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远新:《红镜头》与杜修贤历史

听到老杜去世的消息,我回想起十多年前的一次会面……

(附图1)《红镜头》初版封面书影

上世纪90年代末,朋友给我寄来《红镜头》一书,上下两册,说其中有我珍贵的照片。我打开一看,该书由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出版,署名:"顾保孜撰文、杜修贤摄影"。封面"红镜头"三个大字下面,还有一个副标题:"中南海摄影师眼中的国事风云。"扉页分别有聂荣臻、徐向前两位老帅的庄重题字:"历史的见证"和"忠实再现历史"。可见此书在出版者眼中历史价值之重。

(附图2)毛远新肃立在毛主席的遗体旁边

打开书后,因朋友说书中有我珍贵的照片,我便首先翻看书中的图片。果然,在下册第667页上方,有一幅我站在主席遗体旁的照片(附图2)。这张照片,我还没见过,实在是太珍贵了。仔细端详照片,我的思绪不由得回到30多年前,人生五味杂陈,在胸中翻滚起伏……

从往昔回到现实,第一反应就是从心底里感谢老杜,是他为我用镜头留下了那终生难忘的瞬间。杜修贤是新华社派驻中南海的摄影师,我和他多次接触而逐渐彼此熟悉。又因为他接替石少华,当了江青的摄影老师,我们多次在钓鱼台江青的住处见面而成为朋友。记得有一次,客厅中央的长桌上,铺满了他帮江青冲洗放大的彩色照片。当着江青的面,他给我讲解某张照片采光如何好,某张照片取景角度选得好,满口赞誉之词。我觉得其中有几张确实拍得不错,其他我看也一般。我没学过彩色摄影的原理,什么色调、色温等等术语,老杜讲得津津有味,我却听得似懂非懂。江青当面训斥老杜:"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少拍马屁!"发觉老杜略显尴尬,我还替他打圆场说:"老杜是专家,从摄影专业角度讲,恐怕他说的还是有道理。"……

凝视着手里书中的这张照片,我想,下次到北京,一定要约他见上一面,当面向老朋友表示感谢,并请他能给我也洗一张。

(附图3)

再看说明中加在"毛泽东遗体"前那个"永远看不见这个世界"的定语,似乎表达了作者某种特殊的心理情结,结合此后我阅读全书所感知的作者的立场和口气来看,不知是幸灾乐祸,还是某种说不出口的怨恨。

我心中的老杜,还是30多年前原来的印象。当年在主席遗体前拍照的时候,他和我的心情,无论从表现出来的还是从彼此所了解的,是完全一样的。现如今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呢?沧海桑田啊……

此类涉嫌虚假的文字,在书中比比皆是。

一年后,我有机会到了北京,住在马甸桥那边的湖南省驻京办事处。当年主席身边的一些工作人员来看我,谈话中偶尔提到杜修贤,我说他那本《红镜头》书中,有一张我在主席遗体旁的照片,不知能不能帮我弄到。

第二天晚饭后,老杜就来到我的住处。20多年没见面的老朋友了,我们俩都很激动。老杜拿出个大信封,出乎我的意料,里面除了我想要的那张照片外,还有另外两张上面有我的照片。其中一张就是在《红镜头》书中有五人被砍头腰斩的那张,而且是完整的彩色的照片。(附图4)

(附图4)彩照原件

这回我看清了,江青右边被砍头的是华国锋和我,再往右被斩腰、断腿的依次是姚文元、陈锡联、汪东兴。

我双手紧握老杜的手,向他表示由衷的感谢。老杜也很激动,上下打量我说:"你,你身体还可以,我放心了。外边传你一条腿被打折了。"我说:"别听外边瞎传,我在监狱里从来没有挨过打。只是十多年的铁窗生涯,脊柱患病,造成股骨头坏死,行动不大方便了。"我们共同回忆起20多年前的一些往事,聊得很开心。

是老杜先问我:"你有我那本《红镜头》吗?我可以送给你一套。"我说:"朋友已经送给我了,我是从书中得知这张照片的。"

"你对这本书怎么个看法?"老杜坦率地问。

"想听真话还是听假话?"我道。"当然是真话了。"老杜说。

"怎么说呢?......"我犹豫了一下。

"老朋友了,就直说吧!"老杜拍了拍我的手臂,爽快地说。

"你那本书里的照片,记录着我们党的真实历史,正如两位老帅题字所说,可以说是无价之宝。我给你打120分。"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70年代初,一次在钓鱼台江青的客厅里,江青、老杜和我三个人曾一起议论江青拍摄的几张茶花照片,其中有一张拍得很好,我说可以打100分,老杜说可以打120分。

