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深度报告:全品类运营的茶叶领军企业

中国茶叶:中粮控股的茶叶龙头企业,员工持股充分。中国茶叶是新中国成立后,贸易系统中最早建立的全国性专业总公司,公司定位全品类、一体化运营的茶叶品牌企业。近3年公司收入复合增速15%,扣非利润复合增速35%,ROE稳定在12%-15%,呈现稳健发展势头。公司实控人为中粮集团,合计持有55%股份,其中员工持股平台持股15%,涵盖核心高管等业务骨干共195人,股权激励充分。

茶叶行业:产量保持个位数增长,国内企业极为分散,集中度有待提升。1)全球:2018年全球茶叶产量589.7万吨,同比增长3.49%,近10年复合增速为4.35%,中国和印度是最大的产销国,合计占全球总量67%;茶叶出口量长期稳定在180万吨左右,肯尼亚、中国和斯里兰卡为主要出口国,茶叶进口量长期稳定在170万吨左右,巴基斯坦、俄罗斯和美国为主要进口国。2)中国:2019年国内茶叶产量278万吨,同比增长6.4%,过去10年复合增速达7.4%;生产品类来看,绿茶产量占比达63%,小品类白茶和黄茶增速较快;消费品类来看,绿茶和黑茶销量占比达75.6%。3)竞争格局:从品类格局看,绿茶、红茶和白茶产地分布广泛,行业集中度低;而乌龙茶和黑茶产区高度集中,行业格局逐步由分散向集中发展,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从上市企业数据来看,2019年行业前二天福和中茶收入均不到20亿元,行业销售规模2740亿元,全品类市占率不足1%,中茶主品类乌龙茶销量市占率约1.7%。近几年,国内茶叶行业消费正呈现品类多元化趋势,品牌茶的占比逐步提升。

公司业务:全产业链布局能力突出,老字号品牌嫁接全品类。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是全产业链管控+一流的技术团队,上游资源整合优势突出,原料价格大幅波动痛点有望得到有效解决,带动行业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趋势发展。1)产品方面:公司拥有全品类八大系列茶叶产品,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其中以乌龙茶和普洱茶为主导,2019年两者收入占比52%;各品类间价格差异大,白茶和普洱茶均价在200元以上,而花茶和绿茶均价在30元左右。2)品牌方面:公司主品牌“中茶”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子品牌“海堤”、“猴王牌”、“蝴蝶牌”、“百年木仓”等均是细分品类、细分区域的代表品牌。3)渠道方面:品牌茶业务以经销为主,2019年收入占比超过80%,原料茶对接B端客户,如龙夫山泉、三得利等;公司在华南市场规模最大,2019年收入占比38%,华南、华北和电商增速较快,其他地区渗透率提升潜力充足。

未来增长路径:发力普洱和绿茶品类,努力打造高价位单品。一是在普洱茶消费需求旺盛背景下,募投项目解决自有产能瓶颈,目前CR3仅3.3%,产能落地有望助推其市场份额提升;同时未来计划通过多重合作方式,利用产业资源优势补足绿茶第一大品类短板,打造另一增长极。二是收缩产品线,聚焦培育明星大单品,驱动产品均价提升满足消费升级需求,我们认为借鉴小罐茶经验,中茶具备高品质产品的生产能力,期待在产品定位和品牌塑造方面更加灵活化。三是募投项目通过营销网点建设和媒体战略合作,提高品牌影响力,加大开拓西南、华北、华东等空白市场需求。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0年-2022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6.6/19.5/22.5亿元,同比增长1.8%/17.7%/15.3%,净利润分别为1.7/2.1/2.4亿元,同比增长5.0%/19.3%/15.7%;每股收益分别为0.25/0.30/0.35元(未考虑上市摊薄)。随着募投项目提升公司产能以及上市后中茶品牌力的逐步提升,我们认为公司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产量和价格波动风险、新冠疫情风险、食品安全风险。

报告正文

目录

1.公司简介:中粮控股的茶叶龙头企业,员工持股充分

1.1公司概览:全品类、一体化运营的茶叶龙头企业

公司业绩:近3年收入复合增速15%,扣非利润复合增速35%。公司营业收入2017年12.3亿元2019年16.3亿元,收入复合增速达15.11%;净利润2017年1.81亿元,2019年1.66亿元,复合增速达2.61%,其中2018年净利润下滑主要是受非经常损益基数影响,2017年公司处置原联营公司湖南猴王茶业有限公司产生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达0.83亿元;扣非净利润2017年0.8亿元,2019年1.44亿元,复合增速高达34.59%。

