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校尉:从精准防控标杆到一周三万,上海怎么了?学者观点

这几天,随着全国新冠疫情数据的急剧变化,大家也逐渐把目光从香港、长春转移到了增势惊人的上海:

3月24日,上海新增本土确诊29例,无症状感染者1580例;3月25日,新增本土确诊38例,无症状感染者2231例;3月26日,新增本土确诊45例,无症状感染者2631例……这样的数据比例可以说是全国少见的。

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27号晚上发布消息,从28日5时起,以黄浦江为界,分区分批实施核酸筛查。

这种网格化区域封控虽然看似合理,但对上海当下的情况来说,其实是有些晚了。连续多日的增长,以及不断外溢到其它省市的病例,很难得到有效控制。

随着筛查工作的开展,感染者的数字也在飞速上涨:

3月27日,上海新增本土确诊50例,无症状感染者3450例;3月28日,新增本土确诊96例,无症状感染者4381例;3月29日,新增本土确诊326例,无症状感染者5656例;3月30日,新增本土确诊355例,无症状感染者5298例……

触目惊心的数字不光引起了人们的担忧,也引发了对上海——这个曾经以“精准防控”被广泛认可为“优等生”的区域——防疫政策的大范围讨论。

终于,在3月30号夜里,上海发布了全域静态管理、全员核酸筛查、全面流调排查的通知。

上海官方在3月31上午举行的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也表明了态度,会诚恳接受大家的批评。

只可惜,大家并不买账,纷纷劝说上海不要光说漂亮话,而是要赶紧行动起来。

毕竟这一个月来,无论是上海市民,还是被外溢省市的群众,生活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大家对上海这轮疫情的防控举措,主要态度也分成了两大派:

一边觉得上海反应速度太慢,导致疫情大范围扩散,影响了很多人的生活,需要赶快行动起来,严格把控;另一边觉得上海人本不用活在这种紧张的情绪里,疫情期间大多数的麻烦,都是防控过度导致的,还是早点把疫情常态化。

一边觉得松懈不堪,另一边觉得严格死板。

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也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舆论冲击。

1

3月18号,一个上海的博主发了一条微博,讲述自家小区暂时解封后,自己在买菜时候的遭遇。

当其他人都把瓜果蔬菜抢购一空时,有一个女声传了出来:“我要买咖啡啊!”

这带有魔幻色彩的一幕,很快就被网友们围观了。

还有人想起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候,有一个小男孩被从废墟中救出来后,喊着自己想喝可乐的事,带着几分可爱。

但当#上海我要买咖啡啊#这个词条上了热搜后,味道就变了。

先是各个咖啡商家跑来搞了一波热度,接着商超也发言说要多囤一些咖啡;

而后有些人因为上海人爱喝咖啡这件事,认为这时候还想着抢咖啡,是一种小布尔乔亚的行为;

之后问题讨论的重点,就变成了“喝咖啡到底是不是小资”这件事。

等等,问题的重点难道不应该在“小区暂时解封六小时”这件事上吗?

有人提出了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暂时解封”这种做法,病毒又不是和人签了协议,能够停止传播6小时,这样的话之前封禁完全没有意义。

但这种解释显然不能服众,封锁就代表着有风险,没人能保证小区内没有感染者,买菜又一定要近距离接触,这种处理方式很有可能造成疫情扩散。

又有人解释说,之所以可以解封六小时,是因为刚刚测完了两轮核酸,所以确定安全。

然而这种说法更站不住脚,一是因为很多地区都出现了多轮核酸后才转阳的病例,48小时两轮核酸阴性并不能证明一定安全;二是当地一些小区的核酸检测工作其实做得一塌糊涂,不能起到防疫效果。

从3月16号开始,上海组织了对重点区域的核酸检测工作。

但与别处不同的是,上海的社区内虽然有防疫工作者,但一不会挨家挨户敲门,二不会像其它地区那样“喊楼”组织做核酸,而是全凭自愿。

这样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有的人压根不知道要做核酸,直到看到房产中介在朋友圈发的通知;路边虽然有核酸检测点,但没标明用途,有的人根本不知道这是做什么的;同时检测的时候也没有安全距离,管理可以说是一盘散沙……

但在区域上报的时候,却统一报为“全员阴性”。

还有人吐槽自己经常看到很多人不戴口罩,封锁的小区里也有很多人常常聚集在一起散步、聊天;自己去医院做核酸,也没有人查看自己的健康码状况。

这种自愿的方式,带着几分散漫,让很多人不能理解:阳性的人如果不来测试,就永远都没人知道;一旦有了漏网之鱼,几轮核酸就都白做了,解封后一样危险,和不封有什么区别?