大概老杜也想起那次"打分"的故事,嘴角露出会意的微笑。

"但是,"我接着说,"作为记录历史的史料来看,你那本书里的文字,实在不敢恭维。照片和文字加在一起,顶多值50分。这还是看在老朋友的份上。你那些文字,一文不值。"

"你,你......你怎么能,能这么说?"老杜瞪大了眼睛。原本就有点口吃的老杜,此时因为出乎意料,情急之下显得更加结巴了。

老杜摇了摇头,看来无法接受我的说法。

"你当时不过是新华社的一名摄影记者,"我说,"你的任务,就是用镜头如实记录下每个重要事件的历史瞬间。至于描述那些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评价那些事件中的是非曲直,原本就不是你的工作。据我的印象,你有相当高的新闻摄影专业水平,却没有那么高的政治水平和文字水平。况且,你工作的条件、环境,也不可能接触那么多政治内幕。"

老杜默默地听我说,既没有摇头也没有点头。

老杜很不情愿地轻轻点了下头。

老杜只是听,没有再和我争辩。看来他还是个老实人。我给他茶杯里加了点水,又递给他一枝香烟,并帮他点着。

两人默默地抽着烟,相对无语地坐了好一会儿,谁也没说话。

"唉!"老杜深深叹了口气,却欲言又止,似乎有难言之隐。

我转了个话题,问他:"你知道李志绥在美国出版的那本书吗?"

"知道,"老杜说,"那是,是胡说八道。是美国人利用他的身份,故意丑化主席的。"

"我和你的看法一样。"我说,"据说李志绥原稿只写了政治问题,那些生活上乌七八糟的事,是别有用心的人后加进去的。"

"我也听说了。"老杜说,"书一出来,他就心脏病死了。我看他是自己吓……吓死的。"

"李志绥,"我继续说,"不过是保健局派来工作的医生。除了生病,主席从来不喜欢医生在身边,更不用说让他介入中央高层的政治问题了。中央高层许多会议,他连会场都去不了,他怎么会知道会议的情况?说实话,他还真不如你,会前或者会后,你还可能按要求去拍照片呢。对吧?"

"嗯。"老杜点头肯定。

看来老朋友之间还是有些共同语言。我又转回到《红镜头》话题上,说:"你不觉得你那本书,和李志绥的书有某些相同之处吗?"

老杜猛地从沙发上站起身来,气冲冲地说:"你……你,你怎么能把我和李……李志绥相提并论?"

我也急忙站起身来,笑着拉他坐下:"别生气,别生气。老杜,我仅仅是讲,中央高层的一些重要活动,你和他都不是真正参与者。然而,你和他却都以亲身参与者的口吻,在那里评说一通。凭什么呢?无非是利用你是中南海的摄影师,他是主席身边工作医生的身份,以此抬高读者对你们所写文字真实可靠性的认同。在这一点上,你们基本上相同吧?"

老杜不置可否,只是坐在那里大口地吸着烟。

老杜还是不置可否,大口地吸着烟。

我说:"就说江青吧,虽然她也训斥过你,但我总的感觉,你们当时的关系相当好,她多次当我的面夸奖你。而你呢,当时对江青也非常敬重,甚至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说是江青的摄影老师,后来更像是她随行摄影师。除去外事活动,你和江青个人的来往,你给江青拍的照片,加上帮她冲洗放大的照片,比起你和主席、总理的个人来往,比起给他们拍的照片,恐怕还要多,这是事实吧?可是从你书中的文字看,从一开始和江青接触,你就带着强烈的对立不满情绪,甚至是仇恨。这符合历史吗?如果你和江青的关系,真像你书中所写的那样,你也知道,江青那个人有那么过分敏感的神经,还有那么霸道的脾气性格,她早就给你扣上顶什么帽子,叫你滚蛋了。而事实是,直到主席去世她被抓之前,她对你都一直十分信任。我没说错吧?"

老杜依然不置可否,但脸色越来越难看。

老杜轻轻点了下头。

老杜原本就疙里疙瘩的脸胀得通红,只是闷头在那里不停地大口喘着气。

"难道我说的不是事实吗?"我问他。

原来是这样。我说:"原来你也受了这么大的牵连,我确实一点也不知道啊!"我诚恳地说,"我理解你的苦衷。对不起,刚才有些话,我说过头了,请你原谅。"

"算了吧。我吃的苦,比……比起你来,还差远了。"老杜说。两个人都逐渐平静下来,相互递烟,点烟……

老杜和我不同,他不过是新华社一个摄影记者,被组织上派到江青身边工作,是执行上级下达的任务,他并不涉及、更未参与任何党内路线斗争的问题,不过是因为和江青的特殊关系,却受了几年的审查批判。种种因素驱使之下,出这么本书表示自己和江青划清了界限,也情有可原。只望读者能体谅其苦衷,书中照片是真实的历史,而许多附加的文字,不过是老杜为洗刷自己"清白"所制造的泡沫。泡沫终归还是会被历史的风雨冲刷掉的。

"没有的事!"老杜打断我的话,"人……人家会相信我吗?"

