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京市是江苏省的省会城市,有着很好的经济基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文物古迹,旅游资源相当的丰富。乡村旅游是近几年刚刚兴起的一种旅游方式。南京已经有了对乡村旅游的开发。一方面如何以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另一方要想从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的中分一杯羹,就必须很好的调查研究,开发有吸引力的产品。本人通过对去南京乡村旅游的游客进行的200份的问卷调查,得出问卷调查的结果,为南京乡村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供市场依据,进一步对此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并重点对南京乡村旅游客源需求市场进行分析,对将来南京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提出依据。
关键词:南京;乡村旅游;客源市场;调查分析
乡村旅游在我国发展了已经近十年,在这近十年里,乡村旅游对乡村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
由于政策的支持,经济的发展,加之乡村旅游理论的指导,南京的乡村旅游业有了较大起色。南京旅游资源非常地丰富,仅仅四A级的景区就有七个之多,一方面可以用丰富的旅游资源作为依托,另一方面南京的乡村旅游要想从蓬勃的旅游发展过程中分一杯羹,就要开发具有自身特色,能够吸引旅游者的乡村旅游资源,旅游开发的前提就要做好调查研究。
一、研究方法的概述
评价一个酒店企业经营管理是否优良,不能单纯的从经济角度来看。重要的是观察酒店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有形资产包括酒店的硬件建设和各类服务产品,无形资产包括企业品牌价值和顾客心理定势。一般酒店的传统做法是将经营管理和营销方向放在吸引更多新客源上,通过各种方法刺激诱导他们去购买酒店的产品,而完成这次交易后。酒店与顾客的关系也就结束。
这种做法突出的是双方的金钱色彩而忽略了双方的感情色彩。现代酒店客源管理要求企业将重心转移到如何吸引更多的客源重复使用或购买酒店的服务产品。注重巩固酒店和更多顾客建立长期的交易关系,做为酒店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客源管理发展方向。
现代酒店在现实经营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很尖锐的问题,那就是这个酒店的客源,顾客购买酒店服务产品后,若感到满意,其有可能再次购买酒店的服务产品并且成为企业的忠实顾客和正面传播者,这就是酒店的口碑。若其感到不满意,那么其不可能再次购买酒店的服务产品。并且会成为酒店的负面传播者,他会继续寻找购买对象。也就是说,酒店的客源管理建立在相当大的满意顾客群体基础上,必须要有相当大的满意顾客群体,才有稳固的客源市场。得不到顾客认同的酒店,最终会失去客源群体,那么客源管理也就无从谈起。
事实证明顾客的高度满意率,不同程度的建立在酒店的各类有形优质服务产品上;建立在各类无形服务产品的高附加值上。所谓服务产品的高附加值,就是在提供服务产品的过程中各类顾客利益的追加。和各类顾客成本的节约程度。首先是各类顾客利益,其包括服务产品本身附加值,对于酒店来说,为巩固与顾客的关系,应努力为顾客提供更多,更好的利益,以附加值来增加酒店产品的价值,企业应该提供一百零一的满意,这额外的百分之一的满意,就是产品的附加值,其价值越高服务产品附加值越高。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应把顾客的一些超常需要当做增加价值的机会,而不是对正式工作的扰乱,在日常工作中,努力寻找提供附加值的机会。
当然,附加值的追加不等于是简单地削价或提供某些实际的物质利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追加附加值;第一物质利益的追加,可以通过某种特殊的物质来满足顾客的需要,第二财务利益的追加,相对来讲是指企业的某些忠诚顾客而言,支付相同的价格可以享受更多更好的服务产品,第三社交利益的追加,其多是通过专门服务,个性服务,癖好服务,超前服务等方式得以实现的。酒店为VIP客人建立客史档案据此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增加顾客的自豪感和荣誉感。社交利益的追加要求服务人员在工作时眼明,耳灵,手勤,脚快,心细,及时抓住各种机会追加社交利益。很明显,酒店在为顾客追加各种利益的同时,顾客在为酒店创造效益,这里面包括了顾客的终身价值和连带价值。
这种做法突出的是双方的金钱色彩而忽略了双方的感情色彩。现代酒店客源管理要求企业将重心转移到如何吸引更多的客源重复使用或购买酒店的服务产品。注重巩固酒店和更多顾客建立长期的交易关系,做为酒店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客源
管理发展方向。
[摘要]大庆市旅游产业正逐步成为大庆市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动力。对目前旅游客源市场发展现状及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通过稳定现有游客群体,努力开拓中高端游客市场,实现“内稳外拓”,不断扩大客源市场,丰富旅游产品结构,增强旅游市场活力,加强“线上与线下”旅游营销推广等举措拓展客源市场,实现旅游产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客源市场;石油工业文化;旅游产业结构;大庆
一、我国旅游客源市场的宏观环境分析
旅游行业属于富有弹性的消费行业,针对不同种类的旅游产品,即使消费者具有明确的旅游动机和足够的可支配收入,但由于旅游季节或气候的变化、消费者预期、国家扶持政策等因素的变动影响,消费者对于旅游产品的选择仍然存在较大的变动。就我国宏观旅游客源市场而言,70%以上的游客倾向于选择中短期的观光旅游或周末短途度假旅游。而远途旅游,作为一种伴随着城市化出现的新的旅游产品消费形式,目前尚未形成旅游消费的主流趋势。第三种是文化旅游,也是目前消费者需求弹性最大的旅游产品。由于消费者文化素养、文化水平、文化经历等因素的影响,旅游者对文化旅游产品的选择具显著差异。就我国旅游客源市场而言,由于客源平均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短期内对于具有特色文化的旅游产品的消费偏好与兴趣较难显著提升,因此目前我国客源市场对旅游产品的偏好仍将集中于中短途观光旅游和城市周边周末短途度假游。