终于,24号晚上,上海发布了消息,让大家赶紧去核酸,如果没结果的,第二天健康码就会变成黄色。

强制核酸后,检测的队伍直接人挨人人挤人,有的人在队伍中等待自己的第五轮核酸,而有的人还在摆弄着手里的健康码,一次核酸记录都没有。

26号起,上海对一些非重点区域实行抗原检测,为民众发放检测试纸。

但有人反映,试纸数量有限,发到自己就没有了,咨询社区,也没人管,直接略过他;有人发了防疫人员在垃圾袋中翻找到检测结果呈阳性的试纸,但是却无从查起;还有人家的小区有出现了抗原检测阳性的人,但根本就没人管理,也找不到渠道送去医院进一步检测和治疗。

关于重点区域和非重点区域的划分,也有人提出质疑,因为就算是非重点区域,也每天有上百感染者被发现。

在阳性筛查和管理上,可以说是一片混乱。

“解封六小时”另一个无法理解的点,在于为什么社区不能送菜上门,而是非要居民自行出去采购。

如果是不得已而为之,证明当地的物资和人员配备已经开始出现枯竭状态;如果是特意安排,证明是管理工作不到位。

从浦东浦西“划江而治”开始,各类段子频出。

除了嘲讽这种“鸳鸯锅模式”外,更多人对物资抢购感慨颇多。

因为抢菜难,上海的牌桌已经不用钱当筹码,改用青菜了:

就算是财力雄厚的餐饮集团,在疫情面前也被一视同仁:

航空公司以往做的“飞机票白菜价”宣传,在菜价疯涨的情况下,已经成为了事实:

为了搞点青菜来吃,还有人把目光瞄向了路边的绿化带:

段子和梗图只能证明大家乐观,不代表事态不严重。

尤其是在上海的几个菜市场相继出现阳性后,不少地方都出现了“一菜难求”的局面。

在一些地段,42块钱只能买到一根萝卜,一个圆白菜,两个西红柿和三个土豆:

一个土豆,已经可以卖到20块,和平时在饭店吃一盘酸辣土豆丝一个价:

一根葱20块,两颗白菜93块,一块冬瓜23元……尤其是绿色蔬菜因为相对不好保存,所以新鲜的价格都在20块钱一斤以上。

比价格贵更让人担忧的,是买不到。

在超市抢购物资,一不留神连自己的推车都没有了:

为了抢到菜,不少人在手机上设了十几个闹钟,在各大APP之间来回轮换,只可惜要么手速不够快,要么APP直接被抢到瘫痪,有的人抢了好几天都抢不到一根菜。

年轻人还可以上网抢购,一些不熟悉电子设备的老年人,就更难买到菜了。

各地纷纷运送蔬菜抵达上海,但却没有充分的运输管理保障工作,没法把物资分发到社区。

少数人拿到了发放的菜,但大多数人全靠自救。

松懈的阳性管控,难以保障的物资供应,似乎都在控诉上海这次面对疫情的管理不力。

不少本地居民对几天来的情况,只说了一句“很失望”。

2

这是一条长文求助的微博,博主称自己的朋友身患癌症,在英国治疗无果后被家人接回上海浦东医院治疗。但因为要隔离“14+7”,所以医院不提供治疗设备,还给她下发了病危通知书。

她认为,隔离的政策影响了自己朋友的治疗,希望能得到专业医疗团队的帮助。

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位博主描述的那样,这位留学生本人的社交账号上,也发表了回国治疗的经过:

她回国后因为治病心切,通过上海浦东医院对病人开启的绿色通道直接进行闭环医疗隔离;

浦东医院对她进行了基础检查后,给她下了病危通知书;但同时帮她请了很多专家,连夜会诊研究治疗的方案;

求助是因为病危带来的求生心理,希望能有更好的团队和资源治疗。

求生心切可以理解,尤其是在被下了病危通知书的情况下,希望能得到更多治疗,并没有什么错。

但这位留学生的诉求,是希望专家组带着各类仪器和设备进入隔离病房内,为她一个人提供治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每一个肿瘤专家,都是宝贵的医疗资源,如果为了她一个人踏进隔离病房,将导致更多患者得不到救治。

抛开这位留学生是否早先不愿回国治疗的事,不管她过去关于某国泡菜的言论,也不去看她是否涉及特权,但扭曲事实来引导网友为她发声,是一种非常恶劣的行为。

在她的引导下,不少人开始攻击当前的防疫政策:

有人指责人命关天,政策不该是拖累人的锁链;有人认为这就是防疫过度的表现,放开才能让更多人得到救治;还有人探讨起了奥密克戎的威胁,觉得当下的政策不适用于现在的情况……

总而言之,奥密克戎问题不大,只要躺平万事大吉。

许多人遇到的问题不是新冠,而是新冠带来的影响。

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保证病人都得到应有的救治,合理分配给病人,是一个难题,却也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3月30日,上海一位哮喘病发作的老人,因为一辆120拒绝借出AED最终去世。

在当事人的亲友家属把事件经过发表在网上后,也有人发了一条视频,视频正是医护人员拒绝的画面。

很快,不少人就站出来指责医生冷血,对这位医生喊打喊骂。

事情发酵后第二天,上海浦东新区卫健委回应了这件事,称虽然当时医生有任务,但他经验不足导致处置不当,所以被停职处理。

对医生本人来说,其实借与不借都是错误的选择:

如果借了出去,一旦救护车上的病人出现问题,他就要负责;不借的话,老人去世,他也被做了停职处理。

同时,对于这位老人来说,哮喘发作需要的是药物来缓解支气管痉挛,AED能提供的救助其实十分有限。

问题的关键不在借与不借AED,而在于一个重症病人病危时,120救护车却要一个半小时才能赶来,急救系统是否已经无法有效运作?

在医疗超负荷的情况下,如果后面还有其他重症病人,救护车赶来不及时,可能也是一样的结果。

在微博关于上海防疫的话题里,能看到很多一线的医护人员,都已经很疲惫了。

在医疗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到底应该怎样处理,也引起了大家的讨论:哮喘不用救治,癌症不用救治,其他的患者不用救治吗?

精准防控,到底应该怎么防?

3

精准防控,是上海一直以来的防疫标签,从早些时候开始,就是大家经常探讨的对象。

去年10月31日下午5点左右,上海迪士尼因为有一例杭州确诊来游玩,封闭了园区,防疫部门很快对游客们进行了核酸检测;同时上海的各个学校、单位、社区统计了这两天去过迪士尼的人员名单,开始一一排查;

作为日客流量上万的游乐园,一旦有感染情况,极可能大范围扩散;但上海并没有采取全区封锁措施,而是精准筛选出了迪士尼游客,上海迪士尼也在11月3号开始恢复正常营业;

大多数经历过大范围筛查封锁的人,都对这种几乎不影响工作生活的防疫举措十分赞同,并讨论起了精准防控的秘诀;而后西安因疫情封闭时,还有人抱怨为什么不借鉴上海的成功经验。

之后,上海因为一家20平米的奶茶店,再次上了热搜。

今年1月5日,一名从美国回来的留学生在居家隔离期间私自外出,1月11日他因核酸检测阳性被认定为无症状感染者,于是他去过的奶茶店立刻被封控管理起来;

1月13日,超过3万人的排查和环境采样检测完成,这家奶茶店也成为了全国占地面积最小的“中风险地区”;

热搜中的人们称赞上海的疫情防控又快又准,既没有全城封锁,也没有全员核酸,甚至隔壁的店铺还能够正常营业;

封闭管理的奶茶店

2月底,上海的精准防控模式再次被提及,不少人的声音已经开始从赞同开始有了怀疑,因为上海疫情开始外溢到其它省市,让人很难不去联想猜测上海自身的情况。

3月初,上海自己的确诊数字开始增加,全国范围内也出现了不少上海关联病例。

直到最近,人们发现,月初同上海情况类似的深圳,已经平稳落地,而上海的确诊数字却还在不断累加。

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为什么同样都是每天感染者上千,吉林的大多都是确诊,而上海却有95%左右都是无症状感染者,风险等级也同当下状况不匹配。

精准防控,一夜之间仿佛失了灵。

越来越多的病例外溢,也让其它省市的人苦不堪言:

3月30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出现两例初筛阳性;

3月31日,一名乘客从上海出发,于南京换乘,核酸检测呈阳性;

4月1日,广东佛山发布一名核酸阳性人员,从上海乘飞机抵达了广州白云机场……

在上海实施全区静态管理后,依旧有源源不断的病例散出,甚至还有一例明明初筛阳性,却依旧乘坐动车抵达莆田的感染者。

防控究竟该严还是该松,其实是没有定论的。想松还是想严,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让新冠不再影响大家的生活。

松不该是放弃,严也不该是锁死。

但无论怎么管,最关键的一点,是一定要管住。

病毒都知道努力,更何况是人呢?