"我对那个朋友也说,完全不可能。"我接着道,"而那位朋友说,有可能哟。杜修贤不是在书中说,在他给王洪文拍工作照时,就已经察觉出这位党的副主席正忙着搞阴谋诡计,想要篡党夺权吗?"

老杜满脸的无奈,哭笑不得地摇了摇头。

我从茶几上拿起那张八个人在主席遗体边的彩色照片,用另一张照片的背面,按他书中处理的方式,盖住其右上角,对老杜说:"书中这张照片的处理手法,堪称新闻图片史上空前之作。你说呢?"

"那是出……出版社决定的,否则书都……都不让出。"老杜说。

"是那么写的?不,不……不会吧?"他疑惑地问。"一字不差。不信你回去查查看。"我答道。

"那,那……是顾保孜和出版社定的稿,我都没再细看。"他说,"你也知道,我这个人,哪有那么高的文……文学水平,根本写不出那些文字来。文字部分,全都是顾保孜写的,有些,还是按出版社要……要求改写的。不那么改,人家不……不给你出版。"

我明白了。《红镜头》这本书的副标题叫"中南海摄影师眼中的国事风云",是不是可以说,中南海摄影师老杜"眼中的国事风云"主要是指书中的图片部分;而书中的文字部分,说是女作家顾保孜"眼中的国事风云"也许更准确些。老杜需要顾女士帮他涂抹富含泡沫的洗涤液,以洗清自己和江青的关系。而顾女士很可能需要老杜这块"中南海摄影师"的招牌,提高自己文字的可信度。各自的需求使双方合在一起,诞生了《红镜头》这样一个大量真实图片与不少虚假文字杂交的混血儿。

我送老杜到电梯口,说:"是你说的嘛,老朋友要说真话。我说过头的,别往心里去。我真心感谢你那三张照片,我会永久保存的。"

