟厂始建于1919年,为英美有限公司所属企业。企业曾用大英烟股份有限公司驻青岛办事处、大英烟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颐中烟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等名称。主要生产“老刀”“品海”“古印”“红印”“哈德门”“前门”“红锡包”和“三炮台”香烟。1952年,颐中烟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更名为国营青岛颐中烟草公司,1964年改称国营青岛卷烟厂。70年代初,企业年产卷烟突破40万箱,与上海、天津卷烟厂并称为“上青天”。

1978~1985年为企业由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时期。实行改革开放后,青岛卷烟厂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引进步伐,先后引进中速卷接机、高速卷接机和相应的制丝等设备,并新建2.5万平方米车间大楼,成为国家第一批重点改造的大型企业。1982年,中国烟草总公司和山东省烟草公司相继成立,烟草企业由属地化管理转为行业管理。同年9月,建立山东省烟草公司青岛分公司(下称青岛烟草分公司),为市属局级单位。10月1日,青岛烟草分公司隶属山东省烟草公司,由青岛市经委管理。青岛烟草分公司内设销售经理部,辖管崂山、即墨、莱西、平度、胶县、胶南、黄岛7个县(区)烟草公司,主要销售青岛卷烟厂生产的卷烟。自此,青岛卷烟厂由单纯生产型企业转变为生产经营型企业。1984年2月,建立青岛市烟草专卖局,正式开展烟草专卖管理工作,形成青岛市烟草专卖局、青岛烟草分公司、国营青岛卷烟厂一套班子、三块牌子“三位一体”的模式,改驻青岛市华阳路20号。

1986~1990年,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企业管理升级时期。1986年7月,青岛卷烟厂改称为中国烟草总公司山东省公司青岛卷烟厂,隶属山东省烟草公司。1987年,青岛卷烟厂改革企业经营机制,推行厂长负责制。1988年4月,青岛卷烟厂被国家经贸委明确为大型二类企业。1989年12月,投资498万美元引进英国二氧化碳膨胀烟丝设备(1994年4月投产使用)。1990年,投资140万美元引进MK9-5卷接机组2组,投资208万美元引进SASIB、GDX2包装机组各l组。至年底,共为国家积累资金55亿元,成为全国500家工业企业和最佳经济效益企业之一。同年,青岛卷烟厂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设备管理评为国优。主要生产“泰山”“哈德门”“壹枝笔”“红锡包”“双马”“宏图”“大前门”“红金”等牌号的卷烟。

90年代,青岛卷烟厂加大技术改造步伐,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设备。图为引进的PASSIM卷烟机

1996~2000年为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时期。1996年,企业组织实施了引进FOCKE包装机组l台、GDX2包装机组2台、GDX1包装机组5台,购置国产ZB25包装机组l台等主要技术改造项目。同年,建立会计统一核算和报表合并工作,理顺产权关系。1997年,投资2.59亿元,引进PASSIM80和GDX1各2台,完成国内第一条每小时50千克制丝线厂内验收,成为山东省烟草行业第一家被中国质量协会质保中心通过认证单位。1999年,立体仓库自动化物流、计算机广域网(MIS)系统,通过国家局鉴定,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通过科技部和国家局评审,列入国家“863”计划。2000年,有职工2838人,固定资产原值16.57亿元,净值8.51亿元,年生产能力219.05亿支;全年生产卷烟386.6亿支;工业总产值17.83亿元(1990年不变价,当年价19.55亿元);实现税利14.83亿元,其中利润5.29亿元。青岛卷烟厂形成自主开发与技术引进并举的技术创新体系,生产自动化程度及产品的技术含量均排在全国前列。在行业内首批建立国家级技术中心,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为烟草行业重要科研基地之一。

意大利GD公司制造的GDX6包装机,平均生产速度为600包/分钟

2005年,企业有职工1797人,固定资产原值22.44亿元,净值8.88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57.93亿元,实现利税35.32亿元,其中利润6.21亿元。全年共生产卷烟565亿支。

