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食作家、国家一级公共营养师林贞标编著的美食文化类新书《玩味餐配茶》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的"玩味"饮食系列图书第六本,主要讲述了中国七大茶类(六大茶+复合茶)与七大食味的搭配之道,希望借茶来丰富我们的餐桌体验,同时又为健康多一重保障。
配茶,有什么用?
三五好友聚餐前,可用一杯老白茶来清肠开胃,以浓郁的香气增进宴会的氛围感;就餐时,如果吃到炸烤或油腻食物,不妨以一杯熟普来刮刮油脂;餐后如果还有甜点,则可以一杯温润的红茶来配,促进消化和营养代谢……
不仅如此,茶叶中含有茶多酚、茶氨酸、纤维素、咖啡碱、茶皂素等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菌消炎、降血压、降血脂、镇静安神等作用,明代茶学家顾元庆就说:"人不可一日无茶。"
各式主菜、小吃配茶
配茶,怎么搭?
林贞标对此专研了十几年,提出应从饮食的料性入手。餐配茶,主角是餐,而食物常说有酸、甜、苦、辣、咸、香、鲜七大味型,他针对每种味型给出了搭配建议。比如,酸味菜适宜配黑茶,因为黑茶的发酵程度高,呈酸感强,而且相比食物的单薄的酸,有种类酒香般的糯感,与酸味菜同食时,会有一种入口微酸而回甘的美妙。而甜食除了红茶,与花茶也是相宜的伴侣,一方面以多酚类物质的涩感收敛甜食的腻味,另一方面红茶焦糖般的香气和花茶的各种花香,也丰富了甜的嗅觉和味觉层次。由此,像以麻辣见长的川菜、以咸劲见长的徽菜、以鲜醇见长的粤菜和闽菜等菜系,在佐茶门路上也便有迹可循了。
除了味型,书中还阐述了鸡、牛、羊、猪,以及鱼、虾、蟹、贝等不同肉类和蔬菜类如何配茶。尤其是如何借茶来缓解腥膻之气,用得得当甚至比红酒更合宜。而相比于酒精激发的大快朵颐、暴食伤胃,或迷糊失态、解醉伤肝,餐配茶更利于养成细嚼慢咽的进食习惯。随着健康意识的普及,在西方国家和国内的一些高档餐厅中,茶饮正在慢慢代替酒饮,成为配餐的一种新势力。
香辣海鲜配乌龙茶
甜点配红茶
茶与食的搭配自古有之,唐代顾况《茶赋》中赞茶"滋饭蔬之精素,攻肉食之膳腻。"我们民间一直有茶食的传统,将茶叶磨成粉,制成点心或作为调料,是茶粉;取茶水加入食材焖、炖,是茶汤;将新鲜茶叶和食材一起炒、炸,是茶菜;取茶叶的香气来熏制鱼肉海鲜,叫作茶熏。本书中也展示了一些作者的茶膳制法心得,如鲜叶煮老鸭、银龙穿红袍、西米露爱上鸭屎香、茶泥盖浇饭等,以及不同地方的特色擂茶和茶点。
银龙穿红袍
茶鲜叶煮老鸭
餐配茶,慢食人生
烹饪大师孙兆国评道,作者将茶带到"山上、溪水边、雪地里、马路边、古庙角落等不同的地方泡上",给不同口味的菜品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慢食,其实不在于繁文缛节,或雅俗对垒,也不局限于什么场所。心到场了,滋味就来了。如茶,无论时令的鲜叶,还是千年的古树,还是干燥的精华,每一种都是好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