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而言,《中国煤炭分类》(GB/T5751-2009)是按照两个维度对煤炭分类的,横轴是煤化程度,纵轴是粘结指数,见图1[1]。其中,每种煤都有2位数字的编号,第1位(十位)数字越大,煤化程度越低,比如11和21,11的煤化程度更高;第2位数字(个位)越大,粘结性越强,比如11和12,12的粘结性更强。
图1煤的分类
无烟煤:十位数以0开头,是煤化程度最大的煤,共有01、02、03三个类别。
烟煤:十位数以1、2、3、4开头,共有12个煤炭类别、24个小类,如何区分请看图1,原则还是煤化程度和粘结性。这12个煤炭类别包括贫煤(11)、贫瘦煤(12)、瘦煤(13、14)、焦煤(15、24、25)、肥煤(16、26、36)、1/3焦煤(35)、气肥煤(46)、气煤(34、43、44、45)、1/2中黏煤(23、33)、弱黏煤(22、32)、不黏煤(21、31)、长焰煤(41、42)。
褐煤:十位数以5开头,共有51、52两个类别。
可以看出:(1)三种大类共包括29个小类:无烟煤3个小类,褐煤2个小类,烟煤包含的类型最多,也最繁琐,共24个小类;(3)同一名字的煤可能横跨不同的煤化程度,比如肥煤,此时需要从粘结指数进行区分;也可能综跨不同的粘结指数,比如瘦煤,此时需要从煤化程度区分;也可能既横跨不同煤化程度,也综跨不同的粘结性,如焦煤、气煤等,需要同时从煤化程度和粘结指数区分。[注意:请一定对照图1看]
简言之,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煤炭是哪种煤,找个机构测定其煤化程度和粘结性,看它落在图1的哪个区域即可得出结论。
解释一下,“煤化程度”准确讲应该用干燥无灰基挥发分这个术语,煤化程度越高,燥无灰基挥发分越低。但是,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只是反映煤化程度的一个指标之一,不能完全代表煤化程度,不过日常中可简单视为煤化程度。
再解释一下粘结指数,它主要反映了煤在加热过程中形成胶质体并粘结惰性物质的能力,粘结指数高的煤在炼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粘结在一起,形成机械强度高、反应性适中的焦炭。炼焦企业根据不同煤种的粘结指数进行合理配煤,以确保焦炭质量稳定,并充分利用各种煤炭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下面谈谈不同煤炭的用途。一般可用于动力(燃料)、化工、炼焦等,各种煤炭的用途见表1[2]。
(1)动力煤:用于发电、机车推进、锅炉燃烧、居民生活等一般要求具有较高的发热量,以保证能源转化效率。同时,灰分和硫分不能过高,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设备的损害。
(2)炼焦煤:用于生产焦炭,而焦炭主要用于钢铁冶炼。要求煤炭具有一定粘结性和结焦性,能在高温下形成高强度的焦炭。通常分为焦煤、肥煤、气煤、瘦煤等不同品种,不同品种在炼焦过程中起到不同的作用,相互配合以生产出高质量的焦炭。
(3)化工用煤:用于生产化工产品,如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油等。对煤的化学性质有特定要求,例如要求煤的挥发分适中、固定碳含量较高等。不同的化工工艺对煤的品质要求也有所不同。
烟煤中,粘结性弱的煤炭通常用作动力煤[2],粘结性强的煤炭由于价格较高,一般只用作炼焦煤,炼焦煤种中粘结性低于主焦煤但高于动力煤的煤种可以经过洗选作为配煤炼焦,也可以直接用作动力煤,这部分煤炭(包括贫瘦煤、瘦煤、1/2中粘煤、气煤)2021年的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16.7%。
各煤种的用途从图2可以更直观的看出,看的过程中可对照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