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制度(精选5篇)

(二)强化党建工作落实。始终把党的思想建设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和加强党的绝对领导,筑牢对党忠诚的思想根基。坚持以学习为基础,以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两学一做”“主题党日”等活动为载体,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二、存在的问题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注重思想引领,扎实推进理论武装工作。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以及历次全会精神,引导全体干部职工全面准确地把握新时期党对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思想、新观点。狠抓学习宣传和教育引导,充分发挥宣传阵地作用,组织好党员干部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政策水平。

关键词:安全文化,高校,物质,精神,制度

1.安全文化的内涵

国际核安全组第四号报告书中提出:“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明确地表述了安全文化既是态度问题又是体制问题。既关系到单位,又关系到个人。安全文化隶属于意识范畴其本质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实现人自身价值的文化。是存在于组织和个体中的种种安全素质和对安全的态度、方法的总和。“强调以人为本、以文化为载体、突出安全价值观念的核心地位”这是安全文化的本质所在,安全文化在现行的以安全系统工程为标志的科学管理方法中,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体现人的生命需求和安全价值取向,利用文化渗透及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的熏陶,树立人们安全观念,规范人们的安全行为,在“安全第一”的文化氛围中,建立新的安全文化机制,实现安全目标。

校园安全文化是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校预防和减少灾害事故在教学、科研、生活等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目的在于保护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保护个人和国家财产安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财富的总和,校园安全文化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师生员工关心和保护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护学校和个人的财产安全.创造优美舒适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将学校的教育价值与人的生命价值和谐地统一起来,从哲学角度来看,作为观念形态的校园安全文化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体系。因此,校园安全文化就其实质来说,属于安全意识或安全思想体系。

2.影响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

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建设者的责任,聚集着大量代表社会主义命运与前途的青年人才,建设高校安全文化客观上需要提出更高要求。从目前的情况看,影响建设高校安全文化的因素主要来自内外两方面。

2.1外部因素

全球化背景下,在不同文化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个别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西方国家为了达到经济和政治上的目的,一刻也未停止对我国推行“文化殖民”政策,亨廷顿曾经说过:“当今世界文化冲突关系的基本动因来自于社会制度文化的剧烈对抗和意识形态的巨大分歧。”从现实情况看,中西双方在社会制度选择和意识形态认同上的对抗并没有因“冷战”结束而终结,西方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攻势咄咄逼人,无孔不入。他们极有可能利用我国建设和谐文化的契机,大力宣扬西方资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文化渗透和文化输出。比如,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称之为“狭隘的民族主义”;通过网络、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杂志等媒体和信息产品的输出公开或隐蔽地推销其社会政治理论、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以和谐共处、多元并存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传统的语言交流规则和运作方式,达到化解中华民族的内在凝聚力、造成深层次的“文化弱势”、削弱综合国力的目的。

2.2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部分国民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认识逐渐淡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利益的刺激使得人们的功利思想日趋严重,人们从全面发展角度去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功能受到抑制,集体主义观念日渐淡薄,极端利己主义思想日益泛化西方的自由主义、拜金主义等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对形成了冲击,国民的政治文化素质在商品经济的侵蚀下日益失去自身的特殊性和独立性。二是对建设和谐文化所倡导的“和而不同”产生误解。多元本是和谐文化的特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比思想僵化、教条主义要好得多。物质决定意识,文化思想的多元化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基础的客观实际――多种所有制并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及多种利益主体并存的状况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反映。。“和而不同”正是在此意义上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搭建了一个“吸纳百川”的文化平台。但是,片面地强调思想文化的“多元化”,易造成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削弱。关键是“度”。恰恰在这个问题上,一些同志由于片面强调了多元的合理性,甚至有意无意地借其他社会思潮冲击、取代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3.高校安全文化的体系构建和实现途径

3.1建设高校安全文化的物质基础

3.2校园安全精神文化的建设

在校园安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在校园内通过各种宣传手段营造安全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促成人人关心安全建设、人人重视安全建设、人人参与安全建设的良好氛围,通过安全文化建设的宣传,提高广大师生员工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和认识水平,为校园安全文化的制度建设和教育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3.2.1加强校园安全制度文化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涉及校园安全的工作制度。。例如安全保卫部门定时、定点巡逻值班制度,后勤管理的防灾、减灾制度,教学设备管理的安全检查和定期维护制度等;二是建立规范师生员工行为的行为管理制度,通过制度性的约束,把由于师生员工违背安全规范的不当行为造成安全事故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程度;三是建立完善的和切实可行的监督、落实和奖惩制度。。完善的制度需要严格执行制度的人来实现,只有最大程度地确保人对制度执行的规范性才能使人所建立的好的制度发挥出其最大效应,否则,再好的制度都只是纸上谈兵。

