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报告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二、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隐患

社会思想意识情况。当前中学社会意识形态环境较为稳定,互联网,意识形态宣传到位,良性的舆论导向作用基本形成。但个别教师思想活跃,对党的思想、理论、方针、政策学习缺乏热情,自由主义出现苗头现象。

出现学生不尊重老师现象。

三、意识形态工作下一步工作打算

进一步落实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行政和支委分别负责各年级意识形态工作。

会上,大家集体学习了中央和省市县委先后出台的意识形态责任制考核办法及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隐患风险作讨论交流,并对下一步工作安排提出建议。

会议要求,领导班子要带头学习,进一步提高对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培训和指导,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主动权;要结合社区实际,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规范化建设,使意识形态工作有抓手,有发挥,促成效;进一步注重意识形态领域的人才培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强化“四个自信”努力提升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网络舆论场思政工作创新【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

网络时代信息传播、方式日渐多元,每一个人都能在网络空间中表达个人见解,形成信息渗透,甚至产生强大舆论引导,再加上网民规模的不断壮大,网络舆论场已发展成为重要舆论阵地。尤其是负面网络舆论的出现,影响了人们正确的价值判断,为此,创新网络舆论场中思政工作机制,显得尤为必要。

网络舆论场为思政工作提供新平台,也对思政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网络舆论场也对思政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舆论场中包含的信息、言论鱼龙混杂,其中有价值的信息为开展思政工作提供了新素材,但网络中诸多负面信息也影响着网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如果网民对负面信息的鉴别能力不强,将影响主流意识形态建构。因此,在网络舆论场中开展思政工作,需要做好受众的舆论引导与监测,通过专业知识对网络舆论信息展开全面研判,这势必对思政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网络舆论场中开展思政工作,要做好网络舆论信息的收集、研判工作,建立预警与应急处置系统

善于汲取网络舆论场中思政的鲜活素材,提高网络舆论引导的实效性

在网络舆论场中做好思政工作,要善于从网络舆论信息中获得思政工作的鲜活素材。网络舆论场中传递的信息不仅有正面信息,也包含负面信息,正面信息源自生活中的正能量,理论自然蕴含在这些正面信息中,形态日渐丰富,提高了理论的可信度,更容易被受众所接受。所以,在开展思政工作过程中,应善于吸取健康内容,将其作为思政工作素材,全面丰富教学内容,善于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解释理论的客观性与科学性。作为思政工作者要善于把控网络舆论信息源的价值,探索正能量的内容,系统贯彻主流价值意识,实现网络舆论价值场和书本、现实中的价值场紧密结合,让受众能主动接受理论,当然,也可根据现实情况,适当选择负面案例,作为重要补充,反衬正能量的重要性,更好地彰显思政工作的价值效益。

总之,网络舆论场为思政工作提供了新平台,但是也要看到网络舆论场中思政工作也面临新挑战,为此,在网络舆论场中做好思政工作,既要做好网络舆论信息的收集、研判工作,建立预警与应急处置系统,善于汲取网络舆论场中思政的鲜活素材,也要努力提高网络舆论引导的实效性,净化网络思政工作环境,提高网络舆论场中思政工作实效性。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学院)

【参考文献】

①尹燕:《化解不良网络舆论反向渗透对高校思政教育冲击的路径研究》,《渤海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

一、深刻反思,剖析问题根源

收到巡察反馈的问题后,对存在的问题逐项分析,深入查找产生问题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党建思想工作存在弱化现象。主要精力集中在抓业务工作上多些,对党建思想工作重要性认识不深,研究不够,缺乏有效载体,党建思想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二)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对2013年以来立项项目档案没有进行完善梳理,缺乏有效的分析研判。对在建项目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三)纪律规矩意识不强。严格纪律执行落实不到位,规矩意识没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严是爱松是害的思想还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转化为实际行动,需进一步加强学习教育,提升遵规守纪意识。

