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消费活力”——这是2024年消费维权年的主题。其涵义是要优化消费环境,让消费者敢消费、愿消费、乐享高品质消费,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
然而,随着消费领域新场景、新业态、新科技不断涌现,侵权手段也花样翻新,令人防不胜防。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海报新闻策划推出“3.15调查”系列报道,为您深扒消费陷阱,甄别消费套路。
海报新闻记者丛萍田阳仪首歌报道
以低级别冒充高级别、以夏秋茶冒充春茶、以非核心产区冒充核心产区……茶叶销售中,一些商家利用了大部分消费者不懂茶叶,拼凑掺杂,以次充好,尤其在直播带货销售中,主播对茶叶的品质品级避而不谈,而是反复用名义上的低价吸引消费者,实际上产品可能根本不值这个价。近日,海报新闻记者采访联系了多位茶叶销售、运营、鉴定领域的从业者,为大家揭秘茶叶买卖中的那些“坑”。
低级别冒充高级别非核心产区冒充核心产区……
“这是高级别的茶,售价大约为每斤2000多元。这是中等级别的茶叶,售价大约为每斤1800元。这种更次之,售价为每斤800元-900元。”济南从事茶叶销售工作多年的王先生介绍道。
采访当天,王先生专门摆出三种不同级别的茶叶。通过对比,海报新闻记者可以看出三种级别茶叶的不同。高级别的茶叶全是芽,中等级别的茶叶基本是一叶一芽,级别最差的茶叶叶片更多、更大。同时,三种级别茶叶散发的味道也各不相同。
“分开的话比较容易分辨,如果商家在高等级的茶叶中掺进低等级的茶叶,除非专业人士逐一检查,消费者基本分不出来。为了保证质量,每年采茶季,我们都要到菜园、茶厂进行全程跟踪。而直播带货时,消费者只能隔着屏幕听主播介绍,摸不着闻不到茶叶,看到的仅是样品,实际质量根本无法保证。”王先生说。
据王先生介绍,茶叶中的等级划分是参照国家或者地方有关标准认定的,但是认定标准中没有可量化、精确的指标。在同一种茶中,高等级的售价要比低等级的售价要高,以白茶为例,特级白茶售价大约为每斤2000元,一级茶叶大约为每斤1800元。
王先生还介绍了茶叶销售中另外两种以次充好的“坑”。根据不同采摘季节,茶叶分为春茶、夏茶、秋茶,一般春茶品质最好价格最高,秋茶价格次之,夏茶最便宜。
“用低级别的茶冒充高级别的茶,用夏秋茶冒充春茶,用非核心产区茶冒充核心产区的茶,或者不同的茶掺和在一起,这些‘以次充好’在茶叶的销售中,比较常见。尤其直播中打价格战,要想比同行卖得价格低,又不能赔本,只能用低等级冒充高等级。”王先生说。
直播中模糊茶叶等级商家还会高利返给主播
对于利润方面,毛毛坦言,以一间中等体量的店铺来说,一个月卖几百万元是比较轻松的,利润在10%左右。不过,不排除有的商家会把高利返给主播。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茶叶的成本是40元,标价200元,在直播间可以以100元的价格卖出,利润为60元。其中,商家会把50元给主播。对于商家来说,这样的销售模式也是很轻松的,他基本什么都不用干,有达人去帮他卖货就可以了。”
经验老到的专业人士也不一定鉴别
“事实上,茶叶直播中很多所谓的‘坑’,很多经验老到的销售商以及专业茶艺师都不一定能在对手的盘子上过招,因为没有入手感,就无法真正去鉴别茶叶的好坏。”四川高技能人才库专家、一级茶艺师、一级评茶员郭炜锋向海报新闻记者介绍,一套完整的评茶过程要从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五个方面来看。就线上直播来说,香气和滋味是无法体验的,那么主播就会通过语言的描述来让消费者进入他所设置的场景,通过个人的想象对味道产生期待从而产生购买欲望。
此外,郭炜锋也给出了一些茶叶的鉴别技巧,消费者可以通过观察外形、汤色的明亮度以及叶底的活性来辨别好坏。“外形上,看茶叶越均匀越紧实越好;虽然不同茶叶的颜色不同,但可以通过色泽来辨别,好的茶叶光泽度高油润度好,不是那种干枯的状态;另外就是杂物或者说梗的含量,越少越好。叶底的活性方面,可以捏一捏冲泡完的叶底,捏起来不会像烂泥巴或者枯木那样,才算是比较好的茶叶。”
郭炜锋建议,如果不会辨别,可以跟着品牌走。“品牌茶叶虽然会有溢价但不会过高,一般不会出错。另外,选择100元-300元之间,单品重量在200克到600克之间的茶叶也是比较稳的,性价比最合适。这一区间在市场上有较大的需求,属于中坚产品,品牌溢价不会特别高,商家不敢也不会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