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将文献管理和学术笔记allinZotero了!

总体来说,我阅读文献和写笔记的融合度非常高,因此会很期待两件事在一个软件中进行,这样既可以避免不同软件的反复切换,也可以更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想要的文献或笔记。Zotero目前所可以实现的文献与笔记联动功能完美地解决了我的这些痛点,而其他软件暂时无可替代。尽管它的笔记功能和其他专业的笔记软件相比仍然比较简单,不过基本的文本编辑、创建链接、导出等功能已经满足了我的基本需求,更复杂的链接或可视化功能我也可以暂时放弃。因此,我开始尝试将文献和笔记allinZotero。

二、解决痛点:文献和笔记管理的联动

2.1文献和笔记统一管理

在Zotero中做笔记最直接的便利就是可以统一管理文献和笔记。如图1所示,pdf文档和与该文档直接关联的所有笔记都汇总在同一条目下,只要找到文献条目,就既可以找到pdf又可以找到所有笔记。

图1文档和笔记统一管理

而且,Zotero的主面板上提供了标题、作者、年份、期刊等更丰富、全面的信息(见图2),因此可以通过更多不同的信息来搜索我们需要的信息。那么,当笔记也在同一个系统中管理时,我们同样可以通过这些信息帮助我们找到需要的笔记。

图2Zotero主面板示意

图3文档和笔记在Zotero中同时打开

另一方面,从笔记也可以直接回到文献中去,甚至可以直接定位到具体页面,只需在做笔记时如图4所示,注意添加引用即可。

图4从笔记回到文档的选项

上面所说的三点结合起来使用,使得文献和笔记在同一个软件中形成了有效的互动,既方便管理,又很好地解决了我边读论文边写笔记需要来回切换软件和多次搜索的痛点。

图5通过注释添加条目笔记

2.3一键添加单条批注到笔记

Zotero也提供了单条批注直接添加到笔记中的功能,在不通读论文的时候,我往往会使用这一功能。如下面几个截图所示,高亮、截图或自己添加的批注都可以通过“添加笔记”一键加到笔记中。

图6选中文本后高亮

图8以图片形式截取部分内容

将上面所示的各类标注通过“添加笔记”加到笔记之后的效果如图10所示,默认会按照添加到笔记的顺序(并非在文档中的顺序)排列。除了免去自己复制粘贴的麻烦之外,笔记中的这些信息还可以显示出你所使用的颜色,这样可以很清楚地通过颜色来呈现不同的引文对自己的意义。

图10从pdf标注到笔记

图11引文标示及回到原文

综合“通过注释添加条目笔记”和“添加笔记”功能,方便我将阅读时做的批注和后续的笔记整理联动起来,我不再需要来回寻找批注,还担心疏漏,也不必一条一条手动复制粘贴,Zotero还为我们自动保留了引用信息和颜色标识。总体来说,在Zotero中统一管理文献和笔记,更好地实现阅读和写作的互动,完美地解决了我的主要痛点。

三、进一步优化:ZotCard和BetterNotes插件

图12Zotero笔记库

不过,Zotero作为开源软件,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插件来完善使用体验,比如说,ZotCard和BetterNotes这两个插件就提供了可视化笔记关系的初步方案。

ZotCard

ZotCard提供了以卡片的形式平铺陈列笔记的效果,如图13这样,对比图12,现在不仅可以看到笔记标题,还可以看到部分笔记内容,也可以通过如笔记类型、标签、关键字、创建日期等等条件筛选,仅列出部分笔记卡片。

图13ZotCard效果

这种平铺卡片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我们使用纸质卡片的效果,也是我一直以来十分期待的功能。想要更好地利用它,或许可以通过设置标签进行筛选,我个人的倾向是从完成度、主题、项目三个维度来设置。另外,因为页面大小有限,所能直接呈现的内容也有限,比如图13直接看去内容是相当混乱的,可以得到的有用信息也是很有限的,那么在日后的使用中我可能会继续思考将哪些信息放在一张笔记卡片的最前面,方便同时阅览各个卡片的核心内容。我同样也会期待这个插件的进一步开发,比如说提供每张卡片大纲/标题折叠视图,更多样乃至更自由地摆放卡片的方式等等。

BetterNotes

BetterNotes可以帮助梳理笔记内部的结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梳理笔记间的关系。对设置为“工作区笔记”的笔记结构提供了大纲(图14)、脑图/思维导图(图15)、网络图(图16)这三种呈现方式,以BetterNotes官方使用说明的结构为例:

图14大纲图

图16网络图

首先,你可以将新创建的笔记或已有笔记设置为“工作区笔记”。如图17所示,“工作区笔记”是图片左半区显示的BetterNotes的用户指南,将右半区选中的这篇笔记“设为工作区笔记”,就可以实现图18,这时我的“工作区笔记”就变成了“工作区笔记示例”这篇。

