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写过一首关于香烟的打油诗。诗曰:“三寸白棍嘴角叼,吐雾吞云乐逍遥。敢视健康为儿戏,甘用黄金买肺痨!”四句大白话换成四个字,就是:反对吸烟。
那么,我是肯定不吸烟的了?非也,本人也是一位“烟民”。
说来话长。我的祖母是个双目失明的老太婆(详见拙作《远去的奶奶无尽的诗念》)。在我十三四岁时,只要我回到奶奶身边,她都会叫我喂她一台烟。所谓“喂烟”,就是先在水烟台的哨子上装上一小撮水烟丝,然后把烟台递给奶奶,当她把烟台嘴含到嘴里时,我就把点着火的纸芒子凑到烟丝上,奶奶就咕噜咕噜地吸,吸完之后,从烟台上拔出哨子,对着下口吹掉烟灰,然后再装上一小撮烟丝,接着再重复上面的动作。一次要吸三次左右。有时候,奶奶不吸了,喂烟的人就试着吸一次。我也试过,第一次还把水烟台里的水吸到嘴里。那水既辣又呛人,很不好受。但出于好奇,忍不住还要吸。所以,大凡喂过奶奶水烟的人,后来都吸烟。包括我的两位哥哥和一位姐姐。
但这并不是我吸烟的开始。
开始接触香烟,是1962年高考前。那时候常常开夜车复习。每到半夜过后,瞌睡就来了。起先是用清凉油涂太阳穴,渐渐地效果不佳。后来听说抽烟能提神,于是就上街买香烟。那时供应香烟是用计划的。好在我们进高中时就转成了掘港镇户口,有一个供应计划物资的”购货卡”,比如食糖煤油肥皂火柴等等。香烟也在其中。那时抽得很少,一般一个晚上两三支的样子,根本谈不上有”烟瘾”。所以,烟民与瘾君子还是有区别的。
高中毕业回乡之后,接触烟和抽烟的人就多了。那时,在生产队参加劳动,二十来岁以上的男同胞身上不离烟。大多数人既抽香烟,也吸水烟。他们属于“水陆通行”一类。也有极少数只抽香烟不吸水烟。因为经济条件限制,抽香烟代价大,一包最起码的香烟比如勇士牌的(烟盒上印有武松打虎的图画)也要一毛一分,一包烟天把头就光了。而一方甘字水烟却能吸至少半个月。因此,吸水烟的同胞们身上都有一个简易的“水烟台”,那是用筷子头粗细的塑料管圈两到三圈,一头装上从废一号电池上敲下来的铜帽子,然后在帽子中间凿一个小眼的零件,用来装水烟丝,另一头吸烟。烟丝是把整方水烟捏开后。装在百雀玲小圆盒里,连同火柴一起放在衣袋里。因此,到了劳动间隙或休息时,随时都可以过过烟瘾。如果是抽香烟,那么更方便了,通常一支烟可以传递好几个人,甚至连最后的烟蒂也会被哪位拾起来,剥去烟纸,把烟丝装在水烟台上吸掉最后的一口。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简易的抽烟工具早已绝迹,那些铜质的水烟台如今也成了“历史文物”而很少看到了。
还别说,“见面敬支烟,说话就靠边”。
人有“人品”,抽烟的人,也各有各的“烟品”。在现实中,我见过很多。
我有一位同学,也是高考落榜生,他混的比我好多了,毕业后不到一年,他就当上了一所成人教育学校的校长。他本人从来都不抽烟,但他身上从来都不缺烟,而且不止一包。外面口袋里一包平常的烟,里面口袋里一包好烟。平常人他不发烟,诸如见到我们这些人,总是笑嘻嘻地从外面口袋里拿出烟热情地递过来。如果是公社大队干部,就会从里边囗袋里掏出烟来,不但热情地递上,还笑眯眯地给点上。
在工作期间,我们教师经常聚在一起办学习班或是政治学习、业务学习。那时,同事之间相互发烟是很正常的。但有一位同事,极少给别人发烟,自己如果想抽烟了,就外出小便,一会儿回到会场时,他要么是手上夹一支或是嘴上叼一支燃着的烟。我还有位医生朋友,每次见面我都会给他发烟,他也从未拒绝过。他曾给我说过他关于烟的十六字真言:在家不买,出门不带,有得就抽,没得就戒。
有一次我去理发,正好一位法律服务所的朋友也来理发店,大家都尊称他x律师。我们也多次一同处理过民事纠纷,彼此熟稔。这时,旁边一位农民朋友连忙拿出一包二十元的玉溪烟发给x律师,同时也发给我一根。我叫声谢谢接受了,但x律师却说,我不喜欢这种烟。说着,自己掏出一包硬盒黄金叶,递给我一支。我说我有呢,他就自个儿点上抽起来。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常常想,当你举起打火机点燃香烟的那一刻,烟头上那红艳的火光,不就照映出你的人品了吗?
吸烟有害健康,这是不容置疑的。无论是我的长辈或是我的同龄人,不少人患有肺气肿或是气管炎支气管炎。细数下来,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有抽烟的历史。特别是年纪大了之后,那种咳得前仰后合的样子,那种夜不能寐的状况,那种吐一口痰都非常困难的难受相,实在让人震惊。其中也有不得不戒烟的人,他们在戒烟头一两个星期之内,吐出来的痰都是黑色的,可见“中毒”程度之深。但是,有些抱有”先戒(盖)我后戒烟”坚强决心的瘾君子至今还在以演译推理的方式,列举出多个xx人根本不吸烟,却患上肺癌去了极乐世界,而xx吸了一世的烟却活了九十多岁的例子,企图证明抽烟与健康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可惜没有一个人能说明,xx本来可以活九十岁,但因为他吸烟,结果只活了八十岁。一般吸烟者每买一次烟都能看到《吸烟有害健康》这几个醒目的大字,但都是视而不见,置若罔闻。国家也明令禁止在许多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因一支烟而罚款数百元的新闻也时有报道。有些烟民还戏说吸烟是“爱国行为”,因为卷烟行业税收丰盈,甚至传说仅烟草税收就可以支撑国防开支,我每天买烟,不就是每天都在为国家作贡献吗?
作为一个凡夫俗子一介草民,对于这烟的味道,还真是说不清道不明。在愚下看来,烟这东西在人们平常生活中应该有一席之地。作为一种人际交往中的礼节传媒,它可以存在。在一部分人的生活习惯中,它可以保留。但必须明确认识到吸烟不但有害于自己的健康,其二手烟还有害于周围人和家人的健康。因此,能少抽的尽量少抽,能不抽的就不抽。至于戒烟,只要有明确的认识坚强的决心和强大的自控能力,是完全可以戒除的。如果不信,你不妨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