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市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正确把握新时期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加快培育“高精尖”经济结构,大力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十二五”规划顺利完成。
一、人口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7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9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822.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7.9%。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1877.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86.5%。常住人口出生率7.96‰,死亡率4.95‰,自然增长率3.01‰。常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23人,比上年末增加12人。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345.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8万人。
表12015年末常住人口及构成
指标
人数(万人)
比重(%)
常住人口
2170.5
100.0
按城乡分:城镇
1877.7
86.5
乡村
292.8
13.5
按性别分:男性
1113.4
51.3
女性
1057.1
48.7
按年龄组分:0-14岁
219.1
10.1
15-59岁
1610.9
74.2
60岁及以上
340.5
15.7
其中:65岁及以上
222.8
10.3
按功能区分:首都功能核心区
220.3
城市功能拓展区
1062.5
49.0
城市发展新区
696.9
32.1
生态涵养发展区
190.8
8.8
“十二五”时期,全市人口增速、增量“双下降”,常住人口年均增长2.0%,比“十一五”时期低3个百分点;累计增加208.6万人,增量比“十一五”时期减少215.3万人。常住人口增速呈放缓态势,常住人口增量逐年减少。
图12011-2015年常住人口增量及增长速度
二、综合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968.6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0.2亿元,下降9.6%;第二产业增加值4526.4亿元,增长3.3%;第三产业增加值18302亿元,增长8.1%。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6284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7064美元)。
表2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
绝对数(亿元)
比上年增长(%)
比重(%)
地区生产总值
22968.6
6.9
按产业分
第一产业
140.2
-9.6
0.6
第二产业
4526.4
3.3
19.6
第三产业
18302.0
8.1
79.8
按行业分
农、林、牧、渔业
142.6
-9.5
工业
3662.9
0.9
15.9
建筑业
965.9
13.3
4.2
批发和零售业
2400.3
-1.2
10.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957.9
4.0
住宿和餐饮业
412.6
0.3
1.8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372.7
12.0
金融业
3926.3
18.1
17.1
房地产业
1438.4
6.3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766.8
-1.7
7.7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820.6
14.1
7.9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80.5
0.8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15.0
2.0
0.5
教育
965.5
11.8
卫生和社会工作
577.6
13.7
2.5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527.8
3.5
2.3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735.2
8.6
3.2
“十二五”时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低于“十一五”时期平均增速3.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年均下降0.6%,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年均分别增长6.5%和8.0%。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0.9︰23.6︰75.5,调整为2015年的0.6︰19.6︰79.8。
图22011-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全年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3072.3亿元,比上年增长8.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4%,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5180.8亿元,增长9.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2.6%,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3508亿元,增长10.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3%,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160.3亿元,增长8.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9%,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财政: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23.9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12.3%。其中,增值税716.1亿元,增长10.7%;营业税1186.1亿元,增长11.0%;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为1024.7亿元和478.1亿元,分别增长11.9%和24.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751.4亿元,增长27.1%。其中,用于城乡社区、节能环保、交通运输、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支出分别增长77.9%、42.1%、37.8%和37.6%。
“十二五”时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分别达到18733.4亿元和21380.3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时期的2.1倍和2.2倍。
图32011-201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增长速度
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8%,涨幅比上年提高0.2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6%,非食品价格上涨1.9%;消费品价格上涨0.3%,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2%。
表3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单位:%
2015年
2014年
居民消费价格
1.6
食品
其中:肉禽及其制品
2.7
-0.1
蛋
-6.4
9.5
水产品
1.9
6.1
菜
-3.7
干鲜瓜果
-7.9
11.7
液体乳及乳制品
烟酒及用品
-0.3
衣着
3.6
0.4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0.2
交通和通信
2.8
-0.8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居住
2.6
1.4
图42015年居民消费价格月度同比涨跌幅度
全年农产品生产价格比上年下降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3.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6.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2.4%。