图17设为“工作区笔记”

图18新“工作区笔记”示例

随后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图19中红圈所示的按键直接向工作区笔记中插入另一条笔记的链接,而且还可以选择插入的章节位置。插入后就可以看到工作区笔记出现了一个链接,显示的是对应笔记的标题,大纲中也有所体现,无论直接在笔记中点击链接还是在大纲中点击链接,都可以链回原笔记。同时,原笔记下方还出现了反向关联的说明,即在“工作区笔记示例”中引用。

图19向“工作区笔记”添加笔记链接

当我们再多添加一些笔记链接之后,笔记间的关系也会更加复杂,网络图也变得更加复杂,如图20中即呈现出了笔记间的关联。而且,直接在左侧结构图中点击关联的笔记,右侧面板也会立即呈现对应的笔记原文。

图20笔记关系网络图示例

总体看来,BetterNotes的功能也还比较有限,不能帮助我们呈现笔记间复杂的关联网络,因此,我觉得即便借助这些插件,Zotero暂时还无法像RoamResearch,Obsidian这类笔记软件那样作为我们的思维工具。但是,根据上面展示的功能,插件的辅助可以比较好地帮助我们做一些结构化的梳理工作,比如说写文献综述,比如说有了一些想法和材料之后方便调整组合成完整的论证等等。

四、我在Zotero中的笔记系统

4.1研究日志/DailyNotes

我在使用RoamResearch和Obsidian时,对DailyNotes有非常强的依赖,在Zotero中我则通过BetterNotes的“工作区笔记”功能,将DailyNotes直接设置为“工作区笔记”,记录自己的研究日志,每次打开Zotero就可以直接进入日志,确定自己要看的论文或完成的笔记等等。

不过,由于Zotero中笔记间关联的操作有限,笔记间的互动也相应受限,因此我在Zotero的这个日志中只做日程性的计划和回顾总结,而不再像在其他软件中在DailyNotes上既做日程管理,又做灵感的随手记。

此外,“工作区笔记”可以理解为我们的工作台,在目前的版本中只能设置一篇笔记作为我们的“工作区笔记”,那么,如果将研究日志设为“工作区笔记”,就不能再同时将其他笔记设为“工作区笔记”了。一种解决方案是在需要的时候将“工作区笔记”切换为别的笔记即可。不过,我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其实也没有必要。因为,首先,Zotero中所有笔记都提供了在独立窗口编辑的功能,其实也相当于我们为自己建立了一个“工作区”。其次,即便不建立“工作区笔记”,我们仍可以建立笔记间的关联,只是操作上要多一步,不像图19展示的那样一键添加链接,而是先如图21所示复制笔记链接,然后再粘贴到其他位置,这一操作并没有太麻烦。

图21复制笔记链接

4.2写笔记:从闪念笔记到长青笔记

4.3管理笔记:项目式管理

当我将笔记系统也整合进Zotero中,笔记库和文献库合一,因而不用特殊的设置,就实现了主题式与项目式的结合。在Zotero中操作时,我会通过“添加独立注释”来创建项目笔记(图22),并将新建立的项目笔记直接保存在当前项目的文献库中(图23)。

图22添加独立注释

图23项目文献库与项目笔记

五、Zotero笔记系统不足与期待

上文谈了Zotero实现了文献与笔记管理的互动给我带来的巨大便利,我的基本需求在Zotero中也可以满足,因此我逐渐转移了笔记系统。不过,它毕竟不是专业的笔记软件,目前至少还有一些我认为很重要的功能它没有,大家在考虑是否要转移的时候还需要慎重考虑自己的笔记习惯。

首先,尽管Zotero的移动端目前已经比较友好了,但在并没有快速创建随手笔记,或快速捕捉(quickcapture)的功能。这一点在电脑端有办法解决,比如说创建一个独立的inbox笔记条目,每天打开zotero的时候就用独立窗口打开这条笔记。但在移动端的操作体验就没有那么顺滑,而使用移动端的场景才是我们最需要随手记的场景,所以我现在还是会使用flomo作为我的随手记工具,按需定期整理。

再次,从图19和图20可以看到,Zotero也实现了反向链接的功能,即A笔记链接到B笔记之后,在A笔记中会显示在B笔记中提及。但是Zotero目前的反向链接并不是实时同步的,每建立一次链接就会在原笔记中显示一次,如图24所示。注意,不仅仅是你在一篇笔记多处引用它会多次提示,而且创建链接后删除,原笔记中建立的反向链接提示仍会保留下来,图24的例子中多出了三条提示,是我删除了三次链接后的结果。

