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务总局江西省税务局税收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根据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1999年8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根据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四次修正根据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五次修正根据2011年6月30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六次修正根据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七次修正

第一条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纳税年度,自公历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第三条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第四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

(一)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二)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三)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

(四)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五)保险赔款;

(六)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退役金;

(七)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基本养老金或者退休费、离休费、离休生活补助费;

(八)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

(九)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十)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免税所得。

前款第十项免税规定,由国务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减征个人所得税,具体幅度和期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并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一)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的所得;

(二)因自然灾害遭受重大损失的。

国务院可以规定其他减税情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六条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

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七条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可以从其应纳税额中抵免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但抵免额不得超过该纳税人境外所得依照本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

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进行纳税调整:

(一)个人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本人或者其关联方应纳税额,且无正当理由;

(二)居民个人控制的,或者居民个人和居民企业共同控制的设立在实际税负明显偏低的国家(地区)的企业,无合理经营需要,对应当归属于居民个人的利润不作分配或者减少分配;

(三)个人实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而获取不当税收利益。

税务机关依照前款规定作出纳税调整,需要补征税款的,应当补征税款,并依法加收利息。

第九条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

纳税人有中国公民身份号码的,以中国公民身份号码为纳税人识别号;纳税人没有中国公民身份号码的,由税务机关赋予其纳税人识别号。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时,纳税人应当向扣缴义务人提供纳税人识别号。

第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纳税人应当依法办理纳税申报:

(一)取得综合所得需要办理汇算清缴;

(二)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

(三)取得应税所得,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

(四)取得境外所得;

(五)因移居境外注销中国户籍;

(六)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

(七)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

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并向纳税人提供其个人所得和已扣缴税款等信息。

第十一条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按年计算个人所得税;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预扣预缴税款;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内办理汇算清缴。预扣预缴办法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

居民个人向扣缴义务人提供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的,扣缴义务人按月预扣预缴税款时应当按照规定予以扣除,不得拒绝。

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税款,不办理汇算清缴。

第十二条纳税人取得经营所得,按年计算个人所得税,由纳税人在月度或者季度终了后十五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并预缴税款;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三十一日前办理汇算清缴。

纳税人取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按月或者按次计算个人所得税,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税款。

第十三条纳税人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月十五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并缴纳税款。

纳税人取得应税所得,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的,纳税人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六月三十日前,缴纳税款;税务机关通知限期缴纳的,纳税人应当按照期限缴纳税款。

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内申报纳税。

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月十五日内申报纳税。

纳税人因移居境外注销中国户籍的,应当在注销中国户籍前办理税款清算。

第十四条扣缴义务人每月或者每次预扣、代扣的税款,应当在次月十五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扣缴个人所得税申报表。

纳税人办理汇算清缴退税或者扣缴义务人为纳税人办理汇算清缴退税的,税务机关审核后,按照国库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退税。

有关部门依法将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遵守本法的情况纳入信用信息系统,并实施联合激励或者惩戒。

第十六条各项所得的计算,以人民币为单位。所得为人民币以外的货币的,按照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折合成人民币缴纳税款。

第十七条对扣缴义务人按照所扣缴的税款,付给百分之二的手续费。

第十八条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开征、减征、停征个人所得税及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十九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法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执行。