(四)管理制度有待完善。一些内部管理制度与现有制度不符、部分工作机制不完善,需进一步明确和健全。

二、提高站位,压实巡察整改主体责任

我作为XXX的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非常重视巡察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工作,4月3日,召开专题会议,对整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认真研究了县委巡察组对我局的反馈意见,深刻反思问题存在的根源,研究整改落实工作总体思路和办法,在局班子会,自己就整改落实工作,从我做起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班子成员要提高思想意识,全面领会把握巡察组反馈意见,把巡察组提出的整改意见作为当前的重要政治任务,抓好整改落实。县委第四巡查组的反馈意见,严肃中肯、实事求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求全局要认真对照,全面整改。我深刻地认识到巡察监督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大意义,将贯穿落实巡察组反馈意见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把政治纪律摆在首要位置,以讲政治的态度、抓机遇的意识、敢担当的决心全面抓好问题整改,切实履行巡察整改的主体责任。

三、找准问题导向,严格落实整改

(一)盯紧问题落实整改。为保证整改速度和质量,主持召开巡察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针对性地查找问题原因,落实整改工作。一是成立巡察整改领导小组,由本人担任组长,带头扛起主体责任,亲自挂帅,靠前指挥,对重要工作认真部署、重大问题耐心询问、重点环节组织协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二是制定整改清单。研究制定《XXX落实县委第四巡察组反馈意见的整改清单》,明确每项具体问题的责任领导、责任人员、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三是明确整改要求。将巡察问题整改作为当前工作的重心来抓,明确按照“即知即改、限时整改、完成销号、建立长效”的工作要求,全面完成整改;四是全程跟踪落实。整改过程中,明确阶段任务,布置具体工作,全面跟踪落实情况,要求责任领导全面监督,确保问题一个不少,措施一条不落,整改落实到位。

(二)强化意识落实整改。按照党组书记是落实整改第一责任人的要求,从头到尾负总责,切实抓好整改落实工作。一是明确整改报告要求。在巡察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中进行分析研讨,要求局班子成员和股室负责人对照问题整改责任清单报告整改情况,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全员行动抓整改。形成班子带头,业务骨干跟进,全员参与的整改氛围,在整改中强意识,在强意识中抓落实。

四、整改成效明显

按照整改表态狠抓落实,突出问题导向抓好落实和巩固巡察成果长效管理三个要求,我局的整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党的建设明显加强。加强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是巡察的根本目的,通过巡察整改,抓党建促业务意识明显提高,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意识大幅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提升,民主集中制得到全面执行,股室负责人等骨干大局意识强,全局同志都能安心工作,坚决服从领导班子集体领导。

(二)作风建设明显提升。通过巡察整改,履行主体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强,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进一步落实,纪律规矩意识进一步增强,严于执法意识进一步强化,遵章守纪意识在绝大部分干部职工已形成自觉。

(三)内部管理明显规范。通过巡察整改,修订、建立、完善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用制度来规范行为,全局干部职工按制度、规矩、程序办事的意识得到巩固,内部管理规范运作。

【关键词】“互联网+”治安防控着力点【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时代赋予社会治安防控新机遇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与技术发展相结合的实践成果,是一种先进的时展趋势。“互联网+”亦是公安工作改革与发展不可回避的选项。网络社会最重要的因子就是数据和信息,而数据和信息也将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数据和信息具有开放性、流通性以及消费大众化的特征,这些都给公安机关改善执法方式和提高执法效率提供了难得机遇。

丰富着群众参与社会治安防控的路径。“朝阳群众”“西城大妈”“海淀网友”这些被人们津津乐道的群体正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并屡屡立功。另外,2014年北京警方开始征集的“网警志愿者”也增至3000多名,在协助警方铲除网络犯罪问题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些都体现了群众的社会公共安全维护参与心理在加强,并愿意付诸行动。同时,电子政务的发展也增加了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促进了官方与民众的良性互动。这使得社会监督能发挥更大的督促作用,客观上促进了公安机关执法效率的提高。

带来了治安防控工作理念的革新。在公安工作的开展中,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人越多,创新工作机制的可能性就越大。“互联网+”正深刻地影响着治安防控工作理念。首先是各地公安机关越来越能重视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共享,并在此基础上感知社会需求,提升社会安全。如当前公安机关正推广使用的各种信息通信和信息应用平台。其次是对决策制定模式的影响。以前更多的是凭借习惯思维和主观经验,而现今更多的是转向基于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决策模式。同时,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了决策制定中来,呈现出了主体多元的开放化趋势。