老杜极不自然地苦笑了一下,连手都没握,扭头就进了电梯。

2014年10月初稿,2015年6月修订

「支持红色网站!」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THE END
1.中华烟的品牌故事(4) 文化传承:中华烟将继续弘扬中国传统烟草文化,挖掘和传承品牌的历史价值,同时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为品牌注入新的活力。总结:中华烟,作为中国烟草行业的重要品牌,以其深厚的品牌文化、精湛的烟草工艺和卓越的产品质量,已经走过了近70年的历程。在未来,中华烟将继续传承与创新,努力打造更多元化、更高品质的烟草产品,https://aiqicha.baidu.com/qifuknowledge/detail?id=10190800370
2.香烟的历史发展与商业思考(香烟股份有限公司)书评有没有想过,香烟有害健康却为何不全面禁止?美国作家楠·恩斯塔德撰写的《香烟股份有限公司:1870-1930中美烟草贸易研究》以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香烟的兴起与烟草行业的现代化为背景,探索全球第二大烟草公司英美烟草公司(BAT)在本土的发展及其在中国创建分公司的历史。看上去,这是一段关于香烟的历史,实际上,本书以烟草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6344246/
3.中国绝版老香烟,就算是老烟民也没抽过,能见过一种都很了不起烟草除了这几种香烟之外,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香烟,那就是星火品牌的香烟,这款香烟上印着一句比较特殊的话,那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是我国伟大领袖说过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言论,也说明了这个牌子香烟的格调。 但让人感觉可惜的是,这款星火牌香烟并没有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甚至有很多人没有见过这款香烟,它是有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D80BP805568P7S.html
4.人在旅途,勇走天涯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这里不论是面貌还是建筑都别具特色,漫步在数百年历史的波斯风情建筑之中,别有一番滋味。 理由二:巧夺天工的建筑 很多人都会把伊朗和阿拉伯国家划等号,其实伊朗并不是阿拉伯国家,古称波斯帝国,和阿拉伯文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所以建筑风格截然不同。 http://mkyzty.com/news.php?id=1675
5.搜狗百科:生活类词条编辑指南3、历史起源与文化:简要概述该饮料的起源、发展及相关文化 4、同类区别:同类/类似饮料主要区别" 示例: 大红袍,产于福建武夷山,属乌龙茶;是中国特种名茶,岩茶之首,属于品质特优的“名枞”,有“茶中状元”之称,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茶汤呈深橙黄色、清澈艳https://baike.sogou.com/v207752499.htm
6.赴日工作之外柔内刚地去面试对日本文化感兴趣 想学好日语 并不是说这些话题不可以作为答案,而是它们都太过抽象。如果能够展开其中具体的某个方面,侧重于说明对自己所产生的影响,以及自己由此而做出哪些思考和行动,也不失为好答案。 3 打算在日本呆多久 对很多留学生来说这个问题非常棘手,未来定居在哪里,几年后回国,完全是个未知数。http://www.japan-job.com/news.php?module=Details&id=10083
7.晚清杭烟杭州历史文化街区陈四丰烟店元奇品牌(玉堂春之三堂杭州中山中路历史文化街区。杭烟同杭扇、杭线、杭粉、杭剪并称“五杭” 备注: 杭烟,起源于清初。杭烟采用萧山、嵊县、新昌等优质烟叶,上等的烟叶掺入檀香末等香料夹杂刨切。品种有陈奇、元奇等。陈奇原为陈四丰烟店所出品,后为各家争相仿制,陈奇遂易名为呈奇。 浏览量: 0 点评: 0 次 进行点评 打假:https://www.7788.com/26928/search_149_92044509.html
8.2024年澳门特马今晚,决策资料解释落实经典版62.864本届澳门特马赛事有许多值得期待的亮点。除了激烈的比赛和精彩的表演外,还有一系列相关的文化活动和展览,让观众在享受赛事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赛马文化和澳门的历史文化。此外,赛事期间还有机会见证一些历史性的瞬间,比如新纪录的诞生或传奇马匹的退役仪式。 http://m.dgupjy888.com/post/12840.html
9.2020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乡镇)参考答案及解析(4289题41、北京以大运河北京段运河沿线地区古城古镇、运河古镇、仓储码头、寺庙街巷、传统村落等遗产保护挖掘和利用为 ,通过系统保护运河文化遗产,提升运河文化价值,打造凝聚悠久历史、荟萃古今文化历史文脉的“千古运河”, 出了一套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北京方案”。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先导 构建 B、抓手https://www.ddwk123.cn/archives/671548
10.生殖器假肢的文化技术史研究战争伤残者的大规模假肢 一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之后进行简要说明。接下来是文章第二部分更广泛的时间和主题重点,其中突出了可以考虑用于男性生殖器假肢文化和技术历史的对象,并且应该在未来进行更详细的研究。将显示 v。一个。稀疏源情况,因专题可用,https://www.yxj.org.cn/detailPage?articleId=343440
11.关于香烟的历史,你了解吗?烟草文化之后詹姆士·杜克对这种机器进行了革新。19世纪80年代中期,美洲香烟的产量大增。后来香烟在包装方面借用了瑞典的一种对火柴进行包装的设备,实现了现代化包装。1931年,人们本来是为了使香烟保鲜,在烟的包装外加上了一层玻璃纸。 16世纪中叶烟草传入中国。开始传入的是晒晾烟,距今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1900年在台湾https://www.tobaccochina.com/html/news/ycwh/676428.shtml
12.茶马古道简介茶马文化"茶马古道"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经济文化交流意义,被学术界称之为"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之一",是与古代中国对外交流的海上之道、西域之道、南方丝绸之路、唐蕃"麝香--丝绸之路"相并列的第五条国际通道。 一、茶马古道产生的背景 中国是茶的故乡,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就有饮茶的习惯,创造了灿烂的https://www.hailuogou.com/wmhl/whhl/cmwh/2016/0901/258.html
13.人民大会堂盛京细支香烟说说河北与辽宁的两个地域性历史文化烟说说河北与辽宁的两个地域性历史文化烟…… 第一个,辽宁产盛京细支;第二个,河北产避暑山庄细支…… 说回盛京细支和避暑山庄细支。首先,指导价都是30元一盒(避暑山庄我是32买的,略有加价,无所谓了)https://www.yanyue.cn/comment-select/320392938
14.权威发布!一手货源香烟一手厂家批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烟草企业构建文化交流平台,举办烟草文化展览和论坛,展示烟草历史文化底蕴。同时,烟草企业还大力支持烟草文学、烟标收藏等文化产业发展,让烟草文化成为馨意香烟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五、国际视野:深化国际合作,打造世界级品牌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烟草行业积极走向国际舞台,深化国际合作。烟草企业加强与国际同http://pf6.ahsljc.com/a/84860358ff.html
15.烟草文化演变史介绍烟草的历史,很幽默。 转自 新浪网 范劲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fanjin 最近看了本书,研究烟草文化的,里面有些小片段写的很有意思,陆续贴出,希望可以勾勒出世界烟草文化演化的轨迹。 几乎是从人类认识到吸烟这件事对人类有多么重大的影响这一刻起,人类就一直在研究:人为什么要吸烟。最直接的答案https://blog.csdn.net/weixin_34245749/article/details/92979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