三、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8.2亿元,比上年下降12.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0.6%。粮食播种面积10.4万公顷,比上年减少1.6万公顷。粮食产量62.6万吨,下降2.0%;粮食亩产399.8公斤,增长12.7%。
表42015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62.6
-2.0
蔬菜及食用菌
205.1
-13.1
干鲜果品
71.4
-4.2
肉类
36.4
-7.4
出栏生猪
万头
284.4
-7.0
出栏家禽
万只
6688.4
-11.4
禽蛋
牛奶
57.2
-3.8
6.6
-3.5
全市农业观光园1328个,比上年增加27个;观光园总收入26.3亿元,增长5.6%。设施农业实现收入55.5亿元,增长8.2%。民俗旅游实际经营户8941户,比上年增加78户;民俗旅游总收入12.9亿元,增长14.2%。种业收入12.7亿元,下降9.7%。
“十二五”时期,在平原地区百万亩造林工程的带动下,林业实现产值年均增长27.8%,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占比由2010年的5.1%提高到2015年的15.6%。
四、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662.9亿元,比上年增长0.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2.4%;高技术制造业、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7%、6.3%和1.1%。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7408.2亿元,下降3.0%。其中,内销产值16335亿元,下降1.2%;出口交货值1073.3亿元,下降23.9%。
表5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重点监测行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比上年增长
比重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0
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16.8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8.1
医药制造业
7.2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4.3
通用设备制造业
-11.3
3.8
专用设备制造业
-4.7
汽车制造业
8.3
20.2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6.8
1.7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4.3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7.3
9.2
仪器仪表制造业
2.9
2.2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0.7
18.2
表6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发电量
亿千瓦时
417.4
原油加工量
1000.1
-4.8
乙烯
78.6
1.3
金属切削机床
台
13920
-17.0
其中:数控金属切削机床
12471
-10.2
汽车
万辆
221.9
2.4
其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
118.9
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
42.1
26.1
新能源汽车
辆
23847
235.7
移动通信手持机(手机)
万台
9540.8
-47.2
微型计算机设备
885.6
-12.8
智能电视
185.9
85.4
显示器
519.0
-5.7
集成电路
亿块
62.7
14.9
饮料酒
万千升
167.1
-10.8
其中:啤酒
138.2
-11.7
乳制品
62.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03.3,比上年提高2.8个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580.3亿元,比上年增长6.0%。重点行业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559亿元,增长23.4%;汽车制造业实现利润346.9亿元,增长7.1%;医药制造业实现利润129亿元,增长16.2%;通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55.4亿元,下降0.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84.2亿元,下降22.0%。
“十二五”时期,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8%,低于“十一五”时期平均增速3.4个百分点。
图52011-2015年工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
建筑业: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436.7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在本市完成2699.1亿元,下降6.8%;在外埠完成5737.6亿元,增长8.0%。本年新签合同额10790.5亿元,增长3.3%。
“十二五”时期,全市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9%,低于“十一五”时期平均增速3.5个百分点。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全年货运量28765.2万吨,比上年下降2.5%;客运量69923.1万人,下降2.5%。
表72015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
绝对数
货运量
28765.2
-2.5
铁路
1003.7
公路
24573.0
-3.3
民航
158.2
6.2
管道
3030.4
7.4
货物周转量
亿吨公里
629.5
224.8
-21.0
162.2
-1.8
63.7
15.0
178.9
6.5
表82015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
客运量
万人
69923.1
12820.5
49931.2
-4.6
7171.4
旅客周转量
亿人公里
1747.5
9.0
149.3
130.1
-5.9
1468.1
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561.9万辆,比上年末增加2.8万辆,比2010年末增加81万辆。民用汽车535万辆,分别比上年末和2010年末增加2.6万辆和82.1万辆。其中,私人汽车440.3万辆,分别比上年末和2010年末增加3.1万辆和65.9万辆;私人汽车中轿车316.5万辆,与上年末持平,比2010年末增加40.6万辆。
图62011-2015年末机动车保有量
六、金融
存贷款: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余额128573亿元,比年初增加15248.7亿元,增加额比上年少246.6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贷款余额58559.4亿元,比年初增加4822.1亿元,增加额比上年多929.8亿元。
表92015年末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
单位:亿元
年末数
比年初增加额
增加额比上年增减
各项存款余额
128573.0
15248.7
-246.6
其中:人民币
123767.4
15328.3
552.5
其中:住户存款
26740.6
1434.5
96.9
非金融企业存款
43861.7
5472.9
4257.3
各项贷款余额
58559.4
4822.1
929.8
50559.5
5021.2
1938.1
其中:短期贷款
16392.0
1301.2
-18.7
中长期贷款
30946.7
2630.9
-23.0
票据融资
2379.0
5246.0
-230.0
其中:住户消费贷款
8915.9
1714.9
692.3
证券:全年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597169.7亿元,比上年增长1.6倍。其中,股票成交额305252.9亿元,增长2.6倍;债券成交额182495亿元,增长64.9%。年末证券市场累计开户数758.8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71.3万户。
保险:全年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403.9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44.7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1059.2亿元。全年各类保险赔付支出506.6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206.6亿元,人身险赔付300亿元。
七、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990.9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国有控股单位完成投资4238.5亿元,比上年下降4.9%;民间投资完成3296.2亿元,增长25.8%。
