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常讲“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世人也喜欢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因此,我们能在这里聚会,并不是无因无缘的。这种因缘,应该是源于在座师生对佛教的信心与敬仰,所以才衍生了今天的交流主题——“怎样面对痛苦”。
痛苦,是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的字眼。在这个世间上,痛苦可谓多之又多。我本人虽然也没有出离痛苦,给你们夸夸其谈不一定合适,但毕竟自己从小对佛法就有兴趣,多年来依止善知识,在学习、研究、修行上下过一番功夫,所以从某个层面来讲,也可以简单汇报一下自己的心得。
一、人类痛苦的分类
三界六道中,痛苦的分类比较多。拿我们人类而言,就有苦苦、坏苦、行苦这三大根本苦,以及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等八大支分苦。
印度伟大学者圣天论师,还将人类的痛苦归摄为两种:身苦与意苦。如颂云:“胜者为意苦,劣者从身生,即由此二苦,日日坏世间。”意思是说,上等人的痛苦,是心理上的苦受,比如工作压力、竞争忧虑、“高处不胜寒”的辛酸等;小人物的痛苦,则是身体上的苦受,比如缺衣少食、超强度劳动等。由此两种痛苦,恒时不断地损恼着芸芸众生。所以,世间上有钱的也痛苦,没钱的也痛苦。
过去,不少人以为有钱就会带来快乐,但后来有了钱以后才发现,快乐并没有如期而至,痛苦却反而层出不穷。许多人虽然穿得漂漂亮亮,看起来也开开心心,但实际上,他们内心中一直被许多痛苦所迫,压得喘不过气来。
二、认识三界皆为痛苦的本性
不过,人生在世,苦多乐少也是难免。假如你不相信,可以看一下《中观四百论》的前八品,里面就专门讲了世俗谛中的各种痛苦。看完之后你就会明白,人生的苦可谓无处不在,诚如佛陀在《法华经》中所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当然,有些人可能不太赞同:“谁说人生皆苦?我就过得很快乐。”以前有个特别爱喝酒的人,就跟我说:“你们讲轮回痛苦,其实不苦,我天天喝酒特别舒服。”但你酒醉后产生的快乐,是一种疯狂失常的颠倒意识,根本不算是真正的快乐。
所以,人生本来就充满痛苦,这一点大家必须要认识到。否则,很多人、甚至是一些佛教徒,遇到一点挫折就怨天尤人,抱怨老天不公平,“为什么我这么倒霉,所有的不幸全落到了我的头上”,却不知轮回的本性即是如此。
也有人认为:“轮回中并非全是痛苦,应该也有一些快乐。”话虽不错,但实际上,这些快乐都是暂时的、无常的,随时可以变成痛苦。所以,我们的快乐,就像一块蓝布上的小白点,只是偶尔的点缀,却不是人生的底色。
三、人们解除痛苦的不同方法
那么,具体怎样拔除痛苦呢?
1、低劣的世间方法
首先讲一下世间人除苦的错误方法。有些人在特别痛苦时,拼命地酗酒、抽烟、吸毒。我就认识一个佛教徒,他说自己的烟酒戒不了,为什么呢?因为他心里很烦躁时,就会躲到咖啡厅里吞云吐雾,再去舞厅借酒消愁。他觉得一醉可以解千愁,但真的能这样吗?并非如此。这只会让自己越来越愁,一旦清醒过来,事情仍然要面对,想躲也躲不掉。
还有些人,把痛苦的事都写在纸上,然后点火烧掉,看着纸上的字一点点灰飞烟灭,感觉痛苦也随之消失。但这相当于迷信,也没有多大意义。
还有些人,到山谷里大喊大叫,或者用头使劲撞墙,甚至把家里的锅碗瓢盆全部砸烂,这样发泄一通才觉得轻松。
更有甚者,还会以杀人取乐。前不久在美国,一个17岁的孩子就把父母杀了。在双亲遗体仍在房内的情况下,通过facebook邀请40到60名青少年来到家中,通宵喝酒进行狂欢。
或者,有些人失恋以后,要么自杀,要么把爱人杀了,如果实在找不到爱人,就找些样子相似的人代替。听说某地就有个大学生,因为自己失恋了,就专门杀一些穿红衣服、长发披肩的女学生,以此来报复前女友对他的无情抛弃。
2、中等的世间方法
稍微好一点的人,在遇到痛苦时,则会游山玩水,或者找有智慧的人聊聊天,或者作一些心理咨询,或者看看《心灵鸡汤》等励志的书。
《心灵鸡汤》是个美国人写的,前几年比较轰动,里面讲了很多哲理小故事,看的时候比较舒服,但看完以后,不像佛教那样有特别深的窍诀,可以根除自己的烦恼。不过,这也是一种方法吧。
通过这些方法,就像吃了止痛片一样,可以暂时压制痛苦,让它不再折磨自己。但这终究治标不治本,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学佛。
3、最殊胜的佛教方法
什么方法呢?下面就介绍几种:
1)利益众生,断除自利