近3年公司盈利能力稳步提升。2017-2019年公司毛利率从39.56%提升至41.25%,扣非净利率从6.48%提升至8.86%,盈利能力逐年提升,主要得益于品牌茶业务收入增速较快;期间费用率从29.37%小幅下降至28.33%,主要是管理费用率下降所致,2019年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5.59%、11.62%、-0.26%。

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2017-2019年公司ROE保持在12%-15%区间,ROE低于同行企业主要是盈利能力相对一般所致(根据招股说明书,近3年澜沧古茶净利率在20%-25%),过去3年公司资产负债率保持在30%左右,较为良性。

1.2管理团队:核心高管来自中粮集团,消费品从业经验丰富

1.3股权结构:中粮集团为实控人,高管均有持股

中粮集团为公司实控人。从公司股权结构来看,中土畜持有中国茶叶40%股权,中茶员工持股平台(茶缘一二三四号)合计持有15%股权,中粮集团100%控股中土畜。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中粮集团,中土畜与中茶员工持股平台为一致行动关系,中粮集团通过中土畜合计间接控制中国茶叶55%股份,中粮集团为国务院国资委直属中央企业。中国茶叶控股子公司有14家,旗下共设有73家分公司。

高管及核心骨干持股充分。中国茶叶作为国资委首批开展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十家央企子公司之一,2017年完成了核心员工持股工作。公司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造和计划的实施,进一步健全了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起了优胜劣汰、经营自主灵活、内部管理人员能上下、员工能进出、收入增减的市场化人才机制,有效增强了公司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公司员工激励通过中茶员工持股平台实现,该平台涵盖了高管和核心技术人员等195名核心员工,合计持股占公司股权的15%。

2.行业情况:茶叶产量保持个位数增长,国内集中度有待提升

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茶、可可、咖啡),全球产茶国和地区达60多个,饮茶人口超过20亿;茶叶中含有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成分,具备提神醒脑、助消化、抗氧化等功能。茶起源于中国,唐朝陆羽所著的《茶经》是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其问世将普通的茶事上升成一种充满文化气息的艺能,有效推动了我国茶文化的发展。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广受世界各国消费者喜爱。

2.1全球茶叶行业:产量保持个位数增长,中国和印度是主产销国

全球茶叶产量:根据国际茶叶委员会统计,2009年以来全球茶叶产量增速逐步放缓,近10年复合增速为4.35%,2018年全球茶叶产量589.7万吨,同比增长3.49%。

全球茶叶产销分布:中国和印度是最大的产销国,合计占全球的67%。1)产量方面:2018年全球茶叶产量前三国家分别为中国、印度、肯尼亚,对应产量为261.6、133.9、49.3万吨,占世界产量比例分别为44.36%、22.71%、8.36%,产量前十国家占全球产量的94%。2)销量方面:2018年中国是全球茶叶消费量最大的国家,消费量达211.9万吨,前十大茶叶消费国还包括印度、土耳其、巴基斯坦、俄罗斯、美国、英国、日本、印度尼西亚、埃及。在主产国中,中国和印度亦是茶叶主要消费国。从人均消费量来看,土耳其最高为每年人均3.04千克,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均位列全球前十五名,消费量均不足土耳其的一半。

全球茶叶出口量:长期稳定在180万吨左右,肯尼亚、中国和斯里兰卡为主要出口国。根据国际茶叶委员会统计,近年来世界茶叶出口量保持平稳状态,2018年出口量为185.4万吨,同比增长3.5%,占总产量的31.4%,即主产国茶叶以国内直接消费为主。从出口情况来看,2018年前五大茶叶出口国分别为肯尼亚、中国、斯里兰卡、印度和越南,合计占全球出口量的80.3%。

全球茶叶进口量:长期稳定在170万吨左右,巴基斯坦、俄罗斯和美国为主要进口国。根据国际茶叶委员会统计,近年来世界茶叶进口量亦保持平稳状态,2018年进口量为173.8万吨,同比增长1.2%,占总产量的29.5%。从进口情况来看,2018年前五大茶叶进口国分别为巴基斯坦、俄罗斯、美国、英国和埃及,主要是产量比较少的国家,前五进口国合计占全球进口量的38.8%。

