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预调鸡尾酒市场几近冰点RIO之后谁能破局
对于预调鸡尾酒品类,一直不缺乏资本的身影。
尽管资本不断簇拥预调鸡尾酒领域,但此前在品类巅峰时期入局的多款产品如今也早已销声匿迹。在此背景下,精品预调鸡尾酒的胜算,不仅仅是资本与市场之间的博弈,更在于打破烧钱模式,创新差异化营销方式的转变。
资本支撑
此前占据大部分货架的预调鸡尾酒产品,如今却被摆放在不起眼的一隅,终端市场铺货率的下降,似乎诉说着今年春节预调鸡尾酒产品不再像往年那样抢手。
但与终端市场的寡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预调鸡尾酒公司在资本市场却风生水起。
据界面记者了解,预调酒品牌“WAT”完成千万级人民币Pre-A轮融资,由BAI资本领投,多位天使投资人跟投,本轮融资将用于团队组建、线下体验店铺设、供应链完善、营销投放和渠道建设等。
这一新生代品牌与此前锐澳(RIO)以及冰锐销售路线不同的是,WAT似乎将目光锁定在高端市场,从“出生”便走上了一条高大上路线。据了解,高端线方面,WAT与专业调酒师和米其林餐厅合作,价格带瞄准40元至50元。
事实上,在预调鸡尾酒品类中,依靠资本支撑的品牌并不在少数。
此前,寺库推出自有品牌“24|7bySECOO”订制高端预调鸡尾酒的同时,计划在2018年全国开设多个泛酒吧类专属空间。利用资本的力量带动产品在预调鸡尾酒品类中分得一杯羹。
“依靠资本支撑的预调鸡尾酒品牌,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小范围的‘风生水起’,但从长远来看,若想正向盈利仍于要专业的团队提供差异化以及多元化的营销理念,才能更为长远。”业内人士指出。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至2019年百润股份实现营收分别为23.5亿元、9.25亿元、11.7亿元、12.3亿元、14.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亿元、-1.47亿元、1.83亿元、1.24亿元、3亿元。尽管2020年,百润股份无论是终端市场,还是资本市场,预调鸡尾酒领域似乎依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悉数整体发展,这一领域缺乏的永远不是新品牌,而是长期稳定且差异化明显的品牌。
快进快出
一面是资本的趋之若鹜,一面是行业的水深火热。
从2014年预调鸡尾酒达到品类营销顶峰后,引来众多跨界品牌入局,其中不乏众多白酒头部企业的涉足。
看似一片火热的预调鸡尾酒市场,在不断受到资本追逐的同时,却也在悄悄“陨落”着。
“此前一段时期,预调鸡尾酒品牌推出了众多产品,但近年来压货情况越发严重,很多经销商都想出圈。”北京社区二批商向界面记者指出,“现在给烟酒零售店,或者商超的预调鸡尾酒产品供货量明显比前几年少很多。”
根据欧睿国际统计,2019年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的预调酒占酒饮料销量比重已达到16.6%、8.1%和4.5%,中国预调酒销量占比仅0.2%左右,市场渗透率较低。
当预调鸡尾酒品类红利不再时,众多酒企便纷纷推出,产品也逐渐销声匿迹。
“战争”升级
如果说,锐澳是“广撒网”模式,那么像WAT等精品鸡尾酒产品则是“捕大鱼”式。如今,当预调鸡尾酒往日风光逐渐消散后,品类未来发展或许会像精品预调鸡尾酒敞开怀抱。
如今,预调鸡尾酒正致力于填补此前挖下的“巨坑”,但在WAT等品牌出现后,品牌之间的“战斗”不再仅仅局限于拼资本的烧钱模式,更在于未来预调鸡尾酒品类差异化、创新化的发展方向。
对此,酒类营销专家肖竹青预测到:“未来预调鸡尾酒品类依然会存在,尤其是寡头才会有更多的机会,因此只有品牌成为寡头才会相对‘安全’。另外,作为预调鸡尾酒品类而言,需要有科技创新的能力去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如今,完全同质化的竞争只是单纯地以烧钱模式来拼资本。但消费者的口感在不断变化,因此未来预调鸡尾酒品牌发展还是需要依靠自主创新以提高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