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女士从朱某手中购买的国窖1573品牌名酒(记者廖智勇摄)
近日,唐女士拨打晚报新闻热线28829110投诉:我在芦淞区盛世路经营烟酒行,2017年买到了一批酒,囤积了3年,今年才发现是假酒,就找到卖酒给我的业务员要求退货,业务员不给退。我报警了,警察说我追诉期已过,无法受理,我现在是投诉无门。
记者廖智勇核实
本想囤酒发财,结果买到假酒亏大了
唐女士介绍说,2017年4月份,一名朱姓业务员上门推销名酒。朱某自称是某商贸公司员工,他父亲开的商店距离唐女士的烟酒行不到200米。唐女士经过核实,朱某所说的某商贸公司在业内颇有名气,是一些名酒品牌的株洲总经销,而且,朱某父亲开的商铺的确距离她的门店不远,于是对朱某产生信任。从2017年5月到同年年底,唐女士通过朱某先后购进一批名酒,包括4件五粮液、3件海之蓝、2件国窖1573以及水井坊等品牌白酒,共计花费3万多元。2018年年底,唐女士再次花费数千元,从朱某手上购进1件剑南春和2件海之蓝品牌白酒。
“2017年,我听业内人士说名酒会涨价,所以这批酒我都没舍得卖,而是囤了起来,毕竟名酒越留越值钱。”唐女士坦言。
出于对朱某的信任,唐女士从他手上购买的所有酒水,都没有索要正规票据,只是登记了酒盒上标注的“生产许可证编号”,并让朱某在编号后签名。
这批酒囤了3年,今年年初,唐女士决定将这批名酒上架销售,可上架不久,有人很快发现了问题。“一个做名酒销售10多年的业务员告诉我,我货架上的剑南春白酒,全都是假的。”唐女士说。
得知酒水可能存在假冒伪劣的问题,唐女士赶紧将从朱某手上购得的名酒全部下架,然后托人将自己囤积的剑南春白酒送往厂家查验真伪。
“厂家一查,果然发现是假酒。”唐女士说,于是她联系了朱某,要求将购买的剑南春牌白酒全部退货,朱某爽快地给唐女士退了2000元货款。
之后,唐女士担心从朱某手上购买的其他名酒也是假冒伪劣商品,于是赶紧委托朋友将这批名酒发往厂家查验,或找专业人士查验。经验证,从朱某手上购得的国窖1573白酒,也都是假冒伪劣商品。
已过追诉期,维权过程遇到困难
唐女士从朱某手上总计购买了2件国窖1573牌白酒,价值1万多元,发现这两件酒全是假冒伪劣商品后,唐女士再次找到朱某要求退货,但这一次,朱某只愿意承担一半损失。
“他说这批货不是从商贸公司拿的,而是从另一个客户手上拿的。”唐女士说,朱某所说的另一个客户,在天元区开了一家烟酒行。6月份,她跟朱某去找对方,到目的地才发现,该烟酒行早已转让。随后,唐女士到朱某之前所在的商贸公司调查,这才发现,朱某在该公司登记的名字与他提供给唐女士的名字完全不一样。
“我后来报了警,可警察说已经过了追诉期。现在,我手上还有几个牌子的名酒没有查真伪,我都不知道该怎么维权了。”唐女士说。
记者随即联系当事人朱某,朱某表示,当时他告诉过唐女士,国窖1573、剑南春以及水井坊3个品牌商贸公司没有代理,唐女士要朱某帮忙找进货渠道,他才从另一个客户手里要货。至于姓名造假,朱某表示,他近几年确实改过名,在唐女士那里签的名字是他原本打算用的新名字,不过后来没用那个名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