以前就有不少这样的人,刚开始因为各种事情特别苦恼,但后来学了大乘佛法以后,经常做些有利于众生的事情,比如搞慈善、做义工,原来的痛苦不知不觉就消失了。所以,第一个断除痛苦的方法,就是要利益众生。假如你有大乘的慈悲心、菩提心,那是再好不过了,但即使没有,至少也应具有仁爱的传统道德,它也是挽救人类的妙药之一。
1988年,曾有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召开了一次历史性的会议,探讨了21世纪科学的发展与人类面临的问题。最后,他们共同发表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所以,教育一定要教学生怎么做人,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在中国古代,一个人到底能否得以重用,不但要看他的学问,更要观察他的德行。假如他人格高尚、众望所归,即使学问不是很高,也会被委以重任;反之,倘若他没有慈悲善良的心,纵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或者精通佛教的三藏十二部,也不一定对天下苍生有利。
因此,大家一定要明白“德”的重要性。如今联合国总部的大厦中,就挂着孔子的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然而,很多人懂不懂这个道理呢?当你受到生命威胁时,往往会贪生怕死,而你天天吃的动物,它们又何尝不是如此?所以,断除自利、利益众生,并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自己能否真正做到,这需要从很多方面观察。当然,假如你真的做到了,则必定会断除各种痛苦。
2)苦乐皆转为道用
我们遇到很大的痛苦时,佛教中还有一种方法,可以将它转为道用。也就是说,本身这个事情是一种痛苦,但你可以不把它当作痛苦,而把它利用起来。
比如,无著菩萨在《快乐之歌》中讲过,我们生病也可以,不生病也可以:生病的话,以此可消除往昔的很多业障;不生病的话,用这个健康的身体可以多做善事。我们没钱也可以,有钱也可以:没钱的话,可以断除对财物的耽著;有钱的话,可用它来上供下施、积累资粮。有些出家人对钱没什么贪执,自然就有很多钱了,这时你也不必特别苦恼:“有钱了,我怎么办啊!”佛陀在《毗奈耶经》中讲过,倘若你前世的福报很大,今生不需要勤作就腰缠万贯,那就算是一个出家人,所住的房屋价值五百金钱,也是允许的;所穿的衣服价值一亿金钱,也是可以的。所以,无论发生什么事情,苦也好、乐也好,我们都应该快乐。
其实,一个人若想获得成功与辉煌,经历各种痛苦也是必需的。爱因斯坦说过:“通向人类真正伟大境界的通道只有一条——苦难的道路。”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根本不会畏惧痛苦,反而会将生活中的每一次磨难,都转化成通往解脱的基石。
曾有个故事,就讲了这个道理:从前,一个农民的驴子掉到了枯井里。农民在井口急得团团转,就是没办法把它救出来。最后农民断然决定:这驴子已经老了,这口枯井也该填起来了,不值得花太大精力去救驴子。于是就把所有邻居都请来,开始往井里填土。
驴子很快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起初,它在井里恐慌地大声哀叫。不一会儿,令人不解的是,它居然安静下来了。农民忍不住朝井下一看,眼前的情景让他震惊:每一铲砸到驴子背上的土,它都迅速地抖落下来,然后狠狠地用脚踩紧。就这样,没过多久,驴子竟然把自己升到了井口,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纵身跳了出来,快步跑开了……
实际上,生活也是如此。纵然许多痛苦如尘土般降临到我们身上,我们也应将它统统抖落在地,重重地踩在脚下,而不要被这些痛苦掩埋。若能这样,到了最后,我们定会像驴子逃离枯井一样,从轮回的苦海中彻底脱身。
但可惜的是,现在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经常患得患失,觉得这个不行、那个不行,有时候把顺缘也变成了违缘。假如你能换个角度看问题,那什么违缘都可以成为顺缘,这就叫把痛苦转为道用。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1770-1827)也说:“最杰出的人,总能用痛苦来换取欢乐。”
禅定静心
3)修持自他交换
观修自他交换,对消除痛苦也很有帮助。比如,当你重病在床、名声受损、穷困潦倒时,可以发愿:“轮回中也有许多感受这样痛苦的众生,愿他们的一切苦难都成熟于我身上。”然后当自己向外呼气时,观想自己的所有安乐,犹如脱下衣服给众生穿上般,完全布施给他们;当向内吸气时,再观想把众生的所有痛苦全部吸入体内,由自己来承受,以此他们都离苦得乐。