给予社会治安防控更多的技术支撑。“互联网+”时代的新型犯罪手段呈现出智能化、高科技和专业化的趋势,极大地增加了侦破与防范的难度。但与此同时,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发展,也为治安防控数据和信息的汇集提供了技术支撑。比如,各地正积极建设的综合信息查询平台、各种公安业务搜索引擎和信息检索平台。而诸如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分析技术,又为数据和信息功能发挥的最大化提供了条件,为预警信息的、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着科技支撑。视频监控技术、报警信息传输技术、社区安防应急报警技术等安全技术防范工作在维护社会治安工作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互联网+”时代给社会治安防控带来的挑战

首先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相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会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即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所述的“文化滞后”(CultureLag)现象:“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在先,滞后的适应文化往往是社会组织和意识形态”。具体到公安工作的治安防控来说,一方面是社会治安防控工作滞后于信息社会爆炸式增长的数据和信息,以及由此产生的新的社会治安问题。各部门、各警种之间也没有形成适应动态化社会发展的合作机制,这就必然会产生诸多漏洞。另一方面是互联网所形成的虚拟社会的防控基础还较为薄弱。目前虚拟社会的治安防控工作模式还处于摸索的初级阶段,网上网下整合应用、防控对接工作还不够成熟,一些工作流程还比较粗放化。这些都是当前治安防控需要解决的难题,构建立体化、动态化的治安防控体系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互联网+”时代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四个着力点

着力“实体+虚拟”,促进网上与网下防控一体化。2016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了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较2014年底提升了2.4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较2014年底增加6303万人。可见,我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互联网也已经日益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网络社会具有着互联、互通、共享等特点,这些都为犯罪分子提供了空间和便利,给社会治安造成了很大的安全漏洞和威胁隐患。近年来,我国的网络犯罪一直是处在持续高发的状态。网络诈骗、网络传销、网上窃卖个人信息、网络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更是屡禁不止,影响着人们的合法权益和国家安全。

相对速发展的互联网社会,当前我国对于网络社会的监管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足和空白点,尚缺乏有针对性的顶层设计和法律法规,而网络空间是基于现实社会所产生的,对现实社会有着利弊兼有的影响,应被视为立体化的社会防控体系一个重要的监管对象,是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发挥整体合力不可缺少的一环。在具体开展社会治安防控工作时须将网上信息搜集研判与网下核查结合起来,将实体工作与虚拟社会防控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提升整体防控能力。

除了治安防控参与主体这一层面,还需要考虑当前群众工作的开展新路径。即如何全面获取群众诉求,如何对群众开展宣传、教育、组织和动员等工作。在互联网和自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的产生、传播的方式和以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再使用传统的信息收集和宣传动员方式已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积极主动的构建政务互动平台,方能有效增进多元主体间的协商和对话、提升执法机关的服务能力。在“互联网+”时代,打破公安机关独家大包大揽的格局就显得尤其重要和紧迫。要在全社会积极倡导、营造共防共治的氛围,在防控范式上寻求突破、转型。同时,群众工作也要及时结合时展特色进行创新,实现与时俱进,探索新时期整合动员群众的新路径。

着力“互联网+民生”,提升便民服务新高度。维护民生,是政府、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党和国家赋予公安机关的基本职责。社会治安状况、安全感强弱是影响和谐民生的关键因素,对民生的影响也最为强烈。当前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各种社会矛盾也不断出现,尤其是呈多发趋势的刑事犯罪、各种新型犯罪,严重影响着群众的安全感。因此,公安机关要善于对新时期治安工作的规律和特点进行分析研判,把民众关心在意的违法犯罪打防控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着力“互联网+共享”,实现打防控零障碍。当前我国社会的信息化水平正不断提高,情报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果社会治安工作还局限于公安机关单打独斗的局面,必然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在“互联网+”时代,掌握了数据和信息也就掌握了主动权。对公安机关而言,掌握了一手的不稳定因素、违法犯罪动态等警务信息,将分散、孤立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整合、管理,使之成为彼此相互关联的体系、可以用以分析研判的数据信息库,就能大大提高打防控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能获取工作的主动权。

打破壁垒,完善公安机关内部、公安机关与外部的协作机制,是突破当前治安防控工作瓶颈的重要手段。虽然说共享f作工作已经在公安机关部门、地区间开展,但是因为传统机制、体制的制约,当前协作工作已经遇到了提升的瓶颈。要解决新形势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关键就是建立健全警务情报协作机制。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作为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本身即是一项系统、复杂的战略性工程,而“互联网+”时代下,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正经历着骤变,实体社会各个领域间的连接方式正在被颠覆,这些无疑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产生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公安机关应该认清新时期社会治安防控的新问题、新特点,充分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高整体防控水平,将实体工作与虚拟社会防控结合起来,并在全社会营造共防共治的氛围,建立健全警务情报协作机制,最终实现防控模式的突破、转型,为社会构建良好的治安环境。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①宫志刚:《社会转型与秩序重建》,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