图24多次重复反向链接

六、结语

总体来看,Zotero中阅读和管理文献、笔记与文献的联动功能已经很强大,目前基本满足了我的需求,还实现了我文献和笔记allinone的梦想。不过Zotero及其插件目前可以实现的功能和一些专用笔记软件相比,仍有劣势,如缺少快速捕捉功能、操作颗粒度大、反向链接功能简单等,尚不能作为很好的思维工具来使用。如果你的工作需求和我类似,不妨尝试一下Zotero里记笔记;如果不是,还是需要认真考虑自己的日常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笔记软件。

THE END
1.研究日记我是如何在一夜之间完成那篇关键论文的研究日记:我是如何在一夜之间完成那篇关键论文的? 昨晚,我提笔写下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篇论文。它不仅仅是一份报告,更是我对知识深入探索的见证。我想分享一下,那些激动人心的时刻,以及我是如何在压力之下,创造出这份精彩纷呈的工作。 从早晨到午夜,我几乎没有休息过。但每一次深呼吸,都让我感觉更加专注。我知道https://www.nmligkeir.cn/lv-se-sheng-huo/105945.html
2.学术周记探索知识边界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学术研究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重要力量。作为一名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学者,我每天都沉浸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努力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为人类文明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学习日志 我通常会记录下我的学习过程,每天都会有新的收获,无论是阅读书籍、参加研讨会还是进行实验。我相信,这些https://www.lftbmvqsn.cn/xian-shi-shuo-shuo/807753.html
3.日志研究:了解长期的用户行为和经验日志研究是一种收集用户行为、活动和体验的定性研究方法。日志研究需要研究的参与者在一段很长的时间段内(几天、一个月甚至更长)进行自我报告。在这段时间内,研究参与者被要求保留日记并记录有关正在研究的活动的具体信息。为了帮助参与者能记得去写他们的日记,有时会定期提示他们(例如,通过每天定时的通知或在白天https://www.jianshu.com/p/43202030f4f4
4.大创研究日志.docx1、的研究日志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研究日志(1)时间2012.4.22地点力学所人研究重点明确主要的实验内容及熟悉仪器和的使用今天中午, 组的成员从学校西门出发,坐车来到 的力学 ,抵达目的地是,杨老师已经在等 了。之后杨老师就给 开仪器,讲解压力机的操作方法, 的相关参数的设置,环境的使用,并现场拿了一块 10cm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9207113.html
5.日记研究日记研究是一种收集定性信息的研究方法,它让参与者在日志、日记或日记中记录有关他们日常生活的条目,了解所研究的活动或经历。这种数据的收集采用了纵向技术,即在一段时间内对参与者进行研究。这种研究工具,虽然不能像真正的实地研究那样提供详细的结果,但仍然可以提供大量的背景信息,而不需要真正的实地研究的费用。日https://vibaike.com/175009/
6.日志研究,diarystudies,音标,读音,翻译,英文例句,英语词典日记研究作为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中进行反思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国外对此进行了较多的研究。 3. A diary study with 10-lagged design among 22 faculties from the same university was adopted to examine these hypotheses. 该研究针对职业枯竭研究领域存在争议的两大理论问题——产生机制与内部过程,使用日记研究方法http://dictall.com/indu58/60/5860751E0D5.htm
7.想买一块劳力士日志型,研究以后太让我纠结了就研究日志型吧 结果发现:115200,外型喜欢,也有白色表盘,但是表径太小,才34mm,我的腕周17.5cm,https://b.xbiao.com/958/858902.html
8.实验室研究院日志indienova独立游戏这次试验要以失败告终了吗 7月24日 情况比想象中的好一些 破裂的疱疹并没有造成感染 反而都全部结痂硬化 看起来。。。就好像长满了鳞片 7月25日 M04_11情况稳定 再观察一天就可以进行下一步试验了 7月26日 M04_11从实验室里消失了! 心急的研究人员打开了实验室的门 https://indienova.com/u/intogames/blogread/3411
9.java日志脱敏框架log4j日志脱敏卡哇伊的技术博客现在项目中没有对日志脱敏,于是我萌生了研究日志脱敏的想法。之前对日志系统没有深入了解过,总结了一下日志的知识点: 日志基础研究脑图 日志基础框架图 主要参考资料: 源码分析: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605924?from=article.detail.1442406 https://blog.51cto.com/u_92655/6885122
10.日志数据脱敏方法研究VerneinGitHub日志数据脱敏方法研究 日志文件中的敏感信息比如密码,电话号码等等进行过滤处理。第一个想到的方法就是去 log4j 中自定义 Appender,在 Appender 中正则匹配敏感信息进行过滤。 log4j 日志框架在之前的文章中也也说过,主要有三个组件,Logger,Appenders 和 Layout,要过滤日志内容解决方法也就是从这三个地方着手。http://einverne.github.io/post/2018/12/log-desensitize.html