「支持红色网站!」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THE END
1.投资3万左右的加盟店餐饮我是如何在30000元里开一家小店的在选择加盟店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投资金额。对于我这种小本经营的朋友来说,3万左右的投资是一个合理的范围。在这个金额里,可以找到不少好机会,比如开一家小型快餐店或者是特色甜品店。 我记得当初,我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从何处下手。直到有一天,我偶然间看到了一则广告,上面写着“只需30000元就能开一家加盟连锁https://www.chuutacua.cn/guo-shu/818386.html
2.两三万可以开奶茶店吗,开奶茶店需要多少钱和多少设备本文重点介绍关于两三万可以开奶茶店吗,开奶茶店需要多少钱和多少设备,3万可以开奶茶店吗,开奶茶店都需要了解什么,开奶茶店都需要了解什么信息,想开奶茶店怎么去了解,没有经验如何开奶茶店,没有经验开奶茶店可以吗,奶茶店到底能不能开,不懂奶茶能开奶茶店吗等。有朋友想购买奶茶设备,可以咨询我们在线客服老师。https://www.xuechu123.com/vip_doc/23323734.html
3.3W投资开店一个人也能做的小生意,美团美妆外卖蓝海,轻资产创业月赚除开运营,唯一你能决定的就是选址,一二线还是三四线城市,你想在哪里开店? 三四线蓝海,赶快去占领空白市场;一二线红海,做细分赛道,差异化门店。 市面上的美妆外卖店同质化太严重,想在一二线红海市场厮杀出来,一定要做创新项目,打造差异化门店,比如EUEU高端美妆外卖店、LVIVI美妆外卖礼品店。 https://zhuanlan.zhihu.com/p/662716896
4.“4.0时代”奶茶江湖浪淘沙:奶茶店存活率仅20%,但有老板“月赚两三开奶茶店是不是一项好营生呢?虽然每月的收入还不错,但在张力看来,这并不值得羡慕。“我一天要守十六七个小时,基本是拿自己的时间耗出来的。” 对于当下新开奶茶店,张力认为选对位置非常重要。“最近中南路附近新开了许多家奶茶店,市场已经基本饱和,如果此时入局将会有较大风险。” https://www.nbd.com.cn/articles/2020-11-30/1559383.html
5.奶茶店还能赚到钱吗#茶饮品牌年度人物#来自新浪财经头条【奶茶店还能赚到钱吗】#茶饮品牌年度人物# 作为一个四年前诞生的流行梗,“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不但没有消亡,还会在每一个立秋准时返场。今年立秋当天,有茶饮门店的营业额增长超300%,还有品牌所有门店一天营收入账近4800万元。看上去,茶饮的热度远未消退,只是四年过去,消费大环境已经变了模样。蜜雪冰城率先开出万https://weibo.com/5902314049/P3h9b0f4J
6.“像开奶茶店一样开宠物医院”,宠物医院扩张的秘密南方plus“这不是跟奶茶店加盟差不多吗?”南方周末记者询问刘强。“是差不多,但宠物医院毕竟是医疗机构,该有的证件都不能少。”据他的经验,这样的宠物医院在上海的年营收能到200万元。 难点是如何同时招到四位兽医。刘强说,公司也有办法解决,他们和一些大型连锁机构都有合作,可以一边招人、一边“借人”。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01/07/c6109924.html
7.鼓励“偷男友钱喝奶茶”?奶茶店被罚三万极目新闻奶茶店被罚三万 5月9日,记者获悉,湖南省邵阳市双清区一家名为“鸾御烧仙草旗舰店”的奶茶店因违反广告法,被邵阳市双清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3万元。 根据处罚信息显示,2022年12月20日该奶茶店制作了广告标语为“你可以偷你男朋友的钱带我来这喝奶茶吗”的广告牌,立于该店门口。http://www.ctdsb.net/c1716_202305/1748954.html
8.开奶茶店需要多少钱?奶茶店设备要多少钱?以上就是开奶茶店要多少钱,设备什么价格的相关信息,希望能对大家有个参考。当然开奶茶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想要成功开店,还得了解更多的有关奶茶店的注意事项和准则,假如您还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加盟奶茶店以及奶茶开店方面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下面留言奥,也可以在线留言或拨打热线:400-1538-068.联系我们。我们会有专业https://m.5918tea.com/news/kaidianzhinan/4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