3.2.2高校安全教育文化的建设

大学生是一个人生观、价值观处于逐渐成熟和稳定的特殊群体,他们善于思考,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并有了较深的理论知识基础。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高校安全文化乃至全社会安全文化建设的问题,高校安全文化的教育层面建设就是关键中的关键。加强高校安全教育文化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强调大学生安全教育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将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纳入学生培养计划中,由专任教师授课,统一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中。其次,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基地,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供必要的物质载体。再次,提高安全教育的文化层次和工作艺术。大学生是一个具有较高理论知识素养和文化鉴别能力的群体,高校在实施安全文化的教育层面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千方百计地提高教育内容的品味,改进教育工作的方式,提高其艺术性,将安全教育工作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安全是人类的永恒主题,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在我国才刚刚起步,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为大学生们提供--个富有安全感的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汪永高.加强高校安全文化教育的意义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4,(4).

[2]邱正祥.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策略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

为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寝室文化生活现状,我们设计了有关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寝室设施条件满意度、对寝室文化建设的认识、寝室管理制度的评价、寝室活动情况、寝室人际关系情况等方面。为保证问卷的有效覆盖,选取各年级、各专业学生寝室随机发放调查问卷321份,收回296份,有效问卷296份,有效收回率92%。通过对回收问卷进行数据汇总,得出以下结论。

(一)学生对寝室设施和环境条件基本认可

学生对寝室设施条件总体较为认可,仅有4%的同学表示不满意。但有38%的同学反映寝室设施维修效率较低。说明了学校对学生寝室基础设施建设比较重视。寝室内热水器、盥洗室、书桌用具等一应俱全,公共走道、公共绿地等外环境也由专业物管公司员工打理得整洁优雅,为广大学生提供了较为方便、相对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但后勤部门的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还需加强。

(二)寝室文化建设氛围不足,认识模糊

寝室文化建设氛围不足,建设薄弱。有舍标等特色装饰物的寝室不到4%。对于寝室文化建设包含的内容,认为是寝室行为文化建设的占33%,其次是文化氛围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分别为31%和27%。

(三)学生的寝室生活以休闲娱乐为主

(四)学生重视寝室人际关系,大多数同学与室友相处融洽

高职学生来自农村的较多,57%的受访学生为非独生子女。学生们普遍比较看重室友关系,也能以正确的方式努力解决好寝室矛盾。在评价室友关系时,82%学生认为室友关系很温暖,69%的学生表示在大学里最亲近的朋友是室友,75%的学生认为自己与室友交谈会经常考虑对方的承受力。在处理寝室矛盾的过程中,74%的学生选择及时沟通。

(五)寝室矛盾难以避免,生活习惯成为造成寝室矛盾的主要因素

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的学生在小小的寝室朝夕相处,难免产生矛盾。只有41%的受访同学表示与室友从来没有矛盾,57%的同学表示有一些矛盾但不严重,近3%的学生认为寝室经常有矛盾,甚至很激烈。对于产生寝室矛盾的原因,生活习惯出现的频次最高,为79%。而在影响寝室人际关系的选项中,生活小节冲突出现频次最高,为49%。可以看出,不同的生活习惯、行为模式成为影响和困扰寝室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也从侧面印证了学生较为重视寝室行为文化建设的原因。

二、寝室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寝室文化的内涵

高校寝室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构成。物质文化是寝室文化的载体,包括寝室的基本设施、整体布局、卫生状况、环境,以及室内床上用品、生活用品等及其摆放。物质文化是寝室文化的基础和外在标志。制度文化是寝室成员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及调控这些社会关系的规范体系,包括寝室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行为准则、奖惩办法等,以及各项制度的实施办法,对寝室成员的心理意识和行为方式进行约束,促进产生共同的文化价值观,是寝室文化建设的准则和保证。行为文化是指寝室成员在寝室这个特定的环境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行为方式,包括寝室成员的人际交往行为、学习行为、娱乐行为、网络行为等多方面,寝室成员的行为和寝室文化相互作用和影响。精神文化是在学生寝室管理的各项活动中体现的寝室群体精神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包括思想理论体系、认知方式、思维方式、思想态度、目标信念、价值观念和共同的心理状态等。寝室精神文化是寝室文化中的深层文化,渗透于寝室一切活动中,主导着寝室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寝室文化的核心,决定整个寝室文化的发展方向。

