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这里:英文翻译成中文的考试范围是1~4单元的课文中的某一段长句(我的建议:句子短的就不要看了,一般不会考),一共10分,下面是1~4单元的中文翻译
Unit1:
成长
拉塞尔贝克
1五十年前父母大都会问男孩子们长大后想不想当总统,问这话时一本正经,并非开玩笑。许多穷得跟乞丐似的父母也仍然相信他们的孩子能当上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就做到了。我们与林肯那个时代仅仅差65年。依然健在的许多爷爷辈的人还能记得林肯时代。就是他们最喜欢问你长大后想不想当总统。回答说想当的小男孩数量多得惊人,而且他们是当真的。
2我就曾经被问过多次。我会回答说不,我长大后不想当总统。有一个年纪大的叔叔,当着母亲的面向我提出这个问烂了的问题,发现了我对当总统不感兴趣,他就接着又问:“那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呢?”
3我那时喜欢到垃圾堆上去拣东西,收集空瓶子、有漂亮标签的罐子和废弃的杂志。世界上最吸引我的工作立刻浮现在我的脑子里。“我想当一个垃圾工。”我说道。
4叔叔听后笑了,而母亲却觉察到了我那呆头呆脑的苗头,不免伤心。“有点上进心吧,拉塞尔。”她说道。她叫我“拉塞尔”表明她不高兴,
因为她夸我的时候总是叫我“小家伙”。
5转眼间我长到了八岁,她觉得我得找个工作,开始踏上那条让我自己成就点什么的道路,而不能再四平八稳地坐失良机了。“巴迪”,有一天她跟我说:“今天放学后马上回家。有人要来,我要你见见他。”
6那天下午我冲进家门的时候,她正在客厅里跟柯蒂斯出版公司的一个负责人谈话。他把我介绍给他。他弯下腰和我握了握手,问我是不是像母亲说的那样渴望获得进入商界的机会。
7母亲在一旁忙说我决意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所成就的人。
8“是的。”我低声说。
9“那么,你是否具备在商业上获得成功所需要的刚强、勇气和绝不放弃的精神呢?”
10母亲回答说我当然具备。
11“是的。”我说。
12他盯着我好一会儿,默不作声,似乎在掂量着我是否值得他的信任,然后和我坦率地谈了起来。他说,在走出关键性的一步之前,他得提醒我,年轻人为柯蒂斯出版公司工作要承担巨大的责任。它是美国最了不起的公司之一,也许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出版公司。毫无疑问,我肯定听说过《星期六晚邮报》吧?
13岂止听说过母亲说全家人可是都知道《星期六邮报》的,而且说我实际上是它的忠实读者。
14最后,他说他对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打算吸纳我为柯蒂斯出版公司的一员。他说,下周二会有三十份刚印刷出来的《星期六晚邮报》
送到我家门口。我要把这些还带着印刷油墨潮气的期刊放到一个漂亮的帆布包里,吊挂在我的肩上,然后走上大街小巷,把新闻、小说和卡通的精华带给美国大众。
15他随身带着那个帆布包。他把它打开时那毕恭毕敬的神情简直像是神父在打开一件十字褡。他向我演示如何把吊带搭在我的左肩上,从胸前穿过,这样我的右手就能方便地伸到邮袋里,以便迅速地取出那些新闻、小说和卡通的精华卖给市民,他们的幸福和安全可全指望着我们这些自由报业的战士呢。
16星期二放学后我跑回家,把帆布包挎在肩上,装上杂志,左右移了移,让它的重量平衡,然后迈开步伐踏上了新闻业的征途。
17我们住在新泽西州贝勒镇,它位于纽瓦克北部边缘,处于一个市郊间上下班的枢纽上。那是1932年,大萧条最严峻的年代。父亲两年前就去世了,只留给我们几件从希尔斯罗巴克公司买来的家具,就没别的了。母亲带着多丽丝和我跟小舅舅艾伦住在一起。艾伦舅舅在1932年的时候就已经小有成就了。他在纽瓦克推销软饮料装瓶机。他每周的收入30美元,他总是脚上套着珠灰色的鞋套,颈上系着可脱卸衣领,身上穿着三件套的西服。他的婚姻也很美满。就是他接纳了我们这些穷亲戚。
小时,为了能让人们看到我,我不时地变换位置,从一个街口到另一个街口,从一个橱窗到另一个橱窗,确保每个人都能看到帆布包上印的又黑又粗的字“星期六晚邮报”。当天色已晚,该吃晚饭了,我才往家走。
19“你卖了几份,小家伙。”母亲问道。
20“一份没卖。”
21“你去哪儿卖的?”
22“贝勒大街和联邦大街的街口。”
23“你是怎么卖的?”
24“站在那儿,等人来买喽。”
25“就只站在那儿?”
26“一份也没卖出去。”
27“天啊,拉塞尔!”
29之后母亲教了我一些推销术。我得去按人家的门铃,对大人们发表演说,要使他们无法拒绝,就得凭我三寸不烂之舌让他们相信,任何人——不管多穷——家里要是没有《星期六晚邮报》可是一个极大的损失。
30我跟母亲说我改主意了,不想在期刊业上有所成就了。
31“如果你认为我打算养一个饭桶,”母亲回答说:“那你可再得好好
想想。”她要我第二天一放学就背着帆布包到大街上去按别人家的门铃。我只好领了圣旨,我带着一颗沉甸甸的心步入了新闻界。
32到我十岁的时候,我就熟记了母亲所有的格言。我最讨厌的那句就是:“如果开头失利,尝试,再尝试。”这就像一声战斗的呐喊,就是这句话,她一再地把我遣返到那毫无希望的战斗中去,即使我申辩说我已经按了镇上所有人家的门铃,觉得那个星期贝勒镇上不会有哪个人再来买这份期刊,那也无济于事。听完我的解释之后,她依旧会把帆布包递给我,说:“如果开头失利不要紧……”
33三年的卖报生涯——要不是她坚持,我本来在第一天就可以开开心心地不干了——至少产生了一个有价值的结果。母亲终于得出结论,我绝不能在商界干出什么名堂来,于是,她开始为我考虑其他不需要太多竞争热情的职业。
34十一岁那年的一天晚上,我拿回家一篇我写的关于暑假的短“作文”,老师在上面批了个“A”。母亲用她老师的眼光读了一遍,也认
为这是一篇最优秀的七年级的散文,并表扬了我。当时她没再多说什么,但是一个新的想法已经在她的心里形成了。晚饭吃到一半的时候,她突然打断我们的谈话。
35“孩子”她说,“也许你能当个作家。”
36这个想法还真打动了我的心。我虽然从没见过作家,以前也没显示出迫切的写作欲望,更不知道当作家是什么概念,但是我喜欢读小说,因此我想,编小说一定跟看小说一样有趣。不过,最重要又真正让我心花怒放的是作家那安逸的生活。作家无需在镇上四处奔劳兜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