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家关系再好,也要懂得:饭有三不吃,礼有三不随礼数亲疏亲密

亲家,原本是门外的人,因为儿女的婚姻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亲缘关系。传统观念里,亲家同保姆、老师并列,被视为"外亲"之一,地位仅次于父母,需要尊敬有加。由于这种特殊的关系,在处理亲家之间的交往时,就显得格外谨小慎微。

"亲不亲,一家人",这句俗语道出了亲家关系的亲密无间。结亲之后,双方会努力维系好这种关系,甚至比对待自己的亲生兄弟姐妹更加用心。逢年过节,大家就会一起聚餐;有喜事的时候,也会热情互帮互助、随份子送礼。

饭局作为亲朋好友聚会的主要场合,往往能够增进感情。不过,有些情况下同亲家共进晚餐,反而会带来不愉快。

第一,人在气头上的时候,最好暂时不要和亲家一起吃饭,免生口角。亲家双方由于立场不同,在某些问题上总会有分歧,一旦气氛紧张,饭局轻易就会演变成一场争吵。更糟的是,如果儿女、儿媳女婿也在场的话,矛盾很可能会被无端放大,酿成更严重的家庭纷争。

举个例子,2018年,河南登封一家五口因为彩礼纠纷在饭桌上大打出手,致使两个女婿身受重伤,其中一个更是危及生命。看来气氛确实影响很大,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即使到了饭点,还是暂且离席以绝后患,等气氛冷却再聚会为好。

第二,如果亲家年纪较大、身体抱恙,去探望时最好不要久留并共进晚餐。毕竟老年人的生活起居都需要家人悉心照料,你若是留下吃饭,反而会给他们带来麻烦。

我的一位朋友去看望86岁高龄的婆婆时,婆婆非要留他吃晚饭,于是他在那里陪同用餐。回家后,他才得知那天家人们为了准备他的一份晚餐,还特意临时外买了一些食材,着实给他们添了不少麻烦。此事引以为戒,探望老人时,除非主动被邀请用餐,否则还是不要轻易增加他们的负担。

第三,有时候亲家会热情邀请你到他们的亲朋好友家做客。这种情况下,倘若你和那些人生疏相见,最好还是婉拒为好,免生尴尬。

我在乡村地区长大,每逢乡村婚丧嫁娶,不认识的远房亲戚通常都会组团赶场助阵。大家平时素不相识,一见面就像盲人摸象般互相打量,场面难免有些尴尬。从心理上说,人们在陌生环境中,更容易产生焦虑和敌意,所以一旦没把握好分寸,矛盾也就容易激化。

综上所述,在一些特殊场合,与其勉强前去,倒不如避开潜在的风险,远离可能产生的矛盾和不快,这对双方都是一种体谅。

接下来说说"礼有三不随"。在中国传统观念里,送礼能表达祝福之意,增进感情,但也不可过度。如诗人陆游所云:"人家有喜,贺之以礼。人家有哀,吊之以礼。礼不可不尽,而过犯难却。"礼数拿捏得当,正是中庸之道。

第一个"不随"的情况是,亲家的一般亲戚,如姑姨舅叔侄子们,有什么喜事,你就不必特意去祝贺或送礼了。

从法理层面讲,亲家关系只限于双方本家,并不涉及旁系亲属。按照亲疏远近的尺度,你我与亲家的亲戚往往已是很疏远的关系,生分都难说清了。如果都要互相走动、送礼问候,那确实会给双方带来极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第二个"不随"的情况是,尽孝的礼数,应该由儿女来承担。

古训有云:"三年之丧,禫之以礼,哭之以礼,祭之以礼。"看似细微,其实孝敬长辈的礼仪门道甚多。作为长辈,你的责任是言传身教,而不是亲自操持。否则就可能"越俎代庖",让儿女们对长辈的孝心弥漫淡化。何况,如果你单方面替儿女付出,还很可能引起其他儿女的不满和猜忌。

古人贾岛诚有言:"礼贵体察,不可拘于细。"送礼讲究的是心意,而不在于数目的多少。如果你的经济状况一般,生活已经捉襟见肘,那就不必勉强花钱去购置礼物了。这种情况下,多半亲家都会体谅和宽容,无须自扰。

比如,我的一位邻居,他的女儿婚后家境并不宽裕,生活费用都勉强糊口。有次他的亲家开办酒席,他只是托人带了个问候。几年后他的生活好转了,积攒了一些存款,才开始随份子、尽心尽力。即便期间他确实有些"失礼于亲家",但双方感情并未生疏。足见只要互相理解体谅,很多礼数上的疏漏都可原谅。

无论是"饭有三不吃"还是"礼有三不随",核心思想都是要保持适度、分寸、体谅和理解。我们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亲家关系,在保持应有尊重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持适当的距离和界限。

毕竟,亲家关系虽然非亲非故,却也不是亲生父母那般血浓于水。一味亲密无间反而容易越矩,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和误会。我们应该尊重彼此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避免过多地干涉对方,给予足够的私人空间。

同时,我们也要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亲家。每个人的家庭教育、生活环境都不尽相同,在某些观念和做事方式上难免有出入。若是互相理解和宽容,很多看似"不合礼数"的行为,其实也是可以被原谅的。