(二)寝室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三、寝室文化建设的途径

针对寝室文化建设现状和问题,学院采取了以下建设及改进措施。

(一)提高宿舍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

学生管理部门协同物管公司通过定期开展宿管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了宿管人员的岗位培训,及时传达学院有关宿舍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宣讲学院对宿舍文化建设的理念和开展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提高了宿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参与大学生思想工作的能力。同时,通过对物管公司加强目标管理,进一步明确宿管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要求。物管公司和学校后勤部门之间加强了工作衔接和信息沟通反馈,使学生宿舍的维修需求得到更加及时响应和处理,寝室设施维修效率和服务质量逐步提高,促进了良好的寝室物质文化环境的构建。

(二)推进辅导员进学生寝室工作

辅导员队伍是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在学校接触最多的老师是辅导员,发现和解决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问题最多的也是辅导员。学院制定了辅导员进学生寝室工作制度,并对制度落实进行严格检查和考核,要求辅导员至少每个工作日走进学生公寓一次,深入学生宿舍与学生谈心,同时加强对学生宿舍各类安全隐患的排查处置,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开展寝室文化建设活动,培育健康向上的寝室行为文化,推进文明和谐寝室环境的构建。

(三)发挥学生自治组织自我教育和管理的功能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是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院设置了学生宿舍自我管理委员会、学生公寓楼长、层长等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在学生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宿管会的同学们积极举办文明寝室宣传活动,倡议并组织开展文明寝室公约的签约活动,还与楼、层长每周坚持开展查寝工作,收缴大功率违规电器、检查宿舍卫生,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作用,提高了广大学生的寝室文明意识,促进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推动了寝室制度文化建设和行为文化建设。

(四)建立健全寝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科学规范的制度是寝室文化的有机组成,是培养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设健康向上寝室文化的保障。学院不断建立健全各项学生宿舍管理制度、规定和条例,编印成学生手册的内容,使广大学生有章可循,明确校园行为准则,同时对违反寝室管理规定的行为予以严格处罚,提高了学生遵章守纪的意识,促进了文明行为的养成。

(五)积极营造寝室文化氛围

学院以系列寝室文化建设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文化氛围对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一是开展了寝室文明公约签约活动、以寝室为单位开展节约用水、用电宣传及评比活动,以及寝室卫生评比活动等文明寝室创建活动,引导学生树立集体意识,培养勤劳节俭的优良品质,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二是举办寝室文化节活动,通过心理情景剧比赛、寝室美化大赛、华新好声音等以寝室为单位的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寝室人际关系和寝室矛盾,增强寝室成员的团队协作和凝聚力。三是对所有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公选课和专题讲座,引导学生端正交际观念,建立起和谐、民主、关心、合作的人际关系,培育良好的寝室精神。逐步成立院—系—班—寝室四级心理网络运行机制,及时发现和积极疏导寝室成员的消极悲观情绪,营造积极乐观向上的寝室氛围。四是在学生住宿区设置了宣传橱窗,内容涉及心理健康知识、校园文化活动安排和展示、文明寝室评比活动通报等。宿舍楼外还定期更换张贴修身养性的文明警示语、宣传画,设置报刊阅读栏,在方便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同时,努力营造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学习生活环境。

(六)正确面对和利用网络对寝室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中原通信服务品牌树立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实际上是一场通过改善产品和服务来争夺用户的“战争”。许多服务行业都在尝试改进各种服务方式,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以此来树立自己的服务品牌,创造自己的服务文化及内涵,从而推进企业有效发展。在行业服务越来越趋于同质化的趋势下,技术门槛越来越低,越来越易于模仿,通过凸显“特色品质”或“特色服务”来谋求竞争优势也越来越艰难,而服务品牌越来越成为吸引消费者注意力、承载消费者偏好的重要营销手段。如何创造一种与企业价值观密切联系、渗透、融合,与企业目标市场或特定用户群体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以及意识形态和谐互动的个性化服务品牌,发挥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和创造力,使品牌战略有机地融于企业整体战略,已成为所有服务型企业的共识和目标追求。