二、大庆市旅游客源市场特征分析
青岛城市国内旅游客源市场时空结构分析
关键词:崀山;邵阳;客源市场;开发
一、崀山旅游资源
(一)崀山概况
崀山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罕见的大型丹霞地貌景区,地处湘西南边陲,东与南岳相望,南和桂林毗邻,北同武陵源呼应。相对于周边景区,崀山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经济比较落后。
(二)旅游资源介绍
[关键词]高校教师旅游消费行为旅游市场开发
一、问题的提出
二、高校教师旅游消费的形成
研究方法和对象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河南安阳市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共回收问卷382份,回收率达95.50%。其中有效问卷370份,占96.86%。在本次调查中,受访在校大学生男生125人,占样本总数的33.78%;女生人数245人,占样本总数的66.22%。
调查结果
(一)大学生对旅游的态度及出游次数
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回答“您喜欢旅游吗”时选择“喜欢”的有219人,占样本总数的59.19%;选择“非常喜欢”的有100人,占样本总数的27.03%(见图1)。以上二者占样本总数的86.22%。而当回答“您每年外出旅游的次数”时,选择“一次以下(含一次)”的有216人,占样本总数的58.38%;选择“二次”的有100人,占样本总数的27.03%(见图2)。同时,占样本总数55.95%的人经常会有外出旅游的计划,40.00%的人偶尔会有出游的计划。
上述调查反映了在校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出游愿望,而却很少实现出游愿望。出游愿望与出游次数明显的不协调。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研究目的地空间结构的意义;中国国家4A级旅游区(点)的空间结构分析;中国国家4A级旅游区(点)与客源市场的空间关系;结论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我国在单个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结构研究方面已有较多成果、在国外,也有一些关于旅游目的地客源市场的空间分析和测定文献、研究意义、研究4A级旅游区(点)的空间结构及其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在探索目的地与客源地的关系、国家4A级旅游区(点)空间分布类型的测定、一个能较为准确并客观地确定布点格局情况的方法就是最近邻分析法、国家4A级旅游区(点)在区域空间分布类型的测定、与客源市场的不均衡指数和地理联系率、国家4A级旅游区(点)与城市间的“廊道”分析、通过空间分布类型和均衡度分析、距离国家4A级旅游区(点)最近的城市规模有大有小等,具体请详见。
1研究目的地空间结构的意义
1.1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在单个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结构研究方面已有较多成果,比如:陆林[2](1996)以安徽黄山、九华山和齐云山为例,阐述了山岳风景区旅游者的空间行为,并应用对比的方法,分析了中国黄山与美国黄石公园旅游者空间行为的共性和个性。而张捷、都金康、周寅康等[3](1999)以九寨沟及比较风景区为例,用游客距离衰减曲线和多种距离累计曲线揭示了观光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整体特征和空间距离分异特征。另外的一些类似研究还包括潘勇[4](1998)对上海市区居民旅游强度、频度分析及旅游行为模式;朱同林[5](1998)对九华山旅游者的人口学特征;孙玉贞、马耀峰等[6](1998)对昆明市亚太地区主要旅游客源特征;邓明艳[7](2000)对成都旅游市场时空分布模式等。
在国外,也有一些关于旅游目的地客源市场的空间分析和测定文献,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需求预测及其数学模型的构造;旅游者目的地选择模型;以及游客流空间结构的研究。在旅游空间模型方面,Wilson[8](1967)对游客空间分布模型的统计理论进行了研究。Miossec[9](1976)和Gormsen[10](1981)从空间结构和空间动力学角度观察了目的地旅游演变过程,并将旅游者的行为和类型同旅游者的地理分布模型结合起来考虑;Lundgren[11](1973)和Britton[12](1980)建立了关于游客空间分布和旅游业的核心—边缘理论模型(core-peripherymodel),他们强调了边缘地区对核心地区的依赖。MitchellandLovingood[13](1976)从空间关系角度论述了城市公共游憩问题。
在前苏联,地理学家们建立了地域游憩系统的概念,来描述旅游空间结构模式(普列奥布拉曾斯基等[14],1982)。日本学者对旅游空间结构亦曾加以注意,除野信道[15](1985)在其《观光社会经济学》一书中即曾专辟一章“观光之空间构造”讨论旅游空间结构,但其客源市场主要以国外游客作为样本群。
1.1陕粤两省入境旅游市场概况
陕西省地处我国西北,旅游资源丰富,广东是我国入境旅游的口岸城市,两省均是我国重要的入境旅游目的地.根据国家旅游局的数据汇总统计,从2001-2011年的11年间,陕西省共接待入境游客1363万人次;广东省共接待入境游客23708.48万人次.11年间,旅游外汇收入陕西从2001年的3.09亿美元到2011年的12.95亿美元,增长419%.广东从2001年的44.84亿美元到2011年的139.06亿美元,增长310%.总体来看,两省在过去11年间接待入境游客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均呈增长态势,陕西增长速度大于广东.但陕西接待入境游客人数从2001年不足广东的6%到2011年仍不足广东的9%.外汇收入从2001年不足广东的7%到2011年仍不足10%.两省差距悬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