2.2国内茶叶行业:产量逐年稳步增长,绿茶是产销第一品类

产区分布:四大茶区盛产茶叶品种差异较大。中国茶区辽阔,主要茶叶产区分布在北纬18°-37°、东经95°-122°范围内,覆盖上千个县市。从区域划分来看,我国共有华南、西南、江南、江北四个国家一级茶叶产区。由于在土壤、海拔、水热、植被等方面存在差异,四大茶区所产出的茶叶品质和类型也不同,比如华南茶区主产红茶、乌龙茶,西南茶区主产红茶、普洱茶,江南茶区主产绿茶、花茶,江北茶区盛产绿茶。

茶叶产量: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稳步增长,西南茶区产量居前。根据国家统计局和茶叶流通协会数据,2019年国内茶园面积达3123千公顷,同比增长4.6%,过去10年复合增速达5.5%,其中云贵川三省茶园面积最大;2019年国内茶叶产量达278万吨,同比增长6.4%,过去10年复合增速达7.4%,其中福建、云南、湖北、四川等地产量居全国前列。

生产品类:绿茶产量占比达63%,小品类白茶和黄茶增速较快。我国茶叶产量稳步增长背景下,茶类结构变化较小。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2019年绿茶、黑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产量分别为177.29、37.81、30.72、27.58、4.97、0.97万吨,占比分别为63.47%、13.54%、11.00%、9.87%、1.78%和0.35%。其中,绿茶、乌龙茶产量占比较去年有所下降,白茶、黄茶产量增长较快,分别同比增长47.41%、22.56%。

消费品类:绿茶和黑茶销量占比达75.6%,2019年茶叶均价小幅下滑。2019年国内茶叶销量达202.6万吨,同比增长6.02%,过去10年复合增速达8.3%,国内茶叶销售总额为2739.50亿元,同比增长2.95%,均价为135.25元/公斤,同比下降2.90%。分品类来看,绿茶、黑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销量分别为121.42、31.86、22.60、21.63、4.22、0.83万吨,占比分别为60.0%、15.6%、11.2%、10.7%、2.1%、0.4%。

茶叶进出口占比不大,出口以绿茶为主,进口以红茶为主。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2019年我国茶叶出口总量达36.65万吨,同比增长0.52%,出口量占总产量的13.2%;出口额达20.20亿美元,同比增长13.61%,出口均价5.51美元/公斤,同比增长13.14%;其中绿茶出口额13.18亿美元,占比达65.3%,红茶3.49亿美元,占比达17.3%。2019年我国茶叶进口量为4.34万吨,同比增长22.25%;进口额为1.87亿美元,同比增长5.06%;进口均价为4.31美元/公斤,同比下降13.97%。红茶为主要进口茶类,进口量为3.64万吨,占比达83.9%。

2.3竞争格局:龙头企业市占率不足1%,行业集中度有待提升

细分品类竞争格局:绿茶、红茶、白茶集中度低,乌龙茶、黑茶集中度较高。我国是唯一生产六大茶叶品类的国家,品类之间的产品差异除了与产区有关外,发酵工艺即氧化程度的不同,使得茶叶口感区别较大。国内著名的十大名茶,诞生于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分别是碧螺春、信阳毛尖、西湖龙井、君山银针、黄山毛峰、武夷岩茶、祁门红茶、都匀毛尖、铁观音、六安瓜片,十大名茶中有6个绿茶,2个乌龙茶,1个红茶,1个黄茶。从各品类格局来看,绿茶、红茶和白茶产地分布广泛,行业集中度低;而乌龙茶和黑茶产区高度集中,行业格局逐步由分散向集中发展,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

茶叶头部企业市占率不足1%,未来集中度有待提升。目前我国茶叶企业以中小、私营为主,达到一定规模并拥有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品牌较少。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中国茶叶企业展报告》,2017年我国茶叶企业总数约为6万余家,其中规模企业为1600余家,仅87家企业总资产超过1亿元,6家企业总资产超过10亿元。从2019年上市企业和其他公开数据来看,港股上市企业天福收入18亿元,是行业最大的,其次就是中国茶叶收入16亿元,在行业全品类的市占率均低于1%。分品类来看,中茶的主品类乌龙茶和红茶2019年销量市占率约1.7%。

