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京紫峰大厦一楼的绿地中心免税店
本版摄影现代快报记者马晶晶
南京饭店旁的“南京外汇免税商场”,虽然还挂着免税的牌子,但早已不卖免税商品
当年的海员商场就位于这里
很多人出国旅游时,会背回很多化妆品,甚至电饭煲、马桶盖等小家电,原因是国外买没关税,便宜。根据4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内容,以后在国内买进口奶粉、化妆品等会便宜些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上部署了一系列完善消费品进出口政策,今年6月底前开展降低进口关税试点,逐步扩大降税商品范围,增设口岸进境免税店等,这对于消费者来说,算是一项不小的福利。
如今买进口商品是越来越方便了,免税店和各大商场都有许多进口商品供选择,相信未来福利会更多。
政策
降关税、增设免税店,总理“发红包”
同时,要求增设和恢复口岸进境免税店,合理扩大免税品种,增加一定数量的免税购物额。会议还指出,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服饰、化妆品等大众消费品的消费税政策,统筹调整征税范围、税率和征收环节,并进一步推进境外旅客购物通关和退税便利化,严格落实进境物品依法主动申报纳税要求。
探访
南京有三家免税店,消费有门槛
提到免税店,多数人并不陌生。目前我国境内的免税店主要有口岸免税店、运输工具免税店、市内免税店、外交人员免税店、供船免税店及我国出国人员外汇免税商店。
目前江苏多个市都有口岸免税店,在机场方面,除了南京禄口机场,无锡的硕放机场、徐州观音机场也都有免税店。
南京市区有一家绿地中心免税店,这家店在2009年对外营业,是省内唯一可在市区销售免税外汇商品的免税店。现代快报记者近日探访发现,这家店店面不大,但门类还算齐全,化妆品最多,手表、包等配饰也不少,还有食品、生活用品等。
不少南京市民还发现,在中山北路南京饭店旁也有一家门头挂着免税店招牌的商店,不过,这家有着20多年历史的老店已经不销售免税商品了,现在是一家普通百货商店。
故事
二三十年前南京人买进口货
多去海员商场
她
经常去逛,很开眼界
吴女士就住在附近,只看不买
很多老南京对位于湖南路和湖北路路口的海员商场印象深刻。吴女士今年40岁,从1985年开始,她住在狮子桥边的小区里,距离海员商场只有步行不到5分钟的距离。吴女士说,她经常会去逛逛,“很开眼界”。
“海员商场有两层楼,卖的东西品种并不多,主要是高档男士衣服、进口的烟酒和巧克力等。”吴女士说,当年,这些东西在国内都算是比较紧俏,一般商场都买不到。“一楼卖的高档西服,是定制的那种,基本价格都在大几千元一套,我经常看,发现最便宜的也要2000多元。”
2000多元,那时是什么概念呢?吴女士表示,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她刚刚参加工作,一个月的工资是269元,对于要花将近一年的工资才能买一身衣服这件事,那时可是普通市民想都不敢想的。
吴女士还发现,逛海员商场的,很多人跟她一样,只看不买,“真正买东西的人,很多都是买来送人的。”
他
攒了小费常去买外烟
周先生当年在五星级酒店工作
相比吴女士的只逛不买,今年42岁的周先生当年可是海员商场的“大客户”。周先生上世纪九十年代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南京一家五星级大酒店工作,“那时南京五星级酒店只有几家,住的都是外宾,”周先生说,“天天接触外国人很有面子,在学校没学几天英语,后来都能跟外国人聊天了。”正因为如此,周先生的收入除工资外,还多了一笔——小费。
小费都是外币,一块一块的,“虽然也是钱,怎么花呢?南京那时候哪有普通的店能用外币呢?”他后来听人说湖南路上有个商场,能用外币,这就是海员商场。
“东西真是贵啊,我心想,身上这些一块一块的,得多大一包才能买件金利来的衬衫啊?”转了一圈,周先生终于下定决心,就买一条外烟,“我印象中烟的价格分两种,一种是人民币多少钱,一种就是外币多少钱,”他说,“我看有的营业员算账的时候要不停敲计算器才能算清价格。”
此后,周先生的小费就全部贡献给了海员商场,先后持续了好几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才慢慢去得少了,“一是换工作了,没美金和外汇券的收入了,二是后来南京发展起来了,物资丰富,不用专门去那里买了。”
专家
进口商品的税不可能一下子降下来
在总理推出了一揽子政策红包后,是否真能把进口日用消费品的价格降下来呢?
在江苏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吕永刚博士看来,未必能一下子就降下来,他认为如今要强调的是结构性降税。“目前消费税确实存在问题,过去国人的购买力不强,很多商品出口为主,如今国人消费能力提升,可以出国去买奢侈品、奶粉、日用品了,如果进口商品的税依然过高,很容易造成购买力的流失。”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也提到,消费者不能指望进口日用品的价格呈现断崖式地下跌,不能指望一下子把它们打回原形,这是一个逐渐降低的过程。(付晓晓陈志佳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