保持适度的亲密距离并不意味着疏远,相反正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尊重。如果亲家关系处理得当,必将化干戈为玉帛,成为相互的依靠和力量。我们更应该致力于用爱与理解去温暖这段缘分,而不是把它弄僵在一成不变的礼数规矩里。

再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我有一对亲家,他们是重庆人,热情好客。而我们北方人比较内敛冷漠,有时难以拿捏分寸。刚结亲那会儿,双方在做客、聚会等方面确实存在一些文化差异和误解。但渐渐地,通过互相体谅、包容,彼此的距离拉近了。现在即便有些时候做事方式"不合礼数",大家也能心平气和地接受,不去纠结于表面的行为。

总之,保持亲疏有度、互相体谅、用爱心和智慧去化解矛盾,才是处理亲家关系的最佳之道。只有做到"亲而有疏"、"礼不拘于细",亲家关系才能紧密而不失分寸,熟络而不疏离,受用无穷。

THE END
1.礼轻情谊重造句9、检修部贴心的为每位员工送上一块毛巾作为节日礼物,礼轻情谊重。 10、礼轻情谊重,几个寿桃、几袋大枣、一瓶酒,甚至还有打油诗,并不昂贵的贺礼,却饱含着邻居们对她深深的敬意。 11、俗话说:礼轻情谊重;可俗话又说:礼多人不怪!古与今的送礼观念,鹅毛与脑白金的差异,送礼送情意,愿我们更加珍视这礼品中情谊https://www.hao86.com/zaoju_view_99f65543ac99f655/
2.礼轻情意重的下一句是什么礼轻情意重的前一句是什么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片鹅毛。 以上就是高考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礼轻情意重的下一句是什么 礼轻情意重的前一句是什么问题,想要了解的更多关于《礼轻情意重的下一句是什么 礼轻情意重的前一句是什么》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高考网!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13164185.html
3.礼轻情意重的上一句是什么礼轻情意重的上一句是什么 礼轻情意重的上一句是:千里送鹅毛。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释义:千里之外赶来送上鹅毛作为礼物,礼物虽轻,但表达的情意却很深重。比喻礼物虽轻而情意深厚。 此句来源: 唐朝贞观年间,大唐的藩国纥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便派使者缅伯高带着金银珠宝去拜见唐王。在这批贡物中,有一只白https://edu.iask.sina.com.cn/bdjx/6ce9B15Cbmg.html
4.礼轻情意重.前面一句是什么礼轻情意重.前面一句是什么 扫码下载作业帮搜索答疑一搜即得 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如果有帮到您,如果还有问题 请发帖重新提问哦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相似问题 歇后语 ——礼轻情意重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这句话的意思 如何理解“千里送鹅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70641a409fbd2ba08a216fdca5d91eb9.html
5.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典故“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是人们交往相互赠送礼尚往来经常说的一句话,意思是赠品不论轻重,关键是心意到了。这句话来自哪里,在阳谷县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自登基以来举贤用能,治国有方,国家大治,百姓安居乐业,生活渐渐好起来。在此情况下,全国上下从百姓到官府都有了享乐思想,人们之间的交往互赠礼品https://www.meipian.cn/3znt9h1k
6.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日积月累读读背背内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汪洙)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无名氏)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邢俊臣) 语文园地八: 日积月累: 四面八方、七嘴八舌、成千上万、人山人海、诚心诚意、惟妙惟肖、零零星星、结结实实、郁郁葱葱、异口同声、大惊小https://www.360wenmi.com/f/file935gwz68.html
7.都市至尊狂少第3章礼轻……情意重都市姜灵尴尬,轻轻抬手,落在胸口:“那个,这是哥哥送我的,礼轻情意重,您见笑了。” 礼轻…… 林少天眼角在抽搐,他这锦盒中也算是不薄的礼物。 然而在他看来,这世界上再耀眼的礼物,在华国金龙徽章面前,都黯然失色。 那可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他终于明白这个女孩在大哥心中的地位了。 “生日快乐,礼轻…https://m.idejian.com/book/11874779/3.html
8.礼轻情意重意思出处释义礼物虽然很轻,但情意却很深厚。 出处元·李致远《还牢末》:“兄弟,拜义如亲,礼轻义重,笑纳为幸。” 示例让我替我自己说句混话罢,这叫做礼轻情意重。 ★清·吴趼人《糊涂世界》第十回 人气9727次 相关百度“礼轻情意重”谷歌“礼轻情意重” https://chengyu.t086.com/cy20/20435.html
9.礼轻情意重的意思礼轻情意重是什么意思沪江在线词典网为您精选礼轻情意重的意思及读音、礼轻情意重是什么意思、反义词、近义词等信息,由totp于2016年6月20日添加。https://www.hujiang.com/cidian/366996/
10.礼轻情意重的英语是什么翻译成英语中文礼轻情意重 英语 翻译It's the thought that counts. 重要词汇 词汇 说明 记忆技巧 the 高考,考研 that 高考,考研 thought 高考,考研 参考资料: 1.百度翻译:礼轻情意重 2.有道翻译:礼轻情意重获赞10次 声明: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任意转载 本文标题和链接: 礼轻情意重的英语是什么-翻译成https://yingyu.xiediantong.com/en/a0300fdba9b7fb1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