11.4pyenv崩掉的心酸历程和历时两天修好的黄金总结!(pyenvinstall失败2.1:研究日志 是的没错,尝试方案1的四步对我来说都没用,超! 此时我们真的要去看报错日志了。这里我把报错的pyenv install的信息再次贴上来。 于是输入命令 grep -C 3 'error' /var/folders/4t/q8vsd83j12v34_1z9lv5_z040000gn/T/python-build.20240327231149.7420/Python-3.6.15/config.log https://blog.csdn.net/zhiaidaidai/article/details/137028598
12.专业精致的研究日志模板专业精致的研究日志模板 上传时间:2023-10-21 09:15:45 1/5 作品简介 点击登录查看代码 一键下载 收藏 2652 22 11 作者:LaTeXStudio关注 测试平台:texlive 编译方式:xelatex 源码属性:转载 转载来自: https://github.com/e61-Institute/micronote-templatehttps://www.latexstudio.net/index.php/index/details/index/mid/3715.html
13.STEM课程案例—木质结构承重强度探究活动学生研究日志 一、第一次进入实验室,观看了承重结构世界赛和全国赛的视频,看到了带回来的上一届世界冠军的承重结构模型。 我们团队决定模仿制作一个。由于是第一次实验,缺少经验,结构制作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最后出现了:承重结构重量超标,底面不平,高度小于原模型,而且少四根横梁等现象,分析应为技术问题。先不进行承https://quan.qlteacher.com/u/5378441af66f238fb37bb7d8/blog/62e1f99edda00f12ef427c17
14.ICSE2023为计算平台的高质量运行保驾护航以往的日志解析技术通常致力于识别并分离日志中的动态变量和静态模板。这样的日志解析方式有助于分析和梳理系统事件之间的关系,但是对所有变量一视同仁,可能导致变量所载信息的丢失。 为了研究日志中动态变量可能记录的信息类型及其重要性,研究员们在开源日志数据集上进行了抽样分析。对各类型变量调查结果取平均后显示,https://www.msra.cn/zh-cn/news/features/icse-2023
15.我院研发效能实验室荣国平课题组在软件日志实践研究方面取得进展为破解软件日志实践长期以来存在的诸多难题,着力弥合学界与工业界的认知鸿沟,我校软件学院研发效能实验室荣国平课题组长期以来聚焦软件运维质量保障,深度回溯软件日志实践研究现状,致力探寻未来研究新方向。课题组应用系统化映射研究方法(Systematic Mapping Study)对日志实践的研究现状进行全面且系统的整合,通过建立实践中存在https://software.nju.edu.cn/xyxw/20220419/i220804.html
16.云风的BLOG:游戏开发ArchivesFactorio 的流体系统也经历过多次改动。在开发日志上有记载的就有三次:New fluid system,Fluid optimisations,New fluid system 2。作为一个 5 年近 2000 小时的老玩家,我感觉的到流体系统的修改一直在做,不只这三次;而且直到今天,流体系统在游戏中依然会出现一些反直觉的行为。 https://blog.codingnow.com/oiie/oiie/
17.基于机器学习的日志分析研究与应用学位随着现代化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日志文本,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日志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这些日志文本具有数据量大、批次产生、日志内容复杂、分析成本高等特点。引入机器学习技术进行日志分析,对日志问题的定位与解决提供数据支撑,可以大大减少实际分析人员的工作量与分析难度。主要研究成果包https://d.wanfangdata.com.cn/thesis/D01927069
18.作文教学个案反思6篇(全文)[1]215美国学者布鲁克菲尔德认为:“研究日志(又称教学日志、工作日志或教师日志)是一种教师对生活事件定期的记录,它有意识地、生动地表现了教师自己。它不仅仅是罗列生活事件的清单,而是通过聚焦这些事件,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假定。”[2]90国内一些学者也对教学日志进行了探讨,并从教学反思的角度对教学日志的内涵作了https://www.99xueshu.com/w/ikeyqgrasnbj.html
19.考博日志(3)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拟进行的科学研究设想在研究生期间参与《水酶法提取玉米皮多糖及其结构组成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课题的研究使我对天然功能性产物的开发研究,特别是植物多糖的研究有了很深的了解,并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也为攻博期间进一步研究相关课题奠定了基石。 在博士期间计划继续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研究的相关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9863-638195.html
20.研究日志艾璐卡图著注册登录 下载APP 充值 研究日志 艾璐卡图著 纯爱现代综合连载.尚未签约 0字0人阅读246人气0海星 跨过山海来见你 立即阅读 CP1266790 投诉 暂无排名https://gongzicp.com/novel-1266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