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关键词,由此而来的转型、连接、安全、治理等概念也在实践和理论中不断深化。习近平在多次讲话中阐述了关于互联网发展和治理的重要理念,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更从多层面推进和深化了互联网发展和治理的中国之道。作者围绕习近平关于互联网发展和治理的技术基础、发展思想和发展路径三方面的阐释进行了理论探究。
关键词信息革命网络安全互联网治理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讲话,在对信息革命发展趋势的前瞻性把握和回应的基础上,深化了互联网发展的技术观和人民观,他再次强调了中国对于互联网治理的原则和主张,从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网络安全与发展的问题,强调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相辅相成的关系,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同时,他深刻指出大国网络安全博弈,不仅仅是技术博弈,还是理念博弈、话语权博弈。这些论断深化了互联网发展和治理理念,进一步完善了互联网发展和治理的中国之道。
一、把握信息技术的发展态势,深化对互联网技术的理解
信息技术变革已经成为我们的时代特征,它带来了社会各层面的深度变革。习近平在多次讲话中强调把握技术变革的重要性。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就指出,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他提出要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2016年2月19日,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他也强调传播技术的变化,特别指出是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在此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更是进一步强化了对于信息技术的重视,全篇讲话中提到“技术”一词近70次,频次之高堪称空前,从信息革命带来的技术发展态势、网信事业的发展到核心技术突破、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再到技术人才培养,从三个层次深化了互联网技术观。
其一,对信息技术在互联网发展和治理中基础作用的认知和强调。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社会关系、经济关系,加速了信息与思想的传播,其发展演进直接影响到信息的多寡和流动,是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标志,是互联网发展和治理的支撑所在。习近平在互联网治理的五点主张中,第一点就谈到了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问题;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讲话中更专门谈到了如何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问题,指出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提出我们要掌握互联网发展主动权,保障互联网安全、国家安全,就必须突破核心技术这个难题,争取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实现“弯道超车”,体现了对网络发展和安全中技术博弈问题的高度重视。在互联网发展和治理中我们需要继续深化这一基础理念,认识我们目前在信息技术发展方面遇到的挑战和机遇,从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几个方面进行突破,提升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利用、安全能力,以更好为社会为人民服务。
其二,对信息技术开放及整合效应的强化。
此外,不容忽视的是,当前的大数据及其编程计算等技术正以一种微妙的方式重塑人的思考和行为模式,技术思维终将对民众的人文思维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实际亦有研究佐证了这一点。有研究显示,Google的搜索算法可以影响中立选民的态度,最高可以影响到80%的选民,而且几乎没有人会意识到他们的投票偏好被Google影响了。[1]斯坦福大学说服科技实验室的课题之一便是Facebook心理学,它研究Focebock如何改变人们的态度和行为。如何管控及利用技术手段在态度改变和议程设置中的作用,将是未来互联网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其三,对信息技术发展态势的深刻把握和回应。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信息革命增强了人类的脑力,带来生产力又一次质的飞跃,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军事等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一信息革命对人类脑力增强的论述不仅是对信息革命本质的把握,更是对信息革命发展态势的深刻认知和回应,更触及到当前媒介技术变革的核心所在:在媒介延伸了人类的听觉、视觉乃至触觉等官感之后,下一步发展的方向将是增强和延展人类智能,打破既有疆界,促进万物互通互联,呈现出社交化、智能化、物联化态势。
社交化态势。
智能化态势。
物联化态势。
总之,每次技术革命都会带来新规则和新形态,社交化、智能化、物联化趋势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逻辑和应用等不同层面均有深刻影响,习近平在对这一技术发展态势和影响的深刻洞察和把握之余,也提出在核心技术方面,如果能够超前部署,集中攻关,很有可能实现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的展望和期许。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对互联网技术的理解,巩固基础,把握态势,主动出击,推进互联网发展与治理。
二、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立与人民的真正连接
技术是为人服务的,群众路线是我党的重要路线方针政策,习近平在讲话中也多次谈到人民的重要性,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更明确指出:“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强调互联网发展和安全都需要以人民为中心,建立与人民的真正连接。我们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如何建立真正连接。
其一,重视互联网时代民众心理需求和行为的变化,深入推进互联网群众路线。
三、深化安全与发展理念,多途并进维护网络安全
习近平关于网络安全的观点和理念,进一步明晰了安全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更全面地揭示了网络安全的内在规律,为全球互联网的安全发展提出了新的观点,这一网络安全观也深化了全球互联网发展和治理思路。
四、推进互联网发展和治理的中国之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总体来看,互联网不仅是一种媒体工具,更是一种社会工具,较之以往的各类媒介和工具而言,互联网开启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力量,展现出无限的可能性,其重要性不可估量。既有可能达成共识,促进思想的多样化,缔造新的社会关系,也有可能带来分裂,偏激和破坏,我们需要认识其属性、潜能和极限,并促使其服务于构建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进步的共同需求。
其中,尊重网络主权是中国互联网治理之道的首要原则。互联网没有国界,但是网络空间并不是独立于现实空间之外的虚拟空间,网络基础设施、网民、各类机构是有国籍的。网络空间正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新战略空间,尊重网络主权是对各国主权的尊重,是对共同参与共享共治的保障。习近平在第二届互联网大会上就明确提出:“我们应该坚持尊重网络主权,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网络发展道路、网络管理模式、互联网公共政策和平等参与国际网络空间治理的权利”。这一理念也反映了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意愿和利益,为如何处理好各国网络主权与全球共享的关系提供了新思路,在《国家安全法》《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都已经将维护网络主权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其中。共享共治是中国互联网治理之道的重要主张,正如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所言:“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推动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互联网治理是一个生态系统,需要全球多层面多主体的共同参与,需要各国保持开放姿态,积极参与国际网络安全治理进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中国是全球互联网治理的重要一员,提供中国方案积极参与互联网治理是中国的责任和担当。
可以说,互联网发展和治理中国之道的深化和实践是对互联网治理的技术博弈、理念博弈、话语权博弈的回应,是提升中国在全球网络治理中话语权的要求。这一理念和实践也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可。但是不可否认,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中彰显中国声音,参与到全球互联网发展的规则制定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界付出持续艰巨的努力,通过及时因应变化,把握原则,坚定主张,共同推进中国由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媒介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注释
[3]〔美〕迈克尔塞勒:《移动浪潮:移动智能如何改变世界》,邹韬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年。
[5]〔美〕迈克尔塞勒:《移动浪潮:移动智能如何改变世界》,邹韬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年。
[7]MarkAndrejevicandMarkBurdonDefiningtheSensorSociety,Television&NewMedia,vol16,no1,2015,pp19–36转引自:“国内外新闻与传播前沿问题跟踪研究”课题组:《大数据实践与研究:批判性反思与研究推动》,《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年第8期。
[8]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6年1月22日,第39页。
[11]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舆情调查实验室:《中国城市居民舆情调查》,2015年10月、2015年12月。抽样区域设定为大型城市、中型城市和小型城市,20个城市总体样本规模为2000人。
[12]AAPOR,BigDataTaskForce,AAPORReportonBigData,February12,2015.
[13]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舆情调查实验室:《中国城市居民舆情调查》,2015年10月、2015年12月。抽样区域设定为大型城市、中型城市和小型城市,20个城市总体样本规模为2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