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这样,这样就打翻了,像这样你就可以拿走了,打翻几个就拿走几个。
部分青少年沉迷“烟卡”集卡成瘾
“烟卡”由烟盒制作而成,小孩玩的时候把烟盒盖撕下来折成长方形卡片,双手合拢,以空掌心击拍地面,“烟卡”被掌风击中翻面就算赢。乍看这游戏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卡片游戏一样,但事实上,现在烟卡并非只是单纯的游戏那么简单。孩子们玩“烟卡”的时候还会根据香烟价格,将“烟卡”分为不同等级进行攀比,不同品牌的“烟卡”还能根据稀有度和价格进行交易换算。这也成为青少年玩“烟卡”上瘾的重要原因。
学生:和天下、黄鹤楼、大金砖、黄金叶。
学生:都是按照价格来的,就是那个烟卖得越贵,它那个烟卡的价值也就越贵。一般特别稀有的,他是不会卖出去的,都是收藏。
然而,并非所有家长都抽烟,为了获得稀有款,孩子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向陌生人索要,有的甚至在垃圾桶里翻找。
学生:一、翻垃圾桶;二、在地上跟着别人,他手上拿着烟盒,等他抽完了就跟他要;三去偷自己家的烟盒,还没抽完的烟,和抽完的烟盒,撕下来做。(有孩子这样做呢?)有,一大堆。
为收集“烟卡”竟有孩子铤而走险
烟卡玩久了,孩子们不仅对香烟品牌、价格如数家珍。为了收集更多“稀有”的烟卡,有些孩子还会出现向他人索要等霸凌行为,或偷盗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
湖南省株洲市公安局白关派出所教导员陈巍:因为现场没有监控,我们通过外围的监控进行合围侦查,最终锁定了几名小孩子。
经民警调查,破门入室的是8名10岁左右的“熊孩子”。由于对搜集烟卡兴趣浓厚,趁着暑假四处闲逛搜寻,无意间发现该农家乐似乎闲置已久,便砸开大门进入其中寻宝。
近期,山西太原也有一名小学生报警称,有几个孩子当街抢夺了自己的“烟卡”,民警立即找到了这群抢夺烟卡的孩子。
民警:什么叫野“烟卡”?就抢“烟卡”,抢上就跑。民警:谁抢的?谁的?我抢他的。
孩子想方设法收集“烟卡”的荒唐行为还有不少。在江西赣州几名小孩因为捡烟盒,结伴上了高速,孩子来回横穿高速公路,场面着实令人捏把汗。
小朋友:你在高速公路上捡这个是吧,嗯,是不是捡这个?嗯,这个是什么?烟卡吗?嗯。
专家:接触众多“烟卡”未成年人未来吸烟可能性更高
除了盗窃、赌博和攀比等不良风气的助长外,废弃烟盒中的尼古丁、焦油等物质对孩子的健康也有所损害。专家表示,孩子们好奇心重,喜欢模仿,烟盒上残留的味道其实不亚于二手烟,孩子很可能因此染上烟瘾。同时,接触认识众多卷烟品牌后,未成年人未来吸烟的可能性更高。
山西省疾控中心慢病科科长马麟:当孩子们把小“烟卡”作为一种游戏道具的时候,更容易放弃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从而走上吸烟的道路。
对于青少年沉迷“烟卡”的隐患,多地已经开始加以重视,并采取了措施。不过,我们发现,还有网络平台在助长“烟卡之风”,在一些平台上,倒卖“烟卡”俨然成了新生意,而且产品还迭代了。我们接着来看。
多地对违规售卖“烟卡”等行为开展专项整治
今年6月30日,北京市控烟协会发文表示,“烟卡”是变相传播烟草信息的载体,小学生过早接触烟草商标,可能会导致尝试吸烟的心理暗示。今年3月起,海口、三亚、北京等多个城市已对违规售卖“烟卡”等行为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今年5月初,国家烟草专卖局办公室发布《关于开展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烟草专卖局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对校园周边便利店等向未成年人售卖烟盒、“烟卡”等物品的行为进行劝阻;要求属地互联网企业自主清理“烟卡”等商品信息,关停非法销售店铺。
烟卡售卖已成产业链网络平台助长“烟卡”之风
目前,不少线下商店已经没有烟卡售卖。但记者在一些网购平台和二手物品交易平台发现,仍有不少商家将“烟卡”打着儿童玩具的名义进行售卖,并注明是真“烟卡”,有烟味,有些店铺的销量多达百万。有售卖“烟卡”的卖家表示,从废品收购站收烟盒折“烟卡”已经很麻烦,现在“烟卡”已经迭代成印刷卡了,可以做到跟真的一样。
“烟卡”到底能不能在网络平台进行售卖呢?电商平台客服工作人员表示,商家售卖“烟卡”目前并不违反平台规则,但商家售卖自行印刷的假“烟卡”,平台将进行处罚。对于“烟卡”从街头转战网络的现象,专家认为,要帮助青少年远离“烟卡”集卡成瘾的诱惑,需要从个人意识、家庭教育、学校管理和社会治理等方面全方面干预,形成合力。
新闻观察:“烟卡”带来的连锁反应让人担忧
“烟卡”带来的连锁反应让人担忧
有些孩子玩烟卡游戏会“成瘾”,你觉得这个“瘾”是怎么来的?把烟卡游戏一刀切之后,这种“瘾”就能消失吗?
“烟卡”的瘾从何而来?
如何疏堵结合?
疏堵结合加强陪伴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就像我们今天讨论的这个话题,孩子在玩这些游戏的时候,他也是通过这些游戏在探索世界。这个时候家长需要去引导他,告诉他是与非,这比一味的说不,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说会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