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往往因网而生、因网而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强调网络已是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围绕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就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方向性问题、战略性问题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拓宽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建设路径,为新时代切实维护和巩固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系统观念,构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大格局
加强队伍建设,建设听党指挥、对党忠诚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人才队伍
强化技术支撑,全面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技术手段和水平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因由网络信息技术而生,也必将经由网络信息技术而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对此,必须全面提升技术治网能力和水平,“要以技术对技术,以技术管技术,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要充分利用5G、物联网、人工智能和量子通信等信息技术革命性成果,改进创新网络治理方式,切实提升网络治理效能。要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等平台,加强网上舆情信息的识别、采集、分析,提高对风险因素的感知、预测、防范能力,提升网络安全防护水平。要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与此同时,也要注意规范数据资源利用,防范新技术带来的风险。
扎牢制度笼子,健全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治理的制度体系
统筹国内国际,大力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
党中央十分重视将网络文化作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载体,通过网络彰显综合国力,展示中国特色。2014年中国举办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习近平在贺词中提出:“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此后“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逐渐发展成熟,引起众多国家的共鸣。在2018年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中,习近平进一步提出,应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迈进。习近平指出,“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同时,他也重点提出了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求“大力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理顺内宣外宣体制,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效开展国际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初步构建起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
坚持标本兼治,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网络是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治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谁都不愿意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虚假、诈骗、攻击、谩骂、恐怖、色情、暴力的空间。”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互联网内容建设,深化网络生态治理,开展“清朗”专项行动、强化网络普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网络生态尤其是舆论生态处于意识形态风险前沿,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境内境外联动策应,网络水军层出不穷,不可掉以轻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担当责任,网络平台、社会组织、广大网民等要发挥积极作用,共同推进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以时代新风塑造和净化网络空间,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