②袁振龙:《治安防控协同机制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关键词:新媒体;宣传思想工作;实效性

一、新媒体的“崛起”与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压力”

伴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29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3.2%,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其中,20至29岁的网民占比较高。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对象,V大高校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与新媒体环境密不可分。在新媒体发展特别是媒介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新媒体的深刻变化给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挑战。

1、给高校宣传的定位带来考验

新媒体的发展利弊同在,在带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加大了社会思潮的多元多变态势,各种其他形式的道德价值观、文化思想和生活方式等逐渐渗透进校园,形成多种文化的强烈碰撞,淡化了主流意识形态,给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长久以来,很多高校的宣传还停留在灌输、机械重复、单向输出的层面。部分高校的新闻宣传较侧重于学校领导活动的报道,对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一线教师的动态、学生热议的话题等缺少挖掘,某种程度上成了传话筒、大喇叭。而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相较于其他群体来说,更易于接受并使用新媒体。而且在校期间,同学们之间也更倾向于使用手机、网络接收和转发、传播各种信息,这就对高校宣传部门的定位提出了挑战。一味地因循守旧、按部就班不再符合当前的形势,这也迫使高校宣传工作要接受新媒体、运用新媒体。是否能到老师和同学们工作和学习之中,俯下身子,倾听他们的声音,真正关心他们的成长成才,这是高校宣传部门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2、舆情环境发生变化,高校舆情易发高发

3、传统的宣传思想工作模式被打破

在传统传播环境中,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主体与客体之间属于单向度传播关系。但在新媒体环境中,这种关系演变为交互性的网状传播。师生依赖学校传统媒体获取信息的行为发生改变,他们通过新媒体自主获取信息并对学校宣传构成一定的影响。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媒体,如果高校宣传仍采用“一言堂”“满堂灌”单纯外部灌输的形式,则会使政策理论与师生的生活实际相分离,使政治学习沦为形式,实效性变差。在新媒体的大背景下,高校里的宣传栏、横幅、手册难以发挥较大作用,达不到预期效果。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怎么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创新宣传方式,谈师生真正关心的话题,从而收到润物细无声的实效,这是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模式提出的挑战。

4、对高校宣传队伍提出挑战

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大学生也深受其影响。如果仅仅凭借思政课或者是宣传工作人员发挥作用,收效甚微。相反还有可能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面对日益复杂的舆论环境,如何加强阵地管理,怎样牢牢把握舆论的主动权,是新媒体时代给宣传队伍提出的全新挑战。如何吸纳新媒体专业人士、优化宣传队伍结构、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模式、重塑宣传队伍形象,成为高校宣传队伍建设应重点研究的课题。

二、新媒体时代,增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实效性探究

1、创新高校宣传工作的理念

在新媒体“无孔不入”的今天,高校宣传工作要做精做实,首先树立“大宣传”的理念。要改变宣传思想工作只有宣传部们、宣传干部才能做的观念,克服宣传的本位主义思想。要强化“全员宣传”的意识,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个多渠道、立体化、全方位、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的宣传氛围,树立“大宣传”的观念。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复杂多变、任务繁重,宣传思想工作要摒弃过去单打独斗的工作方式,变“小宣传”为“大宣传”,将“平面宣传”变“立体宣传”,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格局”,同时,要积极挖掘校内外资源开展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将宣传思想工作向社会化、全员化推进,在全校形成以党委、行政为领导,宣传部门牵头,各级各部门共同参与、协调配合和各司其职的大宣传格局。

2、充分利用网络特点,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方式

3、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完美结合,形成宣传工作合力

4、构建宣传培训机制,建设专业宣传队伍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抓出实效的关键所在是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水平高、肯干事”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首先要注重专职宣传部干部的业务提升,新媒体很大程度上要求传者具有一定的技术知识和信息综合处理能力,因此,专职宣传干部要加强业务培训,提升对舆情事件的研判分析处理能力。其次要利用好兼职宣传队伍。要建立“大宣传”格局,就要利用好兼职宣传队伍,包括辅导员、思政教师、二级学院的通讯员、学生骨干等,只有建立起一支健全的宣传队伍,才能真正将思想传达到每个人,才能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参考文献]

[1]颜士轩.新媒体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4(5).