THE END
1.香烟零售利润,深度整理香烟零售微利分析报告速览其次,品牌影响力是决定零售利润的重要因素之一。知名品牌的香烟往往有更高的市场认可度,零售商可以以更高的价格出售,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而一些小品牌或非品牌香烟的零售利润则相对较低。 再者,零售地点的选择也直接关系到利润。在繁华的商业区或交通便利的街区,由于人流量大,零售商可以更容易地售出香烟,即使价格稍https://www.yanbeige.com/zixun/0c94a7a33ce99.html
2.烟酒生意的利润怎么样?详细数据对比与分析安好香烟网烟酒行业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其利润空间一直是商家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在这个行业中,香烟的利润相对较高,而酒类的利润则因品牌和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下面安好香烟网们详细介绍烟酒生意的利润情况,并通过具体的数据对比来展示不同品牌和种类香烟的利润差异。 一、香烟利润的影响因素 1、品牌:知名品牌http://m.ahsljc.com/a/60f64d89Fe.html
3.香烟的利润一般是多少烟草行业的暴利成本那么低,利润那么高,香烟到消费者手上变得那么贵,原因是什么?个中缘由其实也并不难猜,最关键在于烟草税。 谁在“保护”烟草暴利?烟草税! 烟草行业的“暴利”令人咋舌,但与这个行业的“暴税”相比,又是大巫见小巫了。 众所周知,烟草税占据国家税收很大一部分,烟草行业是纳税大户; https://m.cnxiangyan.com/jiage/28341.html
4.在便利店加盟店里卖香烟利润到底怎么样很多朋友看好便利店行业,也很想加盟便利店品牌公司,但在前期考察时总会有一些疑问是需要解决的,比如:几乎每家便利店加盟店里都有香烟卖,但它的利润到底怎么样呢?卖香烟赚钱吗? 确实,不管是小卖部、超市还是便利店加盟店里,几乎都是有香烟售卖的。不过,香烟是国家烟草专卖的商品,在开店时店主们就要办理好《烟草专https://www.gdhjh.cn/articles/zbldjm.html
5.全球最大香烟商,中国烟草孙公司赴港上市!多项数据惊人,母公司利润多项数据惊人,母公司利润等于5个腾讯阿里,中国烟民占全球1/3 2018年12月31日,中国烟草总公司(简称“中国烟草”)全资子公司中烟国际旗下平台中烟国际(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交易所递交了上市申请,中金和招商证券是联席保荐人。 母公司的中国烟草,有着傲人的光环: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901/07/c1824711.html
6.香烟利润一盒能挣一元吗香烟利润一盒能挣一元。烟酒店的利润虽然不太大,但生意从不间断,用一个普通的烟民为例,一个普通烟民一天一包十元左右的烟,一年下来就是三千六百块钱,按百分之十的利润来说的话,一个普通烟民每年让你赚三百六十元,中国烟民朋友们那么多,有一千个普通烟民一年就能让你赚三十六万。卖烟的好处如果一个人年龄https://jingyan.baidu.com/article/03b2f78c27c1041fa337ae3d.html
7.看看烟草的利润有多大吧香烟漫谈烟悦网论坛都交税了,纳税大户 欧洲基本不准抽烟,咱各一路 是放不下这巨大的利润 https://bbs.yanyue.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3126
8.真的有那么赚钱么?排除那些卖假货的,真正的烟酒店其实利润很低排除那些卖假货的,真正的烟酒店其实利润很低。 但是经不住烟酒店门槛低啊,而且货没有保质期,就算卖不掉,都能回本。 烟草专营,只要有烟草证,你就是啥都不会,基本上可以把工资和房租赚回。 在酒周期好的时候,你进的货,即便你没什么经营能力,手头上的货不停升值,年底一算。增值的比经营的还多。 https://xueqiu.com/7311793990/213133257?page=10
9.烟草纳税万亿!一包20元的烟利润是多少钱?烟民:为了纳税而抽烟无收入14万亿多,而中国烟草公司纳税1万亿以上,占比达到6%,其实自2014年以来,我国烟草公司的纳税额就超过万亿,并且稳步上升了,这些税收的来源一部手机住家创业,轻松月收收入十万,详细联系,1012820298 都是我们平时花20块钱或者更多钱买来的这些香烟提供的,20元和一万亿元的差别实在是太大了,那么一包20元的利润是多少https://www.jianshu.com/p/135ca327678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