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使得医院管理工作、医疗人员以及医院网络意识形态建构需要面对的情况更加多元复杂,风险点更加隐秘,更加需要我们认真对待、认真研究,寻找合理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和措施,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医疗服务的健康稳定提供良好的网络意识形态环境。
一、公立医院网络意识形态存在的风险点
公立医院作为坚守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及前沿,切实维护好公立医院意识形态安全极为重要。公立医院网络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公立医院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点更加隐秘
(2)信息失序削弱了公立医院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效度
信息失序是指在网络公共领域有意或无意传播的,具有误导性、虚假性或有害性的各类信息。信息失序会冲击网络生态,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的传播效度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在“流量为王”商业模式的驱使下,甚至出现假医生、假护士,使用具有争议性和极端性的恶意信息博眼球博流量。在信息失序的背景下,公立医院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的传播效应被削弱。
(3)公立医院网络意识形态管理队伍建设比较薄弱
多数医院的网络意识形态管理队伍建设比较薄弱,缺乏网络领域中的意识形态趋势发展预判力、缺乏意识形态理论政治知识素养,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实践经验,化解危机和突发处理经验更是无从谈起。很多公立医院没有做新媒体的尝试,网页管理等均停留在初级的新闻发布,医疗信息化建设还具有较大的差距。
二、建立防范风险机制
抓住信息化发展的现实机遇,增强医院职工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认知,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范能力,是数字时代维护公立医院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稳固基石。
(1)顶层设计
(2)技术赋能
做好公立医院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提升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看家本领。一是更新网络内容过滤技术。网络内容过滤可以实现从人工识别到智能识别的转变。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扩大内容识别范围,不仅可以进行意识形态安全风险信息“关键词”过滤,还可以通过识别语音、图片、视频等过滤意识形态安全风险信息。二是不断完善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预警监测技术。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预警监测技术需要保持全天候和全方位的感知态势,以实现对意识形态安全风险信息的识别、分析、溯源和过滤,及时处理风险苗头,避免风险升级。
(3)队伍建设
公立医院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范研究,将致力于构建更加系统、精准的风险识别与应对措施,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带来的新挑战,确保公立医院意识形态的安全稳定。