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37年始,大批民族产业内迁,川内资本、人才逐渐结集,“实业救国”呼声高涨。工业方面,东南和中原地区的一些卷烟设备和技术人员进入四川、广州、贵州、云南等地,推动了西南卷烟工业的发展。同时河南、安徽、山东等地产烟区的人民涌入大后方,发展手工卷烟产业,成为战时经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样,生产烤烟发展卷烟业,自然成为抗战期间西南地区开发的重要项目之一。1938年,四川省开始试种美烟。1940年时,四川推广美种烤烟1400亩,1941年时增至6700亩。1942年,云南省推广美种烤烟5000亩,贵州省生产烤烟叶3000担。
1939年9月,财政部四川烟叶示范场在川西郫县成立,从事烟草试验改良及推广工作。该场设立技术股,股下分种子作业系、换种轮作系、病虫害系、熏烤系及留种烟圃五部分,历年该场进行了烤烟品种比较试验,雪茄烟品种比较试验、纯种培育、抗病育种、烟草害虫种类调查、地老虎防治试验等,并与四川大学农学院、金陵大学农学院、中央大学农学院、铭贤学校订立规约,协作研究烟草生产技术及培养人才。
该场内设推广专员,负责推广工作,自1940年起划定郫县、新都、什邡、温江、崇宁、金堂、资阳、绵竹等8个县为推广区,先后在资阳、绵竹、温江县,各设示范圃一所;并和四川大学农学院、铭贤学校合作,分别在新都、金堂、土县成立合作示范烟圃一所,作为技术示范、推广的中心。
在品种选育、栽培等领域,开展了调查研究与试验,部分研究成果反映了三、四十年代我国烟草农业研究的最高水平。
大后方卷烟业的发展为中国的抗战起到了积极作用。一方面,满足了抗战军民卷烟的供给。香烟成为很多出征士兵缓解压力,不可或缺的良伴。另一方面,有效增加了国家的财政税收。这在战时,尤为关键。
由于前方上海、武汉等原本发达的民族烟厂遭到日军炮火的破坏。1943年3月,上海民族烟厂仅存28家,为1927年卷烟厂总数的15%。而英商颐中烟草公司生产的“旭光”、“太阳”等牌号的卷烟,也成为日军的军用品。川内聚集的有志之士和烟草专家本着“寸土必争,烟业救亡”的信念,在大力发展烟草业之余积极试制新烟,期望开发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产品,在非常之时以寄托中华儿女之情。这一盛举在业内被称为“全国烟业抗日大会战”。当时报载,各大烟厂群策群力,热心民众献计献策,海外华侨不远万里带回优质原料和最新技术。
新烟的研制从不同方向着手开展。在原料品种,包装上进行了多种尝试。历时近两年,制成了比较满意的样烟。样烟被存放在青花瓷盘中供大家品吸,烟草香夹杂悠悠茶香,非常具有民族特色。民间相传的故事,虽已不可考,但人们还是愿意相信,在乱世有这么一段传奇:据说当时的研发组内,有一位烟草专家,常坐望江,品茗香茶。一次他灵感突发:如果在烟叶中加入茶香,会不会是个突破?茶文化在中国可谓博大精深,蕴涵着中国渊源的文化和精神。提起“茶”字,国民就顿有亲切感。于是这个新烟的方案里,就添加了茶香。开发成功后,这个新烟在烟草本香里,带着点袅袅的茶香,回味悠长……
2002年,在成烟十五技改之际,作为攻关项目之一,成烟启动了娇子茶香型烤烟研发工程。最早,称为“S20项目工程”,和S50超高端香烟研制一样,是厂里的重点项目。历时三载多,获得了多项技术性突破,制成了中国的茶香烤烟:08娇子。
有些老烟民听说了关于三四十年代的这个故事,都说因地利之便,成都卷烟厂是最有机会将这支有故事,有传奇特色的茶香烟传承发扬的。还说,什么是真正的中式卷烟,这个茶香的08娇子,就是典范。
08娇子闻之茶韵纯正,品之饱满悠长,茶香易于识别而不改烟草醇厚本质。滤嘴中添加了茶滤素。茶滤素是绿茶提取物的关键功效物质,可将主流烟气中的自由基降低10-15%,在同类抑自由基物质中处于领先地位,独创出中式减害功能。外包装由当代名家勾勒经典的青花唐草纹,并独创了润泽光滑的瓷面印刷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