这是大乘佛教中甚深的修心教言。我们在遭受痛苦时,若能经常这样观修,所受的痛苦就有了价值,对自我的爱执也会日益减少。
4)以空性观面对
假如你有空性见解,这是最好不过的了,以此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一切痛苦,都是从分别念而来,而分别念则可依靠空性见断除。圣天论师在《四百论》中也说:“虚妄分别缚,证空见能除。”
当然,所谓的空性,不一定非要证悟一地菩萨那样的境界,但至少也要对“万法皆空”稍有了解,所以,希望大家多学一下《中观根本慧论》、《四百论》。尤其是有些年轻人,皈依佛门十几年了,对佛教的道理却一窍不通,只是随便看几本书,这样的话,不一定是名副其实的佛教徒。
因此,佛教不像有些人想得那么简单,它既要实修,也要闻思,二者缺一不可。对于佛教,只是理论研究并不行,还要有实际修持;只是盲修瞎炼也不行,还要有理论依据,这两者,任何人都值得下一番功夫。
话说回来,刚才也讲了,假如你想消除自己的痛苦,就要对空性有所了解,闻思一些中观方面的道理。尤其像《中观根本慧论》,学了以后,百分之百对你有帮助。当年将佛法广弘于人间的,就是这部论的作者——龙猛菩萨。以前我看过世间、出世间的许多书,但看了它以后,的确能对佛陀生起不退转的信心。
所以,你们若想了解空性,最好是从《中观根本慧论》入手。此论开头的第一句就是:“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短短几个字,便将万法的真相揭示得淋漓尽致。不管是我们心的本性、痛苦的本性,还是外在万法的本性,确实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对此,龙猛菩萨从第一品到二十七品之间,进行了逐一剖析,任何一个科学家都没办法驳倒。
昨天中文大学有个教授问我:“对现在的大学生讲一些佛教故事,他们不相信怎么办?”我说:“不用讲故事,不然的话,他们听惯了神话、看惯了动画,很容易把佛教故事当成这些。若想引导他们认识佛教,就一定要从中观和因明下手,先把他们的傲慢摧毁了,再讲这些故事,他们才能体会到佛教的伟大。”
2009年7月,日内瓦“国际联合宗教会”召开了一个会议,会上世界五大宗教为主的各大宗教、200位宗教领袖,通过投票的方式,一致表决佛教是“世界上最好的宗教”。在投票过程中,很多宗教领袖并没有选择自己的宗教,而是把唯一的一票投给了佛教。为什么呢?因为在过去的历史中,没有一场战争是以佛教名义发动的,同时,佛教的慈悲提倡无偏利益一切众生,它的智慧对万法研究得极为透彻,这些都是佛教的不共特点。
我以前在复旦时,就引用了中国科技大学前校长的一句话,他说什么呢?“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的确,不管是哪个领域的学问,在佛教中都揭示得极为圆满。当然,有些佛教徒对此不了解的话,这只是他个人的问题,并不是佛教的过失。
尤其是佛教中的空性见,通过剖析“我”不存在,能彻底断除一切痛苦。怎么样断除呢?大家都知道,感受痛苦的“我”与所受的痛苦之间,是一种互相观待的关系,离开了一者,另一者必然不存在。《中论》也说:“离法何有人?离人何有法?”现在有些人天天叫苦连天,但痛苦的“我”到底在哪里?所受的痛苦又在哪里?通过中观正理一观察,最后就会知道,痛苦根本不存在,只不过是自己的虚妄分别而已。
所以,我们如果没有证悟空性,就很容易追名逐利,将各种虚妄耽著为实有。一旦你能像很多高僧大德那样,依靠空性断除了我执,那一切痛苦都会烟消云散,开悟的境界会给你带来不可言说的快乐。
5)修持安忍
我们在感受痛苦时,还可以修一下安忍。安忍,就是世间人所说的坚强,有了它的话,面对痛苦就不会轻易屈服。
美国著名的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HelenKeller1880-1968),也用她坚强的一生,缔造了不可思议的奇迹。
居里夫人(MariaSklodowska-Curie,1867-1934)曾说:“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她的传记中也记载,当年她在求学时非常贫穷,经历了许多常人难以忍受的苦行。因为营养不良,她一次次地晕了过去;天冷的时候没有被子,只好把所有衣服都盖在身上,最后冷得把椅子也压到身上取暖。
藏传佛教历史上,有一位伟大的祖师叫龙钦巴。他当年在桑耶修行时,生活也非常清苦。他的全部家当就是一个牛毛口袋,每当下雪时,他就钻进牛毛口袋里。这个口袋,不但是他的被子、坐垫,还是他唯一的衣服。