[2]吴思佳.当前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不足与对策[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3]李永生.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宣传工作创新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4]陈恕平,关天冲.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如何提升实效性[J].社科纵横,2010(8).

[5]吕剑红.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宣传格局构建探讨[J].学理论,2013(18).

[6]张岳君,陈锦,刘志伟.新媒体环境下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路径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13(7).

快速城市化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从城市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特征出发,试图从理念、产业结构、管理体制以及外部转嫁等四个方面入手,来探究城市环境污染的深层次原因,最后从三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化;生态文明;城市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化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曾把中国的城市化誉为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进程的最关键两件事之一”。然而,跳跃式的城市化在带给中国经济巨大活力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浮现出了发展背后严峻的生态环境隐患。面对“城市要发展,环境要保护”这一局面,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确保我国城市化在健康与可持续的轨道上平稳运行,是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

1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环境污染现状之研判

1.1从宏观上看,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环境污染之总体形势依然非常堪忧

1.2从影响上看,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威胁正由“隐性”步入“显性”

1.3从程度上看,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环境污染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1.4从类型上看,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环境污染正从“单一型”趋向“复合型”

2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诱发环境污染的归因

2.1“发展主义”至上的理念偏狭——城市环境污染的根本性原因

2.2城市(城市群)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环境污染的关键性原因

2.3“政府直控型”环境治理模式——城市环境污染的体制性原因

2.4西方国家借助经济全球化进行污染转移或转嫁——城市环境污染不可忽视的重要外因

3城市化进程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路径

3.1更新城市环境治理理念,把协作性公共治理理念融入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全过程

3.2认识城市环境污染的结构性特征,用结构性方法解决结构性环境问题

3.3充分挖掘信息化的内涵与外延,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来助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结语

马克思曾经说过:“物与物的关系后面,从来就是人与人的关系”。从表面上看,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是人与自然矛盾冲突的结果,是自然危机,但若处置不力,极可能引发成为城市不同阶层人之间的社会矛盾。事实上,我国每年环境以年均29%速度递增的现状已经印证了这一点。当前,我国正处于空前的社会转型期,这也就注定我国环境风险不可避免地会呈现出一种高发态势。“矛盾凸显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37]。所以,如何在工业化持续发展、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有效破解日益严峻的“多层次、多种类、多形式、多侧面和多样化”[14]的城市环境恶化问题,是摆在各级城市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注:①环境库兹涅兹曲线(KEC)是描述污染问题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常用模型,发达国家的环境与发展实践表明,大致存在人均GDF与污染物排放的倒“U”型曲线。

作者:王帆宇单位:苏州大学

参考文献:

[1]陈健鹏,李佐军.新世纪以来中国环境污染治理回顾与未来形势展望[J].城市发展研究,2013(2):7~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13中国国土资源公报[EB/OL].(2014-04-22).

[3]罗能生,李佳佳,罗富政.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湖湘论坛,2014(1):47~52.

[4]廖传惠.中国城市生活垃圾EKC曲线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3(12):18~2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EB/OL].(2012-03-05).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土地污染:绕开耕地红线侵蚀粮食安全[J].国土资源,2012(8):4~13.

[7]安树伟.近年来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的趋势、危害与治理[J].城市发展研究,2013(5):134~139.

[8]西安等四市因PM2.5造成早死人数将高达8572人[EB/OL].(2013-02-19).

[9]陈学敏.环境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10]王祥荣,吴人坚,张浩.中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报告[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89.

[11]全国74个城市2013年PM2.5年均浓度排名[EB/OL].(2014-01-17).

[12]清华大学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课题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13:130.

[13]曲久辉.水质转化的安全风险与过程控制[J].中国科学基金,2005(2):69~73.

[14]刘建芳.美国城市化发展的新趋势:城市郊区化[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33~36.

[15]董小林.城市群环境问题观察与环保模式探寻[J].环境保护,2012(4):42~44.

[16]陈健鹏,李佐军.中国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与存在问题及若干政策建议[J].发展研究,2013(10):4~14.

[17][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M].周敦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202.