一、服务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

服务无小事。它不仅能为企业带来市场和客户,同时也是传播文明的一个窗口。在通信市场竞争激烈的态势下,更能体现出服务与生存、服务与发展的内涵。无论考虑经济利益,或是社会效益,无论着眼企业的兴衰,或是文明的进步,惟有服务决定着市场,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兴衰。

在巩固与拓展业务的基础上,中原通信从来没有忽视过服务质量这个“软实力”。近年来,建立健全了社区化营销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四个体系”建设,制定并规范了各类服务制度和工作标准,不断推进服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通过440投诉平台、现场抽查、录音暗访、社会监督等方式,切实加强服务监督考核,主动接受用户监督;坚持每年开展一项营销服务提升主题活动,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展营销促销,制定多样化、个性化业务套餐,积极引导用户消费。同时持续强化营销服务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全员服务意识和工作质量。中原通信在中原油田社会化服务质量考核中始终保持较好的成绩。

但是,中原通信作为全局推进信息化的排头兵,若想得到更有效的发展,抢占到更大份额的市场,除了上述这些“常规动作”外,就必须在服务中有新思路、新举措,不断开创新局面,实现新突破,及时有效的调整适应新的竞争趋势的服务策略。

二、构建服务链是创新服务品牌的关键

事实上,服务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我们再仅仅谈论窗口服务恐怕已不合时宜,为此,围绕市场开发,应建立完善一套客服系统和流程,构建新的服务管理模式。即创建以流程控制为主的服务闭环管理链条。

回顾过去《校园晨曦》出版的十四期,指出不足,内容依然不够充实,编排人员不到位;分析不足,负责人欠缺工作经验。对此,我们要反思过去,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对别人提出的意见进行反思,有则改之,无则勉之。遇到错误,要从自身上找问题,理由少一点,方法多一点;解释少一点,实事多做点。在工作中学习他人的长处,补足自己的不足之处,扬长避短,通过努力力求做的更好。

本学期,宣传部的文字宣传工作要招聘3名干事,拟定计划为05级2名、06级1名。新干事上任前后,都要做好“带新”工作,将排版、新闻采编、文学修改和创作等方面进行培养。为宣传部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除了《校园晨曦》外,宣传部文字宣传工作的另外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出版好《文学社刊》。纵观上学期《文学社刊》的出版工作,漏洞诸多,问题也是层出不穷。本学期,宣传部将致力于让《文学社刊》朝着文学性、艺术性、思想性、学术性于一体的方向发展。它将为广大同学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文学才华的平台。为提高大家的写作水平,活跃校园文化氛围而不断创新和发展。

以上是宣传部文字宣传的日常工作安排,是我们工作的基础,文字宣传工作是注入学生会宣传部的最新元素,是一项需要发展和提升的工作,我们正在尽力探索一条创新的道路,让宣传部凭借自己的优势,为校园的宣传工作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作出新的贡献。

宣传部的创新工作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制度创新。为营造良好的工作气氛,使宣传部的文字宣传工作更顺利的开展,宣传部将完善现有的内部成员考核制度。在新的制度中,宣传部要更注重对成员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完善后的新制度将从考勤制度、值班制度、交稿制度和工作制度四个方面对成员在宣传部的每月表现作出详尽的评价,有利于提高成员的积极性,督促成员较好的完成本职工作。但考核制度只是从量上反映成员的工作态度和质量,宣传部亦可从其他方面对成员的表现作出综合评价,以发现更多有能力的、对宣传部的发展有利的成员。

三、方式创新。作为校园宣传的主力部门,宣传部也在寻求着更利于自己的工作方式,发挥自己作用的工作方式。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其在宣传上的各种优势,宣传部现正着手将《校园晨曦》和《文学社刊》在原有的平面出版模式的基础上增加网络版,将每期的《校园晨曦》和《文学社刊》发至校园网上,以扩大宣传阵地,弥补平面模式传播不广泛不足的缺点。目前,该工作正在计划筹备中。