分城乡看,城镇投资7267亿元,增长4.9%;农村投资723.9亿元,增长13.9%。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11亿元,下降32.2%;第二产业投资677.1亿元,下降5.5%;第三产业投资7202.8亿元,增长7.8%。
表102015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
行业名称
投资额(亿元)
总计
7990.9
5.7
111.0
-32.2
采矿业
-68.4
制造业
368.5
5.1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300.4
-14.9
16.8
60.8
79.3
849.8
40.9
-37.1
242.7
32.3
73.3
34.4
4757.7
64.7
36.0
98.9
-30.6
586.3
-2.9
21.7
88.0
142.2
-8.8
66.3
-1.1
50.2
59.3
23.7
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174.5亿元,增长7.7%。从投向上看,交通运输投资827亿元,所占比重为38.0%;公共服务业投资494.4亿元,所占比重为22.7%。
房地产开发: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226.3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住宅投资1962.7亿元,与上年持平;写字楼投资906.6亿元,增长20.8%;商业、非公益用房及其他投资1357亿元,增长13.2%。
表112015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
房地产开发投资
亿元
4226.3
其中:住宅
1962.7
持平
本年实际到位资金
7282.1
8.2
其中:国内贷款
1971.0
-9.7
自筹资金
2277.2
20.0
定金及预收款
1764.9
商品房施工面积
万平方米
13095.0
-4.0
6314.6
-9.8
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
2790.2
11.5
1199.2
-8.0
商品房竣工面积
2631.5
-13.8
1378.2
-23.6
商品房销售面积
1554.7
1127.3
商品房待售面积
2168.1
5.0
867.7
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年新开工、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10.8万套,竣工8.2万套,公开配租配售7.8万户。
“十二五”时期,全市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958.8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6倍,年均增长9.9%,低于“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速4.5个百分点。其中,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9167.8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5倍,年均增长9.0%,低于“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速15.2个百分点;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7810.8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6倍,年均增长8.7%,低于“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速3.3个百分点。“十二五”时期,保障房累计开工100.9万套。
图72011-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长速度
八、市场消费、批发和零售
全年实现市场消费总额18646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实现服务性消费额8308亿元,增长10.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38亿元,增长7.3%。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中,汽车类实现零售额1751亿元,下降4.7%;通讯器材类实现零售额1217.4亿元,增长31.1%;中西药品类实现零售额843.8亿元,增长5.6%;文化办公用品类实现零售额582.8亿元,增长10.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实现零售额432.9亿元,增长15.6%。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2016.9亿元,增长40.2%。
表12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零售额(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0338.0
按商品用途分
吃类商品
1967.3
穿类商品
742.8
用类商品
7156.3
9.4
烧类商品
471.6
-15.7
按消费形态分
餐饮收入
846.8
商品零售
9491.2
7.6
“十二五”时期,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193.8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9倍;年均增长10.3%,低于“十一五”时期平均增速6.5个百分点。
图82011-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速度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商品购销额116709.6亿元,比上年下降9.3%。其中,实现购进额55984.5亿元,下降9.9%;销售额60725.1亿元,下降8.7%。
九、对外经济和旅游
对外经济:全年北京地区进出口总值3195.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3.1%。其中,出口546.7亿美元,下降12.3%;进口2649.2亿美元,下降25.0%。
表132015年北京地区进出口总值
总值(亿美元)
进出口总值
3195.9
-23.1
出口
546.7
-12.3
其中:一般贸易
299.5
5.6
来料加工装配贸易
59.8
-17.2
进料加工贸易
93.1
-38.4
其中:机电产品
314.4
其中:高新技术产品
140.4
-25.1
进口
2649.2
-25.0
“十二五”时期,北京地区进出口总值累计达到19627.6亿美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7倍。其中,出口2987.4亿美元,进口16640.3亿美元,分别是“十一五”时期的1.2倍和1.9倍。
图92011-2015年进出口总值及增长速度
全年合同外资323.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9.3%。实际利用外资130亿美元,增长43.8%。其中,金融业占56.4%,批发和零售业占18.6%,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占7.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5.5%,制造业占4.6%,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3.7%。
表142015年分行业实际利用外商投资情况
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
1299635
43.8
7620
-45.4
59397
-29.5
131
-81.4
2287
-65.8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48611
-57.8
242167
342.0
549
-73.2
733303
1567.0
27541
-79.9
71199
-79.0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98895
14.0
4720
79.1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83
-74.9
15
--
3117
42.0
“十二五”时期,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56.6亿美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6倍。
全年境外投资中方实际投资额95.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5.0%。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35.5亿美元,下降0.7%。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实际收入16012万美元,增长1倍。