茶叶行业发展趋势:消费呈现品类多元化,品牌茶占比逐步提升。1)品类多元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茶文化的不断推广,茶叶消费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多样化尝试,茶叶消费呈现品类多元化的趋势。同时,茶叶消费从“礼品”“自饮”需求不断延伸和细化,衍生出多元化的新需求;近年来随着茶叶收藏价值等的兴起,高端收藏类消费需求、定制类需求增长显著。2)品牌茶占比提升:随着消费者对茶叶品牌消费意识不断强化,品牌茶叶企业保持良好的增长趋势,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根据茶叶流通协会统计,2017年品牌茶叶市场销售额达2085亿元,占比88.6%,2018年品牌茶叶市场销售额达2394亿元,占比稳步提升至90%。

3.公司竞争优势:全产业链布局能力突出,老字号品牌嫁接全品类

3.1核心竞争力:全产业链管控+领先的技术团队,资源整合优势突出

目前茶叶行业仍然是个典型的传统农产品行业,由于产区分散,上游原料价格受天气等影响波动大,呈现出有品类无品牌的现状,我们认为茶叶由农产品过渡到消费品阶段,行业上游的有效整合成为首要突破口,而上游整合要求企业具备强大的资源禀赋和全产业链的充分布局,中国茶叶在这方面优势显著,有望带动行业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趋势发展。

全产业链管控优势:核心产区全布局,凭借强资源禀赋建立产品标准化体系。1)原料端: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和官网,中国茶叶在大股东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战略背景下,通过“公司+供应商+农户”运营模式控制优质茶叶资源,在全国四大主产区均有布局,外购原料一般会建立供应商名录实行准入制度,并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以确保原料品质的稳定。2)生产端:公司在国内主要茶叶原产区均建有生产基地,拥有厦门、福州、泉州、云南、湖南、黄山六大加工基地,具备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和设备,专业化程度高、生产标准严格。目前公司有6个茶叶生产平台标准化生产体系,1个大型综合茶叶研发中心,拥有10间专业实验室,获得多项技术专利。从近3年公司各产品原材料采购价可以看出,普洱茶和绿茶采购价波动幅度最大,2018-2019年陆续成立中茶凤庆和中茶黄山,加大普洱茶和绿茶产区布局,我们认为随着稳定产能的逐步释放,有望逐步解决原料供应不稳定带来的采购价剧烈波动的行业痛点。

一流的产业专家团队,助力成为行业标准“领跑者”。自公司前身中国茶叶公司成立起,一大批先辈奠定了新中国茶产业发展的基础;时任农业部副部长,“当代茶圣”吴觉农出任中国茶叶公司首任经理,是茶叶机械化和标准化机制茶工艺创始与传承者。根据公司官网显示,中茶也是普洱熟茶发酵工艺、新白茶工艺、黑茶专利菌种和工艺的创始者。目前,公司拥有多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特级大师和高级专业技术大师,多名内部专家在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担任职务,参与各级茶叶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审定共计20项,成为茶叶行业企业标准的“领跑者”,如公司制定了乌龙茶、普洱茶、紧压茶、袋泡茶、茉莉花茶等多项产品企业标准,其中多项指标高于国家标准要求。2019年公司员工总人数2277人,其中研发技术人员270人,占比达11.86%,强大的研发团队有助于发挥标准引领作用,有效促进我国茶叶产业迈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阶段。

3.2产品:以乌龙和普洱茶为主导,全品类运营满足多元化需求

乌龙茶和普洱茶收入占比超过一半。从收入构成来看,2019年乌龙茶和普洱茶两者收入占比达52%,2018-2019年收入增长主要由乌龙茶、普洱茶、六堡茶驱动,其中乌龙茶和普洱茶增速均在两位数以上,六堡茶增速超过30%。从每千克均价来看,各茶类产品价格差异很大,白茶和普洱茶均在200元以上,而花茶和绿茶在30元左右,且受茶原料采购价的波动影响,近3年产品均价波动较大。从毛利率来看,核心产品毛利率在50%左右,价格最低的花茶、红茶和绿茶毛利率在20%-30%。

