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吃药不忌口,枉费大夫手。”
药物在机体内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饮食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若在服药期间,管不住嘴,轻则会让药效减弱甚至全无,重则可能出现很多潜在危险。
那么,药物与哪些食物不能一起吃?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药物与水
不宜用热水送服以下药物
1.助消化药:如乳酶生、胃蛋白酶、酵母片等,此类药中多是酶、活性蛋白质或益生细菌,受热后即凝固变性而失去作用,达不到助消化的目的。
2.微生态活菌制剂:此类制剂多为活菌制剂,并不耐热,包括地衣芽孢杆菌、双歧杆菌、复方乳酸菌、酪酸菌等,服用时不宜用热水送服,宜选用20~50℃温水。
3.维生素类:维生素C、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性质不稳定,受热后易还原破坏而失去药效。
4.抗菌药物:阿莫西林遇热不稳定,容易形成高分子聚合物,引起类似青霉素的过敏症状。冲服阿莫西林颗粒时应控制好水温,最好在40℃以下温开水或用凉开水冲服,冲后最好马上服用,不宜久置。
服用时不宜多喝水的药物
1.润喉片、止咳糖浆类:此类药物主要是在发炎的呼吸道黏膜上覆盖,形成保护层,减少感觉神经末梢所受到的刺激,降低咳嗽发生的频率。服用后不应立即喝水,以免稀释药物,破坏保护层。
2.胃黏膜保护药:氢氧化铝凝胶、硫糖铝、枸橼酸铋钾、胶体果胶铋等服用前、后半小时内不宜饮水、乳汁、碳酸型饮料和进食,以便使药品在食道、胃、肠道形成一层保护膜,增加保护和抗溃疡作用,否则影响疗效。
药物与茶
茶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能和许多药物结合形成不溶性化合物妨碍吸收,降低疗效。因此,在服用四环素类(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大环内酯类(罗红霉素、螺旋霉素、阿奇霉素、交沙霉素)抗生素,强心药物,阿司匹林,含锌、铁、钙的药物,铋剂(枸橼酸铋钾、胶体果胶铋),酶制剂(胃蛋白酶、乳酶生),黄连素,补益类中药时,要忌茶叶。茶叶中还含有咖啡因,能使人兴奋失眠,不能和镇静催眠药同用。
药物与牛奶
牛奶可影响一些药物的吸收和药效。如服用泻药比沙可啶,牛奶可使其肠溶衣过早溶解,导致胃十二指肠激惹现象,在服用前后2小时不宜饮用牛奶。服用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时,牛奶及含钙较高食物可使它们的吸收率显著降低,在服药2小时内应避免饮用牛奶或奶制品。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等)亦不宜与牛奶和乳制品同服,因其可与牛奶和乳制品中的钙离子结合,而影响药物的吸收。
药物与咖啡
咖啡号称世界上三大饮品之一,但长期饮用咖啡也能干扰疗效。喝咖啡慎用以下这几类药物:
1.镇静催眠药:如地西泮、阿普唑仑、艾司唑仑等,咖啡因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减弱此类药物的助眠作用。
2.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对胃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咖啡对肠胃也有刺激性同时还会促进胃酸的分泌,从而加重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严重时还会引起胃烧灼感,有胃出血的风险。
4.甲状腺激素药:咖啡因会降低甲状腺激素药的吸收效果,使药效减弱,不能有效控制病情。
药物与糖
除非医生特别交代,一般喝中药不能加糖。因为中药的化学成分复杂,糖(特别是红糖)含有较多的铁、钙等元素和杂质,一旦中药中的蛋白质和鞣质等成分与之相合,就会起化学反应,使药液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凝固变性,继而浑浊、沉淀。这不仅影响药效,且危害健康。
还有一些药必须利用苦味来刺激消化腺的分泌,以发挥疗效。如苦味健胃药以苦味来刺激胃液分泌,帮助消化,用糖来纠正,就抵消其作用。马钱子极苦,加糖会降低药效。
其次,糖还可以干扰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吸收,抑制某些退热药的药效,降解某些药物的有效成分。服用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异烟肼、诺氟沙星等药物时,忌吃糖或吃甜食,糖能抑制这类药物在体内的吸收。
药物与饮酒
许多常用药都会受到饮酒的影响,药物与酒的相互作用结果有两方面:一是降低药效和干扰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二是增加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除了众所周知的服用头孢类药物期间饮酒,可能出现面部潮红、心悸、呼吸困难甚至休克的“双硫仑样反应”,其它可以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还有:硝基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降糖药(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呋喃唑酮、灰黄霉素、酮康唑、氯霉素等。
此外,服用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感冒药前后喝酒,会加重对肝脏的损伤。服用抗过敏药、安眠药、降压药、阿司匹林等,喝酒也会增加用药风险。因此,服药期间以及停药7天内应避免喝酒。
药物与吸烟
一般的患者在服药前后,都知道要忌食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但却非熟知应当忌烟。烟草中的烟碱会加快肝脏分解药物的速度,服药时吸烟会导致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下降,影响药效,此效应在服药后的30分钟内尤其明显。为了保证药效和用药安全,建议服药期间避免吸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