旅游: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420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8%。其中,外国人357.6万人次,下降2.2%;港、澳、台同胞62.4万人次,增长0.7%。旅游外汇收入46亿美元,下降0.1%。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7亿人次,增长4.4%。国内旅游收入4320.3亿元,增长8.1%。国内外旅游总收入为4607.1亿元,增长7.6%。全年经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游人数533.1万人次,增长30.0%。
“十二五”时期,全市共接待入境旅游者2318.8万人次,国内旅游者12.1亿人次,分别是“十一五”时期的1.1倍和1.6倍;累计实现国内外旅游收入19693.2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7倍;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45.7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18149.1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时期的1.1倍和1.9倍。
十、城市建设和安全生产
道路建设:年末全市公路里程21876公里,比上年末增加27.2公里,比2010年末增加76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982公里,与上年末持平,比2010年末增加79公里。年末城市道路里程6435公里,比上年末增加9公里,比2010年末增加80公里。
公共交通:年末公共电汽车运营线路876条,比上年末减少1条,比2010年末增加163条;运营线路长度20315公里,比上年末增加66公里,比2010年末增加1572公里;运营车辆24347辆,比上年末增加680辆,比2010年末增加2799辆;全年客运总量39.8亿人次,比上年下降16.6%,比2010年下降21.2%。
年末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8条,与上年末持平,比2010年末增加4条;运营线路长度554公里,比上年末增加27公里,比2010年末增加218公里;运营车辆4946辆,比上年末增加282辆,比2010年末增加2483辆;全年客运总量32.5亿人次,比上年下降3.9%,比2010年增长76.2%。
公用事业:全年自来水销售量10.79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4.38%。其中,生产运营用水1.31亿立方米,增长3.37%;公共服务用水3.86亿立方米,增长1.97%;居民家庭用水5.54亿立方米,增长7.17%。
全年北京地区用电量达到952.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7%。其中,生产用电778亿千瓦时,增长1.3%;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74.8亿千瓦时,增长3.2%。
全年液化石油气供应总量51.5万吨,比上年减少5.7%;天然气供应总量14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7.6%。年末共有居民燃气用户882万户,比上年末增长4.3%,其中天然气家庭用户586万户,增长3.2%。燃气管线长度达到21430公里,比上年末增长2.1%。
全市10万平方米以上的集中供热面积5.8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0%。
安全生产: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生产安全、火灾、铁路交通、农业机械安全事故963起,死亡1031人。与上年相比,事故减少40起,死亡人数减少65人,分别下降4.0%和5.9%。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为0.045人;道路交通每万车死亡人数为1.64人;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每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43人;煤矿每百万吨死亡人数为0.22人。
十一、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458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7.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859元,比上年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69元,比上年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后,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速分别为7.0%和7.1%。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33803元,比上年增长8.7%;恩格尔系数为22.4%,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36642元,比上年增长8.7%;恩格尔系数为22.1%,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5811元,比上年增长8.8%;恩格尔系数为27.7%,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1.6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3.03平方米。
“十二五”时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8%。
图102011-2015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
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2.63万人,比上年减少0.0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39%,比上年末提高0.08个百分点。
图112011-2015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社会保障: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1424.3万人、1475.7万人、1082.3万人、1020.1万人和941.7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31.7万人、44.4万人、25.2万人、59.1万人和26.1万人;分别比2010年增加441.8万人、412万人、308.1万人、196.3万人和569.5万人。年末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187.6万人,其中农村居民参保人数17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比上年末增加1.4万人。
年末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223.9万人,参合率为99.3%。
全市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8.5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4.9万人。
单位:元/月
失业保险金最低标准
1122
1012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710
650
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1720
1560
年末各类收养性单位625家,床位13.7万张,收养各类人员7.7万人。建立各种社区服务机构11581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99个。
十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
教育:全市共有58所普通高校和80个科研机构培养研究生,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9.5万人,在学研究生28.4万人,毕业生8万人。全市90所普通高等学校全年招收本专科学生15.8万人,在校生59.3万人,毕业生15.2万人。全市成人本专科招生7.5万人,在校生20.4万人,毕业生9.5万人。
全市普通高中招生5.7万人,在校生16.9万人,毕业生5.8万人;普通初中招生8.9万人,在校生28.3万人,毕业生9.3万人;普通小学招生14.6万人,在校生85万人,毕业生10.4万人;幼儿园入园幼儿14.9万人,在园幼儿39.4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含技工学校)招生4.1万人,在校生13.4万人,毕业生5.5万人。特殊教育招生930人,在校生7136人,毕业生1786人。
全市共有民办高校15所,在校学生6.7万人;民办普通中学93所,在校学生3.7万人;民办小学60所,在校学生6.7万人;民办幼儿园574所,在园幼儿14万人。
图122011-2015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及增长速度