3.3品牌:主品牌“中茶”文化积淀深厚,多个子品牌为细分品类代表

公司茶叶品牌丰富,多数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和老字号称号。中国茶叶是国内最早系统性经营茶叶产供销的企业,“中茶”被认定为第一批“中华老字号”,在中华老字号资源库中是唯一一家全品类茶叶企业,连续多年在茶行业百强中排名第一,在品牌积累方面具有较强优势。目前公司主品牌“中茶”拥有雄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子品牌“海堤”、“猴王牌”、“蝴蝶牌”、“百年木仓”等均是细分品类、细分区域的代表品牌,覆盖乌龙茶、普洱茶、花茶、红茶、白茶和绿茶几大品类,多个品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等称号,并成为部分大型会议的指定用品。营销方面,公司统一终端门店门头形象,在主流媒体持续进行中茶品牌整合营销。

3.4渠道:品牌茶以经销为主+原料茶对接B端,华南市场占据三分之一

品牌茶业务占比超过80%,增长势头良好。公司茶叶产品销售模式分为经销和直销,其中品牌茶业务采取“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销售模式;原料茶业务主要采取直销的销售模式,以B端客户为主,公司根据下游客户需要,向客户销售经初加工的优质原料茶,主要下游客户包括统一、农夫山泉、三得利、今麦郎等国内外饮料生产企业。近3年公司品牌茶业务增长势头良好,2019年品牌茶收入12.78亿元,同比增长16.9%,占比达到80.5%,原料茶业务收入3.09亿元,同比下降11.8%,占比接近20%,反映B端客户订单有一定波动。

传统批发渠道占比超过一半。从渠道细分来看,公司有传统、门店、电商、商超、特通等5大类渠道模式,2019年占比分别为54.5%、14.5%、6.5%、0.4%、4.6%,近3年传统、电商和特通渠道(团购等)占比稳步提升;其中经销渠道以传统和商超渠道为主,如茶叶批发市场、茶叶交易中心等,直销渠道以门店和电商渠道为主。

市场分布:公司在华南市场规模最大,收入占比达38%,从近3年增速来看,华南、华北市场和电商增速最快,2019年收入增速分别为23%、40%、24%,其他地区渗透率提升潜力较大。

4.未来增长路径:发力普洱和绿茶品类,努力打造高价位单品

4.1扩充产能布局,以普洱茶和绿茶为主要增长点

普洱茶品类属性独特+产区集中,消费兴起背景下,行业格局有望率先走向集中化趋势。普洱茶在几大茶品类中消费认知度相对较高,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1)产品香气独特、汤色明亮滋味醇厚回甘,具备健康保健等特性;2)普洱茶在干燥环境下可长期储藏,且由于其内含物质在微生活动的影响下得以进行转化,具备越陈越香的特点。3)产区集中在云南少数区域,具有产区稀缺性,外来资本进入放大品类认知度。因此,普洱茶凭借独特的保健功效与收藏价值获得消费者越来越多的青睐。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普洱茶成品茶产量从2009年4.5万吨增长至2018年14.3万吨,年均复合增速达13.7%,远超茶叶总产量7.5%的复合增速;目前普洱茶CR3市占率仅约3.3%,但2019年头部企业增速均在15%以上,未来集中度提升潜力充足。

普洱茶:募投项目解决自有产能短板,助推品类份额提升。目前公司自有产能超过3万吨,2017-2019年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0%、74.2%、58.7%,现有产能尚未满产运行,但普洱茶生产方面主要采用租赁第三方进行生产,价格掌控力较弱,自有产能方面存在短板。本次公司上市募资拟投资2.9亿元用于云南普洱茶产能建设项目,对中茶凤庆现有厂区的基础设施、动力电源和消防安防等方面进行整体改造,引入先进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提高普洱茶紧压茶、小包装产品的生产加工产能,同时建设云南普洱茶原料中心。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紧压茶加工产能3000吨/年,小包装普洱散茶加工产能500吨/年,滇红茶加工产能250吨/年。随着后续项目投产,我们认为普洱茶的采购价稳定性将有效提升,为提高普洱茶市场份额奠定扎实基础。

