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新时期提倡新事新办,结婚以男女双方的自由恋爱为基础,仪式简单而隆重,而旧时婚嫁却有着许多的陈规陋习,且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这里简单介绍一下雄县和容城县的传统婚嫁习俗。安新水乡的婚嫁另文谈及。
一、提亲
多数由男方长辈和亲朋请媒人到女方家中提亲,有的媒人找男女双方家长说和,双方均同意即可。然后将男女的年龄、属相、生辰八字压在灶君香炉下,三天内不发生不吉利的事,便可“拆八字”,上等中等可用,下等则否。双方认为合适,则正式互换龙凤帖。
二、订婚
双方认可,就要过小贴(小书),即求婚答婚。由男方先向女方送贴,表示求婚,女方如同意,就接小贴并回帖。贴是用一张长方形红纸书写,由媒人传送。过完小贴过大帖(大书),过了大贴就是用契约方式结下了婚姻关系。换帖时,男方先送女方“四小礼”以示定亲,再送女方首饰等作为聘礼。女方回帖时要回赠彩礼,若男方是读书之家,就回赠文房四宝或四书;也可回赠四样彩礼,宣布婚事即成。
三、过礼
新中国成立前又称“过大礼”“定日子”,结婚前举行。男方按女方家族亲友数量,蒸四十个馒头,连同“半匹青布”“半匹蓝布”由长辈和媒人送去,女方设宴款待,席间商定结婚日期。日期定好之后,女方将男方送的馒头分给众亲友,并通知婚期。日期一经确定便不能更改,必须变动时,只能推后不能提前。
四、催妆
结婚前一天,男方将首饰、衣物等送到女方家为催妆。女方将嫁妆送到男方家中,男方要付压箱钱,俗称“抬嫁妆”。
五、迎娶
结婚前一日下午,新郎披红戴花到女方家娶亲,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极为热闹。至晚,女方以酒宴款待,谓之“待夜席”。次日凌晨,将红轿架至内屋门前,铺上红毡,新娘穿大红衣,头蒙红绸巾盖头上花轿。花轿进村后围着村子转一圈,白洋淀淀区则乘船绕村转一圈。一路吹吹打打到男方家门前,燃放鞭炮,以示喜庆。新娘下轿后脚不沾地,要走马鞍,迈火盆,踏石板,接着拜天地。于天地位前香案上置一斗,其中盛满红粮,插箭三支,挂弓一张,插秤一杆,秤上挂秤砣,谓之“秤杆不离秤砣,老头不离老婆。”新郎取秤杆挑去新娘盖头,摘下所披红绸,谓之“解愁”。取弓箭射屋之四角,取志在四方之意。然后新娘向公婆亲朋行跪拜礼,受礼长辈均赠拜礼。男方要设宴款待送亲及贺喜的亲朋好友。晚上,由嫂子铺炕,并向新人讨要喜钱。新房桌子摆放核桃、枣、花生、栗子,取夫妻白头到老、早生贵子之意。
六、回门
结婚第三天,新婚夫妇携带礼品到女方家拜见父母亲朋,俗称“回门”,次日送回,称为“三天接四天送”。在婆家住八天,谓之“四平八稳十二安”。也有的当日去、当日回。至此,婚礼全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