年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投产开业企业17965家,比上年末增加2319家。全年实现总收入40667.5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实现技术收入5478.6亿元,增长13.2%;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4293.9亿元,下降7.0%。全年出口总额295亿美元,下降12.5%。实现利润总额3476.7亿元,增长14.7%。
文化:年末共有公共图书馆25个,总藏量5896.2万册;档案馆18个,馆藏案卷733万卷件;博物馆173个,其中免费开放80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20个。年末有线电视注册用户达到569.1万户,其中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用户460万户。北京地区23条院线182家影院,银幕1050块,座位数17.3万个,共放映电影198万场,观众7164.2万人次,票房收入31.5亿元。全年制作电视剧64部2451集,电视动画片9部4060分钟,电影291部。
卫生:年末共有卫生机构10423个,比上年末增加158个,比2010年末增加3884个;其中医院共有698个。医疗机构共有床位11.2万张,比上年末增加0.2万张,比2010年末增加1.9万张;其中医院10.4万张。卫生技术人员达到25.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万人,比2010年末增加8.4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4万人,注册护士11.2万人。医疗机构总诊疗23071.6万人次。全年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161.61/10万,死亡率0.82/10万。婴儿死亡率2.42‰,孕产妇死亡率8.69/10万。
体育:年末共有体育场馆20075个。全市共有优秀体育运动员1074人。获得国际性比赛奖牌38枚,其中金牌18枚,银牌12枚。获得全国性比赛奖牌132枚,其中金牌45枚,银牌48枚。
十三、资源和环境
土地供应:全年全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2300公顷。其中,住宅用地877公顷(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495公顷),工矿仓储用地122公顷,商服用地202公顷,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1099公顷。
水资源:全年水资源总量29.29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44.64%。年末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16.16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少蓄水2.23亿立方米。全市平原地区年末地下水平均埋深由上年末的25.66米降为25.76米。全年总用水量38.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89%。其中,生活用水17.47亿立方米,增长2.90%;生态环境补水10.43亿立方米,增长43.86%;工业用水3.85亿立方米,下降24.37%;农业用水6.45亿立方米,下降21.08%。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为16.63立方米/万元,比上年下降4.67%。“十二五”时期,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累计下降24.54%。
能源:“十二五”前四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0.15%,提前1年达到《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一五”期末下降17%的目标。
环境: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为87.0%,其中城六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7.5%,分别比上年提高0.9个和0.5个百分点,分别比2010年提高6.0个和2.5个百分点。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根据垃圾清运量计算)为99.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高2.9个百分点。全市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值分别为80.6微克/立方米和101.5微克/立方米,分别比上年下降6.2%和12.3%。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值分别为50微克/立方米和13.5微克/立方米,分别比上年下降11.8%和38.1%。
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8252公顷,比上年减少64.0%。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59.0%,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高6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达到41.6%,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高4.6个百分点。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8.0%,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高3个百分点。
公报注释:
1.本公报中2015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与上年相比的增速为2015年初步统计数与2014年最终核实数比较的结果。
2.本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行业划分标准依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三次产业划分标准根据《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国统字[2012]108号);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划分标准仍沿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
3.地区生产总值及其中各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
4.文化创意产业、高技术产业、信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绝对数和增长速度均按现价计算。
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法人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业。
6.邮电业务总量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
7.天然气供应总量不包含对燕山石化的供应量。
8.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10.体育场馆数为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包括标准和非标准的所有体育场地。优秀体育运动员人数是指在优秀运动队试训、在训和处于职业转换期并享受运动员津贴的运动员。
11.平原地区地下水埋深是指平原地区地下水水面至地面的距离。
12.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按现价计算,下降率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若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201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为18.81立方米/万元。
13.高技术制造业是指国民经济行业中R&D投入强度(即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相对较高的制造业行业,执行《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2013)》(国统字〔2013〕55号)标准。
14.2015年开始,财政部门对财政收支统计口径进行了调整,原指标“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变更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15.自2015年1季度起,按照国家统计局统一要求,北京市按照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改革后的新口径发布全市和分城乡的居民收支数据。反映收入、消费水平的主要指标统一使用“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不再对外发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数据。
16.公报中部分数据合计数或相对数由于计量单位取舍不同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