绿茶:未来计划通过多重合作方式,强化绿茶第一大品类短板,打造另一增长极。绿茶作为行业第一大品类,中茶的销售规模较小,公司上市后有望在丰富的产业资源和资本市场共同推动下,积极提高绿茶品类销量量,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公司计划在未来2-3年推进在安徽、浙江等地区的基地建设,加强与安徽、浙江、四川、湖北等地区优势茶叶企业的合作,适时通过合资、并购等方式弥补公司绿茶业务短板。

4.2精简产品数量,努力打造高价位明星单品

收缩产品线,积极培育明星大单品,驱动产品均价提升满足消费升级需求。从近3年数据来看,公司最高价位的产品每公斤均价只有200元,大量产品均价不到100元,导致公司毛利率只有40%左右,远低于澜沧古茶的60%+(招股说明书数据),我们认为核心原因一是全品类运营模式下,各条产品线的总数量过于冗杂,导致价格定位不清晰;二是高价位核心单品的打造力度不够,品牌塑造层面有待加强。根据招股书,未来2-3年公司计划将精简产品数量,优化产品结构,形成“高销量、高毛利”的核心产品为主,并搭配有长期稳定供应的经典民生茶的产品体系;将重点打造几款有传承有代表性的超级单品,对潜力单品进行重点推广宣传,形成更多具有突出市场影响力的明星产品。

4.3加大营销网络及品牌建设,提高区域市场渗透率

营销网络及品牌建设项目:本次上市募资,公司拟投资2.9亿元,计划三年内在全国范围大中型城市内新设50个营销网点,单店面积约200平方米;加强与权威媒体的战略合作,树立“国饮”形象,加强品牌曝光和流量转化,提升品牌影响力。茶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产品的重要代表,品牌认知一直不足,我们认为公司作为行业领军企业,有望借助资本市场功能将品牌张力发扬光大;同时随着渠道覆盖面的扩大,产能布局的逐步完善,公司有望逐步开拓西南、华北、华东等空白市场需求。

5.盈利预测

1)乌龙茶:2019年收入占比29.5%,考虑疫情影响和价格的波动性,我们预计2020年-2022年乌龙茶销量分别增长5%、15%、10%,均价同比增长3%、-4%、6%,对应收入分别增长8.2%、10.4%、16.6%。

2)普洱茶:2019年收入占比22.5%,近几年处于较快增长期,考虑疫情影响和价格的波动性,我们预计2020年-2022年乌龙茶销量分别增长20%、25%、15%,均价同比增长15%、-4%、15%,对应收入分别增长38%、20%、32.3%。

3)其他茶类:2019年收入占比均低于10%,考虑疫情影响和价格的波动性,我们预计2020年-2022年花茶收入分别增长-33.5%、14.4%。-13.3%;红茶收入分别增长-28.8%、23.1%、-12.6%;六堡茶收入分别增长-1%、31.3%、15.5%;白茶收入分别增长8.2%、23.6%、13.3%;安化黑茶收入分别增长-10.8%、11.6%、-5.5%;绿茶收入分别增长-38.3%、35%、-7.3%。

盈利预测:综上分析,我们预计2020年-2022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6.6/19.5/22.5亿元,同比增长1.8%/17.7%/15.3%,净利润分别为1.7/2.1/2.4亿元,同比增长5.0%/19.3%/15.7%;每股收益分别为0.25/0.30/0.35元(未考虑上市摊薄)。随着募投项目提升公司产能以及上市后中茶品牌力的逐步提升,我们认为公司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6.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茶行业涉及茶叶品类众多,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如果公司不能持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快速拓宽销售渠道和营销网络、及时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将有可能面临市场竞争加剧、市场份额降低的风险,进而导致公司经营业绩受到影响。

原材料产量、价格波动风险。茶叶鲜叶产量受气候变动影响较为明显,倒春寒、冰冻高温干旱等恶劣气候都有可能导致当年茶叶减产,进而导致茶叶价格上扬。报告期内,公司导致茶叶价格上扬。报告期内,公司茶叶原料成本占营业成本的比例较高,如果茶叶原料市场价格受减产等因素影响发生大幅波动,公司业绩也将存在大幅波动的风险。

新冠疫情风险。当前海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在扩散过程中,新增确诊病例尚未见到明确下降拐点,若疫情持续扩散,将对全球以及国内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程度不利影响,居民聚会餐饮活动受到影响,进而影响茶叶需求。

