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说一个店能不能继续开下去,不是看客流量的,一个门店每天门庭若市、人来人往,客流量爆炸,但是来来往往的人虽然多真正消费的却少,照样要走向倒闭,毕竟客流量又不能折现不是。茶叶店、烟酒店这种非生活必需品的门店靠的往往不是零售,看起来十天半个月都没什么生意,一旦开张就是一笔不少的收入,具体来说为什么他们看起来没什么生意还能不倒闭呢?
一是茶叶和烟酒的利润算是还比较高的。越是好的茶叶,价格也越高,利润也就越高,据说普通茶叶的利润也能达到50%以上,烟酒也是一样,自从烟草所得税增加7%之后,普通香烟的利润也有10%左右,好烟好酒那就更不用说了,虽然不必茶叶的利润那么高,但是需求量也大的多呀。
三来他们往往有自己的会员或者固定顾客群体。看起来没人光顾,其实每个月有那么一个两个固定客户的单子可能就够了。他们往往都有自己的固定合作伙伴,比如婚宴酒店、企业和制作等等,不需要每天都来客人来,做好这些合作项目就够了。
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不要看着没什么客人,就以为他们什么都没做还能把店维持下去,这只能说明他有资本或者有更大的客户!
我们平时看到的烟酒店、茶叶店一般店铺大小适中,窗明几净,虽然不是豪华装修,但也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
走进店铺,老板要么在自在地看电视,要么在悠闲地玩手机,全店寥寥无几的客人、生意的惨淡似乎跟老板毫无关系,完全看不出悲伤感。
我们很好奇,为什么这些店铺客人无几,老板却毫不惆怅,店铺还能一直开下去不倒闭呢?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老板有钱
我们从表面可以看出能开烟酒店、茶叶店的人绝对是有些家底的。
不说这些店铺的租金,就是光摆在柜台上的产品,拿价格相对低一点的茅台酒举例,少说4瓶,就相当于一线城市普通白领的工资了。
想想加上店里所有的烟、酒等,这些都是要囤资金的,还要加上店铺周转资金、进货资金、租金,要借钱搞这个,不太现实。
加上客人较少,一般老板是耗不起的,所以这老板腰包一定得是鼓的,才能撑得起投入这么大的店铺。
2、线下有渠道
这些走进店铺的客人都是些散客,老板光指着散客赚钱,估计是要喝西北风了。
他们是在线下会跟一些企业、酒店以批发价合作,就像一些企业逢年过节给领导、员工发的福利,还有酒店办婚礼所承包的烟酒等。
这些要的量都是很大的,可想而知,会有多大一笔进账了。
3、线上有营销
这些店铺的老板不仅有线下的合作商,还在线上做着各种营销活动。
4、行业有利润
可以说烟酒业、茶业是个暴力的行业。如果你去稍加打听一下就能知道。
零买的价格和想要批量购买的价格,中间的差价就有一笔。
再深一度谈合作的话,价格还会低。
这也只是老板给的价格,他自己本身也还都赚着钱呢。
而且都是走量,数量越大,利润就更高,说不赚钱谁信呢。
综上所述,我们的好奇心被满足。
那些表面看似冷清的烟酒店、茶叶店,背后实则有大把的钞票进账,所以能开下去不倒闭。
这也说明了,这个社会,无论做哪一行业,都能出状元。
我们要做的,是要在一个行业中成为佼佼者,才不会被社会淘汰,被历史的车轮碾压。
生意的好坏不能以客流的多少来评判。抽烟的人大多是买个整条的,除了价格优惠外,还省了好多麻烦。茶叶,称一斤也能喝一月半月的,酒也一样,谁会天天去店去买?不管啥生意好歹,就要看订货的次数和数量。
总有利润空间,开个小店总比打工强。常言道,家有万贯,不如开个小店。除自己吃用外,多少还有赚头,天天进钱,手头活泛。一条烟卖了挣一盒烟,一般的酒是15%的利润,茶叶的售价是进价的3倍。也就是说,一月下来,多少也能给家里贴补点。何乐而不为呢?
不得不说,还有其他因素。如租房的租期未到,地理环境好,舍不得。是自家房,闲也是闲着,也可能是“自谋职业”或“养老”的一种方式。
至于说经营的“门道”,虽说烟有定价,烟草专卖局明文规定,不得松口去卖,但主动权在自己手里。还有酒茶之类,基本上都是明码标价,透明度高,自己何不在顾客付款时让他一两元?谁知道,这也是茶叶店或烟酒店“不倒闭”的深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