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走向的繁荣街是大桥镇自古以来最繁华的商业一条街,东起塌趴街西至通江路大桥老菜市场,全长约600米。虽然门店改造成现代时尚的商铺,但商业气息依然不减。八十年代的繁荣街是大桥镇最时尚、最全面的购物好去处。
/八十年代的繁荣街/
示意图乃作者本人绘制,点击放大查看更清晰
路南是第一家五金店、文具店,主要照顾东街这边人购物方便。然后是茶水炉:八十年代是计划经济时代,煤炭都要凭票供应,一般人家也烧不起煤球,于是多数人家都冲水,每家都有好多水瓶,每天去茶水炉冲水回去饮用。他们家同时还经营着汽油灯,电灯还不普及的年代,汽油灯是家庭办大事必用的灯具,都是租用,用完再还回去。纸盒厂都是手工湖的小纸盒,用来放毛笔、药品等各式各样的,如果关系好还能拿回去和家人一起湖,毕竟能挣点钱补贴家用。旁边摇面店的生意一直很好,逢到时令,早上送到店里的米面到晚上才能拿到,还要自己再店里帮忙手工摇才行。隔壁是裁缝店,全靠人工做衣服的时代,手工裁缝生意非常好,逢年过节做衣服都是一次次的去催,一次次的去要,才能拿到新衣服。自行车修理行是八十年代必不可少的修理行,谁家能有辆自行车骑,就很不错了。学自行车都是跟人家借,还要一定的交情才能借到,万一弄坏了就要赔。买辆自行车回来,家里人天天擦的雪亮,有点坏就到车行修理。
十六间是供销社名下一家杂货铺,主营酱菜、调料等,大家都喜欢到这里购买萝卜干、大头菜等回去切开,当早晚小菜。十六间西边是商业社的理发店,规模还不小,一排排椅子在那个年代也属于贵重固定资产了。生意自然不用说,整天忙的不得了。
路南是大桥派出所,一看大铁门就威严,里面的民警整天威风凛凛的,小孩子们既喜欢又害怕,都知道里面关的是坏人。西边是大桥照相馆,当年都是黑白照,没事孩子们都喜欢跑进去玩,看工作人员晒照片。过时过节的,女孩子们都喜欢来这里拍张照片,春节的时候,大多数人家都来拍张全家福。隔壁是戚家服装店,然后是百货店和药店,中西药都有,东面柜台是西药,西边柜台是中草药,拿药房配中药的比较多,因为中药便宜。西边是大桥文化站,里面很大,平时搞些画展,后来与时俱进,买了录像机,放录像,看录像最多的是社会青年。再往西是供销社食品加工厂,坐南朝北,前后好几进,糖果、芝麻饼、云片糕等供不应求。西边靠近少年巷是黄氐汽油灯店,有手艺之人,不仅出租灯,还会修汽油灯、煤油灯。
正对少年巷北入口处的路北是东风旅社,当年这家的生意是最好,只要到大桥出差的都必到东风,环境好,院子大,服务也不错。东风旅社门口是哑巴磨剪刀,整天叽叽呱呱的听不懂,旅社旁边是孟家小杂货,老两口整天坐在店里,东西虽然不多,但生意还算不错。西边是文具店,因为靠近大桥小学,他们家文具卖的特别快,开学的时候尤其突出,铅笔、橡皮、小刀之类的易耗品。再往西是床上用品店、供销社生资店、服装店,生资店是专营生产物资的,比较杂。
少年巷往西路南是供销社布店、薰烧店,然后是茶水炉,和东街一样,解决了当年附近居民的饮用水问题、隔壁是服装店,西边是商业合作社日杂店,小天鹅商店是当时比较时髦的店铺主要卖服装,西边顾氏剪刀行,1928年顾耀忠创办,后来由他儿子顾思祥经营,然后是裁缝店。西边是杨华生剃头店,1964年杨华生18岁开始开店,生意一直不错,虽然收费不高,但人人都要理发、刮胡子,也是日日进账。
路北是供销社幼儿园,都是供销社职工家的小孩子才能在这里上,农村户口的孩子是进不了的。供销社食堂位于繁荣街111号的百年老宅内,食堂成立于供销社兴起的年代,隔壁是惠民旅社,应该是镇办的小旅社,因为便宜所以生意还算不错。再往西是服装店、供销社杂货店,秤店不仅仅卖秤,更主要的是维修各种秤,谁家秤杆断了,谁家秤砣丢了,都要到这里来维修。街北面西边是供销社烟酒店,商业合作社日用百货店,这两个店在计划经济时代是相当的吃香,烟酒全靠找人买,百货也一样,你看中的不一定能买到。