提到“唯一的衣服”,我想起了护生短片中的一只小狐狸,它说:“我有件美丽的衣裳,一年四季穿身上。我一辈子只有这么一件衣裳,是妈妈生我的时候送我的,我从此天天穿着它,晚上睡觉也不脱。人呀,我的衣裳只一件,而你的衣橱已满又满。我的衣裳是我的毛皮,失去毛皮,我只有血肉一团。你的衣服可以一天三换,我衣服脱下,就命丧九泉。”
确实,人类如果不穿动物皮,实际上还有很多衣服可穿;如果不吃动物肉,也还有很多蔬菜可吃。有些人吃一块肉不觉得什么,但你可曾想过,这只动物只有这一块肉,你吃了的话,它就会因此而丧命?现在西方国家有不少保护动物组织,我们这边虽然不多,但每个人最好能从自己做起,真正去关爱所有的动物。比如,你以前特别爱吃肉的话,以后尽量少吃一点,这也算是一种“安忍”。
6)麦彭仁波切的“心情愉快法”
藏传佛教中还有个实修法,可以消除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痛苦,让我们保持心情愉快。
方法很简单:首先双目直视虚空,不执著一切而自然放松,心胸尽量放大,在这样的境界中坦然安住。然后念诵“达雅他嗡措姆迷勒那德卡踏m索哈”,这个咒语念7遍、108遍都可以。如此观修,有助于我们天天好心情,人际关系趋于改善,许多不顺迎刃而解。
刚才的修法可以让我们心量放大,如果换个视角看问题,就不会死执于一点了。以前有一位画家,他在白纸上画了个黑点,然后装在相框里。许多人看后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知道这究竟代表什么。其实它的意义很深刻:众生执著于一点时,往往会忽略很多很多,全然不觉还有大片的空间。
比如说,你今天被人骂了、无端遭人诽谤,可能会一直耿耿于怀,午饭都吃不下;或者你父亲死了,感情遇到了挫折,就觉得天崩地裂、日月无光。其实在这个世间上,本来还有许多事物能带来快乐,但你若只执著这一点,围着这个黑点团团转,没有发现大片的白纸,就会感到痛苦万分、难以释怀。
对于痛苦,古往今来很多大成就者,并没有当作一回事。《入行论》中也讲了,这件事情尚有转机的话,你用不着痛苦;没有转机的话,那痛苦也无济于事。这个道理说得非常好,比如你父母死了,如果有办法让他们活过来,那你没必要痛苦;倘若已经无力回天了,你再哭又有什么用呢?不过,真正能这么想的人,现在可能没有几个。
当然,我并不是说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都能坦然面对。但我通过长期学习大乘佛法,现在看到家人死了,跟以前的心态完全不同。这一点,在你们这么多人面前,我也不会说妄语。所以,希望大家以后遇到痛苦时,最好也能从佛法中寻找解脱方法,没有必要去自杀,或者吸毒、吃摇头丸。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吃了对你身体不好,不要尝试用这种方式逃避,而应该看一些佛书,听一些真正的高僧大德的开示,深入了解佛法的意义,如此才能治本,而不是治标。
现在不少人也有这样的体会:原来自己没有学佛时,做的很多事情非常无聊。但学了佛以后,才明白人到底为什么而活着,以此解决了很多现实问题,内心也感受到了快乐。这一切,都是金钱无法带来的。
在座的很多老师、同学,你们当中,也许有佛菩萨的化现。如果有人真是圣者,那就另当别论了;但若是像我这样的凡夫人,建议大家还是依靠闻思修佛法来对治痛苦,若能这样,我敢保证,你的痛苦一定会消失无踪。
7)略说密宗不共的认识觉性
最后再介绍一种方法:密宗大圆满的修行方法。当然,它的具体修法,你们要受过灌顶、修过加行才能听。不过,以我个人体会的话,这个方法是最简单、最直接的,不需要用中观理论去观察、分析,只依靠上师的一个窍诀,就可以认识痛苦的本性,当下将烦恼转为菩提。
《六祖坛经》中也说:“烦恼即菩提。”这是禅宗、密宗中最深的窍诀,有信心的人才可以得到,而分别念重、邪见大的人,连法本都不让看。现在有些人偷偷去看,但没有上师接引的话,你看了也看不懂,只能看到一些表面文字,至于其中的甚深内涵,根本不可能触及。
综上所述,我刚才所讲的解除痛苦的方法,是方方面面的,你们不一定要全部都用,毕竟每个人的根基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可以。就像生了病以后,有些人吃中药能好,有些人用按摩也行,有些人还可以打针,但不管选择哪一种,目的都是为了断除痛苦。
要知道,痛苦是由心而生,故也要由心而灭。若想靠金钱等外在物质来除苦,肯定解决不了问题。只有通过佛法“自净其意”,也就是调伏自心,才能从根本上拔除痛苦。最后,希望我们今天的交流,能给各位稍微带来一点利益,哪怕让你减轻一瞬间的痛苦、获得一瞬间的快乐,我觉得也值得了!(索达吉堪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