食品安全风险。类似于三聚氰胺这样的食品安全事件对于行业来讲是毁灭性的打击。对于食品的品质事件而言,更多的是安全事件,带来的打击也是沉重的。

THE END
1.茶叶店怎么赚钱卖茶叶的利润大概是多少→MAIGOO知识茶叶店利用顾客对茶叶品质和价格的不完全了解,以及茶叶的金融属性(如收藏价值),实现利润最大化。 茶叶店经营技巧和方法 1、保证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是茶叶店立足的根本,随着消费者对茶叶知识的增加,对品质和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确保茶叶的品质优良和服务高质量是吸引和保持顾客的关键。 https://www.maigoo.com/goomai/1zEMODgw.html
2.茶叶利润高吗?解析茶叶市场的潜力与前景最后,在销售环节上,由于茶叶市场竞争激烈且需求不断增长,通过合理定价和渠道管理可以实现更好的利润回报。 4. 茶叶行业面临挑战与发展机遇 虽然茶叶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是品牌建设和市场竞争问题。茶叶市场上品牌众多,消费者对于品质和口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茶企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和https://www.coffee.cn/tea/post/148055.html
3.目前中国茶叶出口的利润率是比较高的。()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目前中国茶叶出口的利润率是比较高的。()A.正确B.错误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制作自己的电子错题本,提高学习https://www.shuashuati.com/ti/250c7c664ed24cc5ae7e94286042faee.html?fm=bdbdsacb927655b8fdf55ee3dce5842c99a4c
4.龙哥风向标20230718~20230801GPT拆解大牛影库存无特殊需求,不需要开发。 抖音搜索“求购”,发现伊朗二手笔记本市场需求大 盈利点:利用伊朗二手笔记本市场需求大的商机,可以通过低价购买伊朗二手笔记本,然后高价卖出,获取利润。 操作步骤: 使用抖音搜索“求购”找到伊朗二手笔记本的需求信息 确定购买渠道,可以通过国际二手商品交易平台或者联系当地供应商进行采购 https://blog.csdn.net/wizardforcel/article/details/135919151
5.一亩地能产多少斤茶叶25条介绍,你知道么?2、一亩茶地可以出多少斤茶叶 以江浙为例:如果做龙井这样的名茶,一年只采一季春茶,一亩地也就产干茶十几二十斤的样子。 3、茶叶亩产量是特别高 我个人觉得一亩地可以产500斤的茶叶是绰绰有余的。 4、一亩茶叶年产量和利润 一般情况下,茶园一亩产约200~300斤,材料成本约3000元,人工成本约6000元。按每斤100http://www.kbhchaoshi.com/cjwd/show-1502.html
6.根本不够抢!“胖东来茶叶店”一天最高卖100万元其实国内茶叶店走红,胖东来不是个案,去年四季度,北京老字号张一元茶庄也翻红了,其茉莉高碎花茶售卖现场,队伍能排出十几米,春节期间更为火爆。 有业内人士告诉我,胖东来茶叶店的模式和张一元茶庄很像,都是把大众的口粮茶做成了标准产品,等级公开、明码标价,主打一个“赚取合理利润”,吸引了大量不太懂茶的消费https://36kr.com/p/2718469519407233
7.还在认为茶叶是暴利的,带大家看铁观音高货利润率多少?能让我们看看陈秋水师傅的高货铁观音成本和利润有多少。这款茶是陈秋水师傅的高货,我们来计算一下成本。陈师傅这款高货的成本为240元,售价为299元,因此利润为59元,加上平台费用https://www.meishishwang.com/1742.html
8.抖音开茶叶店生意好做吗太深了,不入这行不知道。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人,没有人脉,没有后台资源,你就是一个平头老百姓,靠街上的人流支撑茶叶店是很难的。边肖有一个朋友在中做高档茶,他的茶很好,但是也很贵。茶叶的利润很高。 3.生意冷清,利润高 其实卖茶利润很高,很多人还是不知道怎么弄茶。几十块茶叶卖几百块很正常。一些高端https://95360154.b2b.11467.com/m/news/1291613.asp
9.跨境电商有望打开茶叶产品出海新局面?据海比了解,目前茶叶品类在跨境电商渠道,还是非常具有潜力,销售数据也是较为可观。那茶叶产品通过电商出海到底有什么优势? 1、产品复购率高 这是茶叶作为食品类目的最大优势,从茶叶产品上架开始,可能就拥有一定的忠实消费者,这种复购的客户就是最大的利润来源,因为你不需要花任何的推广成本。 https://www.cifnews.com/article/142271
