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不信你看杯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
2、有的人像酒,值得珍藏,越久,越浓,越香,有的人像茶,起初香口,温心,久了,心凉。
3、愿你有高跟鞋也有跑鞋,喝茶也喝酒。愿你永远有破涕为笑的理由,愿你的人生从不将就。
4、我不讲段子,只有故事;我不喝烈酒,只饮清茶。段子太假,烈酒误事。
5、事有所成者和一无所成者的区别:清茶与啤酒,清茶倒一杯是一杯,而啤酒,才倒半杯,就已经泡沫翻腾。
6、生活,除了油盐酱醋茶,还有琴棋书画酒,不但有诗,还有远方;周末好时光。
7、一日茶,一夜酒,一部毫不掩饰的小说,一次没有目的的见面,一群不谈正经事的朋友。
8、茶酒终有一物伴,书中故事多可看,信有人间南山南,朝可拾花夕可眠。
9、天不肖,有玉屑,地不肖,有玉屑;米盐茶马酒,事事千玉屑。
10、最好的爱情,大概就是不只谈论炒米油盐酱醋茶,还有风花雪月诗酒茶。
三春晖的意思是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拼音:sānchūnhuī。
出处:
唐朝诗人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字词注释:
1、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2、吟:诗体名称。
3、临:将要。
4、意恐:担心。
5、归:回来,回家。
6、谁言:一作“难将”。言,说。
7、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
8、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9、报得:报答。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最普通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写出了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这里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母子的骨肉之情。临行前的此时此刻,母亲的千针万线,针针线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
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炽烈的情感。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