THE END
1.所得税餐饮费扣除比例「餐饮费所得税怎么扣除」业务招待费发生后不能全额在所得税前扣除。能扣除多少呢?只能扣除业务招待费总额的60%。但有个前提,按60%计算出的金额要和营业收入的5‰作比较,那个数低就用哪个数做税前扣除的依据。换言之,业务招待费取业务招待费总额的60%和收入的5‰孰低作为扣除标准。 https://agoodv.cn/news/32053.html
2.个税代扣代缴最新规定详解品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制度也在不断更新完善,为了更好地保障纳税人的权益,规范税收征管,我国近期对个税代扣代缴规定进行了调整,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最新规定,帮助广大纳税人了解个税代扣代缴的相关政策。 个税代扣代缴概述 http://www.snqyccy.com/post/8829.html
3.最新缴税标准详解与应用指南人工拔草以个人所得税为例,最新的缴税标准主要关注纳税人的综合所得,包括工资、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在扣除一定的费用后,按照一定的税率进行征收,新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更加人性化,如增加了专项附加扣除,如子女教育、住房贷款利息等,以减轻纳税人的负担,对于高收入群体,税率相对较高,以实现社会公平。 http://5g.niufenfarm.com/post/831.html
4.进境旅客携带雪茄烟免税限量等政策作出调整行业要闻近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布《进境物品关税、增值税、消费税征收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中的《进境行李物品免税限量表》规定烟草制品的免税限量标准为:进境旅客,香烟(含加热卷烟)400支,或者雪茄20支,或者烟丝500克;电子烟烟具2个,电子烟烟弹(液态雾化物)或者烟弹与烟具组合销售的产品(包括一次性电https://www.ctt.cn/info/19978
5.送礼给客户(个人),入账招待费需要给客户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吗你怎么给人家代扣代缴。就当你们做了业务招待,一起吃喝了,无法量化的东西就不需要报个税了 https://www.kuaizhang.com/ask/question_9469836.html
6.招待烟酒需要交个税?招待烟酒需要交个税吗爱问知识人哈哈),记入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并且要交个税。实际企业中一般不可以开烟酒发票并报销的吧,可能https://iask.sina.com.cn/b/OjsHsUS0qPL.html
7.关于业务招待费所得税前扣除标准(通用10篇)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即企业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得以税前扣除,既先要满足60%发生额的标准,又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收入5‰的规定,在这里采用的是“两头卡”的方式。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笔者认为,对于业务招待费的发生https://www.360wenmi.com/f/filed1we63s7.html
8.烟酒是否可以作为招待费进行报销烟酒可以作为招待费进行报销。 业务招待费,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等活动中用于接待应酬而支付的各种费用,主要包括业务洽谈、产品推销、对外联络、公关交往、会议接待、来宾接待等所发生的费用,例如招待饭费、招待用烟茶、交通费等。 在税务执法实践中,招待费具体范围如下: https://www.niuacc.com/zxsscl/515413.html
9.公司发月饼要不要视同销售?要不要扣个税?税务局明确回复了!3、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确认收入3万元,同时确认视同销售成本2.8万元;以视同销售收入3万元增加业务招待费、广告费扣除限额的计提基数;3.19万元计入业务招待费,按规定限额扣除;公司负担的个人所得税不允许税前扣除。 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填列如下: 依据:同情形2 https://www.kuaijitoutiao.com/article/300217
10.请问给客户送茶叶开具茶叶发票,业务招待费,是否需要代缴个税?需要按偶然所得代扣个税,个人消费方面 诙谐的佩奇 追问 2020-03-18 08:53 除了吃饭以外的送礼招待,都需要代缴个税吗? maize老师 解答 2020-03-18 08:54 需要看送啥,要是送产品,对方公司使用,这样不是个人消费就不需要扣,要是月饼 购物卡就需要扣 诙谐的佩奇 追问 2020-03-18 09:43 送客户大礼包坚果https://m.acc5.com/ask/question_2810720.html
11.业务招待费是否可以抵扣个税?【问题】业务招待费是否可以抵扣个税? 【答案】 业务招待费不能抵扣个税。业务招待费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等运作中,在必要且合理的情况下进行接待应酬而支付的费用。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https://www.dongao.com/scjy/wenda_sw/202402234413058.html
12.业务招待费中的礼品费是否缴纳个税?业务招待费中的礼品费是否缴纳个税? 摘要:2011年02月28日 国家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 问:业务招待费中的礼品费是否缴纳个人所得税? 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0]57号)规定,单位和部门在年终总结、各种庆典 2011年02月28日 国家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https://www.shui5.cn/article/e0/48184.html
13.业务招待费的常见涉税点,财务人员要知道!公司将一台本苹果笔记本电脑送给客户,但没有计入业务招待费核算,而将其作公司自用核算,按固定资产入账计提折旧在税前扣除、增值税正常抵扣。 分析:这种情况,通过盘查实物资产才可能发现存在问题。外购货物无偿赠送需要视同销售处理,用于招待的要在所得税前限额扣除,还需要代扣代缴个税的。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422/17/1077682664_1077682664.shtml
14.业务招待费中的礼品费是否缴纳个人所得税?《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第8条规定,劳务派遣单位有按照国家规定和劳务派遣协议约定,为被派遣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义务,并办理社会保险相关手续。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个人所得税官方应用所得税官方应用程序,是否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根据税务总局发布的企业发放交通通讯补贴将计征个税通知,规定企业向职工发放交通https://www.lawtime.cn/info/shuifa/grsds/2011111069518.html
15.公司财务报销制度与流程6篇(全文)1.员工整理交通车票(含因公公交车票),在车票背面签经办人名字,并由办公室派车人员签字确认,按规定填好《交通费报销单》。 2.审批:按日常费用审批程序审批。 3.员工持审批后的报销单到财务部门办理报销手续。第三十条、办公费、招待烟酒、低值易耗品等管理规定及流程 (一)管理规定: 1.为了合理控制费用支出,此https://www.99xueshu.com/w/filenkxwsu9u.html
16.费用报销那些事儿.pdf服装、烟酒茶等支出 ?办公用品俨然成了企业费用的垃圾筐,怎么随意怎么装。 税务要求 ?大额的办公费提供小票。 ?认实质不认形式,按人头框算办公用品支出。 此版权归秀财网所有 招待费怎么控制 控制招待费的常见手段:定额制、事前审批制。 ?前者会定下来不同等级的接待标准,后者要求每次吃喝前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924/7064145052006154.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