[18]王芳.冲突与合作:跨界环境风险治理的难题与对策——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78~85.

[19]谢俊贵.新型工业化条件下的中国城市化发展问题[J].中国软件学,2002(7):28~33.

[20]蒋志学.城市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环境保护,1999(6):42~43.

[21]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19.

[22]刘画洁.环境问题的根源反思与法律因应——以产业结构为视角[J].江西社会科学,2012(8):164~170.

[23]闫逢柱,苏李,乔娟.产业集聚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的考察——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J].科学学研究,2011(1):79~83.

[24]刘习平,宋德勇.城市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J].城市问题,2013(3):9~15.

[25]许振成,周广飞,彭晓春.大都市群的环境问题及其环境保护战略[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6(3):40~42.

[26]王芳.结构转向:环境治理中的制度困境与体制创新[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7):8~13.

[27]余超文.治理理论视野下的政府生态善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0~25.

[28]刘亦文,胡宗义.外商直接投资、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J].湖湘论坛,2014(5):42~49.

[29]郭芳.从“洋垃圾”输入论实现中国垃圾资源化[J].财经理论研究,2014(6):45~51.

[30]胡志高.环境殖民主义:当前南北双方在环境问题上矛盾加剧的深刻根源[J].桂海论丛,2000(5):94~96.

[31]杨炳超.协商民主:内涵、背景及意义[J].东岳论丛,2010(2):178~182.

[32]唐任伍,李澄.元治理视阈下中国环境治理的策略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18~22.

[33]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95.

[34]徐敏,王超.试论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J].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2005(8):46~49.

[35]成金华,吴巧生.中国新型工业化与资源环境管理[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6):12~17.

THE END
1.2024年上半年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报告(2)2024年上半年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报告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基本情况(一)网络舆论环境面临挑战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迅速,互联网日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表达观点的重要渠道,对舆论引导、舆情处置等提出了新要求。从上半年全县网上舆情来看,主要涉及生态环境、教育医疗、城乡建设https://www.gongwentang.com/doc/850677/
2.2024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分析研判报告7篇网络XX领域分析研判报告 今年以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疫情防控成为我们当前压倒一切的头等要务,关键时期抗击“疫魔”即是我们必须完成的硬性任务也是对我XXXX工作开展成效的一次现实考验。通过疫情防控工作,支部全体XX干部锤炼了XX,保持了定力,用出色的业绩给出了答案。 https://www.zhongwengushi.cn/content/133903.html
3.某县2024年上半年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报告一、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基本情况 (一)网络舆论环境面临挑战 (二)社会思想观念呈现变化 (三)国际形势带来巨大冲击 (四)意识形态工作还需加强 二、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意识形态领域风险增多 (二)基层意识形态工作薄弱 (三)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够到位 https://www.bilibili.com/read/mobile?id=35503353
4.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分析研判报告(两篇)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分析研判报告(两篇) 篇一 6月14日下午,晋城市委网信办召开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分析研判会议,各县(市、区)网信办和各成员单位的负责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参会各单位针对各自领域上半年网络意识形态情况进行了分析研判,对下一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点作出了预判,提出了合理的意见建议。http://uk.ynzslm.com/show-349858.html
5.2024年季度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报告2024年季度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报告 一、总体形势 2024年X季度,XX意识形态领域总体形势保持稳定向好,主流思想舆论持续巩固壮大,社会氛围积极向上。但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严峻,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积极应对。 积极方面:https://www.fanwencankao.com/portal.php?mod=view&aid=2094
6.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报告(精选11篇)篇1: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报告 20xx年上半年,XXX按照市委《XXX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要求,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XXX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务,突出意识形态领域主体责任,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着力思想引领、舆论推动和精神激励,大力弘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做好意识形态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um44vzw6.html
7.大学意识形态研判报告9篇(全文)关于2019年意识形态研判的报告 当前,我局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同省市保持同步同向,继续向上向好,总体平稳可控。全社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截至目前,意识形态领域未发生较大影响事件,全局上下高度统一,思想理论导向正确,舆论生态持续改善。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c780n0vw.html
8.2023年第二季度度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报告六篇.docx2023年第二季度度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报告六篇.docx,第 2023年第二季度度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报告六篇 【篇一】2023年第二季度度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报告 全区卫健系统202-年第四季度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会议召开,局党组书记、局长梁启云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共广元市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0923/8066053063005134.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