西头南面是东风饭店,里面很深,前后很大,都是木头四方桌,木头条凳,早上来吃面条、包子的人络绎不绝,中午、晚上都是人家办酒席和单位来人招待。最西头是日杂店,卖的都是日常家用的东西,锅碗瓢盆、扫帚等。再往西连着大桥菜市场,菜场有四排东西向的塑料雨棚,卖菜的都在雨棚里面,但很多私人种的菜都用小篮子在雨棚外围卖。
随着时代的变迁,古街繁荣街历经多次变化,但依然保持着商业一条街的风格,门店时尚化,经营品种多元化,但门前的一条青石路确依旧承担着行人的脚步。
/重温古代繁华街道的历史/
繁荣街也称条石街,建于明末清初,由店铺、寺庙、乡绅、民众共同出资,从江南购买近万块“胭脂红”条石(长3尺、宽尺余、厚4寸)铺成,“钜泰银楼”等百年老字号声名远播。
大桥镇宗氏炒货店位于繁荣街2号,塌扒街与中大街交汇处,清晚期建筑。占地面积50平方米,建筑面积36平方米。店房面阔两间6米,进深6米。建筑因地而建,内部木结构较为复杂,支架较多,中间一竖柱支撑三组木结构;外形小歇山式。
义成茶食店位于繁荣街8—10号,清代建筑,坐南朝北,为清晚期义成所开茶食店。面阔两间,前后两进,一根过海梁横跨店上部,为门市腾出空间,下面临街门板,前店后作,店店相连,结构风格相近,为大桥店铺典型风格。
刘家大院位于繁荣街13号,建于民国十三年(1924),屋主为刘天奇,字厚之,当地群众称其为刘厚。民国九年前来大桥经商,开设济源钱庄(亦称“刘厚记钱庄”),随后着手购置房产,建成刘家大院。刘厚之于民国十六年(1927)出资办起了养田义学,免费招收学生入学,并免费发放书籍簿本及文具用品,还免费供应午餐。购田140亩为学田,收租所得解决上述经费问题。直到他去世数年后,至民国二十九年(1940)日寇侵占大桥,养田义学才停办,其间受益学生约2000人。他还委托大桥知名士绅童希陈开办敦善堂等慈善机构。民国二十八年(1939)新四军挺进纵队二、三支队渡江北上,曾在刘家大院设司令部。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渡江来大桥地区视察,建立了苏中地区第一个地方党支部,曾下榻在刘家大院。解放后,大桥镇党委、政府曾多年在刘家大院办公。
狮子府位于大桥镇繁荣街东段,清代中期建筑,乃顾图河榜眼及第后营建的家祠。狮子府坐北朝南。门前面对大街有高与檐齐的大石狮子一对,石狮子后面有木栅栏,木栅栏两侧置太平缸数只,木栅栏后为一高大门楼,门楼上端竖匾额一方,上题“榜眼及第”四个烫金大字,门楼后西侧,为顾氏宗祠正屋。
宝源钱庄位于繁荣街64号至101号,为民国初建筑,坐北朝南。宝源钱庄由杨氏创立,经营汇兑和存放业务。解放前夕关闭,做过大桥法庭。建筑共有七进,面阔三间,原多进的结构均小瓦屋面,第二进为二层砖木楼,第三进比较精致。七架梁带卷拱,卷拱上有刻花。其规模较大,建筑风格为清式结构,保存较好。
陈记布店位于繁荣街98号,为陈氏所开布店,清代建筑,坐南朝北,前进为门市房,后进房屋七檩。门市房木结构,有天花。后进硬山式,并有卷棚,保存较好。屋面小瓦局部换成大瓦。
束星北故居位于繁荣街117号,清末民初建筑,坐北朝南,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旧居现存四进。物理学家,1927年被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选为助手,20世纪20年代初束星北随母亲郭氏寓居大桥镇。
繁荣街繁华的历史已经书写了一百多年,街面的条石记载着大桥人勤劳睿智的历史,一代代变革者还将延续发展这条承载大桥人百年记忆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