四、定位创新。学生会是一个整体,每一个部门都发挥着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宣传部的发展自然也离不开学生会其他部门的帮助和支持。本学期,宣传部将会与学生会其他部门积极合作,共同发展。与此同时,我部与校卫队和社团联合会也将积极合作,以真正起到沟通各学生组织的作用,并在合作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其他部门的长处,发展自己,提高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除了创新之外,本学期的工作目标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进一步做好新闻宣传工作,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舆论氛围

1.做好学校宣传工作。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围绕学校“十一五”规划、师德学风建设、节约型校园和平安校园等工作任务,将开展生动有力的宣传报道,努力加大正面宣传的影响力。

2.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学会发现新闻,找新闻,发现身边事,关心身边事,学会创造思维,多为《校园晨曦》、广播台和校园网播发优秀的新闻报道。

3.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制定对外宣传工作计划,主动出击,为学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而不断努力。全面建立关于学校重大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的新闻舆论应对机制。

4.充分发挥《校园晨曦》、《社联报》、《校园治安报》、广播台、校园网及宣传刊物等校内媒体的作用,做到校内各媒体办同互动、信息共享,形成宣传合力,强化舆论引导。进一步提高《校园晨曦》的媒体质量,采取针对性措施,在宣传内容的丰富性、可读性和报道的深度上下工夫。争取将《校园晨曦》的发行范围在原有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扩大。本学期,计划出版《校园晨曦》5期,编辑出版《文学社刊》5期。

二、坚持守土有责,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管理

1.加强舆论阵地管理,坚持在学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做好校内刊物、广播、黑板报、橱窗等各种宣传舆论阵地的工作,积极做好校内的舆论监督,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严格加强对《校园晨曦》、《文学社刊》和黑板报的日常检查工作,按照谁主管主办由谁负责的工作原则,明晰管理职责。

2.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关制度,加强对宣传部出版的校内刊物的审查力度,不给错误思想提供传播渠道。

THE END
1.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和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的制度构建与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2015年发布的《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以及2017年发布的 《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为构建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和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和网络安全工作责任,提供了遵循。本课程中,主讲人介绍了这两份文件出台的背景与意义,介绍了其中的核心https://study.enaea.edu.cn/courseInfoRedirect.do?action=newCourseInfo&courseId=294781
2.关于印发《赣州市石城生态环境局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管理制度》的通知三是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严格落实《保密法》要求,做好各类涉密信息资料的传阅、借阅、保管等工作。逐步淘汰各类微信工作群,积极运用赣政通进行公文处理及工作交流,防止敏感信息泄露导致网络舆情。 五、建立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重大问题、重大事件处置等制度。 http://www.shicheng.gov.cn/scxxxgk/sc89863/202301/e42a52d22cb34817b7ed938496c2efd0.shtml
3.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管理制度20230719094905.docx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管理制度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局网络意识形态管理工作,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建立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重大问题、重大事件处置等制度体系,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建立网络意识形态管理体制 成立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0719/7020151032005134.shtm
4.2024年网络文明宣传月依法上网,文明上网,理性上网,争做文明好那么何为网络文明? 怎样维护网络文明? 我们应该怎样做? 网络文明含义十分广泛,主要包括网络技术文明、网络精神文明和网络制度规范文明三个层面。网络文明建设的目的在于创建一个健康、有序、安全、具有活力、没有污染的“绿色”网络环境,防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kxMDA4NQ==&mid=2650755956&idx=4&sn=35427f5a859a858a0baeb493e8581546&chksm=bf918d3e289805cd9c561c6deca97e1c6a9cd401a338ef180bea9e33b56aaec068c2cdf1ef4b&scene=27
5.意识形态网络管理制度9篇(全文)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教育局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安全保护;维护应城教育信息网的稳定和正常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措施。 第二条 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制定的信息安全条例。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r8c894hn.html
6.成果精粹新时代防范化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重大风险对策研究健全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建构党委领导的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行禁止”,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为打赢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控http://www.jsgjxh.cn/newsview/27411
7.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路径探索云南轻纺职业学院高校是传播、维护、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做得如何,关系到能否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关系到能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从国际上看,一些西方国家把我国发展壮大视为对资本主义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加大对国内高校意识形态渗透。西方敌对势https://www.ynqfzyxy.cn/view/qfzyxymobile/8/585/view/3114.html
8.意识形态工作管理制度(通用8篇)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全面落实党管意识形态的原则,明确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根据中共中央《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等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对巩固马克思主义https://www.360wenmi.com/f/filefhlo60e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