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看似生活中极普通的一件事,其实蕴藏着许多的深刻的含义,这其中包括人们的生活习惯;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以及许多人生哲理。“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不仅是指酒,也是说茶。
不同的年代,茶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在唐代,喝茶讲究的是艺术,宋代则看重意境,元代喝茶粗狂豪迈,明清喝茶注重修身养性。
而现代赋予茶更加丰富的层次,不仅仅是一种养生饮品,更是社交结识朋友、交流感情的一种方式。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不是合适的朋友,又怎会相邀坐在一起聊天品茶呢?
这些年爱喝茶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对茶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好的茶不是的俗浓,而是淡而不涩,清香而不扑鼻,缓缓飘来,似水长流。不过再好的茶如果保存不当,也会变成渣,因此茶叶的储存非常重要。
茶叶不是白酒,并不是所有茶越陈越香,有的茶叶保质期较短,像绿茶、黄茶,要尽快喝掉;而有的收藏几年味道更加醇香,像黑茶、白茶,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期的保存下去,任何东西都是有生命周期的。
茶叶到底能保存多少?
1、茶叶的分类
不同种类的茶保质期是不同的,那么茶叶是怎样分类的呢?目前茶叶是按照加工工艺进行分类的,分为绿茶、黄茶、白茶、红茶、乌龙茶、黑茶、再加工茶7大类。
除加工茶外,在6大原生茶中,绿茶是唯一没有经过发酵的茶,因而汤汁和茶叶保持原始的绿色。黄茶和白茶均属于轻微发酵茶,加工工艺和颜色不同。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根据发酵程度分为轻度发酵茶、中度发酵茶和高度发酵茶。红茶和黑茶属于全发酵茶,除了发酵方式不同,红茶是以芽叶为原料,黑茶是以较粗而老的毛茶为原料。
2、不同类别茶叶保质期不同
黄茶,保质期与绿茶差不多,常温下1年,在低温、避光、密封的条件下不超过2年。黄茶与绿茶相比,多了一道闷黄工艺,从而使茶叶呈现“黄汤黄叶”的特点。
白茶,属于轻微发酵茶,主要是依赖于鲜叶内的酶促氧化作用,是鲜叶有机体的自体分解过程。在保存得当的情况下,能存放10年以上,而且在保存的过程中,还会继续发酵发生变化,使其香味更加浓郁,口感更加醇厚。
“1年茶,3年药,7年宝”是啥意思?
“1年茶,3年药,7年宝”是专指白茶在贮藏的过程中,白茶的活性和品质风格会发生显著变化,每一年的价值不同。
“3年茶”如何冲泡
市场以“1年茶”和“3年茶”较为普遍,“1年茶”的炮制方法与绿茶较为相似,“3年茶”就有讲究了。
1、先要撬茶,用茶针或茶刀将茶饼撬成薄薄的片状。最好用一百度的沸水来冲泡,如果温度太低的水,不能将茶叶当中的内含物激发释放出来。
2、茶与水的比例适量,一般是150毫升的水,泡3~5克左右的白茶,如果白茶饼的储存年份超过了3年,就要适当减少一些投茶量,原因是年份越高的老白茶里面内含物越丰富,泡出来的茶汁越浓。
3、另外要记得醒茶,冲泡前将茶叶投入到茶杯当中之后,先注入少量的沸水,浸泡几秒后,迅速将水倒掉,再开始泡茶。这样使茶的细胞壁和毛孔被打开,细胞内的果胶、芳香烃等物质完全释放出来。
筱雅有话说
无论什么茶,茶叶的吸附性很强,很容易吸收周围环境中的味道,所以要远离有异味的地方,放置干燥防潮、避光低温、密封的环境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