10.高原上的茶叶替代品助村民半年得利润14万原创高原上的茶叶替代品 助村民半年得利润14万 图为相皮乡某合作社生产的亚甲藏茶。摄影:陈卫国 中国西藏网讯 在青藏高原,茶是摄取维生素的重要饮料,而在过去茶叶比较紧俏的时候,有些地方也会使用一些当地野生植物的根来代替茶叶。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贡觉县相皮乡,当地人喜欢喝的一种亚甲藏茶,就是使用当地野生植物制http://m.tibet.cn/cn/news/yc/201806/t20180629_6000828.html
11.一般茶叶的利润有多少茶叶利润控制在多少点合适茶叶商家应该考虑成本,包括租金、工资、库存和运输等费用。此外,茶叶商家还需要考虑竞争情况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如果茶叶商家将利润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他们可能会面临成本高、竞争激烈和市场不稳定等问题。如果茶叶商家将利润控制在较高的水平,他们可能会面临成本过高、市场不稳定等问题。 http://www.yipinmingcha.cn/news_11737/
12.仔细讲一下茶企的利润问题,大小茶企,市场来自吃吃·吃茶比如市场价1000元的茶饼,毛茶成本基本就是100元,这1000元左右的利润,由两到三家分:生产厂、代理商、分销商,代理商一般是四折拿货,分销商是五折拿货,其中每家还要减去生产和运营成本,最少50%,只剩500元了三家分,每家的利润都不高,大茶企市场零售价订得会更高,小茶企订得低一些,小茶企一般不设代理商,https://weibo.com/2165598503/Ovy1ssR9G
13.茶叶种植利润分析农户茶园收益计算如何计算10亩茶叶的利润? 你知道10亩茶叶可以赚多少钱吗? 在中国,茶文化悠久,特别是南方的山区,那里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是培育高品质茶叶的理想地点。尤其是在一些著名的产地,如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农民通过种植各种类型的茶叶来获得稳定的收入。在这些地方,一块土地——无论大小——都是经https://www.y1iyqn96.cn/cha-wen-hua/879427.html
14.绿茶饮料利润多少绿茶饮料利润多少钱做茶叶生意挣钱吗?在保持好的质量同时,一定要有合理的定价,首先确定你的进货成本价,在计算出你的经营成本及你的合理利润,参考一下市场定出一个合理价格,既不能牟取暴利,也不要低价竞争,当然名优茶、特种工艺茶,由于它们的特定艺术价值定价高一些,我认为是应该的。做茶叶生意挣钱吗?商品全方位立体结构做茶叶生意https://www.mpegnet.cn/lc/159477.html
15.茶叶行业的利润率(茶叶店的利润有多大)茶叶店的净利润:茶叶店的净利润是指在扣除所有成本后的剩余利润。根据一些品牌的数据,茶叶店的净利润可以达到21.9万元。这说明茶叶店在经营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获取利润。 总的来说,茶叶行业的利润率是比较高的,茶叶店的利润也是非常可观的。但是,要想在茶叶行业中取得成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茶叶知识和销售技巧,以及稳定https://www.qxzhuan.cn/post/731733.html
16.八马茶业多个风险缠身争夺“A股茶叶第一股”有胜算吗?有人说,八马茶业“茶叶选得好,不如女儿嫁得好”。 招股书披露,2018年-2020年,八马茶业营收分别为7.19亿元、10.23亿元和12.4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49亿元、0.91亿元和1.16亿元。 但在八马茶业的招股书中,最引人瞩目的不是公司业绩,而是公司实控人的三个亲家。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107222010279567.html
17.茶叶利润分析(茶叶销售利润率)茶叶销售利润率是一个范围较广的概念,其具体数值受到茶叶种植地点、品种、市场需求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一般而言,茶叶种植销售的利润率范围在20%到80%之间。高价值的名优茶叶,由于其独特的品质和市场认可度,往往能够带来更高的利润率2。 但值得注意的是,茶叶销售利润率并非固定不变,它会随着市场状况、销售策略以及http://lzk.yu5.cc/w508/106220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